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昏君-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事情,李药师和邹氏都不甚清楚。
 在任江苏巡抚之前,李药师只是一任知府,哪里知道宫里的规矩?
 即便此次张凌阳南巡,李药师负责接驾,可也都是下面的人负责张罗。
 再说,接天子的驾与接娘娘的驾,那规格能是一样吗?
 显然不可能。
 所以哪里逾越,哪里不合规矩,这些李药师基本上是一概不知。
 “老爷,以妾身看来,您不如去请一位宫里的公公前来指导,这样定不会出现什么纰漏!”邹氏也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想来宫里的人,对接驾之事应该十分熟悉,这才对李药师建议。
 李药师一听十分有理,喝了一口茶水,就又匆匆出门往行宫方向而去。
 恰巧,小福子有事外出,回来的路上碰到李药师。
 待明白了李药师的苦恼之后,小福子笑道:“咱家在宫里多年,对接驾的规格、礼仪再熟悉不过。
 如果李巡抚不嫌咱家麻烦的话,咱家去李巡抚府上叨扰片刻,不知可否?”
 “求之不得!”李药师一听大喜,急忙拉着小福子的手上了自己的马车,调头返回家中。
 ……直忙活到大半夜,说要采购物资的清单方才整理出来。
 小福子仔细看了一遍,说道:“按这清单上的东西准备,准出不了差错。待过两日,李巡抚府上准备妥当,咱家再来叨扰一番。”
 “今日多谢福公公帮忙,要不然,老夫都不知道该如何行事了!”一遍赔笑,李药师一遍向小福子袖中塞了一张银票……
第二百六十八章:瓦剌异变(四更)
 小福子也没客气,结果银盘瞄了一眼塞入怀中,便笑眯眯的离开了李药师家中。
 小福子可是张凌阳身边第一个得用的太监,今日却巴巴的跑到李药师府上帮忙,你道为何?
 原来,今天下午,李嫔刚刚来到行宫,便觉身体有些不适,便寻太医前来问诊。
 这一诊断不要紧,李嫔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了。
 张凌阳一听,高兴之下,自然想起了李嫔的父母就在这江宁城中,因此才下了这省亲的中旨。
 也是因此,小福子才巴巴的赶过来,与李药师结一个善缘。
 只是李嫔怀孕之事,只有极少人知道,即便是对李药师,小福子也没透露半点口风。
 在送走小福子之后,李药师心里很是困惑,想不明白小福子这位天子近前的大红人为何要帮自己的忙?
 要说能在天子面前说上话的,小福子可是要比自己这个江苏巡抚强多了,自己并没有值得他巴结的地方啊。
 至于自家娘娘?
 李药师不是没有往李嫔身上想,只是以小福子如今的地位,也不用去巴结小福子。
 相反,李嫔反而要巴结小福子才应该。
 “想不明白!真是想不明白!”李药师摇了摇头,想不出什么来,索性和衣而睡。
 现在已是深夜时分,明天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自己去办呢!
 这样想着,不到片刻,李药师便沉沉睡了下去……
 第二天一大早,李药师带着江宁城内的文武百官前来行宫请安。
 略微勉励了几句,张凌阳便打发走了李药师等人,看着书桌上的一封书信低头沉思。
 信是从京城八百里加急传过来的。
 一如既往,书信上报喜不报忧,看着书信上的内容,张凌阳却有些不大相信。
 离开京城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张凌阳不相信,大周一十八行省,就没有一点事情发生。
 不过好在,除却朝廷上报的书信之外,张凌阳还有另外的消息来源,那便是锦衣卫和东厂两方面。
 锦衣卫的势力遍布全国,想要得到什么情报,根本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自不必细说。
 东厂的势力虽远远不及锦衣卫,可在京城地界,锦衣卫却略逊东厂一头。
 说到底,这都是小福子的功劳。
 “小福子,京城近来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将小福子喊来,张凌阳上来就问。
 “不曾!”小福子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据东厂传过来的情报来看,这些时日,朝堂上的重臣行事很是诡异,似乎是在压着什么事情。
 奴才已经命番子全力调查,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让小福子退下去之后,张凌阳又将韩笑喊来问了同样的问题。
 韩笑回道:“锦衣卫方面也得到了类似的消息,据微臣的亲信来回,这些时日,朝中大臣行事确实有些诡异。
 虽然他们装作若无其事,可到底还是露出了一丝马脚,至于是什么事情,锦衣卫还未探查明细。”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张凌阳叹息一声,将韩笑也赶了出去。
 “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现在没有一丝的线索,张凌阳百思不得其解。
 “莫非,事情根本就不是发生在京城,而是其他地方?”想到这里,张凌阳眼前一亮,急忙将韩笑、小福子两人再次喊了过来。
 “这段时间,地方上可有什么紧急奏折呈送到京城?”
 闻言,韩笑和小福子面面相觑。
 终究,锦衣卫在地方上的势力不是东厂可以媲及的。
 脑海里细细回想了下这段时间都有哪个地方向京城呈送了奏折。
 陡然,韩笑一眼一眯,想到了一个可能,向张凌阳回道:“陛下,据微臣所知,前段时间,瓦剌方面有特使入京,不知是不是跟京城现在的氛围有关。”
 “瓦剌?”张凌阳眼睛一亮,问道:“可是瓦剌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个……微臣就不得而知了!”对于瓦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韩笑还真不知道。毕竟,锦衣卫又没有在瓦剌安插密探,又哪会知道那里的事情?
 “飞鸽传书给雁门、定襄两卫,询问他们瓦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另外,瓦剌小丸子不是在国子监就读吗,派人向他询问一下。”
 “微臣遵旨!”韩笑回了一声,匆匆退了下去。
 而此刻京城的东华阁内,群臣正在围绕着一个话题进行着激烈的争吵。
 瓦剌使臣再一次求见内阁首辅郑永基。
 “郑阁老,我瓦剌自归顺大周一来,一直兢兢业业,进贡从未曾断过,难道大周要眼睁睁的看着瓦剌就此分崩离析不成?”
 郑永基打着哈哈道:“现在圣上不在京城,老夫虽然湉为内阁首辅,可如此重要的事情,老夫怎做得了主?
 贵使且先回驿站歇息,一旦待圣上的旨意传来,老夫这就派兵支援瓦剌!”
 原来,在一个月之前,一伙黄发碧眼的白人突然闯入瓦剌西北部边境,对瓦剌北部边境的部落肆意屠杀。
 得到消息之后,瓦剌可汗几次派人前去抵抗,可最终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不见丝毫回应。
 最后瓦剌可汗从逃回来的人口中得知,极西之地的罗斯国突然派出上千精兵入侵瓦剌。
 虽然瓦剌方面人多势众,但罗斯国士兵手中的火器却极其犀利,瓦剌发面根本就不是对手。
 一开始,瓦剌可汗觉得这人只怕是被罗斯人吓破了胆子,心里并不觉得罗斯人有那么可怕,便率领上万骑兵亲自前去镇压。
 不成想,罗斯人的战力的确彪悍异常,再加上火器之威,瓦剌方面大败而归,最后逃回来的人马,竟不及去时的一半。
 无奈之下,瓦剌便开始向大周求救。
 也是因为前年在土木堡同张凌阳会面之时,瓦剌可汗见识到了火药的威力,认为同样拥有火器的大周定能歼灭罗斯人的入侵。
 只是瓦剌使臣来到大周京城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这半个月内,瓦剌使臣屡屡求见,内阁首辅郑永基都会以大周皇帝不再京城的理由百般推脱。
第二百六十九章:郑永基的野望(五更)
 今天,郑永基一如既往的将瓦剌使臣打发走,方才回到东华阁内与众人商议是否出兵援助瓦剌之事。
 按照郑永基本人的意思,瓦剌能不救就不救。
 因为,自大周建国以来,周边对大周威胁最大的国家亦或势力,始终都是瓦剌,这二百年来,从来就没有变化过。
 周边的其他势力,不是没有对大周形成威胁的,可大多都是如同挠痒痒一般,只是在大周边境小打小闹一阵,根本对大周形成不了真正的威胁。
 就好比前两年刚刚平定的哈萨克叛乱。
 可瓦剌不同,这二百年来,对大周来说,瓦剌就如同跗骨之蛆一般,大周历代帝王御驾亲征,只是削弱了瓦剌的一些元气,只要经过一二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瓦剌依旧是大周周边最强大的势力。
 这二百年来,这种局势从来都没有变化过。
 在郑永基看来,如今也是一样。
 眼下,虽然瓦剌暂时归附大周,可都建立在大周拥有强大国力的基础上的。
 如果大周国内出现动乱,亦或瓦剌自身的实力进一步膨胀,一定还是大周最大的威胁。
 所以,对于打压瓦剌,郑永基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当然,这其中也有郑永基的私心在作祟。
 如今,郑永基可以说是要权有权,要钱有钱。
 作为内阁首辅,郑永基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自然很大。特别是扳倒了刑部尚书高霈之后,郑永基的权势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当然,郑永基有钱,并不是说这些钱是他贪污纳贿所得。
 郑永基谁然不是什么清廉之人,可也不屑于贪污。
 郑永基的钱财,都是自己一文一文积攒下来的。
 之前就已经介绍过,郑永基的书法可以说是天下一绝,用‘一字千金’四个字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所以郑永基是不缺少钱财的。
 再加上,郑永基的夫人又极善于理财,家里的钱财,自然与日俱增。
 所以才说,郑永基现在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可与权势和钱财相比,郑永基无疑更看重自己的身后之名。
 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无比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数千年来,除却历朝历代开国之初,又有哪个朝代的大臣能被人所熟知?
 所以,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郑永基如果想要青史留名,必须要干一件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但至少是史书上无法忽及的事情。
 无疑,瓦剌现在的遭遇,郑永基便觉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就好比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真正开疆拓土的功臣,又能有几位?
 这些人,无一不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色彩斑斓的一笔。
 所以,郑永基也想要自己的名字如同先贤一般,一旦被人提及,无比交口称赞。
 所以,郑永基可以说不遗余力的反对大周现在就出兵支援瓦剌。
 如今,有另外一伙强人入侵瓦剌,大周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待瓦剌同罗斯人两败俱伤之时,大周再趁机出兵。
 当然,到时候大周出面,并不是为了帮助瓦剌,而是为了彻底剪灭瓦剌,到时候开疆拓土五千里,只怕也不是什么虚妄之言。
 瓦剌一除,无论是张凌阳这位天子,还是自己这位内阁首辅,亦或是满朝文武,都将会流芳百世。
 这可是开疆拓土的莫大功勋,满朝文武谁不心动?
 至于为何没有将此事回禀给张凌阳?
 郑永基认为,现在瓦剌发生的事情,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大事。
 更何况,从张凌阳之前的行事风格上来看,如果知道了此事,只怕十有八九会派兵支援瓦剌。
 这并不是郑永基所愿意看到的,也不是满朝文武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满朝文武的默许之下,郑永基才压下这个消息没有传送给张凌阳。
 可这也不代表满朝上下,没有一个人反对。
 左都御史李广泰又一次站在了郑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