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袁世凯的建议,吴长庆是全部采纳。随后几日,他数次召集手下几个高级将领,并与他们“讨论”出了一套大家都认可的军规,而且为了表示对军规的“认同”,这些将领全部在新军规上签字确认,就连一些下层的军官也都要求签字确认。
军规被通过的第二天,庆字营里的每个中低层的军官都收到了新军规的抄写版——大帅要求他们向自己的部下普及。开始的时候,那些军官以为他们的大帅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这些军规有谁会在乎?原来的军规不可谓不严厉,但是什么时候又顺利的实施过呢?然而,吴长庆随之而来的第二个举措——成立宪兵——让那些军官一下傻眼了,如果真的这么实施,别说那些山东驻军的士兵,就连这些军官有还有几个人有活路?
感到自己上了套的军官们纷纷上门,要求重新“讨论”军规,但是吴长庆将手一挥道:“朝令夕改,如何治军!你们既已认可,本帅当严格执行!”
有些军官不服告到了军机处,可军机处那些老爷们批复:此策乃一大创举,欲在全国推行,庆字营可先为试例!
……
在吴长庆的主导下,庆字营成立宪兵队终于成了决议。既然宪兵队的成立不能改变,那么这宪兵的指挥权则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按照吴长庆的想法,这宪兵队队长一职最好由袁世凯担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但是袁世凯刚刚跟上面的军官干了一仗,因此吴长庆只得让在军中一直有“公正”口碑的张謇担任宪兵队长,而袁世凯任副队长。不过军中那些将领也不是傻子,吴长庆的任命刚刚宣布就招来一片反对。为了这个职务的归属,高层们又一次坐下来“商讨”,在双方的妥协之下,得出了最后的结果:
先,宪兵乃执法之兵,应该军容整齐、对军规了如指掌,所以宪兵队长一职的归属,由考核来决定;
其次,考核办法是各个高级军官推荐一名候选人,这些候选人各自幕兵三十人。集训一个月后,在校场以演武较量来决定职务归属,这个演武还包括军规的文字考核;本来吴兆有提出幕兵五十,不过在吴长庆的要求下改成了三十人,这其中缘由不用多说。
最后,为了显示公平,考核的裁判请威海驻军的军官担任,并且这些被邀请来的军官还会从他们所属的部队派遣几个兵勇担任庆字营宪兵。
吴兆有答应以这个办法选拔宪兵队长,是因为袁世凯一直是个文官,从未带过兵,他能训练出什么人来?而反观其他手下那些可以推荐的人选,哪个不是从军数年,有着不少经验的老兵。而吴长庆之所以答应这个对袁世凯最“不利”的结果,一是无奈,二是出于袁世凯的自信与坚持,甚至这个办法就是袁世凯提出来的!
至于高层怎么想,下面的士兵们是无法知道的,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袁世凯当选无望。但是当他们看到袁世凯招募的那三十名新兵的时候,又一次感觉到了事情的微妙。因为那天晚上参与械斗的人都有种感觉,这些人里似乎有许多“熟悉”的面孔……
自从宣布了演武选将的事情之后,袁世凯枪杀两个军官的话题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对这演武结果的猜想。要是换作平常,魏三早就在赌局里开盘口了,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他不敢妄动。不仅如此,自从那些借据曝光之后,魏三已经被全营官兵认做了袁世凯的人——他在赌局放高利贷,就是为了给袁世凯安排除掉吴张二人的机会。听到这些传闻,魏三彻底傻了,这下除了死心塌地的跟着袁世凯混,别无出路……
庆字营平静了一个月,终于又迎来了又一次热闹。演武那天,场面那是“相当”壮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在万众瞩目中,九个候选人所带领的九个方阵踏步而出。
走在最前面的是吴兆有推荐的候选人,虽然这三十人步伐还不算整齐,军姿还不算标准,但以吴兆有从军多年的眼光来看,训练一个月的兵勇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已经相当不易,不仅吴兆有这么看,就连从威海来的几个军官也纷纷点头称赞。看着自己部下的表现,吴兆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这宪兵队长一职,也要变成自己打压吴长庆的一个资本了……
就在吴兆有暗自得意之时,“啪”,“啪”,“啪”……一阵整齐的踏步声惊扰了他的美梦,排在最后一个出场的袁世凯,带着他的三十人小队隆重登场,他又一次给整个庆字营带来了震惊!
三十个人,如同三十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一般,他们不仅身体站的笔直,就连每次踏出的步子都分毫不差,从侧面看去,就如同一个人在以标准的军步前进。在有力而又整齐的步伐中,三十人身上散出一种军人的威严与自信,这种威严不仅让周围那些兵痞们感到压抑,就连看台上的军官们都为之动容。
可袁世凯带给他们的“惊喜”还未结束,在经过中央看台的时候,袁世凯高喝:“执宪之兵!”
三十人齐声高应:“以法为先!”
“立定!向大帅敬礼!”
“啪”三十人同时立定并向看台敬持枪礼:“请大帅检阅!”
…………
结果似乎不用再去评判,袁世凯的小队不仅“技压群英”,就连庆字营最精锐的部队估计在这军姿上也难找出其右。吴兆有想说袁世凯作弊,可这三十人来自天南地北,而且毫无踪迹可循,没有证据的他只得恨恨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即便袁世凯作弊,提前训练了这批新兵,但是又有谁敢说自己用同样的时间,能够训练出这样的新兵呢?所以虽然在场的其他军官也觉得袁世凯有作弊之嫌,但是也都心服口服。
吴兆有本以为可以用演武来打击袁世凯一番,没料到自己却成就了袁世凯“善于带兵”的美名。看完袁世凯的精彩表现,吴长庆乐呵呵的宣布袁世凯擢升为卫千总,担任庆字营宪兵队队长,报请朝廷批复后即刻生效,并且吴长庆还宣布宪兵队将扩充至一哨,将来若是有需要,酌情扩充。
接过吴长庆手中的指挥刀,袁世凯磕头谢恩,正想“豪言几句”时,吴长庆向身后一个军官一指道:“世凯,此乃威海防军管带段从德大人,你要好生亲近……”
袁世凯在阅兵时便在看台上看过这个威猛的军官,当下客气道:“下官一定请段大人多多指教……”
段从德笑道:“哈哈,后生可畏啊!你月余能演练出如此强悍的士兵,实乃练兵奇才!这指教不敢当,不过在下这个侄子却是对你仰慕得很。来,启瑞,见过袁大人……”
段从德身后走出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向袁世凯一施礼道:“在下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见过袁大人……”
………………………………
第十五章 少年
段祺瑞生于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他的父亲段从文一生务农,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同治十一年,七岁的段祺瑞被祖父段佩带往江苏宿迁任所。段佩时任“铭字营”直属马队三营“营长”,戎马一生的祖父给段祺瑞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父亲,让段祺瑞少年时代逐渐喜欢上了军营生活,并立志从军。光绪七年,段祺瑞在祖父病故后,只身徒步上千里,前往山东,投奔在威海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后被安排在营中当司书。
为了宪兵队能够顺利而且“公正”的成立,吴长庆向威海驻军提出借兵五十的要求,并请求派军官前来当演武裁判,这段从德便是威海方面派来的代表之一。段从德接到命令的时候,恰逢段祺瑞刚刚到威海,自小立志征战沙场的段祺瑞,怎会甘心在军中当个司书?为了开阔眼界,段祺瑞央求叔叔带着他来“见识”一番。
这一见识不要紧,袁世凯“训练”的三十人小队,深深触动了段祺瑞心中的军人梦——这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军人!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些军人竟然是袁世凯在一个月内训练出来的!段祺瑞几乎是立刻把袁世凯当作了自己的偶像,为了能够拜会一下这个善于练兵的军官,段祺瑞再次苦苦请求叔叔为他引见。(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段从德与吴长庆虽然早年就见过面,但由于两人的身份悬殊,因此也只是停留在认识的阶段。为了这个宝贝侄子,段从德只得“厚颜”让吴长庆为二人介绍。虽然袁世凯对这段祺瑞的历史不甚了解,不过北洋三杰里赫赫有名的炮兵“总教头”还是听说过的!
听了段祺瑞的自我介绍,袁世凯早把什么宪兵队长给忘到脑后,这可是天下掉下来的人才啊!看着还一脸稚气的少年,袁世凯和气的说道:“芝泉勿要客气,我两年纪相仿,不妨兄弟相称!”
段祺瑞显然没有料到袁世凯这么“平易近人”,感动道:“多谢袁兄抬爱,小弟实在有些受宠若惊……”
看袁世凯的态度如此随和,段从德心下高兴,当即说道:“呵呵,你们都是年轻人,不妨好好聊聊。启瑞,多多向袁大人请教!”
吴长庆对待段氏叔侄可就没有袁世凯那么客气,他对袁世凯吩咐道:“世凯,你与祺瑞好好叙叙,但莫误了时辰,我在营房等你,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吴长庆这番话,说白了就是让段氏叔侄不要缠着袁世凯。此言一出,段氏叔侄都有些尴尬。袁世凯见此种情形,哪能放过收拢人心的好机会:“是,大帅,属下不会误了时辰。对了,段大人,芝泉是不是您这次带来的五十兵勇之一?”
段祺瑞有些不好意思道:“小弟在军中任司书,所以……”
袁世凯看看段祺瑞的表情,心下了然,他问道:“段大人,下官与芝泉甚是投缘,不知可否割爱,将芝泉派到我庆字营来做我的帮手?”
段从德自小就喜欢这个侄子,准备带在身边好好培养。听了袁世凯的话,段从德正想拒绝,但段祺瑞却投来苦苦哀求的眼神,他叹了口气道:“罢了,祺瑞你自己选择吧!”
段祺瑞见叔叔松口,立刻喜形于色:“袁……兄……大人,今后祺瑞就是你手下一名兵勇了!还望大人多多指点!”
看了袁世凯的举动,一抹不快从吴长庆脸上一闪即逝,不过他的表情哪里逃得过袁世凯的眼睛。几乎在一瞬间袁世凯便猜出了吴长庆的心里变化——一上任就私自安排人手,这可是官场大忌!袁世凯心道不好,立刻请示道:“不过这还要大帅同意,还请大帅定夺!”
袁世凯的“顺从”让吴长庆马上恢复了心情:“哈哈,这有什么不妥的,既然是世凯看中的人选,尽管安排便是!”
“那就多谢大帅成全!”说罢,袁世凯又开解有些担心的段从德道:“段大人勿要担心,若是芝泉想回去,我不会强留。走,我领芝泉一起去办理交接手续!”
袁世凯的话,又一次让三人吃惊,本以为袁世凯说让段祺瑞当帮手就是客气一下,没想到还真的把他当成了助手,连这两军士兵指挥权的交接都让其参与。此时叔侄两人的心情又被袁世凯好好的“调戏”了一把:段从德是放心——这袁世凯如此看重自己的侄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