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小文人-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城兵马寺的人匆匆赶到,现在京师重地出了这么大的状况,一点点风吹草动他们都担不起责任,因为现在的金陵城大佬实在是太多了。
一听到是倭国的使节被人打了,幸好没有死人,他们这才长出了一口气,不过随后赶到的礼部待郎鼻子差点没气歪。
礼部待郎东林党大佬赵知山一脸温和的问道:
“敢问阁下可看清楚来人?到底是什么人打的你们?他们可曾留下身份?”
华夏历来是讲究礼仪之邦,赵知山对着远道而来的时节,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是……大明爸爸打了我们!”那倭寇头子南云忠义委屈地趴在地上说道,他感觉全身上下都失去了知觉,好像没一块骨头是属于他自己了,痛不欲生。
仅仅是武士道的坚毅忍耐精神和强烈的求生欲让他支撑了到现在。
“唉,阁下言重了,说大明爸爸有点过分了……阁下可否知道袭击你的人什么来历?下官一定要奏明圣上必须从重处罚,严查,彻查!”
礼部侍郎赵知山也是一脸懵逼的看着这个倭国人,头一次见到喜欢装儿子的藩国使节,倒也是稀奇。
南云忠义仿佛是看见了大救星,委屈的说道:
“下国使臣打听清楚了,就是东林书院的人打了我们,那些该死的明人一定是东林书院的乱臣贼子,小人恳请大明皇帝陛下消灭东林啊。”
礼部侍郎喉结一阵滚动,面色不善的看着这个倭国人,心里面甚至在想着:
要不然把这些倭国人直接沉尸长江?
呃……
看着面色大变的礼部官员,南云忠义的心又放回了肚子里面,果然大名的官员都是官官相护啊,看来不能指望这群人了。
……
就在倭国人和东林党人准备狗咬狗的时候,曹鼎蛟已经带着两个弟子,还有一个棒槌带着大批物资继续北上了。
只不过,与上一次采买物资不同的是他们这次得到了大部分江南大家族的资助,几乎是很迅速的就收集好了物资。
曹鼎蛟又让按察司培训好的几十人留在此处开了个钱庄,而且,坐镇江南的不是别人而是曹鼎蛟的小老婆于端莹。
曹鼎蛟与于端莹正是如胶似漆的蜜月期,奈何曹鼎蛟实在没有什么很忠心又懂经济之道的能手,只能委屈自己的小老婆了。
临别前,于端莹摸着自己一点都不圆润的肚子说道:
“夫君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多多来看看奴家,奴家想给你生个大胖小子,给咱们曹家接种传宗接代。”
曹鼎蛟看着自己的小娇妻也忍不住说道:“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盘他!”
“咯咯咯,还请夫君大人将奴家盘出包浆来。”
曹鼎蛟依依不舍的抱着她疯狂的两天,然后这才抱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北方。
……
路上,小太子看着比上次还要规模更大的车队,忍不住张大了嘴巴说道:
“师傅,江南这些家族还真的是厉害,居然能够弄出来这么多物资。
不仅有车队,还有船舶,这能运出多少东西啊,本宫看的都是头晕眼花的,小师弟,你说呢。”
张煌言点头说道:
“虽然难以计量,但是用心去做总会知道的,不过,咱们这边弄走了这么多物资,江南的百姓不会吃亏吧?”
曹鼎蛟笑道:
“徒儿,这社会的物资本来就分配不平衡,只要当权者能做到将好钢用到刀刃上,那就能极力的避免最糟糕的情况。
先急再缓,先易后难,江南的粮价涨一些也不一定是坏事,粮贱伤农,只要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不会引起江山社稷的动荡。”
武英殿,突然传来了一件令崇祯皇帝尴尬无比的事情,民间也是闹得沸沸扬扬,过来朝见大明天子的倭国使团全军覆没了。
七名刚刚赶到大明的先遣副使节南云忠义,还有六名随从居然被大明的官员当即活活打死,事情的起由越传越邪乎。
民间版本:
东林书院跑出来的书生因为金陵名妓争风吃醋而与倭国使节产生了矛盾,双方大打出手,并且那几位东林的书生还自称为是倭国使节的爸爸。
然后,随之而来的东林党官员伙同手下将使节灭口了。
按理来说这些东林版的人,如果只是教训一顿倭国人,绝对会被大家拍手叫好。
可是直接这样堂而皇之的把人家使节当场格杀在一国之都城,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崇祯皇帝震怒,本来就是动荡之时,如果这时候还把日本推向了大顺贼或者是后金建奴的怀抱中,这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此事,必须重重查处之。
……
大顺政权的国都,李自成这位枭雄召集了文武百官,待在京城这么久,他终于是明白了一点,北直隶不仅仅是一块鲜美的肥肉,更是一个巨大的囚笼。
在外,不停的会有辽东建奴那些咬人的恶狼频频入侵关内,在内,明朝精锐的步兵集团布置在一线城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牢笼,将大顺紧紧的包围在其中。
而且在他们的老家,从前的地旁完全被人家给清洗了,李自成有点想要打回西安老家了,至少不会像京师这样窘迫,天天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担心。
大顺军内部也分为了两派,一方面是积极的主战派,他们不再安于现在的状况想要积极进取,重新获得更多的地盘,领土,粮食,银子和女人。
这一部分人,大部分都是刚刚投降或者是边缘人物,还有少部分实权大人物。
另一部分人就是坚决主和称臣派,经验不要去招惹大明和后金,安心的呆在京师享福就好,实在不行可以向大明称臣,但是私底下依旧可以听宣不听惆,并且借此威胁大明往北方运送物资。
而这一部分人是打下了江山的勋贵人物,他们被京城的花花世界所迷惑,不想去过那些厮杀的日子,这也些人占多数,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实权人物
李自成也是无奈的一滩手,冷声说道:
“直她娘,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朕,不服。”
第124章准备一举拿下山东
李自成目光灼灼的看着文武百官,言道:
“现在咱们不愁粮食吃,两个月后依旧不愁粮食吃,挤一挤的话,甚至可以撑过半年,可是咱们一直在坐吃山空啊,朕实在是受够了。
大顺,想要夺取天下,可不能一直这样坐吃山空,咱们要拿下山东,从山东一路南下,至少拿下金陵城把伪明赶过江去。”
大顺君臣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既然皇帝陛下都发话了,那么北伐是一定要进行的。
而大顺现在只掌握半个山东,他们现在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完完全全的掌握山东,把山东内的大明势力清剿,或者是全部赶出去。
听着手下人的报告和建议,大顺天子李自成的心头也涌出了君临天下的感觉。
他还觉得自己有的是手段可以施展。天下人心在他这边,山西的表里山河也在他手里。
未入京前,是另一番局面,人心向背,所向披靡,望风而降。
陕西那边更有关山之固,秦川之险,强汉盛唐的根基就在那里。
哪怕失去山西、河北、河南的支持,只要关中在手,大顺就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原先盼闯王、迎闯王的人都没了踪影不说,河北省这边还冒出了不计其数的大明忠良。
到处袭击大顺朝廷派出的官员和军队!最可气的是其中不少大明忠良在十月、十一月的时候还都排着队弃明投顺,要当大顺的开国功臣。
自从他在京城开了杀戒之后,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大明朝的高官愿意投降了,李自成的名声是彻底坏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的大顺军想要活下来必须要有银子,也必须要犒劳那几十万部队。
事到如今,他这个大顺天子真的有点后悔去北京城走一遭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在陕西老家呆着,好好的经营一番,先把根基扎稳了,然后再行东征啊!
“拿下山东,势在必行!即刻发兵。”
……
李自成已经决心南下,至少从大明身上撕下几块肉来以求自保。
李岩刚刚从外地回来,同时他也带回来的大批的粮食,宋献策也是赶紧找上了李岩,告诉了他陛下已经决定南下的事件,并且他们已经准备好要先吞山东这一块肥肉。
李岩心里面咯噔一下,在他们原先的计划中,大顺不应该这么早和大明开战啊,至少先在北方守个几年再说,难道不应该先在此扩张势力?
大殿门口,这时候那两位足智多谋的军师宋献策和李岩联袂而来了。
两人看见一大群人都在殿中,却没人说话,李自成则低头不语,场面实在有点尴尬,就知道李自成又在为大顺朝的前途发愁了。
李岩笑道:
“陛下,微臣从江南家族带回来,大批的粮食,足足有三十万石啊!”
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了,挤一挤够他们吃一个月了。
大顺天子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这才说道:
“二位军师,朕已经决定拿下山东了,要是顺利的话,咱们继续南下。
实在是不行,咱们就全部流窜到山东去,到时候把北方直接丢给明军,北方鞑子比他们辽东兵马还厉害,额可不想摊这一趟浑水了。”
李自成的兵马和皇太极的兵马干过几架,基本上和明军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野战之中基本没有赢过,全都是靠着守城战才能打退敌军,但也没办法给人家造成太大的伤亡。
然后,大顺在后金这里已经送上了几千军队的兵马了,这样的损失让他们也承受不住啊。
宋献策说道:
“其实陛下在紧要关头,还可以向大明称臣,不过前提是咱没有退路,不至于彻底被他们封杀。”
“称臣”李自成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可是好不容易才当上皇爷的,还没当出滋味就不当了?是不是有点可惜?
“皇爷,”宋献策又奏道,“遣使称臣并不等于真的称臣皇爷只要不接受朱家皇帝的册封,就还是大顺的皇爷。”
宋献策也道:
“皇爷,如今当务之急是将祸水引往大明!只要明清两家厮杀,咱们才能在北方重整旗鼓,坐山观虎斗啊!”
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大顺朝廷当然不可能在北直隶扎根啊。地方政权的建设只是浮在表面上,也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征兵征粮的体系。
所以李自成的大顺朝根本没办法支持一场长期的抗清战争,一旦作为主力的老营兵损失惨重,大局就会瞬间崩溃。
李自成开怀大笑着说道:
“朕现在又有这么多银子,跑到哪里不是当土皇帝?反正北直隶这块鬼地方,朕是一刻都不想多呆了,先慢慢的把地盘弄大些吧,要多多招募一些士兵。”
现在他们大顺朝廷面对的还只是后金的先锋部队,李自成实在是想象不出来,自己的部下碰上了后金的主力部队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大顺调集兵力的速度很快,再加上他们本身就占据了小半个山东,可以说他们是直接从山东出兵。
仅仅是三天的功夫准备,大军已经完成集结和准备好的军事物资,开始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山东。
李自成选择山东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这个大顺天子当得很委屈。
北京城西边几百里有个大明第一“文臣”统治的大同府,现在还有好几万精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