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世凯道:“如今法国为勒索兵费犯我大清边塞,若是我们一味强打,即便将其打败,也会与法国结下仇怨,而遭其屡屡报复,使得我大清不得安宁!倘若一味示弱讨好,定然给各国好欺负的印象!想那法兰西在西方夷国之内不算最强,其他国家看了定会眼红,说不定也会来此勒索。西方蛮夷来扰我大清,无非是欺我枪少炮弱,认为可以轻易在军事上击败我大清,所以才会对我大清公使置之不理。
我们先将法兰西打疼、打怕,然后与之签下和约!此举先以兵威震慑四方,让各国知道我们不好欺负,他们想要来犯边就会有所顾忌;其次以和谈示好,表示我们不愿与之为敌。我大清每年与英吉利、美利坚等国的通商十分频繁,而他们此刻国内正处于萧条期,大量商品无法售出,因此不可能自断与我大清的商路。如果我们对法作战得胜,今后他们必不敢轻易以武力解决争端。而要想要维持与我大清的通商关系,只能采取外交手段,这样便可以有利于外交上的纵横。只要能争取个十年安定展,相信那时的大清军备会更上层楼。到时候洋夷再来犯边,我们可给他们迎头痛击!所以我们不妨这次请第三方调停之际,就开始这纵横之策!”
谈到和的时候,左宗棠难,此刻袁世凯说到战,那自然是李鸿章出来反驳:“哼!你的话不过妄语尔,五十八营兵丁,不到片刻便被法兰西军队击溃,你又拿什么来挡住法国人的进攻!”
袁世凯笑道:“打败法兰西,只要三个条件!”
李鸿章问道:“哪三个?”
袁世凯淡然应道:“天时、地利、人和!”
李鸿章笑道:“好个天时、地利、人和,那你就给我们找找看!”
………………………………
第二十七章 听封
宗棠虽然性情火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还算是个正开阔之人。袁世凯一番纵横论抛出后,左宗棠已经对这个毛头小子另眼相看。相比之下,李鸿章就难说服得多!中堂大人之所以如此坚持以和避战,并不是他真心的想单纯求和,而是出于他政客的思维。
其实李鸿章心里知道,议和要辅以战事,唯有战场得利,他的议和才会顺利,否则他就不会对黄桂芬下达死守北宁的命令。不过在中国如今的朝廷为官,先政治主张必须在大方向上与慈禧一致,因此老佛爷的心思他是一定要迎合的。其次,如今大清国几乎一半的地方实权掌握李鸿章与其旧部手中,恭亲王倒台、中法战事起,此刻主战派、醇亲王、清流党的眼睛可都盯着他手里那点地盘。要是战事一开,主战派的官员必定到各地“整顿军备”,或某个地方的淮军将领一旦战败,必定被取而代之,黄桂芬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阻止主战派和醇亲王抢地盘,他不能让战事蔓延!
对李鸿章的心态,袁世凯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淡淡笑道:“天时是天予,地利、人和却是人为!”
左宗棠带兵出身,听到袁世凯谈论战局,连忙问道:“哦?尉亭此论倒是新奇,不妨详细说说!”
袁世凯道:“那下官就在左堂部面前班门弄斧一番!法军在越南屡屡获胜,其最大的法宝不过是水陆并进,以舰炮攻坚、以陆兵占地!越南地处大清之南,虽然气候终年温和,不过入冬之后河道水位也会下降。而且北水道水位下降之现象更是严重,所以冬季并不适合行船。越南冬季从十二月一直持续到二月,因此这段时间法兰西并没有对河流沿岸的据点进行攻击。越南气候还有一个特点,自四月开始到十月,乃漫长的雨季。越南雨季降水充足,大雨经常瓢泼数日,这种天气别说枪械无法使用,就连行军都有所困难,对于进攻的部队十分不利。相反,守军则可以依托堡垒等防雨工事以洋枪还击!因此在越南地战事已经进入有利于我们的天时之中!而且法军正因为这种天气不适于他们进攻。才会分兵,欲以兵船运兵北上,另寻他处占我大清之地!这样就更能减轻我大清在越南作战之压力!只要我镇南关守军不自溃,必可将法军拒于镇南关以南!
至于另一路北上之法军,那更是好办!只要下令沿岸水师、炮台封锁海面、河口,然后派劲旅驻扎各处适于登陆之地。那么不管法国人由何处登陆占地,只要我们乘其立足未闻,派兵围攻,我相信必能将其打个措手不及,将其赶回海中!”
李鸿章道:“哼!你这不是说笑!这要动用我大清多少兵力?出兵费用又要几何?”
慈禧也道:“对啊。你这法子只怕兵费更要多过议和之用度!”
袁世凯道:“启禀太后,如今广西驻军已经有数万之众!臣只要再加两个人便可将越南法军击溃!”
慈禧道:“哦?只要两个人?”
袁世凯道:“不错。而且有了这两个人,就有了地利、人和!”
慈禧道:“他们是谁?”
“解甲老将冯子才,黑旗匪刘永福!”
慈禧吃惊的问道:“你、你怎么推荐这么两个人?”
其实慈禧如此吃惊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两个人都出身于天地会,只不过是一个已经投诚,而另一还在“造反”罢了!袁世凯道:“太后,若派这二人出战,那么定可为我大清在越南的战事争取来地利与人和!”
慈禧不解问道:“哦?此话怎讲?”
袁世凯道:“那刘永福聚众屯耕越南二十年,还被越南王封为‘三宣副提督’,可见其在越南境内颇有根基。而且黑旗匪军对战法军两战皆捷。接连斩杀两路法军先锋官,其匪兵对上法国人必定能够从容而战。只要我们派出一个招安使,委那刘永福一个官职,便能为我大清添加三千能战之师。让大清南疆少一个心头之患,对我们有何损失?而最难得的是,一旦黑旗军归顺。那么以他们对越南地貌的熟悉,加上在越南的根基,这地利、人和不就归于我大清吗?
至于老将冯子才,那更是必须委用。冯子才在广西戍边数十年,对边境地形甚是熟悉。而且其治军严厉,麾下‘萃军’更是南征北战的常胜之师,数十年来与广西百姓秋毫无犯,为其赢得‘冯青天’美名。若是请得冯子才出山,他必定召集旧部,再战镇南关!
这样可让冯子才率萃军在镇南关拒敌,而让刘永福率黑旗在越南境内骚扰。我们只要给粮饷、兵器,不需增加一兵一卒便可让法军寸步难行!”
“那冯子才倒还好说,只是这刘永福……他们出身可都……”
李鸿章也讽刺
是啊,我大清多少名将,为何尉亭偏偏推荐这两个…将’?”
袁世凯道:“我大清人才众多不假,可谁能说比此二人更了解越南之情况?至于他们的出身,我想中堂大人麾下,也有不少弃暗投明之士吧,如淮军骁将,曾任直隶总督一职的刘铭传大人,不也是这样投诚过来地吗?我大清乃天朝上国,难道连个小小匪将都不能容吗?若是将刘永福招安,则更能体现我大清气吞山河之胸襟!”
李鸿章手下有十几个太平天国,或捻军投诚的旧将,那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而且在他的提拔之下,这些投诚之士更是扶摇直上,现在每个都是权掌一方的高官。袁世凯的一番抢白让他没了下文,站在一旁不再言语。虽李鸿章不言语,可二人方才这一番舌战却让左宗棠动了心思。袁世凯表现出的辩才与战术思想,已经深深的触动了左宗棠。老将军起了爱才之心,他此刻没有了方才那种冷嘲热讽,转而以一种探讨的口气道:“尉亭,既然法军分兵,而越南之策也已经有了,那么对于北上法军你可有对策?”
袁世凯道:“有,但不是上策!”
战神有些惊喜道:“哦?说来听听!”
袁世凯道:“法兰西目的是想据地为质,那么法军北上,就不是单纯地派出军舰骚扰这么简单!他们必定派兵登陆,以期占领某处!既然如此,就不难判断他们的登陆之所!”
左宗棠继续问道:“尉亭判断他们会在何处登陆?”
袁世凯指着地图上地那个岛屿道:“此处!”
“台湾?!为何你会如此判断?”
袁世凯答道:“先法军以船运兵,若是太靠北方,必定补给艰难,而且要连续经过我广东、福建、南洋、北洋四路水师的防区,相信他们不会选择如此遥远的地方进行登陆!其次,法国人只为勒索兵费,希望能够震动我大清朝廷,登陆之地也不会太靠南方。再次,我大清沿海一带,早已经修建炮台,而且四路水师各守一方,载满士兵的兵船不可能一边与我大清水师激战,一边登陆。最后,法军北上兵力不过八千,占据一处后还要固守一段时间,这样才能够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利益!所以他们占地之后必然要考虑到我军之反扑,纵观长江以南沿海各处,唯独这台湾,适合法军作战!只要我们加强台湾各处的防御,必然能将其击溃!”
沉默片刻后,左宗棠展颜道:“尉亭果然奇才也!太后,若是不嫌老臣这是马后炮,老臣也向太后举荐袁尉亭!”
慈禧道:“难得啊,难得!李中堂,左堂部,还有醇亲王竟然同时推荐一个人才,真是难得!既然你将此次中法之争考虑得如此周密,那就让你为我解除心里最后一点疑虑。”
“愿为太后分忧!”
“若是派你去请第三方调停,你会选哪些洋夷之国?若是让你选台湾守将,你会推荐哪位大人?”
老佛爷此言一出,下面群臣惊倒一片。慈禧这话可是表现了对袁世凯的绝对信任啊,看来这小子今后要走运了!不过袁世凯还是那淡定的口吻道:“第三方调停,臣会选德意志与美利坚
“为何?”
袁世凯答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德意志与法兰西乃宿敌,因此有可活动的空间。美利坚虽然远在万里之外,如今国力也不敌英吉利。不过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展迅速,今后潜力巨大。与其等它强大之后在相交,不如现在携手展!至于台湾守将,如今在乡养病的刘铭传大人可堪大任!”
一听袁世凯推荐刘铭传,顿时左宗棠与李鸿章这两个对头又一次“达成一致”,两人都纷纷说道:“什么?不行、这绝对不行!”
慈禧可从未看过这两个对立地臣子有过意见一致的时候。这袁世凯刚刚出现,竟然让两人有了两次“共同语言”。吵,老太后许久的不安,随着袁世凯地一番宏论烟消云散,而且凭着这一番宏论,袁世凯竟然得到了三方的共同“保荐”。太后心情大好道:“今儿我是开了眼了,没料到你竟然能‘调和’李中堂与左堂部,让他们说出同样的话!台湾守将暂且不提,袁世凯上前听封!”
袁世凯心里这个激动啊,连忙上前跪倒。慈禧看着这个二十多岁,而且胸怀“经天韦地”之才地年轻人,下了一个让她一生后悔的圣旨:“总理衙门新增各国纵横使一职,领从二品衔。封袁世凯为各国纵横使,兼在军机处学习上行走,专折奏事!即刻前往各国交涉!”
袁世凯谢恩道:“谢太后隆恩!”
………………………………
第二十八章 旧怨
通醇亲王的门路之后,袁世凯知道自己再次高升是迟因此当慈禧给他个二品的时候并不十分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