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幸存者-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明天就要下雨了,下雨好啊……”一个在担架上闭着眼睛正在不时发抖的老兵忽然睁开了眼睛,看着已经变得阴沉的天空小声说道。
“大哥,这一下雨可冷得厉害,你们北方人不是说最受不了这湿冷吗?”看见抬着的人忽然有心情说天气,在担架旁照料伤员的游击队员连忙提起兴致来和他说话。
“下雨好,越大越好……下雨了,鬼子的飞机就不来了……”老兵嘟嘟囔囔地讲完,又闭上了眼睛。
老兵提起飞机,这一行人便沉默了。
运送伤员的队伍和那些疏疏落落散在田地野地的游击队员不同,他们经常是一队队人的前进,鬼子的飞机偶尔攻击让他们的时候,往往伤亡惨重。这支正在行进中的队伍就曾经被鬼子的飞机袭击过,那一次的袭击至今让游击队员们心有余悸。
……地上到处是惊慌失措扑倒的人们,伤员在惊慌中地大声哀叫;泥土被子弹打得烟尘四溅,不幸中弹的弟兄血肉横飞……那一次的空袭时间很短,而且仅仅是两架飞机的几次俯冲,但是就这样的一次袭击几乎让这支运送伤员的队伍崩溃。当飞机走后大家看着那被弃了一地正在极度痛楚中哀叫的伤员,看着那一地的鲜血时,很多人甚至有过悄悄离开的想法,因为害怕……
在往北撤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他们被空袭留下的凌乱痕迹,痕迹很明显,因为在乱糟糟的现场旁边都有一列新坟,草草插着根木棍的新坟。
地下埋着的是谁呢,是自己认识的人吗?每一次当路过那些刚掩盖的坟堆时,经过的人们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默不作声,这是他们自发的发自内心的默哀。
曹小民也走在路上,北上的路上。
每一条路和那些向着相同方向延伸的田埂都被前边经过的官兵和难民踩得泥泞不堪,在上面急行军一阵子每个人的下半身就会溅满泥浆。因为鬼子的飞机不时会来光顾,所以军人们把队伍散得很开,一般都以班为单位,而且大家都躲开最好走的大路,走在田埂和鱼塘边上,经常有人被滑倒。
听着脚下每一步“吱吱”声从鞋底挤出泥浆,曹小民的心情同样的泥泞,因为蒋介石给他的瓦解五十七军的密令,因为据传五十七军霍守义师长说的那一句话……
“杀啊!……“槐泗河战场的喊杀连天又在耳边响起,那一幕幕的血腥占满了脑海。当***的火力几乎全被那些突击点吸引住的时候,忽然对岸的工事后全线冲出了潮水般的鬼子,一个个光着膀子端着刺刀猛扑!
槐泗河很窄,水性好的人只要扑腾几下就可以到对岸,当***的火力被吸引住后鬼子真正的强攻开始了;在步兵全线猛扑的时候,掩护火力全部发动,把所有***曾经使用过的火力点工事全部覆盖住。
你们不是很能转移吗?看你是硬撑还是逃命!每一个在前线指挥的日军军官都冷笑着,只要***硬撑着,他们很快就会被自己的强大火力杀光,然后全线达成突破;只要***逃跑,过了河的步兵全速猛追,就会重现无数个战场上的一幕,他们枪法精准的士兵在***逃跑的身后练习着打靶子……
“噌噌噌!……策策策!……”鬼子密集的机枪火力打得那些湿润的土坝子整大片整大片黑泥飞起来,号称很难看见的九二式重机枪枪口焰哪怕是透过黑色的扬尘带依然可以清晰地呈现在五十七军弟兄们的眼前……硬着头皮扛吧!从东北撤出来的那一天,这些东北汉子们就已经算是把命丢在锦州路上了……“噗噗噗!……”不是偶然的一声,是不断响起,子弹打进人体的声音!都是头部中弹,在“噗噗”的响声中似乎还夹杂着“嗑嗑”的脆响,那是子弹把头骨打爆了……血肉横飞,但是战壕后的官兵依然不停止射击,依然在枪林弹雨中作着最顽强的抵抗;没有钢盔的官兵经常被一枪直接把半个脑袋掀掉,有钢盔的官兵会被打穿了第一层钢盔进入头部的子弹带着向后飞跌,摔落在后边水田里的钢盔一下子就成了“豆腐盆子”……但是在河的对面,那些密集的光膀子鬼子也纷纷中弹,白亮的身体上爆出血花犹为怵目……
槐泗河的河面上已经全都是鬼子,最先出发的一群鬼子已经开始登岸了……“杀给给!”在河对岸的鬼子一线指挥官人人激动万分,纷纷不顾***那也不算太弱的火力挺起身子用指挥刀指向北边……
“冲啊!杀鬼子啊!……”忽然,就在鬼子的眼皮底下,河堤的背后不可思议地出现了一大群穿着蓑衣,蓑衣上还沾满了泥土的***官兵!
他们真的没死,他们真的在鬼子上来时发动了!这些一直穿着蓑衣伪装骗过了鬼子飞机、熬过了鬼子的炮火和枪炮弹横飞的无形恐惧以及等待的煎熬的敢死队发动了,就在鬼子冲上河堤后边的掩护火力不那么密集的时候……就在同一时间,五十七军阵地上忽然民二四那厚重的嘶鸣爆响,那些鬼子以为已经被他们的炮火和机枪对射解决掉的重机枪组开火了!
这些重机枪有几挺是一直隐藏的,有几挺是在敌人的打击下幸运生存下来的,遭受过炮火打击的重机枪大多数套筒已经被打穿不能水冷了;但是这没关系,它们只要能够打光一条弹链就行!密集的机枪子弹把已经冲到河堤上的鬼子打得整片片倒下,几乎就在鬼子倒下之处,就出现了整群不要命的中***人。
五十七军敢死队的好汉们身上冒着手榴弹的青烟大声喊杀,从河堤上向河水方向猛扑,迎面上来的鬼子三八大盖的子弹从身上穿过却只能让他们顿一顿,很多冲锋中的战士甚至像丝毫不受影响一般……大刀片子呼啸着横削竖劈,一条条惶急中递起来阻拦的胳膊带着鲜血飞跌,一颗颗脑袋滚落,一段段斜肩带背的身子被横断,只有几米宽的河滩上杀得血肉横飞!
“轰隆!轰隆!……”忽然手榴弹爆炸了!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四颗手榴弹,四颗一起爆炸!勇士的血肉之躯瞬间消失在空气中,在他们身前身后的鬼子大片大片呈放射状被炸飞,烟雾和爆炸的烈焰把整片河滩和河堤都笼罩住了……
“杀给给!……”河里的鬼子虽然震惊于***的凶猛顽强和狡猾,但他们也没有回头路了,他们只能继续冲上去!……烟雾的背后,***敢死队用血肉打出来的安全地带,第二梯队已经在鬼子视线被遮住,火力也因为河滩上的纠缠而停止了压制的时候上去了。他们带着的不是手榴弹而是**包,一个个抱着羊皮包着的**包的勇士继续前赴后继冲进烟雾中……
烟雾弥漫,看不清路,忽然一脚踩滑冰冷刺骨的感觉从脚下传来——他们冲到河里了!
我们的任务本来不就是要把**包扔到河里吗!?很多弟兄想都不想就拉了弦……“轰隆!”“轰隆!”“轰隆!”……剧烈的爆炸把槐泗河炸得浊浪滔天,有时在爆炸的瞬间可以看到爆炸点的河底,淤泥和着血水冲天而起,整条槐泗河炸成水汽白茫茫的一片……
鬼子的进攻停了,没有号令就停了,是被生生打断打停的!
硝烟渐散,翻起的淤泥把槐泗河的河水已经变成黑色,黑色的河水上飘满了死鱼一般的光膀子鬼子尸体,发抖乱晃的河水中不时冒出来一股股血红……不知道是连续**包大爆炸的影响还是双方真的全都停火了,战场忽然变得死一般沉静……
落在后方曹小民他们的观摩团眼里,河堤上和每一道战壕都血迹斑斑,各种姿势的弟兄们的尸体洒遍了战场的每个角落;落在鬼子军官们的眼里,河堤上、河中间、河的南岸上全是白花花一片的尸体,那些最英勇的帝国勇士的尸体!
霍守义失神地用望远镜扫视着硝烟越来越薄的战场,嘴角不住***——原来准备重建一一二师的三三一旅大部打光了,刚从后方赶来支援的三三四旅的部队打光了……五十七军打残了!
“师座……咱们,咱们不能这样把弟兄们拼光啊……”刚从军部赶来的参谋吕延兴嚎啕大哭,一手指向身后:“咱们在拼命,人家在看戏……”
“啪、啪!”两声脆响,霍守义红着眼浑身发抖,用他没受伤的左手狠狠抽了吕参谋两记耳光:“大家听着,咱们要都活下去了,东北军就真的没了;咱们要都战死了,五百年后咱们的子子孙孙都还会记得中国有过这么一支东北军!”
………………………………
第二四四章 转进(上)
第二四四章 转进(上)
(……每一次撤退,沿途都要面对怨恨的目光和冰冷的面孔,这时的部队很难从老百姓手里得到粮食和其他支援,能在这时给大家帮助的是那些弟兄,死掉的弟兄……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因为宝应将要举行一场重要军事会议,曹小民必须赶回去,所以后边和鬼子和稀泥战斗就交给其他老弟兄指挥了。
北上的全程天上都在飘着细雨,阴风阵阵,一副天愁地惨的样子。越往北走人越多,有军人也有走得慢的难民,泥泞的大地让前进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每一条田埂上都有人在走动,但是却很少听到人们讲话或者呼应,都是死气沉沉的。
在路旁不时会有几个远远看上去像稻草人一样的百姓穿着蓑衣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后撤的人们。这些是走不动的老弱或者铁了心要留在自家土地上的死倔头,他们也从地方上那些负责安排撤民清野的保长甲长们手里得到了两枚劣质手榴弹,那些小作坊生产的拉了弦保证不了什么时候爆炸或者会不会爆炸的手榴弹,如果鬼子来了他们就靠这些和鬼子拼命。
因为在苏北的战场上更多的是游击战,游击队员们基本来自本乡本土,这连日作战下来的牺牲就让每一条经过的村落都看到很多人家在挂孝。
有几次曹小民很想进去看看,吊唁一下这些阵亡的弟兄们,但是很意外的是他们并不受欢迎,冷冷的目光把他们拒之门外。
“老乡们说,说咱们把他们的子弟都骗去当炮灰……唉!”长叹一声,新近升任了曹小民侍卫长的“鱼叉子”很无奈,他也是本地人,因为常年四处奔走在各乡各地都有熟人,这次他是被骂得最惨的人,还挨过打。
很多挂着孝的房子也空了,那些原本想等到自己的子弟回来一起走的人,在终于接到噩耗后匆匆办了丧事便也带着孝离乡背井了。在行进的人群中,经常会看到披着麻布缠着白布的人;这些人多是军属,那些在扬州光复期间被抗战热情鼓舞参军的新兵家属。但是现在曹小民却发现他们成了最沉默,最不愿意搭理路上遇到的军队的一群。
“为什么会这样?按道理家里人被鬼子杀了,不是更加应该同仇敌忾吗?”曹小民很是奇怪。
“家里死了人,都是入了军籍的人呢,但是抚恤迟迟都发不下去,打着白条……很多逃难的军属连路费都没有,身上的干粮吃光了就得啃树皮了,他们……”“鱼叉子”摇摇头道:“我们总队还算好的,听说几支从后边支援过来的保安团已经有三个月没发军饷了;当官的说现在一发军饷人就会跑光,所以更加不能发……”
军饷、粮食、作战物资乃至地方上的种种人情世故,当曹小民听完“鱼叉子”的一番话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