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勃鲁希洛夫道:“总参谋部做过估算,若是我远东与中国作战,最多只能调去80至100万兵力,否则后勤的压力就能让我国崩溃。但是蒙俄边境长达数千公里,而且中国兵力远远高于我们,这种情况下想要守住边境线难于登天……”
科尔尼洛夫笑道:“怎么,勃鲁希洛夫元帅要放弃远东吗?”
“正是!”勃鲁希洛夫点点头道:“与其拉开漫长的防线,不如将有限的兵力与物资集中到一点,将补给负担过大的地区放弃……”
李沃夫问道:“哦?元帅的意见是放弃哪里?”
勃鲁希洛夫道:“将兵力收缩至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并把以东地区全部放弃……”
在兵力、装备、后勤等等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勃鲁希洛夫的战略无疑是非常可取的。这样的战略收缩有三个好处:其一,这个地区距离俄国西部较近,补给方便,而且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以东地区面积虽大却荒凉落后,俄国除了建造一条铁路也没什么投资,因此放弃并不可惜(当年日本占领海参崴之后也因为其荒凉从没考虑过要占领这些地区);其二,若在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抵御中国军队,不仅可以集中兵力增加胜算,而且由于补给压力较小可以抽调更多兵力防御;其三。也是勃鲁希洛夫心中最根本的目标,若是中国真的以西路为主攻方向,那么这里的部队可以快速调往哈萨克斯坦境内,或者回援叶捷琳娜堡。可惜,这个提议遭到一片反对……
早就已经按奈不住要发言的司法部长克伦斯基讥讽道:“勃鲁希洛夫元帅,若是如此,当初何必还要拒绝中国人的最后通牒?直接答应他们不就行了?反正结果是一样的嘛……”
其实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与中国开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是刚刚组建地临时政府根本没有办法割地求和,只要开战,即便失败、失地也能给民众一个交代。这就是李沃夫等人现在的心态……
虽然勃鲁希洛夫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却无法开口。难道让他说:反正你们也准备好了失地,不如放弃算了?见老元帅沉默不语,克伦斯基向科尔尼洛夫一使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的道:“总理先生,虽然中俄北部边境漫长。但并不是不可守!大家请看……在中国的蒙古、黑龙江和我国交界的地区,从东到西依次有:朱格朱尔山脉、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雅布诺洛夫山脉、东萨彦岭、西萨彦岭。在这山脉之间。唯有两个地区能够让中国大军经过,分别是斯塔诺夫山脉和雅布诺洛夫山脉之间的缺口,以及雅布诺洛夫山脉和东萨彦岭之间的贝加尔湖东西两岸。而中国在北部地兵力部署很明显,他们将贝加尔地区作为主攻方向。因为只要拿下伊尔库茨克,就能切断整条铁路线。那么我国在远东地区的驻军就会失去补给。最终失去作战能力。所以我认为,应当将大部分兵力放在伊尔库茨克地区。只要将兵力收缩在这个地区。背靠西伯利亚大铁路,依托利用伊尔库茨克和上乌金斯克坚固的防御工事,稳稳守住不是问题!”
在众人的思索中,科尔尼洛夫放下指示棍道:“若是让我指挥,保证将中国人挡在上乌金斯克以南!这句话让克伦斯基一派争夺兵权地意图暴露无遗……
与此同时,上乌金斯克(今乌兰乌德)。
上乌金斯克位于贝加尔色楞格河谷地,城区建在河东岸,人口4万,这在东西伯利亚已经算是一个大城市的规模。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这个城市穿过,加上1915年之后为了方便运输中国物资,沿着色愣格河左岸又修建了一条通往恰克图的国际铁路,因此在城区西侧河畔有两座铁路桥:一座通往伊尔库茨克,一座通往中国境内……
尽管俄国总参谋部为中国的主攻方向争执不休,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上乌金斯克与伊尔库茨克必定会遭到中国军队地进攻。因为这座城市不仅距离中国边境屯兵之所恰克图仅有300公里,而且它还是中国军队北上的最佳路线。
“该死!为什么我要地炮弹现在还没送来!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上乌金斯克的守将扬科维奇在他的指挥部里咆哮不已,中国宣战后他立刻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于是马上给国内发去电报:要人、要装备。到中国军队跨过边界地时候,俄国总参谋部给他派了12万援军和200门火炮。看似不少,但是这些士兵只有两万支步枪,子弹人均15发,而火炮平均每一门只有12发炮弹。该死的官僚!该死地罗德维奇……中国一个炮兵连地炮弹都比我的多!”扬科维奇过渡肥胖,一说话全身地赘肉都在抖动:“米利西奇,你问过伊尔库茨克那头老狼没有,这一周为什么没给我发来弹药?”
副官米利西奇是个年轻的少校,大概30出头,面色非常白净。他将一个单镜片的眼镜夹在眼眶上道:“将军,我刚刚给罗德维奇将军去过电话,他说他那里的弹药也很少……没有多余的给我们……”
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现在是单线通行,因此每趟从莫斯科开出的列车所运载的物资一路上要被层层“剥削”。越往东的站点,得到的物资越少,甚至有的运往海参崴的物资还没道伊尔库茨克就被沿途的官僚、将领瓜分一空。这种情况往往让相邻两个城市的守将为了物资扯皮不已,这个罗德维奇上将是伊尔库茨克的守将,由于常常克扣上乌金斯克的物资,被扬科维奇称为“伊尔库茨克的老狼”或者“吃人不吐骨头的狼”,总之不是什么好称谓。
“该死!该死!该死……我在前面给他挡住中国人,他却一枚炮弹都不给我,这个吝啬、无耻的小偷……”扬科维奇是个容易激动的将军,一连串脏话如同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就在米利西奇祈祷着有人帮他赶走这些不堪入耳的骂声时,“上帝”显灵了,天空中一阵“嗡嗡”的轰鸣声将扬科维奇的骂声完全掩盖……
“将军……飞机……好多……”一个传令兵冲进指挥部,颠三倒四的说出了声音的来源……
“还用你说!”扬科维奇抓起望远镜冲出了指挥部,此刻发动机的轰鸣声已经将整个天地占据,密密麻麻的黑点正从天边靠近……
“天啊……中国人疯了……”扬科维奇喉咙有些发干,他脑子一片空白。
“将、将军,怎、怎么办?”米利西奇声音有些颤抖,虽然他曾经在欧洲打过仗,但从来没有一次性见过如此多的飞机……
“快,立刻发出空袭警报!把机枪集中起来……”扬科维奇醒悟过来道:“把所有的火炮以及车站的弹药全部藏起来,快!”
米利西奇道:“将军,伊尔库茨克有一个飞行团,一共有4架战斗机……”
“妈的,本来有20架是老子的!”扬科维奇咬咬牙转身回到指挥部,并拿起了电话。米利西奇隐隐约约听到上司的吼声:“罗科维奇,这次你不让空军出动老子就告老子就告到陆军部……”
上乌金斯克并没有安装防空警报器,全靠人力传达。随着扬科维奇的命令,无数的士兵涌上街头,他们手里拿着铁桶、铁盆,用一根木棍敲得“当当”作响,并高喊着“空袭”、“隐蔽”等口号。从这些落后而没有章法的预警中可以看出,这个城市从未经历过空中打击。很多百姓连飞机是何物都不知道,因此街道上依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市民,不过那些刚刚从东线调来的士兵却是例外,他们全部跑了个干净,躲到了自以为安全的地方……
………………………………
第11卷 第59章 空袭
出现在上乌金斯克上空的飞机,隶属中华帝国第11空军师。进入战争状态后,帝国空军从7个师的编制一下子增加至18个师,而且每个师都从原来的半满编扩充到满编状态。这个速度不仅体现了中华帝国现在的工业实力,也泄露了对这场战争蓄谋已久的准备工作……
担任第一波攻击的是两个重型轰炸机联队,一共48架“狂龙式”重型轰炸机。虽然情报显示这是一个对空中不设防的城市,但第11空军师还是按照标准的轰炸战术,派出一个“怒龙”战斗机中队为其护航。
天气晴朗,无风无云,从空中俯瞰,地面上的目标一览无余,这对轰炸机而言无疑是一场“盛宴”。第9轰炸机联队长邓超宏上校担任这次空袭的指挥官,在地平线上看到上乌金斯克的轮廓后,他果断下达命令:“轰炸机群列进攻队形,跟随我顺序进入目标上空!佩刀中队散开掩护!”
在嗡嗡的轰鸣声中,机翼上标有双龙图案的48架重型轰炸机开始排列出进攻队形,并且顺序进入轰炸线路。24架护航的“怒龙式”战斗机则快速爬升至5000米高度,警戒着周围的空域。
若单单是守住上乌金斯克,扬科维奇心中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大不了可以将色愣格河上的两座桥梁炸毁,然和沿河东岸构筑防御工事。这样俄军就可以凭借河流将中国陆军挡在西岸,从而保住这座城市。不过俄军总参谋下达了死命令:务必守住通往伊尔库茨克的铁路桥,保证铁路可以正常通行。这个命令让扬戈维奇不得不将前沿阵地设在河西岸。经过一个月的忙碌,俄军在色愣格河西岸挖掘了三道长达十多公里的壕沟,十二万新调来的俄军有七万人部署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壕沟里。中国第一波空袭的目标就是这个前沿阵地……
上午10时20分,轰炸机群飞临俄军阵地上空。邓超宏稳住高度与航速命令道:“已经进入目标上空,立刻开始投弹!”领航机打开弹舱,投下了第一枚炸弹,随即其他47架轰炸机纷纷开始投弹。从恰克图至上乌金斯克往返航程不过600多公里。因此这些轰炸机全部是超载飞行,每架载弹两吨。一共480枚200公斤、总重96吨的高爆航空炸弹如雨点般呼啸着冲向俄军阵地……
“轰、轰、轰、轰……”剧烈的爆炸几乎将这片土地犁了个遍。惊恐地俄军士兵四散逃窜,不过这一片土地已经被死神占领,能存活下来的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幸运儿。此刻从空中俯瞰,炸弹爆炸后形成的气浪从爆炸中心向周边扩散,就如同水面上的气泡一般,迅速出现又立刻破裂。短短一分多钟。俄军阵地被炸成了一锅粥,泥土、被撕裂的尸体、各种杂物被高高抛上半空。在东岸的市区里不仅能看到高达百米地浓烟,而且还能清晰的感觉到大地的抖动……
“天啊……前沿完蛋了……”在远方注视着这一切的扬科维奇喃喃自语,双眼发直。这样威力地爆炸过后。受到轰炸的地区还有多少人能够存活下来?他或者只剩下一半的兵力,甚至更少。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新调来的200门火炮没来得及部署,还停放在车站地仓库里……
“将、将军,让前沿的部队撤回来吧……”副官米利西奇也是一脸惊恐。他不敢想象,若刚才地空袭是针对市区。那么后果会怎样?
“用不着了……”扬科维奇一声叹息,阵地上还能活动的士兵已经开始慌不择路的涌向两座铁路桥,根本用不着他下命令……
当轰炸机投弹完毕,当俄军士兵在桥上挤做一团。70?首发24架“怒龙式”战斗机也加入了屠杀。它们纷纷降低高度从俄军阵地上低空掠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