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小文人-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鼎蛟抛去了心中的杂念,严肃的说道:“这是本官花了好大的功夫弄来的江华岛地图,你们过来瞧一瞧。”
江华岛距韩国首尔约50公里,隔海峡相距约1公里,背靠黄海之江华湾。
江华海峡因距离狭窄,在古时被称为“盐河”,但水文条件复杂,潮水落差大,多暗礁,故韩国古代君主在遭遇北方民族入侵时往往避于此地。
曹鼎蛟一脸严肃的说道:
“金兵一定会趁着退潮的时间发动强攻,所以咱们要搞清楚什么时候退潮,什么时候涨潮,这一点对于咱们来说,能否将金兵的主力分割于战场之外才是最重要的。”
“好!那咱们先去实际勘察一下利息,看看该究竟如何处理。”
“毕竟要小心为上,若事不可为,那咱们应该扬长避短,再去寻找别的机会。”
………
崇祯九年正月十八日,远在南京的崇祯皇帝,终于得到了朝鲜的情报,朝鲜的局势已经崩溃到一个相当恶劣的局面了,在消息堵塞的情况下,摆在崇祯案头的文件终于被崇祯皇帝传阅了大臣,大臣们都是不敢置信的看着奏折。
听说清军渡过鸭绿江之后,朝鲜国内慌作一团,上下军民都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士大夫扶老携少在路上哭作一团。
可见在面对清军的进攻上,朝鲜应对很狼狈。
部分朝鲜军队英勇出击对抗清军,可是面对强大的清军,往往全军覆没或者只有少数几人生还。
在马福塔和多铎等军队击败了汉阳守军后,朝鲜国王李倧把宗亲和家眷送往江华岛,以躲避战乱,自己率大臣逃亡南汉山城。
皇太极采用扬长避短的战术,避免攻击敌人坚固的堡垒,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长驱直入,仅用十二天,就率兵进攻到了朝鲜都城下。
崇祯皇帝也很是无奈,那个旁边的大伴王承恩言道:
“朝鲜的局势恶劣到如此情况,我们大明实在是难以为继,不过该救的还是要救的,传朕旨意!
曹文诏,洪承畴,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等人务必在北方出击辽东,不求收复失地,尽量的让金兵首尾不能相顾就可……”
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救援朝鲜,可他不能拿整个大明开玩笑,大明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可不能就这样轻易断送了。
南京的士兵正在大战旗鼓的训练之中,全部都是按照家丁模式训练的精兵,崇祯皇帝缴获了这么多银子,自然是大方了不少,于是他用相当一部分银子用来练兵了。
可精兵强将也不是那么容易造就的,崇祯皇帝不可能把他的三十万京营部队全部调过去朝鲜,大明凑不了一百万民夫,也支付不起这海量的物资。
大明可以支撑三千人渡海作战,可绝对没有办法支持三十万人渡海战争,须知这其中的花费几乎是2~3倍于普通的陆军所求。
而且,凭借大明水师的运输能力,短时间内还无法把三十万人运到朝鲜,想要在大明朝来一场诺曼底登陆,简直就是开玩笑。
江华岛在高句丽时期就修有城堡,由于是岛屿且里京城不远,所以成为王室避难的行宫。
由于侵扰朝鲜的敌方多是陆路进犯,水军不多,所以在古代江华岛是个理想的逃难地。
由于朝鲜的敌人大多数来自于北方,所以对方没有很好或者很精锐的水师部队,所以很难攻破朝鲜重兵把守的江华的。
曾几何时,大明朝拥有世界第一的水师,一千三百五十艘战船,一千三百五十艘巡逻船,四百艘大船,四百艘漕运船,大大小小的船只一共三千八百艘,构筑成为了强大的船队,无人能够匹敌,无人能够抗衡。
可惜水师的衰败,速度也是惊人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庞大的船队就不复存在了,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仪式大明朝上至皇帝,下至寻常百姓,不明白海权为什么东西,更不知道维护,二是盛行的中国中心论,认为大明朝就是世界的中心,这里是最为富裕和最为强盛的地方,三是水师多的耗费太过于巨大,朝廷有些难以承受了。
(s:作者我现实中的一个朋友,他说他不相信郑和七下西洋,全是大明朝编造的谎言,不然为什么会没有留下他们七下西洋的证据。。。作者我也无语了,看了几个公众号,就以为自己牛逼上天了。)
大明虽然发展水师,但也没有说很重视水师,毕竟总的来说华夏历来属于大陆帝国,并没有太多来源于海上的敌人。
就算是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郑和率领的舰队,也不过是以宝船为主,这种类型的宝船,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战船,下西洋的目的,也是以炫耀大明朝的实力为主,没有想到过扩张和掠夺,造成了耗费巨大,得不偿失。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
另一边,原本历史上由多尔衮带兵攻破的江华岛,主将变成了阿济格郎!原因就是多尔衮在草原上打了败仗,导致3000多名精锐的正白旗士兵丟在了科尔沁草原。
(曹鼎蛟一想起那天借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就暗暗的咬着牙根,这狗日的实在是运气太好了,好想用他的黑切教他做人。
多尔衮,我允许你先跑三十米,然后我就会重重的砸下我这四十米的黑切。)
八旗族老们也是怨声载道,多尔衮现在还是待罪立功的状态,自然没有捞到出征的机会,反而在后金之中的声望大跌,皇太极则是在旁边窃笑不已,他带兵轻轻松松就占领了辽东,而多尔衮没有征服蒙古部落,反而惨遭败战。
这一上一下,结果就自然不言而喻,他在族中的身望大涨啊,虽然人家辽东是自己主动撤退的,但也不妨碍他一个人吹牛逼呀。
文治武功天下无敌!我不登基,谁登基?
第192章渡江战役(四更第二更)
阿济格接到了皇太极的命令之后大喜过望,他将带着正红旗的三千名精兵以及皮岛降将还有部分投降他们的朝鲜兵进攻江华岛。
江华岛朝鲜守军就有将近两万人马,虽然战斗力大大不如八旗子弟兵,可是好在准备充足,岛上军事物资还够用,岛上共有约20000人的兵力,并且配备了大量火器,光是朝鲜守军带去的就有火药32300斤、火罐360个、火箭900枝、起火400枝、火枪120杆、火瓶200个。
毕竟这里庇护着那些王公贵族还有大臣们的家眷,也是国王陛下的重要避难点。
朝鲜仁祖战前万万没想到,江华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固,特别是当他们的敌人拥有了海上的军事力量之后。
李倧认为“亟当江华岛分布要害,扼其入犯之路。果有渡海声息,以主侍客,出奇待之,自可得志”。
而且江华岛四面环海,清军无法发挥铁骑的特长,只能乘船浮海攻岛。
在渡海过程中,清军船只势必全部暴露在朝军视线之下,岛上朝军正可凭险施放火炮,从容射击行进速度缓慢的木船。
即便有少量清军船只靠岸,守岛朝军也不难从滩头发动反击,利用优势兵力把少量清军赶入海中。
守岛朝军身处大海环抱的孤岛,无路可退。岛兵战船数量有限,也不可能由海道全部退走。
被围之兵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拼命抵抗。摆在清军面前的无疑是一场恶战,所以连以骁勇善战著称的阿济格也对攻击皮岛面有难色。
阿济格就在海峡对岸举行了军事会议,决定摒弃强攻的方式,而采取分兵两路、一奇一正进行偷袭的作战计划。一路由八旗骑兵、汉军(乌真超哈)、三顺王部(天佑兵、天助兵)及朝鲜兵担当,赫然列阵,大张声势,尽量吸引明军的注意;一路由八旗步兵担当,暗中运动,乘坐小船,悄然渡海。
为了确保偷袭江华岛的成功,清军选择了傍晚时分(一更)发动攻击。
清军们不知道,明军的一支骑兵和一支步兵正沿着山道缓缓地朝着他们的营地奔袭而来,应曹鼎蛟的要求,莱登水师经过联系之后,也缓缓地将战船开到了附近海域,随时可以进入海峡口。
“驾!驾!驾!”
一千两百名重骑在狭小的朝鲜国土上面纵横,曹鼎蛟,曹变蛟,吴三桂,大壮等人骑着战马快速的奔袭着。
而黄得功,周遇吉,王二发等人则是抄近道转战江华岛,从下游奔袭。
………
曹鼎蛟万万没有想到,朝鲜大军居然送上来了一记神助攻,原来猪队友也有时候也会发光发热,给他曹某人创造了偷人偷塔的机会,曹鼎蛟觉得这一波吃鸡,他势必成功。
明军登陆的第三天,也是曹鼎蛟出兵前江华岛的前两天,朴自贞走了一步妙棋。
这边不甘寂寞的朝鲜大军也行动啊,朝鲜大臣朴自贞指挥着三万勤王大军开始支援南汉山城,这些兵马穿着明军的衣服,打着明军的旗号开始朝着他们这边反攻。
也不知道是这一伙假扮的明军运气奇好,还是朴自贞这家伙出门踩狗屎了,居然在路上击溃了两只金兵走脱了的部队,大大小小的斩获了几百个人头,虽然其中都是以包衣奴才为多,但也架不住他朴某人骄傲啊。
朴自贞这一行三万人自然是引起了皇太极的注意,然而皇太极的主力兵马还在汉城那边,但他得知了有一支三万人的明军大军已经赶到了南汉山城附近,他也是大吃一惊。
特别是手底下两支编制完整的牛录居然被这伙明军给击溃之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一定是明军的主力,而且是辽东兵那种强悍的兵种,在正面战场上至少能够以二比一抗衡自己铁骑的精兵。
于是…皇太极仔细的算了一下手头上的兵马,老子现在手上才八千兵马围困南汉山城,这点兵力好像没办法对付明军吧?
赶紧先从汉城抽调兵马过来,阿济格手底下那只骑兵也必须调过来,反正他们参加的是渡海战役,骑兵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皇太极原本给阿济格配备骑兵就是为了防止朝鲜守军地方勤王大军的偷袭,既然现在明军出现在南汉山城,那就把这一伙敢于野战的明军歼灭再说。
皇太极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自己的神来之笔,导致了大军的溃败,也恭喜朝鲜守军送上了神助攻,他们用他们的鲜血为大明军功章添了几朵小红花。
大军出发之后,曹鼎蛟还是非常谨慎的,毕竟人生地不熟,情报是最重要的。
吴三桂则是在前面带着兵马探路,几十个骑兵在路上并不显眼,但是这群家伙全都是吴三桂带来的家丁部队身披重甲,骁勇无比!
吴三桂一路上都是派出大量的斥候,探查方圆五公里范围内的蛛丝马迹,有些奇怪的是。
一天的行程下来,几乎什么都没有发现,斥候甚至没有发现后金鞑子的影子,这有些不正常。
前军和中间相隔的距离,只有五里地。所以说,所有侦查到的情报。
都在第一时间到了曹鼎蛟的手里,这些情报,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其实也不可能进行归纳和加工,前军和中间相隔不远,有些情况,恐怕吴三挂知道的。
同时,曹鼎蛟也清楚了清兵入朝兵力虽然多达十二万,但是朝鲜毕竟有3000里的疆域,十二万人马分驻各地不能面面俱到,还是他太过于小心了,不过小心无大错。
曹鼎蛟虽然是骑兵部队,但是因为行军的速度并没有太快,所以天黑之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