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行业就是工业地最大助推剂,甚至是美国政治稳定的基石。这场战争让美国国内的政治格局、工业发展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牌,至1923年,美国政坛才将势力范围重新划定,而至192年工业才恢复到战前水平。不过美国战前一直是世界工业第一强国,凭借先进的技术基础,至1929年时,美国汽车产量达到7万两(史实150)、平均每12人一辆汽车的水平,其产值占到全国总产值的4%;电器开始进入初级普及阶段,家电生产值突破两亿美元大关;炼油、化工、人造丝、化肥等新兴产业开始迅速崛起。

    英国与美国一样,一战中本土未遭到战火,但是其经济与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殖民地与工业品出口。在六年战争中,大英帝国失去了大片的殖民地,而且国内工业依然停留在以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为主的格局上。从1921年至1929年,英国工业增长率仅为8%(史实12%),出口总额从90亿美元下降至56亿,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从14%下降至6。3%,工业品出口占世界份额从26%下降至15%,数百年的贸易顺差转为逆差,最高年份逆差竟然达到4亿英镑。由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英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力量越来越强,在战时征收的一种“进口从价税”(税率33。3%)一直没有被取消,而且范围还有所扩大。另外,英国工业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战后恢复金本位制时英镑的定价过高,严重制约英国商品的出口。

    德国的困难除了战争对其国内的工业设施地破坏之外,还有为了筹集战争资金而大量增发货币引起的财政与金融混乱。一战过程中,德国马克贬值近12倍,物价失去控制。同时欠下中国巨额贷款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1923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需要。美国出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加入亚欧同盟,故联合北约各国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20亿马克的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年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亿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有了资金。加上雄厚地技术基础。德国工业与经济在1925年便恢复到战前水平,1929年汽车生产量突破35万辆,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大量超级工厂屹立欧洲。

    法国的情况要比德国严重得多。在战争中,法国人不仅没有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自己地东部几乎全部沦为战区。战火摧毁了法国一半的工业和三分之一的铁路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12卷 第13章 立嫡

    1929年9月16日,南京。

    八天前是帝国的第34个国庆日。因为不是大庆,加上新任首相唐绍仪发出了“勤俭执政”的政令,所以今年政府组织的庆典活动非常简单。此刻国庆的焰火已经熄灭一周,但在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里依然挂满国旗、国徽,袁世凯的画像随处可见。百姓们正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开国皇帝的崇敬之情…………16日是袁世凯的70寿辰。

    “嘀、嘀、嘀……”在通往帝国外交部的街道上,一辆汽车正试图用喇叭驱散前方的行人,车头悬挂的蓝底米字旗与街道两旁的血色双龙旗显得格格不入。尽管听到喇叭声的路人给这辆挂着使馆牌照的汽车让开了道路,不过他们脸上再也看不到对洋人的恐惧和新奇,甚至还有些不屑……

    “这些无礼的中国人……”司机仿佛对路人让行的速度不满,不禁嘟囔了两句。

    “行了,麦克,别再抱怨了。”年约五十、身形高大的英国驻华公使齐格勒坐在后座:“埃尔伯,你觉得中国人会释放那四艘油轮吗?”

    坐在齐格勒身边的是一个鬓发花白的老者,名叫埃尔伯,在满清时期便担任过驻华武官,现在的公开职位是英国对华关系顾问,实质是英国驻华情报机构的直接领导人。齐格勒接任英国驻华大使不到一年,他对埃尔伯非常服气,因为这个老家伙不仅是个高明的间谍。而且对中国文化相当了解,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老头撩开车窗上地纱帘,边观察路边的行人边答道:“中国是一个要面子的民族。在他们地思想里名誉和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这次地行动无非是在报复我们半个月前对两艘中国商船地扣押。所以最后的结果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齐格勒皱皱眉头道:“可国内指示我保持强硬态度。我担

    “强硬?”埃尔伯露出一个玩味的微笑道:“大使先生,你注意到外面的行人了吗?”

    “行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

    “不是他们特别,而是他们的变化。”

    “变化?”齐格勒也掀起纱帘仔细打量一下道:“我不否认,南京的建设和中国人的衣着、举止已经完全可以媲美伦敦,或者说有些地方比伦敦还要好,但是这跟我们这次交涉有什么关系?”

    埃尔伯悠悠地说道:“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记得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所有的官员对我们英国人无不是巴结奉承,而中国的百姓只要见到外国人也都是一脸恐惧,但是现在……。在中国人心里,大英帝国已经成了一个不够格地对手,或者说我们已经连强硬的资格都没有了……”

    “确实……”齐格勒脸上那抹苦笑,道出了英国人的尴尬。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对华关系也成为各国外交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各国驻华大使所担负的责任也就大了几分。在北约内部,德国对华政策貌似强硬,但因为债务问题和石油的需求让威廉不得不与中国暗地里保持“暧昧”;法国人虽然看似与中国不共戴天,但是其南部海岸在“国联”舰队的威慑下,态度也模糊不清;美国随着其国力地恢复与军备上地不断完整,成为偶尔敢于跟中国叫板的国家。不过多年无一次占到便宜地美国人这种强硬中也带着一丝谨慎;英国虽然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沦为二流强国的现实。但其已经成为对华政策最为尴尬的北约成员国。

    在一战之后,中国完成了对英国最重要的两片殖民地印度与埃及的战略包围。使得英国人不敢轻易叫板。1924年,又因为英国国力在一战中消耗过大,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殖民统治起义,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中国竟然出兵帮助英国人平息了这场叛乱。从那以后,英国人对中国连表面上的强硬也难以保持,这让英国驻华公使成为最尴尬的角色……

    沉默片刻,齐格勒再次开口问道:“既然国内知道现在的尴尬,为什么还摆出一副绝不认输的模样?难道他们就不怕中国人真的翻脸吗?”

    埃尔伯笑问道:“你以为这真的是一次交涉吗?”

    “难道还有别的……”

    埃尔伯点头道:“首相大人或者说内阁希望中国人的底限……”

    “底限?您是说……这是一次试探?”齐格勒心中有些吃惊。试探中国的底限,意味着英国的对华政策要有所改变:要么向中国靠拢以解除敌意,同时解除中国对印度与埃及的威胁,甚至还能得到中国在石油资源方面的帮助,不过这就意味着英国将彻底背离北约;要么彻底与中国翻脸,以强硬态度或者军事手段解决问题,那就意味着英国今后不得不与美国穿一条裤子,因为单靠英国是无论如何不能与中国相抗衡的……

    与此同时,皇宫的西苑已经被布置成一个小型露天宴会厅。在十张大圆桌的周围红绸高挂、彩灯半悬,巨幅寿字矗立在主桌身后。虽然排场不算小,但对于一个帝王而言不免显得有些小气,这也是帝国官员廉政条例中的一项原则:“官不大宴”,即要求官员的私人宴会不得大操大办。

    在帝国立国之时,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官场廉政,袁世凯亲自撰写了著名的《帝国官员廉政条例》,并专门组建了执行该条例的廉政公署监察处。在这份条例中,不仅规定了帝国官员的行为规范,还列举了受贿、渎职、不作为等等方面的上千种官员**行为与处罚措施。而由于中国自古盛行酒桌上交际地风气,在这些条例中尤其对官场上请吃、请钓等行为做出了明确而且细致的规定。例如要求官员“升迁不宴”。即升官不得摆宴;“宴不过三”,即每个官员每年不得举办三次以上的私人宴会,红白喜事除外;“礼不过三、数不过五”。即官员一年内接受同一人赠予次数不得超过三次。接收、赠予地礼品价值也不得超过5中华币(一个普通百姓半个月地收入);“宴客有规”。即每级官员举办私人宴会地规模有严格限定,不得超越;“宴资有限”,即只要有官员参加的宴会,不管是官员之间相互宴请或者是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宴请,其宴会的花费必须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超越;“亲属不大宴”,即要求官员不得以亲属红白喜事为由大摆宴席。另外还有在官员的日常聚餐中推行AA制、限定每个机构每月的招待费用等等措施。

    经过建国后数十年的完善,这份条例如今已经深入民心,而且就连皇宫内也一直以这份条例为行为准则。因此这次宴会才会办得如此“寒酸”。“陛下驾到!”随着令官的传报,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宾朋起立相迎:“恭迎陛下!”

    “诸位请坐!”袁世凯与几位夫人相携而至。尽管已是满头白发,但多年坚持锻炼让老皇帝依然精力旺盛、步伐沉稳。而且三十四年沉淀下来地帝王气质更显威严。

    “诸位是知道的,自登基以来我从未如此做寿。或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12卷 第14章 情报

    第12卷 第14章 情报

    第14章 情报

    从使馆区到达帝国外‘交’部仅仅需要10分钟车程,但由于很多路段正在举行庆贺皇帝70大寿的活动,齐格勒等人半个小时后才见到中国外‘交’部新任部长濮洋。

    “部长阁下,贵国海军扣押我国四艘油轮一事已经惊动我国陛下,希望贵国能够释放扣押的四艘英国油轮。  ”寒暄过后,齐格勒单刀直入,这也是他一向的风格。

    “油轮?”濮洋五十五岁、微胖,用中国人的话形容就是很有“福相”,他是唐绍仪担任外‘交’部长时的欧洲事务局局长,在外‘交’领域经验丰富:“对不起,齐格勒先生,您会不会搞错了?我国什么时候扣押了贵国的油轮?”

    看着濮洋一脸“无辜”,齐格勒只好点明:“部长阁下,不久前,我国四艘油轮在阿森松岛以北300海里地区下落不明。  ”

    濮洋依然一本正经:“齐格勒先生,按照‘国联’与‘北约’之间的协议,该海域为双方舰队缓冲区,也是海盗经常出没的地区,所以贵国油轮失踪不应由我国负责。  ”

    齐格勒提高一个声调:“但是在他们失踪前曾发出电报,称遭到贵国军舰拦截,所以我要求您给出合理的解释。  ”

    濮洋笑道:“齐格勒先生,不久之前我国也有两艘货轮在该海域失踪,他们同样在出事前发出电报,称遭到贵国军舰拦截。  可您给我的解释是海盗冒用你们大英帝国地国旗。  我想既然海盗可以打着贵国旗号拦截我国商船,那么同样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