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抗日之幸存者-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家伙会作出有利于德国的决定。

    “但是,我想到了一个对策,一个可以让德国了解英国飞机的对策……”曹小民的第二段话又让法肯豪森眼前一亮!

    “为什么非得把英国战机开到德国去呢?德国可以派工程师和技工、大量飞行员过来,在中国熟悉英国飞机的一切啊!”曹小民的建议很容易就被德国人看穿了目的:为了熟悉英国战机,德国就必须派出大量飞行员到中国来参战,而且要研究清楚英国战机,德国必须要在中国建设一个至少能够组装飞机的工厂!

    “是的,这是我们需要的,但这何尝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呢?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曹小民摊出了他的计划,他要求德国人在重庆建设一个飞机组装厂,派出足够的技师过来帮助中国培训相关生产人员,同时派出超过一百名飞行员到中国来参战,他们会以私人身份成为陈纳德对欧洲招募的雇佣军,当然他们是免费服役的。

    “还有,我也不想浪费那些运输东西过来的机会,我希望德国方面能够给我们提供一批先进的轰炸机,它们将装载建设工厂的物资和我们急需的航空炸弹直接飞来;我想以目前贵国和苏联以及东欧其它国家的关系这不难做到吧?另外,你也知道了英国人给我们发行国债的事情了,我想德国也可以那样做或者更直接给我们大量的贷款,我们则用那些贷款不断在德国进口轰炸机和其它物资;用轰炸机把东西运过来,这也可以减少我们对远东大铁路的依赖,只要借用一些机场转场就行了……那些飞行员把轰炸机开过来后就不用回去了,这里是他们经受实战考验的最好试验场。”曹小民忽然发现自己还有做生意的天分,他给德国人开出的条件确实是一个可以成立的条件:中国人付款来购买一切军援,虽然这来自德国贷款。

    “如果贵国需要一些实物担保,我们孔部长不是已经把大量资料带去德国了吗?我们有的是资源,虽然这些资源开采起来对我们来说很难,但也许对贵国来说则是很简单的事情……”曹小民又给德国人下套了:本来看到英国人批准了中国政府无担保在英国发行债券,德国人也当然会步其后尘;现在中国政府还愿意把大量矿山作为抵押,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

    “我还知道要开采矿产并不简单,要做很多的勘探才能决定如何开采,所以为了表明中国政府一向以来和德国的友谊,我们可以允许贵国对矿产进行勘探的同时就开始开采我们已经在开挖的各种矿产,这应该可以最大程度上弥补时间上的损失了,甚至可能在协定成立后的下一个月,中国的矿产就可以通过远东大铁路运到德国去了……”曹小民的每一个出价都对德国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只要德国人答应了,他们就会把大量的设备运过来,这些设备全部用轰炸机运输,中国空军将会源源不断得到轰炸机补充。而那些设备过来后,更替中国落后的矿山设备也要些时间,因为矿山设备的一些重件不可能通过空运,他们还得以海运或者走远东大铁路的方式,等所有设备到齐进入安装调试等完成估计得要一年!一年后,欧战开始了吗?曹小民不知道,但他知道一定不远了,日本和德国是有一定盟约的,虽然现在轴心国还没有形成,但是为了对付中国,日本人一定会想尽办法与德国结盟。只要德日有盟约,中国待欧战开始就可以正式对日本宣战(抗战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并未对日宣战。)顺带的就和德国翻脸了;到了那时,德国人一切的投资就都将成为中国的了……

    等德国空军大量驾驶着英国战机时,英国人一定着急过问,那时中国可以说那些德国人是陈纳德招募的欧洲雇佣军!英国人最多只能骂德国佬卑鄙,用不光彩的手段刺探英国空军机密但却无法怪罪中国政府。

    至于说你英国人想要把德国人赶下英国战机?可以,给我免费派遣皇家空军飞行员过来吧,我可以把英国飞机全部让英国人开,还可以“偷偷地”把德国轰炸机交给你们开来补偿你们的泄密损失……曹小民算好了连环计借力打力把德国人和英国人都吃一道,就等德国人第一个上钩。

    计划太大,法肯豪森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做主,只能告退第一时间回去把计划呈交给希特勒。而在法肯豪森走后,曹小民将和刚刚指挥完长江空袭赶来的周至柔以及何应钦等人商定第一笔利用特别贷款向英国人购买的物资清单,在第二天他又要成为对英谈判的主谈人员。

    “我认为这次的对英军购应该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和空军有关,主要是各种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特别是可以飞两千多公里的重型轰炸机。这些战机和配件以及维护的修理厂等等设施会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地花钱,委员长已经把这一千万英镑的使用权交给我了。周司令就亲自拟定这个采购清单如何?别管钱,只管是否合理……”曹小民的表态让周至柔感动得要哭:以前空军军购经宋美龄的手,由孔令俊去谈判,可是活生生把空军的一千架战机买成了不到四百架!现在好了,计划由自己定,曹小民负责出钱……中国空军腾飞的日子要来了!

    “何部长就亲自负责陆军方面的采购如何?我一直担心一点:日军对我们实行海洋封锁导致我们被孤立起来,要知道欧洲也在酝酿战争,远东大铁路的欧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切断,到时我们就只能依赖苏联人了,万一苏联人也卷入战争,他们也缺乏物资我们就会很被动。所以,我希望这次陆军军购要偏重战争消耗品生产设备和技术转让。我刚才看了英国人提供的资料,对他们很多武器并不太了解,但是我发现了一点,各种武器的生产地都在印度而且更惊人的是很多武器厂家都不同,我发现了有二十二家军火工厂!”曹小民看着一脸愕然的何应钦道:“我想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点,尽量想办法把英国人在印度的一些弹药生产线连带生产工艺技术直接买过来,我的计划是至少要建造三十个英国标准的大型弹药生产车间以及相匹配的基础化工、五金加工生产车间……”

    何应钦把口张大了半天合不拢:曹小民所要打造的弹药生产规模超过了现在中国全国各地军火生产总和数倍!

    “这个计划太大,我……我做不来。”何应钦有点尴尬,他没想到曹小民就像是想一下子花光一千万英镑一样,每项投资都那么惊人。

    “我看这样吧,我们干脆去二十一厂(由金陵兵工厂搬迁至重庆重建的兵工厂)参观一下,那里现在都是一天三班倒,没有停工地在生产。烈侯要的计划可以请他们的李厂长帮忙,他是专业,对于军工生产配置很有自己的见解……”何应钦的提议马上得到曹小民的赞同,两人留下在思考空军军购计划的周至柔一起前往重庆江北陈家馆目前全国最大占了接近一半国产军火生产量的二十一军工厂去了。

    !#

    《》

    

………………………………

第四二七章 军工

    

    《》    第四二七章 军工

    (……前方战火纷飞,后方饥肠辘辘,我是到了兵工厂参观才知道战时后方的百姓是如何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因为粮食都要优先供应军队,后方包括生产性工人在内的口粮都很少,我想能在那个年代每天能吃饱饭的人是很少的……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二十一兵工厂内虽然生产在继续,但是却实行着灯火管制,只有那些不会对外透光的车间里才会灯火通明。

    “我们的兵工厂是在今年三月一日复产的,现在主要生产二四式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步枪以及82mm迫击炮……我们目前年产迫击炮弹仅为十四万发,远远抵不上前线消耗,正在想办法扩张规模,难得曹将军如此关注兵工厂的建设,国之幸事啊……”一边介绍着兵工厂情况厂长李承干少将一边和曹小民交流着兵工生产的理想布局,看得出他的人很淡薄,虽然不乏对曹小民有赞美之词但也是轻轻带过,并没有刻意讨好曹小民的意思。

    “兵工厂是重要的机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使用一个我们并不完全放心的人物去管理!这个李承干,中央党部多次要求他加入国民党,他竟然拒绝了还以辞职作要挟。说什么‘余曾见若干党

    所作所为均未遵照国父遗

    违反三民主义。余虽非党

    但敢自誓所行所

    迄今未违反遗教及三民主义。’结果倒好,兵工厂只好把‘技术人员需加入国民党’改成‘技术人员应笃信三民主

    不必一定入党’了……”在来兵工厂的路上,何应钦已经把李承干的一些情况给曹小民作了介绍。李承干之所以如此固执但却还被委以重任,原来他不光管理兵工厂有一套而且更是兵工厂的技术骨干,目前中**械中做得最好的国产武器二四式重机枪和82mm迫击炮都是由他完成的研制。

    对于这样的技术人员,曹小民倒是觉得很容易理解,他本来在另一个时空就有一种技术人员的特殊高傲,对于自己的技术怀着极大的信心,恃才傲物。所以当他和李承干走在一起时,他就把自己的摆得很低,下车的时候就已经把上将军服脱了留在车里,仅以白衬衣便服的面貌出现,以至于在忙碌的的工人都没认出他来,同行的何应钦也一样便服所以他们根本没扰到工人。

    兵工厂的工人竟然绝大多数都是从南京来的,本地人只有少量学徒;这些工人在淞沪会战后直到十一月中才得到搬迁命令,一路历尽艰辛到的重庆;听说在走水路的时候工人搬运设备时还亲自充当纤夫拉船!工人们的亲属因为是和工人分开西迁,沿途各自都曾经遭到难民潮冲击和日军的轰炸,有的工人至今未能和家人团聚,但是大家却已经在每天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

    “现在职工每个月工资六元,工人子女到工厂帮忙是义务的,都不算工钱;物价涨得厉害,我们只能靠煮大锅饭让大家勉强吃饱,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两天会有一些肉食,其他时候都是吃青菜竹笋之类。南京的口味和重庆不同,大家很难接受这边的麻辣,工人不少水土不服,在开工的前两个月很多人都是在病中坚持的,现在算是慢慢适应过来了……”在李承干的介绍下,曹小民才发现竟然在工人中有那么多十来岁的小孩——那些职工子弟。他们稚嫩的身躯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承担着绝对繁重的劳动,但他们竟然是不算工钱的!

    一个个瘦小的身躯,穿着大人的长衫,挽高了裤腿衣袖在车间里劳动的这些小孩看得出都很疲劳。他们每天要在工厂子弟学校学习,还要在课余时间到工厂工作超过六个小时!几乎在每一条生产线上都可以看到有很多四方板凳,就是给这些身高不够的小孩垫脚的,他们在这个幼小的年纪就已经在从事着危险的装药等工作。

    在曹小民身边经过的一些小孩走到近处都可以看到他们脸色都有些苍白,头发显得枯黄,是长期的身体透支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抗战,为了抗战到底还有多少国人在默默奉献、在无声战斗!?曹小民对李承干道:“多招些工人吧,把孩子们的工作时间缩短些,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和休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