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丽泽山房集会,我们只谈文论诗,我也是好文,莫要叫大人。”

    袁世凯道:“大人客气了,您是这陈州父母官,又是我等的受知师,就算不论官位,也是我们的老师嘛,这一拜您无论如何要受的。”

    听到袁世凯的话,吴重憙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跟瞿鸿斗气才耽误了袁世凯的考试,而袁世凯不仅没有怪他,反而还送银子,这让他有些尴尬。吴大人久于官场,找个像样的理由还是很拿手的:“慰亭啊,那瞿鸿名声一向非常的好,还常常自比清官,所以我一直以为他不好财物,没料到是个口是心非之徒!咳~是我耽误了你们啊。”

    袁世凯看吴重憙如此“真诚”的表达歉意,他当然不能不给知府大人一个台阶:“老师,过去的事情就算了,您看,要不是如此,我们今天能有缘聚在此处吗?”

    吴知府道:“呵呵,那也是。慰亭,今后有什么事情我能帮上忙的你就不要客气。”

    袁世凯正等着这句话呢,他立刻答道:“老师,这眼下还真有这么一件事。世凯想在陈州办个学校,专门收些孤儿。这些孩子太可怜,我想让他们有个出路,您看……”

    吴重憙道:“这是好事啊,慰亭心系百姓,而且善心一片我焉能有不同意的道理。这事情包在我身上,今后你开办学校的时候知会一声便是,我一定给你方便。”

    袁世凯道:“那我先谢谢老师了,只是这学校的老师我想在我们这些士子中选,一来可以给一些家境贫寒的士子一个谋生的饭碗,二来也可以让他们学有所用。”

    吴重憙道:“没问题,没问题,你看上谁你就跟他们说便是。”

    清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特别是中了举人的士子可不是什么人随便就能请到的,要想让请他们教书那还要官府同意。一看吴重憙答应,袁世凯立刻道:“谢谢老师,多谢了。来,里屋备好了水酒,我们边饮边谈。”

    袁世凯的建议在士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困的考生,他们如今还未有功名在身,想要去教书都未必有人请,而回家务农,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读书人能干什么?袁世凯开办的学校无疑是个好去处啊!

    虽然是文社开办,但是中国人那种所有事情都在酒桌上解决的陋习片刻就暴露了出来。不一会,四方前来相聚的士子便三五成群的开始喝起酒来。袁世凯向文增瑞一使眼色,文增瑞马上领会,他开始在这些前来的士子中穿梭,物色着符合袁世凯要求的人。

    就在袁世凯与吴重憙大谈风雅之时,一个人举杯走到袁世凯身边道:“慰亭兄,在下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乃一穷塾师。今日慰亭兄不嫌我等穷酸反而真诚相邀,在下敬你一杯!”

    徐世昌!那个号称袁世凯一生最重要谋士的徐世昌!听了来人的介绍袁世凯激动不已,他连忙端起酒杯道:“卜五兄客气了,我们以文会友、以酒相交,来,共饮此杯!”

    徐世昌本以为袁世凯不过是客气话,他来敬酒也只是来客套一番而已。没想到喝完一杯后,袁世凯竟然在身旁加了一把椅子,愣是把徐世昌留在身边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喝酒,这一下让徐世昌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尊重。徐世昌出生于河南辉县,祖父、曾祖父都是天津盐商,家境宽余,到他父亲这一代开始败落。徐世昌七岁那年,父亲病故,寡母隐忍持家,对儿子管教甚严。徐世昌也懂事早熟,不到20岁就出外谋生,在洛阳、安阳、扶沟、淮宁等县衙充任文案,后为陈州官宦人家李觐候看中,聘为家庭塾师。

    袁世凯与徐世昌越聊也越感觉到徐世昌的才华出众,而且徐世昌还有一种这个时代很多士子没有的思想——对洋务运动充满热情!就在袁世凯与徐世昌越来越投机的时候,一旁感到自己被冷落了的吴重憙道:“慰亭啊,这文社、文社,无文何以成社?不如你来赋诗一,以祝贺我们这丽泽山房成立如何?”

    袁世凯这才想起,自己为了个穷教师冷落了知府大人,他连忙道:“老师,世凯才疏学浅,可别要我献丑了。不如这样,我们请老师出题,大家各抒己见如何?”

    果然,袁世凯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只见重新得到了“尊重”的吴重憙立刻喜笑颜开的道:“好吧,在座的都是我陈州学子,可以说是我陈州甚至大清未来的栋梁。不如我们就以志向为题如何!”

    众人纷纷应允,作为文社的起人和出资人,袁世凯自然成了第一个作诗的人。他站起身来轻踱几步后道:“小弟我才疏学浅,在金陵之时曾登雨花台有感,做作七律一,题为《怀古》,现下念来与众位同勉:

    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

    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

    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

    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等袁世凯念完,众人纷纷叫好,吴重憙道:“慰亭果然志向远大,心怀社稷百姓,来我们共饮此杯!”

    就在大家一饮而尽的时候,徐世昌不自然的对袁世凯道:“此句气势磅礴,真乃难得一见的佳做。”

    别看徐世昌大了袁世凯四岁,要说拍马屁、演戏,袁世凯可以当他老师。看着徐世昌的表情,袁世凯道:“徐兄,世凯明白自己的斤两。我对徐兄一见如故,徐兄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小弟尽力而为。”

    听了袁世凯的话,徐世昌脸上的表情更为尴尬,他不好意思的道:“方才慰亭说的那个孤儿学堂准备什么时候开办?要是可以,在下也想在学堂里找份兼差……”

    听了徐世昌的话,袁世凯笑道:“徐兄,世凯求之不得啊,不过以你的才学作个塾师不是太浪费了吗?”

    徐世昌道:“在下除了教书之外再无半点长处,所以……”

    袁世凯用脚轻轻的踢了徐世昌一下后,压低声音道:“今晚徐兄到我府上来,小弟有事与徐兄商议。”
………………………………

第四章 招揽(修改)

    在项城和陈州,袁世凯可是远近闻名的人物,不说别的,单从他有一支数十人组成的“短枪队”就可见一斑,这年头洋枪可是不便宜。而且他持枪大闹袁家,将自己的姐姐许配一个下人也让他恶名远播。徐世昌自然不知道这个远近闻名的袁家子弟邀请自己晚上过府谈些什么,难道他有断袖之好?那也不是不可能,虽然袁世凯有很多出格的举动,但是从未传出他有什么逛青楼、抢民女的嗜好。

    当徐世昌胡思乱想的来到袁世凯的书房时,袁世凯那满脸堆笑的表情让他更是觉得有些“毛骨悚然”,徐世昌一施礼道:“慰亭兄,不知找愚兄夜晚过府有何见教?”

    袁世凯还礼道:“世凯不才,因十分仰慕仰慕徐兄才学,所以今天请徐兄过府,希望能够与徐兄触膝夜谈。”

    夜谈,还触膝?鸡皮疙瘩立刻起了一身的徐世昌连忙答道:“徐某一个穷书匠而已,怎堪慰亭如此抬爱,若是慰亭的孤儿学堂不方便安排徐某,那徐某就告辞了。”

    听到徐世昌要走,袁世凯怎么想也想不通自己哪里得罪了他:“徐兄,难道小弟有得罪之处?为何徐兄刚来就要离去?”

    徐世昌答道:“不、不,慰亭切勿误会,只是徐某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些事情……”

    “哈哈……徐兄,你用这等托词不免太看不起小弟了。慰亭本以为徐兄是个志向远大,胸有浩海的人物,所以想与兄台结交,谈谈学堂将来的教学方法。(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没想到徐兄嫌弃在下,那我就不强人所难了!”

    “这……慰亭,你今日真的只是找我谈这些?”

    “当然谈这些,难道我还能跟你谈风花雪月?”

    不是风花雪月就好啊……解除了误会的徐世昌一下觉得有些尴尬:“慰亭,我……”

    袁世凯请徐世昌坐下后道:“徐兄,今日文社相聚,我对你的才学与思想相当钦佩。特别是你对洋务的一些想法与小弟不谋而和,因此我才有了请你过府相叙的想法。”

    徐世昌问道:“慰亭,难道你对洋务也有兴趣?”

    袁世凯道:“徐兄,我问你,你觉得我们大清与那些藩邦比差在哪里?为何我堂堂子民数万万的泱泱大国,不敌那些有如弹丸之地的藩邦呢?”

    徐世昌思索片刻后道:“洋人夷术达,他们的铁甲船、连珠炮我们大清都没有,在武备上我们就输了一筹,所以当今的北洋大臣李大人才会大兴洋务。”

    袁世凯道:“不错,要论国力,我大清在当今世界并不算弱,可你觉得那些洋务办起来我大清就能打过洋人吗?”

    “难道不是吗?”

    袁世凯答道:“徐兄,你想得太简单了!洋人先进而尖端的技术怎会轻易送与他人?不瞒徐兄,我从几年前已经开始收养一些孤儿,并且教他们识文断字,然后送到国外向洋人学习他们的技术。今年已经有五十名学生从海外归来,可他们如今在干什么?在船厂里做工匠!所以洋务办的再好也是洋人落后的技术,要想超过洋人,我们就要有一批真正能够创新的人才,这就是我想成立孤儿学堂的原因?”

    徐世昌被袁世凯的一番话彻底惊呆了,袁世凯今年不过十七岁,要是真的如他所说,那在他十岁左右就已经有兴办洋务的计划了?一个十岁的孩子自己掏钱送人去留洋?徐世昌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道:“世凯,难道你想让学堂里的孩子学习洋学?”

    袁氏轻轻笑道:“没错,今后两所孤儿学堂的学生中资质上佳,我都会资助他们出国学习技术。所以从小就要开始对他们进行培养,包括简单的洋文教学。而徐兄我想安排你替我管理这两所学堂,选拔教师与学生,督促他们成才,不知徐兄可有兴趣?”

    思索片刻,徐世昌答道:“慰亭,徐某愿意帮忙,只是徐某自知不通洋文,也没有什么其他才干,不知如何帮你?”

    袁世凯道:“徐兄,谁天生就什么都会?而且当今大清又有几个会洋文的?徐兄放心,我会请几个洋文老师来教这些孩子们,到时候你跟着学就是。徐兄你要做的事情是帮我管理好这些孤儿,并且在民间给我选择最好的老师与资质上佳的学生如何?”

    徐世昌本来对洋务、洋学就有着不一般的热情,而且对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是从心底里支持,如今袁世凯的学堂无异于给他一个提前接触洋务的机会,因此他毫不犹豫的答道:“多谢世凯,那徐兄就尽力而为!”

    袁世凯将归国学生的资料交给徐世昌后道:“很好,很好,有徐兄帮我,相信今后我们的学堂能够为我大清培养更多的洋务人才。这里是一些归国学生的资料,他们中应该有洋文出众,到时候我考察一下便让他们来这里教导洋文。”

    看看手里那些回国的人员名单后,徐世昌问道:“世凯,这些回国的人为何都安排到了这‘上海船务公司’工作,难道我们跟这个美国船厂有关系吗?”

    袁世凯答道:“恩,上海船务公司的总经理是我的洋文老师马格里,而且我在这家公司有些股份。所以这里既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出国通道,也是实习基地。”

    徐世昌喃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