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军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戴张氏抹着眼角的眼泪,自己四个孩子中,除了出嫁的大闺女就是这个远在海外万里的老幺最让他牵挂的了。

    “书读成了嘛。”做过大清吏部主事、知州,最后在知府衔上告老还乡的老爷子,虽然话还是那么不咸不淡,但是从手捧的铜水烟颤抖的幅度就可以知道,其实也是面冷心热的。

    “是,读成了,柏林军校授予儿子中尉的军衔。”戴季良没有说自己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在白人至上的这个年代,在种族主义的大本营,他取得这个成绩是多么的不容易。

    “德国陆军,那可是世上最强的。”老爷子由于当过地方官,所以并不是对洋务一窍不通,至少他还明白自己儿子的成绩是什么。“做得不错。”

    “爹、娘,老三才回来,路途劳顿,是不是先让他休息一二,有什么话用过晚餐以后再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候在一旁的老大戴伯棠比戴季良大十五岁,原来也中过秀才、举人,但是却被看透了官场的老爷子勒令不再进学,所以这些年家中的田产都是由他经管的,自然是一副长房长子该有的垂眉顺目的样子。“老二,我也派人通知了,晚上一定能从城里赶回来。”

    “也好。”老爷子点点头,好不容易一家人大团聚,有些话自然可以慢些问的。“带你弟弟下去洗漱一下,你再去通知一下李家,就说老三回来了,过两天给他们见礼去。”

    “老三,恭喜你了,”戴伯棠带着戴季良退出院子,这才微笑的看着自己的小弟弟。“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老三你是双喜临门啊。”

    “大哥,何必嘲笑我呢。”戴季良尴尬的摸摸头,只有回到家里他才露出自己不成熟的那一面。“李家小姐,连面都没见过,何谈什么感情,什么洞房花烛呢。”

    “老三,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李家小姐温良贤淑、容貌是这十里八乡首屈一指的,若不是看在我们戴家是这高邮县首屈一指的官宦人家,怕是李家老爷子也绝不会同意将闺女嫁给你这个假洋鬼子的。”戴伯棠带着戴季良七拐八拐来到一个院子,推开门,“这是爹娘给你准备的新房,,还缺什么,叫老二给你补上。”

    温良贤淑,还首屈一指的相貌,戴季良差一点喷了出来,这个年代的审美标准和道德取向,戴季良怎么说才好呢。他只好踏进房门,用仔细打量内里的装饰来躲避戴伯棠的好意。

    晚上用餐的时候,不但二哥戴书恒从高邮赶了回来,就连出门的大姐王戴氏和姐夫王丹萍也一同从一湖之隔但是属于邻省的天长县赶了过来。戴季良的二哥戴书恒也是读过新学的,老大读旧学,老二读新学,老三留洋,这也是这个时代士绅的一般选择,现在戴书恒掌管戴家在扬州、泗州一带的米铺、茶行,多多少少也是个儒商。至于姐夫王丹萍则是最后一任安徽巡抚朱家宝的幕友,前不久因辛亥革命才回的乡。

    这群人和戴季良的老爹坐在一起,酒足饭饱之后,最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戴季良的前途问题,就在老爷子的书房里摆上了台面。

    “志翔,按理说以你日本陆士毕业的身份,再加上德国中尉的头衔,再不济一个标统总归是落不空的。”王丹萍久在幕府,自然对这方面的动态是门清的。“不过,现在的形势怕是再想谋一个好一点的出路却是有些困难的。”

    戴季良点点头,王丹萍说得没有错,由于士官生中革命党人不断涌现,同时由于自己教育体系的完备,北面的那位强人现在即不会也不放心直接擢升留日士官生了。但是留在南面,跟着孙文和革命党走?戴季良身上发寒,孙大炮不过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物,同盟会很快就会在二次革命中失败,接下来中华革命党也好,中国国民党也好,要到十余年后才能得到出头的机会。戴季良不能,也不可能等到那个时侯。

    “再困难,也不能投靠民党那边。”老爷子一锤定音的说着。“左一个主义,又一个约法,说来说去,还不是打着借洋债,卖国的勾当。”显然这个时代,北面的强人的信用要远远好过石头城里那班沐官而侯的乌合之众。“乱党、乱党,中国迟早是坏在他们手里。”

    戴季良倒是没有想到自己父亲居然有这么敏锐的直觉,是的,自命革命的孙文党人自然是此后中国分裂、动乱的原因之一。而被人诟病不已的清王朝若不是由于满洲贵族的恋权不退,其实已经走在了通往复兴的边缘。可惜了,自1911年以后,每一次中国要迈出那关键的一步的时候,总有内力或外力的干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六十多年以后,徒然让无数人叹息不已。

    “大不了使些钱,这么多年,我就没见过有钱过不去的坎。”老爷子总结着。“再舍了我这张老面子,和北京那几位打打招呼,我就不信了。”

    “爹说的是。”老二戴书恒掌着戴家的钱袋子,既然老爷子关爱老三,他总不见得出面忤逆吧,“虽说,咱家的钱比不得那些豪门大户,但是三、五千块总归还是拿得出手的。”说着,他转向戴季良。“老三,尽管去北京,钱不够,就是卖铺子、卖地,咱家也把你撑起来。”这话说起来漂亮,但是底子却比不得面子,京城居,大不易,还要上下打点路子,三五千怎么都是不够的。

    “多谢爹、多谢二哥。”戴季良虽然心里腻味,但是老爷子还没表示,他总不见得就为此和老二吵一架吧,再说了这些年前前后后家里为他花了那么多钱,他也不好意思要的再多了。“我一定会为咱们戴家光宗耀祖的。”

    “一民也要帮帮忙。”一个女婿半个儿,老爷子毫不客气的差遣起王丹萍来。

    “泰山大人放心,小弟的事就是我的事,小婿在京师多多少少关系不论,等一下都会交给小弟的。”王丹萍拍着胸脯。

    “那就好,等过完年,老三成了婚,就安排他北上。”老爷子到底是做官做久了,说话间含着一股官威。“对了,老大,李家的回音怎么说?”

    “爹,李家想请老三,明天就过去。”戴伯棠恭恭敬敬的回答着。

    “那就明天你带老三上门一趟吧,不要让人说咱们缺了礼数。”随着老爷子最后的吩咐,回家的第一天终于这么过去了。
………………………………

4。出发

    由于新娘子李沅已经十八岁了,在乡下这可是十足的晚婚了,所以双方的家长都急切的不得了,不过腊月里是不宜婚丧嫁娶,所以戴季良的婚事最终被确认为农历壬子年壬寅月乙酉日(1912年3月10日)。然而就在两家人为过年和婚事忙忙碌碌的时候,一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发生了。

    1912年2月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例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又过了四天,经过南北双方的多次磋商,于2月9日确定了,清帝退位后,其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退位后的清帝费用每年400万元,由中华民国拨给;清帝暂住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员照常留用;其宗庙陵寝,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由中华民国支付;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负责保护等八项“优待条件”。隆裕太后迫于现实接受了这些“优待条件”,于2月12日(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颁发《清帝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逊位。

    大清完了,皇帝没了,无数遗老遗少为之痛哭流涕,但是这又能改变中国什么呢?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不,2月14日,孙文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职(4月1日正式解职)。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职),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为北洋军阀所窃取,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循环之中。

    虽然此刻的中国大地风云激荡,但是对于苏北这个高邮湖畔的小小村庄而言,不过是事不关己的又一次改朝换代而已,官府还在,皇粮还是要交,大总统和大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戴季良压抑的走在湖边,仰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再看看死水微澜的湖面,深深的叹了口气。(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身为了解历史的穿越客,既然无力改变历史的洪流,那就投身与它吧,戴季良暗暗的下着决心。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在吹吹打打的锣鼓声中,戴季良迎来了自己小登科的日子,对于这桩父母之命,他只有默默的接受。反正可以纳妾、娶二奶,任何时代成功男人都有权利放纵自己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迁就父母的愿望呢?

    挑开喜绸,一张精心修饰过的瓜子脸,也嗔也喜的展现在戴季良的面前。还算不错,比想象中要好得太多,戴季良心中暗暗的品价着,再配上一双金莲小脚和新嫁娘的扮相,不愧是外界传说的高邮第一美女,是有那么一种中国古典美女的味道,就不知道亵玩那双小脚的时候会不会有特别的快感。

    虽然戴季良有了些性致,不过眼前的女人再美,在戴季良心中也比不过她带来的嫁妆,毕竟他和一个只知道《烈女传》、《西厢记》的所谓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没有一星半点共同的语言,指望彼此之间能产生爱情还不如指望天长日久之后会产生亲情吧。

    当然,今天也算是自己大喜的日子,戴季良自是不会说什么煞风景的话,只是默默的搂住了眼前的女孩,也不管她脸上飞霞,自顾自的解脱着两人身上的累赘。“夜了,睡吧。”

    “别,还没喝合笣酒呢。”女孩羞涩的轻轻反抗着,然而这等反抗却是更好的激发了某人的**,随即女孩的嘴被戴季良用唇封住了,禄山之爪也伸向了盈盈可握的淑乳,女孩瘫软了下来,不一会芙蓉帐暖、牡丹花开,一夜风流尽在不言而喻之中。

    “爹、娘,儿子要走了。”戴季良又一次来到二老居住的正院里,看着年后更加苍老的双亲,戴季良低下了头。

    “好、好,到了北京一定要出人头地为咱们老戴家光宗耀祖。”父亲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但是母亲的眼中又见得泪光了。

    “爹、娘,若是儿子在北京能谋得一官半职,一定派人把二老接过去。”戴季良说的是心里话,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只有父母才是一心无私的为子女考虑的,前世亦已,今生能报则当报之。

    “等你有出息了再说吧。”父亲的这句话算是给戴季良短暂的返乡之行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是戴季良没有想到,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这个生他养他的鱼米之乡。。。。。。

    津浦路自清帝逊位之后就彻底开放了,不过高邮这可没有铁路支线,所以必须越湖到滁州才能上车。

    “先生,您要买的二等车票不好意思已经没有了,您是不是换成三等车厢的?”不要说,这个时代的交通部就是牛,同一的制服和彬彬有礼的举止比戴季良前生的铁老大的态度简直是云泥之别,当然这和戴某人买的车票也有关,若是戴季良只买最差的四等站票,恐怕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没有了嘛?不好意思,拜托,还请帮我重新查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