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度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在甲午年春天完成改编!还有,每一步扩充、裁减人数都要给参谋部通气,切不可超员,保证两江公开地总兵力下降,不然就麻烦了。”
“是!”
袁世凯对詹天佑和梁如浩道:“为了保证今后战争的部队行军和后勤补给,三省内马上进行铁路和公路的建造,记得,全部修到三省边界,我来让其他省份跟我们对接!”
交通部的两个负责人齐声道:“是,我们马上着手准备!”
看交代得差不多了,袁世凯道:“散了吧,文先生和马格里先生留一下!”
看众人离去,袁世凯笑道:“马格里先生,我那艾米丽岳母好像没有去过美国吧?”
“你想说什么?”虽然马格里白了袁世凯一眼,但每当袁世凯用这种口气说话地时候,他的心里总感觉到一种温暖,因为他知道权力没有让自己的这个女婿忘记情意。
袁世凯道:“咳~我地老师是个顾家的丽老师一起去美国度蜜月吧……”
马格里笑道:“是不是想让我去美国活动一下?”
袁世凯点头道:“上次罗氏内部的情报你也知道了。现在美国政治起了变化,民主党目前占了上风,德国罗氏恐怕在美国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你要淡化德国罗氏与我们的关系,多利用我们跟六大财阀的关系,在上层做好铺垫。否则真到了我们要用人家的时候才去,就来不及了。其次,如果德国罗氏真在美国失势,那么你要跟那些铁路运营商建立沟通渠道,到时候我有大用处。另外嘛……我和马丽已经三年不见,你去陪陪她,就说我正在努力让她回国!”
马格里有些感激的道:“世凯……我相信不管成不成功,马丽只要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很高兴的!”
“老师放心,马丽是我的妻子,什么时候我都不会不管他,您去办吧……另外这次可能蒂娜跟你们一起动身!”
“好,我这就去安排!”
看着马格里离去,袁世凯对文增瑞道:“文先生,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任的时候我们没有送礼吧?”
“是的,当时内务部做了安排,可您没有同意……”
袁世凯道:“那好,你去准备一份礼物,给他送去。”
文增瑞道:“您给张佩伦的关系,恐怕他……”
袁世凯笑道:“放心,这份礼他一定会收!说不定这个‘香帅’还会派人来拜访我!”
………………………………
第九卷 改天换日第六章 香帅
广总督裕禄调军,统帅奉天(辽宁)兵马平乱,原两广总督张之洞调署湖广总督。(满清入关后,沈阳定为留都,称盛京,留守将军定名盛京将军,盛京将军必须由满人担任。)当时为了两广总督的空缺,朝廷内部进行了一番明争暗斗,帝党一派推出的候选人是翁同龢力挺的徐世昌,而后党一派则力主由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接任。最后,风头正劲的帝党占据上风,徐世昌成为新一任的代理两广总督,李瀚章则接替徐世昌成为广西巡抚。此时,中国的八位总督全部由汉人担任(东三省总督设立于光绪三十二年,即1907年),分别是直隶总江总督袁世凯、闽浙总督刘铭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徐世昌、云贵总督王文韶、四川总督刘秉璋。(按历史轨迹,这里有一场激烈的政治内斗,就不祥表了)
李鸿章靠恭亲王起家,又深得慈禧信赖,可以说是后党领军人物,但是以李鸿章的地位,光绪很多政务需要他实施,因此不敢对他如何。而李鸿章也懂得左右逢源的道理,于是在不得罪慈禧的情况下,政见上总能向光绪靠拢,君臣间形成一种微妙的默契。袁世凯靠醇亲王起家,深得光绪父子的信任,外界一致认定他是帝党一派,但现在两江已经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修园子正需要银子的慈禧对袁世凯也是防而不动。而袁世凯心里也很清楚,稚嫩的光绪不是慈禧的对手,因此他一直保持模糊地政治立场。还不时讨一下慈禧、固伦等人的欢心,于是慈禧与袁世凯之间也存在这样一种默契。其他总督里,徐世昌、张之洞是“坚定”的帝党人物;刘铭传、王文韶是“坚定”的后党人物;杨昌淩曾经随左宗棠征战新疆、战功赫赫,刘秉璋在浙江巡抚任上击溃法国舰队、功勋卓著,两人都是靠军功升至总督,因此都在中立张望。在外界看来,中国的政局又形成一种均势,若是不出意外,这种均势又将内耗数年。
在这表面的均势面前,有一个人在偷笑。他就是袁世凯。八个总督里,袁世凯暗中的势力占据三席,而且陕甘总督杨昌淩由于左宗棠的关系,又与他交好——实际上,中国一半的地方政府已经成为袁世凯造反的支柱。不过这对于袁世凯来说还不够,虽然现在他已经做好了夺权地军事准备,但是他还要等,等一个可以民心、地盘尽收的机会——甲午战争。如果甲午战争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发展,那么袁世凯最大对头李鸿章的北洋军以及他的名望都将化为泡影,清廷也将失去全国的民心。到时候自己再出来振臂一呼。造反就要容易得多。造反越容易,时间越短。那么对中国的伤害也就越小,自己建设起来也就越容易。而在这等待的时间里,袁世凯不能什么都不做。如果能再与其他几个总督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他就可以在起事之前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夺权后建设地时间。同时把这些资金变成工厂、铁路,也能让罗氏在他夺权后少掠夺一些中国的财富,于是新来地邻居张之洞成为了他的目标。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出任总督后,人称“香帅”。1837年出于兴义府,乃名动一时的中华才子之一。张之洞的父亲张瑛乃兴义府知府,教子极严,自幼为张之洞聘来远近名儒训导诸子。并购书数十橱,供子弟阅览。张之洞幼时读书非常认真,勤于思索。对每一个问题必弄明白,以至常常日夜穷思,形成起卧不定的习惯,或数夕不寐,或一睡数日,却了无倦容。刻苦的学习,换来了张之洞的少年成名。十二岁时,张之洞文名已为全贵州学堂之冠,并在贵州出版了第一本文集;十七岁,参加家乡顺天府乡试,中第一名举人,一时才名噪动;年,入京参加会试,高中探花,少年得志,授翰林院编修。若是张之洞生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者会成为一个太平文官,每天诗词歌赋,后人也仅仅能从诗集上看到他的名字,然而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成全了他不凡的仕途。中国大门被打开后,中国地知识分子开始思索中国的前途。当中国主流思想与西方文化冲突达到高潮的时候,洋务派与清流党也就出现在中国的政坛。自幼接受汉宋之学,受程朱理学熏陶地张之洞,在父亲的形象下,形成清高品性,铸就一副天生的清流品格,他成为了流有名地健将之一。清流虽然号称党,不过是一帮无实权的文官形成的松散联盟,成员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有为名者,有为官者,有把清流当成门面者(张佩伦就是一例),有清流不清者,甚至就连清流党的创始人李鸿藻也不过为了抗衡李鸿章罢了,然而张之洞是清流中真正清者。特别与张佩伦等人相识后,张之洞常具疏上奏,参议政务。京都士人有谚语称:“李鸿藻为青牛(即清流)头,张佩纶、张之洞为青牛角,用以触人。陈宝琛为青牛尾,宝廷为青牛鞭,王懿荣为青牛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可见张之洞在清流中的地位。
如果张之洞光知道“清”,那他一辈子也爬不到现在这个位置的。在张之洞的骨子里,不仅有清流的耿直,也有官场投机者的敏锐、狡黠。1875年时,同治帝死,朝中为立储,引起纷争,慈禧太后为保垂大权,决意立其弟醇亲王奕澴之子载湉继位。张之洞上书称,立载湉乃
大得慈禧恩宠眷顾。除了这些投机手段,张之洞还人远远比不了的实干能力!1854年,张。||。幕镇压捻军,历经时乱,培养了他实际的行政、军事能力,与一般奢谈章句的仕子大有区别。中法战争出现危机之际,张之洞上书,力主出战,条分缕析,言辞铿锵,被委为两广总督。上任伊始,积极备战。显示出他不仅是位清廉、正直的朝政执评者,更是位不同于纸上谈兵地卓越的行政官员。84年8,清廷正式对法宣战,张之洞发下号令:杀死一名法兵奖银一百至一万两,虏获兵舰奖银三万至十万两,顿时那些士气低迷到谷底的两广兵勇杀红了眼睛!
张之洞先投身清流,后又大办洋务,以至于世人对他清流之举有一种“婊子牌坊”的评价。然而换个角度去思考,作为一个把名声看得比命重的传统的读书人,张之洞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亲历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看透了大清王朝的衰弱,也深知船坚炮利的洋人不是几句美妙地辞令就可打发的。此时的他早已不再只是一介抨击朝政时弊的书生。他对大清帝国的危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知大清王朝要保住江山,自然少不了清廉正直的官僚,但是只是清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迷茫中,张之洞自幼养成遇到问题就要找出答案的习惯发挥了作用,他心中那种保守的思想开始松动。在这种复杂地背景下,张之洞的思想为之一变,虽然终其一生,都带着清流之气,但此后。他毕竟认识到了洋务地重要。投身洋务,张之洞一开始还未越出清流人物的思想意识,不免有许多不谙国际事务的旧式官僚的陈腐之见,但在置身华洋杂处、万邦盟聘的华南门户——广州。接触各类外部事务之后,对大清王朝和国际事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张之洞不是那种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的封建官僚,对于洋务他深知自己的的不足。于是开始在幕府中大量招收洋务人才。蔡锡勇、凌兆熊、梁敦彦、赵凤昌、辜鸿铭悉数被他网罗幕中,与张之洞一起被称为这个时期的洋务六君子。随着大量洋务人才地涌入,特别是出生南洋、学在英国的辜鸿铭对张之洞起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更是坚定了张之洞洋务救国的决心,他创办地武汉钢铁厂,汉阳兵工厂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化工厂。时有德国人高赞:“加以时日,武汉将成为东方匹兹堡。”虽然最后张之洞的洋务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种尝试也给中国近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中最有名地莫过于“中华第一枪”汉阳造,这支步枪整整在行样兵工厂生产了50年,就连1951年自愿军入朝参战时,还有不少
武昌,湖广总督府,新任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他那洋务六君子正围在袁世凯送来的礼物前。
颧骨微凸,消瘦的下颌上长满胡须的张之洞问道:“这、这是火车?”
“准确的说是火车模型,不过这个模型还真是精致……你看这车站上还有人,等等……有发条?!myd。然有发条!”出生在南洋,生在在英国,懂9国预言,有13博士头衔的辜鸿铭嘴里经常会这样蹦出一句洋文来。
六人中,赵凤昌是唯一没有出国经历的,他有些不解的问道:“有发条又怎样?难道还能开不成?”
辜鸿铭笑而不语,他拿起火车头“嘎、嘎……”的开始一圈圈的上发条。等他把火车往铁轨上一放,那模型竟然开动起来!在众人吃惊的表情中,张之洞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