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文人-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崇祯皇帝以为面对无数的打压,感受无数的痛苦,终究会有一天会看到开花结果。
    哪怕是按照的套路,他也应该翻身一次吧,可现实却是无数次的打脸,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脸。
    可能老天爷都觉得看不过去了吧,曹鼎蛟这货才被扯进了这乱世之中,拯救大兵崇祯的光荣任务落在了他的身上。
    奉天殿,崇祯皇帝再次脱下的身上的龙袍,没过过几天安稳日子的他大开内库,慷慨解囊,自己却又过上的从前的过日子。
    穿打过补丁的衣服,吃着简单的小菜,用着皇后给他亲自缝制的衣服,崇祯很节俭,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请注意,打补丁的,并不一定很节俭,往往很浪费,比如后来清朝的道光同志,衣服破了,让人去打了个补丁,五十两白银,这哥们全然是败家的,还说特便宜。
    说白了,清朝那些皇帝全都是虚伪的人,透过本质来看,除了康熙还算有为之君,其他人都是混在功德本上吃饭,一个更比一个会败家,就这样败了两百年。
    崇祯皇帝还在为明天是不是该少吃一顿饭来激励自己而考虑的时候。
    外面却是战报频传。
    司礼监掌印王承恩来报:
    “官军收复北直隶,总兵官曹变蛟亲冒矢石…”
    山东左布政使宋学朱来报:
    “济南守军血战清兵八日,击杀击伤清兵六千余人,入关清兵北狩,山西巡抚曹鼎蛟亲冒矢石……”
    三省总督孙承恩来报:
    “三省联军共同联手击败皇太极,皇太极溃败远遁,沿途斩获无算,陕西巡抚孙传庭亲冒矢石……”
    山东海军总兵官曹变蛟来报;
    “生擒李自成,克复北直隶。”
    大概的意思就是:
    石家庄人民发来贺电!
    济南人民发来贺电!
    北直隶地区人民发来贺电!
    崇祯皇帝垂死病中惊坐起,边关又闻喜报来。
    “皇后,这小葱拌豆腐给朕撤了,今天加三个…不对,给朕加五个大菜,涪陵榨菜和茶叶蛋各来一份,安排。”
    后面传来一个抱怨的声音: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陛下你怕不是喝高了吧,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周氏皱着眉头从后面走了出来。

第381章青山有幸埋忠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燕赵男儿多慷慨激昂之士,可战可败不可退,秦兵之勇冠绝天下,关中男儿又怎会束手就擒。
    狭路相逢,血战数月,皇太极也不得不含恨而退,闯贼伪帝李自成被俘,押解到南京,整个北直隶重新收复,大明竟是一副中兴之相。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都显得有些麻木,大明有多少年没有像这个样子了,估计只有开国的那段时期,才有如此的景象。
    太祖又打到哪里哪里了,成祖又击溃了哪伙敌军,之后大明也不是没有过的胜战,只是像这样连战连捷的除了万历三大征之外,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陕西了,四大战役打赢了其中的三场,北直隶收复了,山东之围被解,打进关内的皇太极也是损兵折将之后仓皇北逃。
    陕西的蒙古人必定不会久驻,可最让人忌惮的还是张献忠的余部,李自成的残部,他们这些人相当于回到了主场作战,实在是不得不防。
    崇祯皇帝抱着捷报,对着文武百官言道:
    “赖得祖宗先贤保佑,前线将士用命,忠臣良将辅佐,偷天之大幸,大明气运加身,这才守住了江山社稷,朕,亦不吝啬厚赏,赐有功之臣,加官进爵,大肆嘉奖。
    然陕西百姓何罪有之,遭逢大不幸,传朕旨意亲拟祖大寿,吴襄统兵出征,大军继续调动,务必收复陕西失地,不得有误。”
    百官附议,群情激扬,为大明而贺。
    曹鼎蛟在山东也没有过多停留,召集人手把所有烈士登记造册,然后划分了一道烈士园陵,祭拜之后,这才在山东父老的挽留之下,孤身一人赶往山西。
    他还想去怼一下皇太极那个狗东西,根本就没料到这货跑得比兔子还快,早就溜之大吉了。
    宋学朱,张秉文等人也是感慨不已,他们这回算是走大运了,没有曹大人帮助守城,济南早就陷落好几回了。
    曹鼎蛟匆匆的马蹄,越过小城,很快就赶到了大同,满城素犒,曹鼎蛟也只能放慢了速度,不敢惊扰他人。
    心中也是沉痛不已。
    都知大明又连着胜了几战,可是谁又知全是将士填太平,一米一饭来之不易,可这寸寸土地,却是用将士们的鲜血浇灌出来的。
    明面上的光鲜亮丽,总有人在背后负重前行。
    上头的人得到的只是一个伤亡数字,底下的家庭却是失去了家庭的支柱。
    曹鼎蛟只能低头默默前行,恸哭的声音不绝于耳,他默默下马步行来到了总督衙门。
    大战之后,官府的衙门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许多地方需要修缮,各种伤亡数字需要统计,还有抚恤的问题需要解决,山西这边是主要的交战地区,所以上上下下的官员都非常的重视救治工作。
    曹鼎蛟到了衙门之后,很快有人出来迎接,王二发,大壮,周遇吉,黄得功这些心腹纷纷迎来,这些人通通已经被曹鼎蛟安排去了新军,全部担任了核心的职位,此次击退皇太极的战役之中,新军表现不俗,面对女真的骑兵冲击,牢牢地顶住了压力,甚至打得有来有往。
    野战之中也交锋了几次,双方互有胜负,虽然损失不小,折损了八千兵马,可是这对稚嫩的新军来说却是一次极好的磨练,血战之后,能让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至少提升三成。
    曹鼎蛟上前,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还捶了一下他们的胸口,这是男人之间的问候方式,他笑着说道:
    “干的不错,没给本官丢脸,早就听沿途的百姓说了,咱们大明的新军可没有拖后腿,好好的揍了皇太极一顿啊,下次都给本官长点心,什么时候能把这皇太极擒拿下来,也让本官长长脸呀。”
    “哈哈……”
    曹鼎蛟说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可大家的反应却是平平,只有少数几个人配合着笑了笑。
    曹鼎蛟也是一头雾水,按理来说他们也算打赢了胜仗了,为何大家都是兴致不高的样子,特别是尤氏兄弟,两个人脸色更是铁青。
    尤世威开口说道:
    “大人,虎子将军为国捐躯了。”
    曹鼎蛟愣了许久,脸色化为平静,沉声道:
    “青山处处埋忠骨,虎子也算得偿所愿了,这个混不吝的混蛋,好像媳妇都还没取吧,老子也是挺服气的,唉。”
    “大人,此事与蒙古察哈尔部落的叛变有关,仆从军临阵反水了。”
    尤世威继续开口说道。
    众人上前,七嘴八舌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讲述清楚了,曹鼎蛟脸色阴沉似水,青筋暴起,听完众人的描述,冷声说道:
    “好啊,不知是他们察哈尔部落的人飘了,还是他们自信的以为本官根本就提不动刀了。”
    “大人,该如何处置?”
    众将都是在旁边安静的等待,只消曹鼎蛟一声令下,他们就敢跃马扬鞭,刀锋直指蒙古。
    “如何处置?自然是要讨回公道,天大地大,理最大。”
    曹鼎蛟表情一脸肃穆,众人却是如同找到了主心骨,虽然他们知道察哈尔部落这事情做得不地道,但是朝廷方面肯定不想看到他们因为一个小小的参将,而贸然又新增一枚敌人,他们也没有开战的权利。
    而曹鼎蛟曹大人就不同了,深受陛下看重,察哈尔部落但也就是他促成的招募,由他来解决此事,最为合理不过。
    曹鼎蛟来的仓促,曹文诏,孙承宗还在外边处理战后事宜,没有回来。
    大同忠烈祠。
    曹鼎蛟简单地给虎子立了个衣冠冢,然后毕恭毕敬的将其请进了忠烈祠。
    曹鼎蛟沉声道:
    “惟虎子吾弟,关中子弟。长于斯土,志在社稷。
    贼寇入侵,欲亡我而性残。丈夫壮怀,虽死而何憾。御敌寇于关外,断魔爪于延安。
    李广剑在,幸廉颇之未老。
    英灵未远,有万众之承志。
    唯愿吾弟,佑我国疆。
    魂兮魂兮!回望故乡,呜呼哀哉。英雄尚飨!”
    众人齐道:
    “魂归来兮,归来兮。”
    曹鼎蛟心中暗暗发誓,此等血仇,我必报之。

第382章出征
    校场内,近万大同骑兵新军林立,尤氏兄弟,周遇吉,王二发,大壮等人围在曹鼎蛟左右。
    这支骑兵新军原本有一万多人,就是因为和皇太极血拼,部尚人马折了太多,这才退回了大同修养生息。
    曹鼎蛟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新军,这支由他亲自出资,花费了无数钱粮打造的钢军。
    “今日召集尔等,就是两个字,复仇!”
    “复仇!”
    “复仇!”
    “复仇!”
    少顷,
    曹鼎蛟转身,从身上掏出两封信件,对信使言道:
    “此信务必要交到吴克善和李来享手上,若是你们出了意外,本官保你们子孙一个前程。”
    “遵命!”
    几名信使带着杀气冲天的血信分头前往陕西,上面就简简单单的二十几个字:
    “吾之爰将虎子身殒陕西,只求阁下能够归还尸首,否则本官亲自来取。曹鼎蛟亲笔。”
    每一个字都是用朱砂所写,霸道而又简单。
    “大军开拔,目标察哈尔。”
    察哈尔八部与清代所设的察哈尔八札萨克旗制和总管八旗制不同。
    开始分为呼拉巴特鄂托克、克什克腾鄂托克、浩齐鄂托克、敖罕鄂托克、察罕塔塔尔部鄂托克、奈曼鄂托克、札固特鄂托克、克木齐古特鄂托克。
    大明将其称之为察哈尔八大营。
    皇太极两次出兵远征察哈尔林丹汗,八旗军的弓箭、火器军的重炮将蒙古人打得四散崩溃。
    更可悲的是,原本服从于林丹汗的蒙古部落受到皇太极的策反,转而攻击林丹汗的后背,至此,林丹汗建立的王朝彻底败落。
    而曹鼎蛟就是两年前找到了蒙古最虚弱的一个好时机,趁机击败了刚刚大败给皇太极的吴克善。
    曹鼎蛟能够击败人家两万多骑兵,也是有一定运气的成分。
    第一:蒙古骑兵刚刚遭到了大败,军心士气不可用。
    第二:长途奔袭,士兵叫苦不堪,来回超过千里,蒙古人也受不了啊。
    第三:曹鼎蛟太变态……
    之后曹鼎蛟又镇压了三大部落,让蒙古察哈尔八大营变成了五大营。
    五大营与曹鼎蛟签订了各种协议,提供战马,提供马术教员,提供仆从军,双方一直都是和平相处。
    直到后金大规模入侵大明,察哈尔部落的兵马暗通曲款,不再满足于现状,企图获得更多的利润。
    吴克善打进陕西后,双方有了更多的交流,察哈尔五大营背后的长老也开始出卖大明的利益。
    崇祯十年三月,曹鼎蛟根本就不知晓,皇太极偷偷派人去蒙古迎亲,察哈尔五大营就有部落公主嫁给了皇太极。
    为了显示自己对蒙古汗国的征服,皇太极和其他满洲贵族还瓜分了林丹汗的妻妾,除了民间熟知的多罗大福晋改嫁皇太极之外。
    皇太极的长子,也就是后来与皇叔争夺王位的豪格也娶了苔丝娜伯奇福晋为妻,此外,苏泰大福晋也嫁给了当时的皇室宗亲,为满清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