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图书馆?”虽然江寒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几个字,但很快便明悟过来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问道:“陛下,不知您心目中的图书馆是个什么规模?”
“嗯……”沉吟片刻,张凌阳说道:“自然是要包含天下所有书籍。无论是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还是西夷那边的文学、科学著作,全都要包含在内。”
一听,江寒的动作不由一顿,说道:“陛下,这个工程只怕很大,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完成啊!”
“朕又没让你一下子全部完成!”张凌阳道,“先置办一部分书籍,待条件成熟之后,在抄录其他书籍不就是了!”
“这……”江寒还是有些迟疑。虽然张凌阳的话是如此说的,可工程量还是十分的巨大。
不说其他,单单说历朝历代修前朝史书的时候,都要耗费上十年乃至于二十年的时间。
这说明什么?
说明单单经史子集中的一个史,便会让江寒耗费上不少的时间,更遑论其他更加驳杂的文献。
更何况,有许多文献、孤本,只有皇家及地方大族家里才有藏书,只凭江寒自己,根本就弄不到。
张凌阳好像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说道:“朕可以允诺,未来三年的时间内,皇家的藏书向学院开放。
至于流落到民间的孤本?朕可以下一道圣旨,令各地捐献出自己珍藏的孤本。”
顿了顿,张凌阳笑道:“江院长也不要有什么疑虑,皇家学院这么多学子,每人每年抄录一本,那也是三千本啊。”
“陛下是打算用学院的学子抄录文献?”一听,江寒顿时不淡定了,“只怕朝中的大臣不同意啊!”
江寒的担忧不无道理,历朝历代修整文献之事,多是由朝中重臣兼任。
这么难得的青史留名的机会,只怕没有几人不心动的。
张凌阳笑道:“这个你不必担心,朕自有办法堵住纳西大臣的嘴,你只需要将朕安排的事情办好就行了。”
“文臣遵旨!”张凌阳既然这么说了,江寒如果还不表态的话,那就是真的愚蠢至极了。
其实,张凌阳早就想要建造一座图书馆,并打着图书馆的名义修书了。
可是因为时机不到的缘故,张凌阳一直没有推行。
之前,如果说张凌阳想要修书,只能依靠翰林院的那些清贵,因为他们的时间最多。
可如果让翰林院的人修书,结果很明显,修出的又是一部儒家典籍,于国没有多少实际益处。
况且,翰林院就那么一点人,要修到什么时候才能将书修完?
所以,张凌阳直到现在,才决定重修修书。
张凌阳心中想要修的书,自然不只是那些经史子集。
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大多都会选择修书,可张凌阳想要修的书并不是那些经史子集。
之所以现在要将经史子集包含在内,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张凌阳真正想要做的,是修那些医学、地理、政治、军事已经从西方传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方面的书籍。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修书的过程中,皇家学院的学子们肯定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大周的这一亩三分地。
另外一方面,一旦这些书籍修完,张凌阳便可以下旨大规模刊印,从而推广科学技术,从而尽快实现大周的工业化进程。
一举两得的事情,张凌阳又如何不愿去做呢?
关于张凌阳欲重修各方面书籍的事情,不到一天的功夫,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原本抱病在家的大臣,此刻哪还顾及得上自己的身体?纷纷拖着‘病体’向张凌阳上奏,欲拦下这项差事……
第二百四十章:惹了众怒的李广泰
张凌阳早就料到了这种局面,对于那些递上来的奏折是一直留中不发。
直到三日之后的大朝会上,诸位大臣再次提出修书的话题,张凌阳方才开口问道:“诸位爱卿都知道朕打算修书之事,也有不少大臣欲拦下这门差事,可人数太多,一时之间,朕没有想出合适的人选,不知诸位爱卿有何建议说与朕听?”
有大臣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内阁首辅郑永基书法天下无双,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郑阁老身为内阁首辅,公务繁忙,哪有时间去关心修书之事?”一名刑部官员出列,顶了之前说话的大臣一句,又看向张凌阳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刑部尚书高霈多年来兢兢业业,克忠职守,如果陛下任命高尚书为主修,肯定能修出让陛下满意的书籍。”
“刑部尚书高霈水平有限,只怕不合适吧!”督察院的一名御史出来反驳道,“高尚书当年科举之时,只不过是同进士出身,在其担任两广总督之时,治下学风不盛,进士名额经常排在全国最末,如何能修出合格的书籍?”
看向张凌阳,这名御史说道:“启禀陛下,左都御史李广泰当年乃是一甲探花出身,文采斐然,入仕之后又一向公正不阿,是在合适不过的主修人选,请陛下三思。”
“非也!非也!”一名户部堂官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举荐户部尚书朱开山。
朱尚书任职豫南巡抚之时,便重视教育,科举之时,豫南每每都有大批学子及第,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输于江浙两省,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微臣举荐礼部尚书曹睿……”
“微臣举荐内阁首辅郑永基……”
……
巴拉巴拉,众人说了不止一个时辰,所推选之人也都没有逃脱六部九卿的范围。
“众卿家且先打住!”张凌阳佯装被吵闹的实在不耐烦了,皱着眉头喝止众人的吵闹,说道:“诸位卿家所推选的大臣都不错,可修书乃是一份工作量极大的事情,要耗费上不少的精力。
不如这样,诸位爱卿所推选的这几人之中,如果谁愿意辞去现在的职务,朕便任命谁为此次修书的主修。”
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音。
朝臣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张凌阳会突然给他们来这么一出。
如果他们主持修书,确实可以让他们青史留名。
可说到底,还是现在手中的权力更加的重要。
所以张凌阳一提出自己的要求,朝堂上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话了。
嘴角抽动一下,张凌阳看向郑永基问道:“郑爱卿,你可愿意主持修书之事?”
郑永基早已修炼成精,见张凌阳发问,神色不动的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学识浅薄,精力又极其有限,并不适合修书,请陛下明鉴!”
“那高爱卿你呢?”张凌阳又看向高霈问道。
高霈苦笑道:“启禀陛下,微臣的学识同郑阁老相比,那是相去甚远,郑阁老都不合适,微臣就更加的不行了!”
张凌阳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又看向李广泰问道:“李爱卿,你呢?可愿意去修书?”
李广泰回道:“如果陛下同意的话,老臣愿意放弃左都御史之职,前去为陛下修书。”
李广泰的话一说完,张凌阳不由一愣。
心里,张凌阳说道:“看来这个李广泰还真的是不贪恋权势。”
张凌阳还没有发话,李广泰身后的一众督察院御史可就不干了,出列劝谏道:“启禀陛下,李大人公忠体国又刚正不阿,正是有李大人的存在,督察院才敢屡屡犯言直谏……”
“李大人担任左都御史以来,不为权势,屡屡向陛下及先帝犯言直谏,使得京城氛围荡然一肃,那些平日历作奸犯科的权贵也都收敛了许多。如果此时李大人辞职,只怕京城又要回到之前的模样,请陛下三思!”
“……”
“……”
……
朝堂上各种声音都有,大多数都是向张凌阳求情,不愿看到李广泰辞去左都御史一职的。
说起来,李广泰不止是督察院的最高长官,还是他们这些御史的主心骨。
有李广泰的存在,他们这些御史可以‘肆无忌惮’的弹奏那些大臣,而不会担心被‘秋后算账’。
一旦李广泰辞职,督察院还有哪个御史敢出声弹劾朝中大臣?
只怕都会夹着尾巴做人!
张凌阳也明白这一点,止住督察院御史们的劝谏,说道:“诸位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李爱卿确实担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更加的合适。”
见张凌阳发话,督察院的御史们心中不由长出一口气。
同时,李广泰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之前,李广泰对担任主修之事,还是极其心动的,所以在众人推荐他之时,他并未出言反对。
后面张凌阳再次发问,其他大臣都开口婉拒,李广泰心道:“如果大臣们都婉拒的话,实在不成样子。”
所以,李广泰才说如果张凌阳同意的话,他愿意辞去左都御史一职。
这样一来,李广泰便顾及到了所以人的面子。
要不然的话,今日朝堂之事一旦传扬出去,那朝上兖兖诸公,可都成了贪恋权势的小人了。
对于李广泰的行为,其实朝上其他大臣并没有领情,相反还十分的痛恨,认为李广泰这是惺惺作态的小人行径。
你细想,之前其他大臣都拒绝了修书之事,就你李广泰答应了。这样一来,不更加衬托出了其他大臣是多么的贪恋权势,而你李广泰是如何的公忠体国,视权势如粪土吗?
不管李广泰究竟为何同意修书之事,其他几位大臣心里那是将李广泰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凑他的筋,剥他的皮,挖他的心……
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其他开口拒绝之人,此刻将李广泰给恨透了。
此刻他们看着李广泰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赤裸裸的,恨不得现在就要将其生吞活剥。
可李广泰好似没有察觉一般,依旧淡定无比……
第二百四十一章:拉外援
大朝会无疾而终,修书权最终还是落到了皇家学院手上。
对此,大臣们虽然很不满意,但却也无可奈何。而张凌阳却是心满意足,在古力热巴的寝宫潇洒快活去了。
这几天,可是忙坏了御马监掌印太监冯喜。
张凌阳一句‘要在元宵节当天举办蹴鞠大赛’的话,可是忙坏了冯喜。
前年的时候,冯喜便在龙骧、虎骧两卫组建了蹴鞠队,可因为之后张凌阳迟迟没有再想起蹴鞠的事情,后面也就荒废了。
如今,张凌阳再次提出举办蹴鞠比赛的事情,那冯喜可就要抓紧时间联系了。
可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没有练习过蹴鞠,将士们对此已经有些陌生了。
即便这几天冯喜加紧时间训练,可龙骧、虎骧两卫的水平提升的依旧极其有限。
而京营那边则不尽然。
虽然京营这边关于蹴鞠这项比赛的队伍也已经荒废了,可耐不住这边人多啊。
龙骧、虎骧两卫,每卫只有三千人,而京营十二卫,每个卫所却有五千六百名将士。
更关键的是,龙骧、虎骧两卫的将士大多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别看这些将士一个个人高马大的,可两年前,他们却只是在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哪里见过什么大场面?
反观京营那边,不说全都是精锐,可也有不少将士参与过平叛的,有怎会是龙骧、虎骧两卫里的人能够比拟的?
反正怎么看,冯喜都觉得京营那边赢的把握更大一些。
正在冯喜急不可耐之时,孙胜给冯喜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我说小喜子,你怎么这么轴呢?龙骧、虎骧两卫不行,你不会从皇家三军里面挑选啊?”孙胜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瞧我这脑袋!”冯喜一边拍着脑袋,一边向孙胜赔笑,“多谢孙公公提醒!”
皇家三军,可是在御马监的调度之下,冯喜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