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观念的落后,导致后来号称亚洲第一海军地北洋水师,其核心任务是镇守京亟,失去了与日本舰队决战的最好时机!而且对于国土的执着,不仅仅单是中国的大清将领,就连八年抗战中的日本军部,都强调攻城略地的重要,认为占领就是胜利,从而放过了大量中*队的有生力量,使得广阔的占领区到处是活跃的游击队!
不过这也不否定左宗棠的军事才华,左宗棠被评为真正的军事家,一是因为自身的天赋才能;二是收复新疆的石破天惊的功业。(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当年在长沙,翼王石达开最大的遗憾是放走了偶遇的左宗棠,惊呼放虎归山,他日与太平军对阵的必定会是此人。结果翼王“不幸言中”,太平军上十万的起义部队溃败于左宗棠常捷军的阵前!但是左宗棠所有辉煌的功绩,却有着一个前提:在战场上与之对阵的,大体上是处于同一层次的对手。打完太平天国,打俄罗斯;赶跑了长毛子,驻守新疆,在左宗棠战刀下瑟瑟抖的,都是还举着冷兵器冲杀的军队。如今这个七十二岁的清末战神,已经走入了夕阳之年,思维也已
了一个不可能再改变的定式之中。没有与西方列强i武器对战的经验,没有现代海防观念,这是左宗棠军事理论中最大的缺陷。除了这些,袁世凯比之左宗棠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有着后世的记忆!现在两人如同在猜测一盘棋局的胜负,所不同的是,袁世凯已经提前看过这盘棋!
看着有些吹胡子瞪眼的左宗棠,袁世凯淡然答道:“下官认为,法国占地为虚,勒索兵费为实!”
左宗棠不以为然的问道:“何以见得?”
袁世凯答道:“其一,兵力不足!如今寇边之法军,不过一万六千之众,北上兵船不过十艘之数。尽管法兰西船坚炮利,但自我大清兴办洋务以来,洋枪样炮早已装备齐备,即便装备赶不上法军先进,也已经可与之一战!要不是北宁守军将帅不和,军纪松弛,四十营兵勇不会败得如此之快!而且我大清泱泱大国,百姓过兆,战船上百,兵丁何止百万。就算他法兰西个个都是刀枪不入的天兵神将,只怕我大清百姓一人一口唾沫也将他们淹死了!再,不久前,黑旗匪兵还连续击溃两路法军先锋,法军先锋官安、李维业纷纷授。这种情况下,法国人要占我国土,不可能只派这区区一点兵力。
其二,补给艰难。法兰西想要占我国土,若走陆路地话。那点兵力估计连广西都无法控制,更别说北上。即便他们不顾后方向北进军,那他们用多少兵力才能保证军需供应?因此,他们要想逼我大清妥协,必定以兵船运兵北上!法兰西在我大清沿海的兵船不过八艘,另有不便运兵的鱼雷艇两艘。用这些船只,一次可运送兵丁八千之数,但不管这些兵丁在何处登陆。想要长期占领一处,法军就必须依靠这些船只运送弹药粮草。这其中补给之艰难可想而知,难道他们真会靠着这些兵船维持占领之地的弹药、粮草供给?何况我南洋、福建两支水师是摆来做样子的?因此,法兰西之目的不在于占地,而在于以地为质,勒索兵费!”
战争之中。战略目的才是战争的原点,而不管你是重兵强攻,还是疑兵佯攻,都是基于这个战略目地而演化出来的手段。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欧洲列强每每能以数千军队,将大清十倍、百倍于自己的八旗、绿营,甚至淮、湘两系新伍打得溃不成军。在数次痛苦的经验教训之后,西方军队的强大,已经让所有的中国人有了一种不可战胜论。当年英法联军入京地时候不过五千六百之众,如今兵锋南来的一万六千法军。在大臣们眼中可是灭国的数量!因此当法军在越南增兵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乱了套。完全失去了对敌人目的的揣摩,而执着于争论解决战争的途径。
虽然也有在法军寇边时保持冷静判断的人。他们一个是李鸿章,另一个是左宗棠,不过他们的判断却有着这个时代地局限性!当法军进军北宁的时候,大臣们纷纷主张弃守北宁,让清军撤入镇南关以北,希望法国人得了越南全境就会放过大清。没料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个决定地不是左宗棠,而是战前一直坚决主和的李鸿章!李鸿章深黯洋务,他知道新军已经勉强可与法军一战。因此当法国人进军北宁地时候,他特别命令北宁守将之一、出身于淮军的黄桂芬坚守越南境内坚固的北宁据点。当然李中堂此举不是推翻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是出于和谈的考虑。李鸿章认为,在黑旗军新败、山西刚失的时候求和,法国人必然坐地起价,大清国的损失必然惨重!而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去议和,不但谈判艰难,而且签出来的协议必定更加“卖国”。为了自己民间那低得已经不能再低地声望,为了能保住自己苦心经营洋务挽回的一点点名声,李中堂几乎是给黄桂芬下了死命令。可惜李鸿章低估了广西境内官吏地内斗情况,低估了法军的战斗力,同时他也高估了黄老将军的统兵能力,高估了他用从老太后嘴巴里夺来的银子,而辛辛苦苦装备起来的新军。法军三声炮响,本来就因为将帅之争而毫无斗志的五十八营、两万四千北宁驻守清军,跑了个干净。此后广西巡抚、提督、总兵一级的官员全部被查办!这使得李鸿章在签订《李福协定》的时候,更加艰难,民间骂声更大。
战神左宗棠对于局势的判断,那更是盲目。当黑旗军击溃李维业部的时候,左宗棠认为,自己的部队连老毛子都能打败,黑旗军怎会是自己的对手?那黑旗军的手下败将法国人,自己更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结果法国人的三声炮响,击溃了北宁驻军,同时也打乱了左宗棠脑海中简单的力量排序。他虽然还是主战,却认为清军应该在广西境内集结,先以重兵抵御法军,等对方锐气失去再行反击!
随着袁世凯的剖析,法国人的战略意图以及双方力量对比一点点展现在众人面前,他的话仿佛将众人头上的阴霾点点散去,一抹明媚的阳光投射进来。就连左宗棠这个带兵多年的老将都陷入沉思,随后点点头道:“恩,似乎你分析得有几分道理!”
左宗棠的耿直是出名的,他虽然也会在官场上玩些手段,但是对于正确的、有利于国家的人才、政策却从不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而百般诋毁。此刻连战术权威都认同袁世凯的观点,还有谁会提出质疑?不过李鸿章却没有左宗棠那种胸襟,虽然袁世凯言之有物,但是此刻中堂大人的刁难继续开始:“虽然你猜出了法国人的意图,可这有什么用?如今该战,该和你还未言明!”
………………………………
第二十五章 上策
世凯虽然用一个精彩的开场应对了三方的刁难,但是此关,还必须拿出真学问!此刻李鸿章的话让慈禧缓过神来:“恩,能让左堂部点头,你果然有些见识!不过你似乎还未言明该战该和,以及这战、和之策!”
袁世凯答道:“既然法国人目的是兵费,那么臣认为,不管和也好,战也罢,法国人都会撤走,而不会长期扰我边塞,因此我们不必为边乱不息而担忧。”
袁世凯此言一出,左宗棠又不高兴了,他立刻说道:“那依你之言,我等现在就可以回家睡觉,等着那法兰西撤军咯?”
袁世凯答道:“非也!虽然法兰西擅开衅端只为兵费,但是他们却太过贪心,横索无度!一次次和谈后再次出兵就可看出他们的野心!所以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这个行动就是和战之策!在选择之前,我们必须解决两个难题:其一,要法国人撤走,需要多少时间!其二,要法国人撤走,需要多少费用!”
左宗棠道:“怎么?还要给他费用?难道你想出卖我大清财富去换来法国人的撤兵吗?”
袁世凯道:“左堂部息怒,下官说的这个费用可能是议和时法国人开出的兵费,也可能是出兵带来的用度。”
听了这话,左宗棠心里好受点,示意道:“你继续!”
袁世凯道:“先,我大清上国天朝,若是容忍法兰西这无信泼皮如此犯我天威而不顾,颜面何存?而且百姓们也会有所不满,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法兰西争端!其次,和要给法兰西兵费,战要动用国库以资出兵用度,两相比较,自然是选轻为之!所以战与和的选择,也就是这比较的结果!”
袁世凯的新奇立论让众人一阵私语,慈禧沉默片刻道:“好,果然有一语中地的眼界!那你说说你比较之后,有何良策!”
袁世凯道:“臣有一个上策,两个下策!”
慈禧突然乐了,格格一笑道:“你这人果然有点意思,人家都是上中下三策,你这人却不是上策就是下策。不过起码还有个上策,那就说来听听!”
袁世凯道:“是!微臣认为,如今不管是战、是和都是下策!”
此时袁世凯的话再次引起一片哗然,他等于将朝中大臣,包括慈禧在内所有人坚持的观点,都贬为了下策。在众人纷纷投去或愤怒,或敌视的眼光时,袁世凯整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先说和。法兰西之无信,我想不用再去证明,此番已经是第三次撕毁协定,举兵来犯!在这种无信的背后,是其贪婪的野心!我们单纯求和,要多少兵费方能求得一时安定?即便我们单纯求和能得一时安定,谁能保证其后法国人不会再次背信弃义?因此一味求和,定会让法兰西贪欲更盛,更会横索无度!”
说到此处,袁世凯故意停顿一下。此时主战派各位大臣一脸得意,左宗棠更是斜眼望向李鸿章。不过袁世凯没有让他们得意太久,他继续说道:“再说战!兵御敌,无外乎两种结果,胜或败!若我大清得胜,无疑是击退法军,让其遁走越南,或能全歼来犯之敌,让一万六千法军葬身我大清边塞。但是对于法兰西而言,此举无外乎是损兵折将罢了,根本无法动其筋骨。但是此后却与法兰西结下冤仇,将来肯定是兵祸连来!先不说能不能胜,即便胜了,需要动用大清多少兵丁?需要支用多少银两?这些银两会否多过议和之费用?而且这还是此次法军来犯用度,将来要是法兰西举兵再来,我大清又要多少兵费?倘若不幸再次上演北宁兵败,我们又当如何应付?所以微臣认为,战、和两途,均无法彻底解除此次边乱!”
袁世凯话音刚落,李鸿章跳出来反驳:“自我大清与夷邦有所接触以来,哪次争端不是靠和谈平息?而且照你这么说和不能和,战不能战,那陛下还要我等臣子们何用?”
左宗棠也有些失望的说道:“我大清泱泱大国,难道还怕区区一个边远夷藩?他来一次,我们打一次,他来十次,我们打十次,打的他不敢来便是!”
在众人的纷纷指责中,慈禧问道:“既然不能和,也不能战,那就你说说该如何行事?”
袁世凯不再犹豫,直接答道:“以彼之道,
身!”
慈禧问道:“此话怎解?”
袁世凯一脸淡定:“法兰西打打停停,其目的不过是以打试探,以和部署。打的时候,先试探我大清的态度与边塞驻军实力,每每等到他们军事上取得进展,就会挟胜利之威与我大清派去的特使谈判,而谈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