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昏君-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张凌阳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至于那些刚到京城的科技人员,张凌阳已经当起甩手掌柜,将他们全都甩到了大周皇家学院。
 至于说现在张凌阳有什么比这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自然是巡幸江南!
 好多人都认为皇帝远行,不仅仅荒废国事,更重要的是,徒费银钱。
 大周不少重臣也这么认为。
 当张凌阳在早朝上说出自己想要巡幸江南的想法之后,遭到了以李广泰为首的督察院御史的激烈反对。
 消耗民脂民膏、劳民伤财等自然老生常谈,可张凌阳依旧一意孤行的决定了这个想法,并在早朝上将这个想法进一步落实。
 之所以坚持巡幸江南,张凌阳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大周最富庶呃地区,江南多年来一直在士绅大族的把控之下,久不闻皇威。
 而今,江南士绅大族已经元气大伤,趁此之机,张凌阳自然要去江南宣扬一下自己的龙威,让江南士绅百姓见识一下皇帝的威势。顺便,也考察一下运河两岸的民情。
 当然,张凌阳想见识一下江南的风情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项。
 早在前世,张凌阳便听多了关于描写江南风情的优美诗词。
 可后世的江南,身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哪里还有古代的风情?
 即便残留下来一些古色古香的风景、建筑,可一到节假日,都是人满为患,张凌阳想要去看的是风景,而不是人头。
 自然,张凌阳只是去过江南一趟看人头,此后便再也没有去过了。
 如今,正是阳春三月,张凌阳自然又升起了去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园林、江宁的秦淮河、杭州的西湖等名胜古迹去参观一番,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呃!
 以张凌阳现在的年纪,说这话还有些为时过早。
 可张凌阳也担心以后自己再抽不出这么长的空闲时间了。
 所以,即便群臣都反对张凌阳巡幸江南,张凌阳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了。
 三日后,在龙骧、虎骧两卫及皇家三军的护卫下,张凌阳的銮驾缓缓驶出京城,向运河码头方向而去。
 张凌阳计划,此番前往江南要半年之久,除却军国大事之外,其他的朝政,均委托给内阁首辅郑永基及六部九卿协商处理。
 也就是说,张凌阳此番南下,根本就没有带走一个朝廷重臣,只是带了已经致仕的前内阁首辅张致远及宁国公孙定安等寥寥几人。
 后宫之中,王皇后自然要留下来处理后宫之事。
 至于其他已经有子嗣的嫔妃,张凌阳也是一个都没有带过去。
 剩下未有身孕的嫔妃,基本上一个不差的,张凌阳全都带走了。
 说来,即便贵为皇妃,这些女子的命运也很是可怜。
 从小到大,他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等到了皇宫之后,他们每天面对的,也只是深深的宫墙,根本就是为天子一人养的金丝雀。
 这次巡幸江南,张凌阳自然要带着这些嫔妃,也让她们亲眼目睹一番江南的盛景,也算了却一番他们的心愿。
 车驾浩浩荡荡,除却天子及嫔妃乘坐的车驾,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运送天子和嫔妃衣物、行礼的。
 贵人出行,自然不同普通百姓。
 大包小包的各种物品被塞了一大堆。、即便是准备最不充分的嫔妃,也准备了五六车的行礼。
 至于张凌阳这位天子及几位比较受宠的嫔妃,那东西就更多了。
 不过好在,张凌阳不用操心这些事情……
第二百五十七章:乘舟下扬州
 在通州码头下车上了龙舟,便一路浩浩荡荡沿运河向南而去。
 都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也由此可见江南士绅大族生活的奢靡。
 张凌阳此去江南,最主要的一个目的便是宣示皇家威严,在银钱上自然更不能吝啬了。
 如若不然,不是让那些本就不是十分心服的士绅更加的瞧不起了吗?
 不过好在,现在张凌阳的内帑还真不缺少银钱,这次自然要大把大把的洒了出去。
 当然,这也是张凌阳亲口说此番南下江南,不动用哪怕国库的一文钱,大臣们这才在最后没有坚持到底,半推半就的默许了张凌阳的决定。
 如若不然,张凌阳还要再用一阵子时间要同这些大臣消磨。
 龙舟沿运河南下,经直隶、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于四月初到达江南的第一站扬州。
 期间,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就不再细说。
 话说龙舟到达扬州之后,扬州知府朱阳并扬州城内大小官员全部来到码头接驾。
 原本,刚刚赴任的江苏巡抚李药师上本,也要前来扬州接驾,不过却被张凌阳给拒了。
 江苏的治所江宁是张凌阳巡幸的第二个地点,想要见他自然是不急于一刻。
 扬州城内,瘦西湖附近的庄园全都被朱阳临时收没,用于充做行宫接待张凌阳及一众嫔妃。
 对此,扬州城内的文武百官及士绅。商户,无一人敢出言反对。
 毕竟,他们的宅子是用来接待皇帝的,说出去这是他们的荣耀,高兴还来不及呢,只有傻瓜才会反对。
 可却也真有这样的傻瓜。
 钱事就是这么一个人。
 钱四原本只是扬州城内的一个破落户,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这几年做生意突然发家了。
 在前年,扬州的那些大盐商被朝廷查处之后,钱四便出资在瘦西湖岸边购买了一处宅子。
 现在好了,宅子还没有住上几天,就被官府强行收没,用于接待皇帝。
 也许是愣头青,更多的只怕真是个傻子,被强行收没了宅子的钱四在张凌阳的銮驾到达扬州码头之时,便在码头附近大吵大闹起来。
 以钱四的身份,自然没有资格接驾。
 可现在钱四又是扬州城内的‘名人’,一时间扬州城内的官吏还真不敢将钱四怎么着。
 要不然,在天子巡幸扬州之时,城内竟然出现百姓被官府残害的事情,即便朱阳这位简在帝心的扬州知府,只怕也担待不起。
 自然,刚下到码头的张凌阳听到了码头外的喧哗声。
 “朱爱卿,这是怎么回事?”张凌阳皱了下眉头,看向朱阳询问道。
 朱阳心里恨不得将钱四给杀了,可此刻见张凌阳问起,根本就不敢有丝毫的隐瞒。
 要知道,锦衣卫的手段朱阳可是再清楚不过。
 如果今天朱阳敢口出谎言,只怕明天自己在张凌阳心里,便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朱阳便一五一十的将钱四的事情告知张凌阳。
 闻言,张凌阳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这么做,固然节省了一大批银钱,只怕以后这扬州城内的士绅富户该骂你了!”
 “微臣为陛下办事,那些士绅富户骂不骂微臣,微臣都不放在心中,只要陛下心里不介意,微臣就心满意足了。”
 张凌阳点了点头,扭头对孙胜吩咐道:“将那个叫钱四的给朕带过来。”
 不一会儿,孙胜便将钱四带到了张凌阳面前。
 也许是戏文听多了,钱四见张凌阳一身龙袍,便心里便知,眼前这年轻人便是当今天子。
 钱四急忙下跪行礼:“草民钱四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此,张凌阳嘴角抽动了一下,要知道,自己第一次入宫见真正的泰安帝赵宸熙之时,他也是这么做的。
 而钱四则有些大胆,因为之前,他过来时,并未低头,而是直直的盯着张凌阳看。
 见此,朱阳心中不由暗骂了一声“混账东西,真是不知死活”。
 不过似乎张凌阳并未动怒,而是好笑的看着钱四问道:“朕听说你有冤屈要喊,不如说来,朕为你主持公道!”
 “多谢皇上!”钱四再次扣首,说道:“草民在瘦西湖那边买了一处宅子,不想还没住几天,就被朱知府派人强行收走了,说是为了接驾。
 草民心想,皇上是何等英明之人,怎么抢夺百姓的屋子住,一定是朱知府勾结其他官吏,才敢这么做的。
 所以……所以今天草民才大着胆子,来此向皇上陈述草民的冤情!”
 “如果朕说,朱阳的所作所为,朕都知道呢?”张凌阳戏谑的看着钱四,笑道。
 “……”钱四哑口无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心里,钱四却欲哭无泪,他没有想到,连皇上都这么不讲规则。
 戏文上不都是说,只要有平民出来告御状,只要天子查明了真相之后,就会还百姓一个公道吗?
 怎么今天这事与戏文上所说不一样呢?
 钱四越想越是心里发苦。
 之前通过朱阳的介绍,张凌阳已经明白,钱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靠跑海运发了家,期间并无违法乱纪之事,张凌阳也不会抓住不放。
 看了会儿钱四五彩斑斓的脸色,张凌阳最后还是开口道:“放心,你的宅子朕不会居住了。
 不过,朕在扬州的这些日子里,你的宅子还是不能住人。”
 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瘦西湖四周所以的宅邸,都是不能住人的。
 对此,钱四自然不敢有丝毫意见,千恩万谢的离开了码头。
 待走远之后,钱四方才如泄了气一般,瘫软到地上,口中喃呢道:“我的老娘,宅子终于保住了!”
 原来,按照惯例,只要是天子亦或嫔妃居住过的地方,是不允许旁人再居住的。
 如若不然,就是对皇家威严的亵渎。
 也是因此,张凌阳才会说扬州的士绅、富户会恨上朱阳。
 毕竟,自己花费重金购买、修建的院子,最后自己竟然不能居住,心里没有怨气才怪呢!
 可张凌阳却不管这些。
 毕竟,如果这样的小事都要他操心,只怕迟早都要落一个英年早逝的下场……
第二百五十八章:越来越多的税收
 扬州城历史悠久,名胜众多,但要说最著名、风景最美。地方最大的,莫过于瘦西湖了。
 这也是张凌阳为何选择瘦西湖为落脚点的原因所在。
 瘦西湖的望春楼上,张凌阳品着细茗,听朱阳说着扬州城内发生的趣事。
 当然,最主要的,张凌阳是想要了解扬州这两年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盐务状况。
 朱阳说了不少的奇闻异事,很多都能让人捧腹大笑,张凌阳却一直兴趣泛泛。
 朱阳似乎是猜出了张凌阳的心思并不在这些奇闻异事上面,使了一个眼色,让扬州城内的大小官员全部出去,对张凌阳开口问道:“陛下可是忧心盐务之事?”
 “不错!”张凌阳点了点头,说道:“自三年前盐商被查处之后,扬州每年上缴的盐税越来越多,可是你们调整了盐价?”
 “不曾!”朱阳回道,“这两年扬州的盐价不仅没有调高,比之以前,还有所下降!”
 “那为何扬州每年上缴的盐税越来越高?”张凌阳问道。
 “陛下可知‘薄利多销’的典故?”朱阳笑着解释道,“这两年,盐价虽然下调,可与之前相比,盐的销量却是与日俱增,所以收上来的盐税也跟着逐年增加。”
 张凌阳有些不信,将韩笑喊来询问。
 韩笑自然不敢隐瞒,将自己调查出来的情况细细禀明。
 其实盐税逐年上升的原因很明显,以往盐价过高之时,百姓根本就不敢过多购买,更不敢过多食用。
 现在好了,随着盐价的下降,百姓购买、食用的多了,盐的销量自然也就跟着上升了许多。
 也是因此,扬州每年上缴的盐税与日俱增。
 明白这个情况之后,张凌阳方才满意,对朱阳说道:“接下来的几年,你们扬州这边再多开几个盐场,将盐价进一步压低,使百姓们都能消费得起。”
 不止是大周,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盐巴和铁器一样,都属于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要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