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昏君-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如果是燧发枪呢?”张凌阳说道,期间张凌阳自然将燧发枪的大概原理解释了一下,问道:“燧发枪相比弓箭又能如何?”
 即便再不懂军事之人,也明白过来,如果真的有张凌阳口中的那种燧发枪的话,只怕大周现有的武器,根本就不是西夷的对手。
 最后,张凌阳说道:“现在西夷已经打到了大周的家门口,如果此时咱们还不做足准备应对的话,只怕数十年之后,咱们也会如同现在的天竺一般,成为西夷口中的鱼肉。
 也是因此,朕越发的感觉到时间的紧迫,这才如此着急的整顿朝政,好有充足的时间来面对西夷的威胁!”
 ……
第一百八十三章:西夷的威胁
 “陛下所思所虑,固然有一定的道理,这些西夷小国也确实兵峰强盛,可我大周物阜民丰,人口亿万,那些西夷小国能吞的下去?”郑永基质疑道。
 在郑永基看来,那些西夷小国虽然实力强劲,可面对人口亿万的大周,还真不是对手。
 见郑永基如此说,张凌阳苦笑着摇了摇头。
 前世的晚清,不就是被这些西夷小国轮番揍的毫无还手之力吗?
 “郑爱卿可知这个英吉利占领天竺之时,用了多少兵力吗?”张凌阳问道。
 “微臣不知!”郑永基回道。
 “不满三千人!”张凌阳自然不知道英国占领印度之时用了多少兵力,但印度同欧洲远隔万里,想来不会用太多的兵力,所以张凌阳便胡诌了一个数字。
 “怎么会?”郑永基难以置信。
 在郑永基看来,天竺是也是一个极其文明的国家,远不是那些蛮夷小国能够比拟的。
 此刻听张凌阳说,一个西夷小国,竟然只用了不满三千人,就占据了整个天竺,郑永基惊讶的合不拢嘴巴。
 不止郑永基如此,李广泰、陈一鸣、高霈、曹睿几人尽皆如此。
 “一开始朕也不信,可事实如此,由不得朕不信!”张凌阳苦笑道,“占领一个天竺,西夷只是花了不满三千人,那如果西夷想要攻打大周,又要花费多少兵力?
 几位爱卿可不要忘了,西夷占领天竺,可是已经有一个甲子的时间之久了。
 同那时相比,西夷的武器更加的精锐,国力也更加的强盛。
 在朕看来,即便大周国土比天竺庞大,人口也比天竺要多上许多。
 可西夷如果进攻大周的话,只怕用不了一万人马,便能达到京城脚下了!”
 大周如今的国力正处于鼎盛时期,西夷派出一万人马,自然奈何不得大周,而且大周也不是天竺可以比拟的,可为了劝几人全力支持自己,张凌阳不得不夸大其词,将事情往严重了说。
 曹睿此时开口道:“微臣觉得陛下有些言过其实了。
 不说其他,我大周同西夷无冤无仇的,西夷为何要进攻大周?”
 张凌阳哂笑道:“曹爱卿还是有些迂腐了。天竺同西夷相隔万里,也无冤无仇,西夷不也占据天竺了吗?”
 抿了抿嘴,张凌阳又道:“西夷不通教化,只重利益。天竺盛产宝石、香料,他们便进攻天竺。南非这里盛产黄金,他们便进攻南非,美洲盛产白银,他们便进攻美洲!”
 张凌阳将南非和美洲的位置指出来,继续说道:“与这些地方相比,我大周虽然不盛产黄金、白银以及宝石,可大周却有他们最紧缺的茶叶、丝绸以及瓷器。
 为了这三样东西,朕敢肯定,他们肯定会进攻大周的。”
 “不可能吧?”李广泰质疑道:“只为了丝绸、茶叶、瓷器区区三样东西,他们便会进攻我大周?”
 “这一点,想必高爱卿同曹爱卿有所了解吧!”张凌阳并未解释,而是看向高霈、曹睿二人。
 高霈、曹睿二人曾担任过两广总督及两江总督,在张凌阳看来,肯定同西夷人打过交道,即便没有打过交道,想来也听说过一些西夷的事情。
 曹睿说道:“微臣虽然不曾与西夷人有过接触,但却知道,每年,西夷都会从江南购买大量的丝绸、茶叶以及瓷器。”
 高霈亦点头道:“确实如此,微臣久居两广,对西夷的事情了解的也多一些,试试确实如陛下所言。
 西夷人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心中根本就无礼义廉耻。
 而且微臣还听说,无论是丝绸,还是茶叶、瓷器,在西夷都是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东西,这三样东西的价格,在西夷的价格也与黄金无异,平民百姓,根本就没有资格享用。
 所以陛下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而且,微臣在广州府的码头那里,也见过西夷的帆船,速度很快不说,关键是即便是商船,也同样配置了火炮等物,有此可见一斑,西夷的武力确实强横至极。”
 有了高霈的佐证,再无人敢质疑张凌阳的决定了。
 毕竟,西夷的威胁已经近在眼前,尽快改革朝政,稳定国势,从而从容面对西夷,对大周来说,确实是当务之急……
 送走了郑永基几人,回到养心殿的张凌阳不由长出一口气。
 有了郑永基几人的全力支持,朝廷上的纷争,张凌阳自然不会再多去关注,开始从容面对江南地区可能到来的动乱。
 三日后,安平王入宫请旨,以自己身体有恙,欲出京静养为借口,向张凌阳请示。
 张凌阳没有犹豫,当场就同意的安平王的请求,允其出京静养。
 得到张凌阳的允许,安平王连行礼都未收拾,当天便出了京城南门,而后马不停蹄的赶往通州码头,沿运河直奔江南而去……
 此时的江南,下起了蒙蒙细雨。
 江宁城外的一处庄园中,谢无良看着窗外的细雨,说道:“圣上已经摊牌,就是不知这些士绅是否已经准备好没?”
 后面的管事回道:“东家放心就是,早在数月之前,周、吴、陈、沈几家大族便已经准备妥当。
 现在就差安平王还有东家您手中的太后懿旨了!”
 谢无良却没有这么乐观,说道:“事情没有那么容易,此次咱们面对的对手,可是久经沙场的马进忠和孙定宗,而且现在宁国公孙定安亲自坐镇不远处的庐州,只怕就是在等咱们动手。”
 孙定安、马进忠以及孙定宗三人,无一不是征战沙场无数回的悍将,作战经验之丰富,江南士绅根本就拿不出像样的对手来同孙定安三人对阵。
 这却也不表明士绅这边一点优势都没有。
 士绅一向善长阴谋诡计,而且操控舆论,把持地方。如果再加上太后的懿旨,他们可就是‘正义之师’了。
 可他们却独独忘记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道理。
 但谢无良却看清楚了这一点,对管事说道:“咱们也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以防万才是……”
第一百八十四章:江南反
 十一月中旬,安平王到达江南,并接连会见了好几名江南士绅大族的代表。
 十一月下旬,江南士绅正式在松江府揭开反旗,他们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太后懿旨,宣称龙椅上的张凌阳为伪帝,并拥戴先皇永康帝胞弟安平王为帝,誓师北伐讨伐伪帝。
 消息一经传出,江浙两省的绍兴、嘉兴、湖州、金华、台州、衢州、苏州、常州、镇江、扬州以及安徽的安庆、宁国、池州、徽州,一共一十四州府皆反。
 三天后,消息传至江西,江西北部的九江、南昌、饶州、广信、抚州吴府也掀起了反旗。
 一时间,整个江南,除却江宁、杭州两府之外,全部州府都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远在庐州的宁国公孙定安收到消息,只是嗤笑着说了一句“跳梁小丑,掀不起什么大浪”便不再多言。
 杭州府内,闽浙总督马进忠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并未派兵镇压,反而是收缩兵力,将浙江所以掌控的兵力全部集结在杭州府,并且还派兵逮捕了杭州当地的士绅大族,之后便不在有所行动。
 在江宁,两江总督孙定宗收到消息后,亦命自己的亲信江宁知府逮捕当地士绅。另一边,孙定宗又命侄子,江宁总兵孙启承带三千精兵赶往扬州,以保证运河水路的畅通无阻。
 扬州紧邻江宁,沿水路,孙启承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赶至扬州城下。
 扬州城内共有五千叛军,而孙启承的人马只有三千。
 敌众我寡之下,孙启承并未直接下令攻城,而是命将士在城外安营扎寨,同城内的守军遥遥相对。
 连续三日,孙启承都未向扬州城动用一兵一卒。
 扬州知府吴用见此,以为孙启承胆怯,急命守将出城进攻孙启承。
 守将劝道:“知府大人,城外敌军虽然只有三千人马,然孙启承乃宁国公府世子,家学渊源,作战经验亦十分丰富,只怕咱们不是对手。
 以末将看来,咱们还是紧守城池比较稳妥。”
 此时扬州知府吴用早已被近在咫尺的功劳迷住的眼睛,哪会听守将的劝阻?
 看了守将一眼,吴用讥笑道:“本府看来,分明是你胆小怕事,孙启承再如何精明强干,也只有三千人马,咱们却有足足五千人,又怎会不是他们的对手?
 如果你再敢推脱,本府一定禀明安平王爷,参你一个畏敌不前的罪名。”
 见吴用如此说,守将只得留下一千人守城,自己则率剩下的四千人出城进攻孙启承。
 虽然扬州守将的兵力比孙启承足足多了一千人,可却都是从未经历过刀兵的软蛋子。
 而孙启承手下的人马却不同。
 自来到江宁之后,孙启承从江苏各卫所中精选出这三千将士日日操练,虽然比不得边军精锐,但面对扬州城内的虾兵蟹将,却如同砍瓜切菜一般。
 不到半个时辰,扬州守军便被打了个稀里哗啦。
 一看形势不妙,扬州守将急忙率兵向城内撤退。
 好不容易抓住了机会,孙启承又怎会甘心眼睁睁的看着这四千人马从自己手下逃脱。
 所以连犹豫一下都未,孙启承便带人紧紧的咬着扬州守军的尾巴。
 城墙上的扬州知府吴用见此,顿时大吃一惊,没想到孙启承竟然这么能打,急忙对身边的将士大喝道:“关上城门,赶快关上城门!”
 对于城外自己的人马,根本就不管不顾。
 守将来到城下,却见扬州城大门被缓缓关闭,不由大怒,朝城墙上的吴用大骂不已。
 吴用却好似没有听到一般,冷冷的看着下方说道:“你这厮,作战不力,竟然怪罪到本府头上?
 本府告诉你,除非你带人将孙启承给灭了,否则休想让本府打开城门!”
 守将见此,顿时心寒不已。
 前门被堵,后有追兵,城外的将士也是绝望非常,一个个沮丧着脑袋,又哪还有一丁点的士气?
 后面紧追不舍的孙启承见此,急忙大喝道:“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
 一时间,漫山遍野全都是朝廷大军的喊声。
 “将军,要不咱们降了吧!”守将的亲信见大势已去,劝说道。
 守将苦笑道:“你们降了就是,本官的父母妻儿都在城中,如果本官敢降的话,只怕吴用那厮定会将他们给杀了!”
 “可即便将军不降,吴用那厮也不会放过将军的家眷的啊!”亲信劝道。
 “不用再说,本官心意已决!”守将摆了摆手,眼神中充满了死志。
 缓缓的举起手中的长剑,说着守将便要自刎。
 身后的亲信见此,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由分说便举剑,用剑背狠狠的桥在了守将的后脑门上。
 “对不住了,将军!”亲信急忙扶住从马背上坠落下来的守将,口中喃喃自语道。
 而后,这名亲信大喊道:“扬州守将在此,我等愿降!”
 说着,这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