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朝中也不乏聪明的大臣。
见张凌阳回京半个多月的时间了,一直对郑永基不闻不问,心里多少猜出了张凌阳心里的几分想法。
暗揣天子心思,本就是一件十分犯忌讳的事情。
这些聪明的大臣即便已经知道了张凌阳心中所想,可也不好道出。
所以,事情便一直这么拖着,一直又拖了一个月的时间,张凌阳处理好了法兰西使臣皮埃尔和瓦剌之事之后,才开始着手处理郑永基的事情。
张凌阳对郑永基的处置,没有经过任何人。
这天,用过早膳之后,张凌阳在小福子、冯喜、韩笑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锦衣卫诏狱。
呃!
忘了说了,在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孙胜下台之后,小福子幸运的被张凌阳选中,成为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至于现在的东厂提督,还是由小福子兼任。
郑永基再怎么落难,好歹也是做过内阁首辅的人。
所以对待郑永基,锦衣卫并不敢刻意刁难。
毕竟,像郑永基这般的大臣,今日落难,明天又被起复的,在大周可是屡见不鲜。
郑永基住的牢房很干净,里面一尘不染不说,也没有想象中的阴暗潮湿。
甚至,郑永基所住的牢房还有一个窗户,每天都能看到外面的太阳,可以说在诏狱里面,郑永基并未受多大的苦。
这个房间,自然是锦衣卫为朝中大臣准备的。
以前都说刑不上大夫。
到后来虽然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一句空话,可对待如同郑永基这般并未完全失去圣眷,还有起复可能的大臣,锦衣卫并不敢苛责。
来到诏狱,早有锦衣卫校尉搬来一张椅子让张凌阳就坐。
韩笑皱眉看了那名搬椅子的校尉一眼,急忙上前,用衣袖擦拭了一番椅子,方才搬到张凌阳身后让张凌阳就坐。
斜视了韩笑一眼,张凌阳点了点头,方才开口道:“将郑永基给朕带过来!”
不到几个呼吸的时间,一身枷锁的郑永基便被带了过来。
此时的郑永基虽然在诏狱里受到什么苦,可相比以往的意气风发,如今脸上倒是布满了沧桑之感。
“罪臣郑永基叩见陛下!”一身枷锁的郑永基艰难的跪倒在地上,向张凌阳叩了一个头。
见郑永基这幅模样,张凌阳皱着一下眉头,扭头对韩笑说道:“去将郑永基身上的枷锁去了吧!”
“微臣遵命!”韩笑急忙招呼锦衣卫校尉去了郑永基身上的枷锁。
郑永基顿感浑身一轻,再次向张凌阳叩谢。
张凌阳轻笑一声,说道:“郑永基,这些时日呆在锦衣卫诏狱里,过得可还如意?”
郑永基的心态显然很好,见张凌阳这么问,苦笑一声,说道:“回陛下的话,虽然罪臣这里相比其他牢房要整洁许多,可罪臣不得不说,诏狱里的日子真的很难熬!”
“哦?”张凌阳笑道:“你还真知道自己是罪臣啊,那你给朕说说,你都有哪些罪?”‘郑永基苦涩道:“罪臣欺君罔上,罪不可恕!”
“欺君罔上!张凌阳点了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一个罪名,可除却欺君罔上之外,你就没有其他罪名了吗?”
见张凌阳这么说,郑永基一愣,苦笑道:“罪臣愚钝,想不清楚还有其他罪名,还请陛下提醒!”
“高霈的死,难不成你在其中就没有发挥过什么作用?”张凌阳嗤笑道,“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什么事情做的都很严谨,朕什么都不知道?”
“陛下既然知道,罪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郑永基脸上满是苦涩,方才想起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阻挠,只怕李广泰早就入宫觐见了张凌阳。
到那时,沈氏也不会受到后面的羞辱,高霈自然也不会被打入诏狱,最后自杀在里面了。
郑永基这算是承认了自己在高霈之事上做了手脚。
见此,张凌阳才算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又向郑永基问道:“朕有些想不明白,瓦剌之事,你为何要向朕隐瞒不报?”
第二百七十四章:对郑永基的处置
郑永基一向以圆滑著称于世。
对于刻意隐瞒自己瓦剌之事,张凌阳十分的费解。
因为以郑永基的性格来说,根本就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但是郑永基却偏偏做了。
郑永基不仅做了,还拉着一大帮朝臣一起做了,这令张凌阳百思不得其解。
张凌阳惨笑一声,看着张凌阳说道:“陛下,您可知,人活于世,无非是为了‘名、利’二字,罪臣自然也避免不了。
不过罪臣所追求的,是生前利、身后名!
按说,得陛下信赖,之前罪臣才能官居极品,窃据内阁首辅一职。而臣家中一向富裕,并不愁银钱之事,生前利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罪臣现在所追求的,是身后之名。
罪臣希望,数百年之后,后世能将‘郑永基’这个名字与历代贤臣名将并列在一起,所以罪臣才向陛下隐瞒了关于瓦剌之事。
因为罪臣知道,陛下并无开疆拓土的想法。
以陛下的态度,只怕知道了瓦剌的第一时间,便会出兵支援瓦剌。”
见郑永基这么说,张凌阳开始沉默起来。
良久,张凌阳才再次开口:“瓦剌和大周和平相处,有什么不对吗?在朕看来,如今瓦剌向大周称臣,岁岁纳贡,这在历朝历代之中,有几人能够办到?
如今,朕做到了,大周做到了,这还不足以让你青史留名吗?”
“不能!”似乎不再畏惧张凌阳天子的身份,郑永基摇头说道:“无论是现在的瓦剌,还是之前的突厥、匈奴,自始至终,都是汉人最大的威胁。
现在瓦剌势弱,所以才不得不臣服于大周。
可有一天瓦剌强大起来了,亦或大周内部陷入了混乱,瓦剌将会如何对待大周?不知陛下可曾想过?”
直视张凌阳的目光,郑永基语气带着几分恳求:“陛下,瓦剌自始至终都是我大周最大的威胁,如果不尽快剪除的话,迟早都会再次向大周发起冲锋的号角。
如今极西之地的罗斯人入侵瓦剌,正好可以让瓦剌和罗斯人两败俱伤。
到那时,我大周再出面收拾残局,北方五千里草原,便是我大周的囊中之物。
如今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开疆拓土的功勋,罪臣实在是想不明白,陛下为何不同意去做,反而是帮助瓦剌去抵御罗斯人?”
“这么看来,你已经知道了朕派兵支援瓦剌的事情了?”淡淡的看了郑永基一眼,张凌阳的语气古井不波。
郑永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么大的事情,罪臣又怎会不知道呢?
不过虽然罪臣料定对于瓦剌,陛下不会见死不救,可却没有想到,陛下会这么快就派出军队。”
“你不知道?”张凌阳轻笑道:“现在是五月份,朕的六千人马到达瓦剌西北边境,想来也已经到了六月份。
罗斯国此番入侵瓦剌的人马不足千人,即便再难征缴,想来三个月时间,也是足够的了。
一旦再过三个月,便是九月份了。
草原上的九月是什么天气,难不成你不知道?”
“草原上的九月?”郑永基一愣,随即又苦笑道:“还是陛下英明,等到了九月,草原上就开始飘起鹅毛大雪,如果再晚上两个月,只怕草原上的气候会更加的恶劣。
到那时,不止后面的物质供应困难,只怕对草原上极其恶劣的天气,将士们也适应不了。
如果战事拖到九月还迟迟没有结果,大周将士将不战自溃。
不是输给罗斯人的军队,而是输给了那边酷寒的天气。”
“看来,你还是做过一些工作的吗!”张凌阳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朕才这么快便下了出兵的决定。
因为朕心里很清楚,如果再拖上三两个月,朕的军队即便赶到了草原西北部,也已经延误了最佳的作战时机。”
“还有,你想不明白朕为何不愿看到瓦剌败于罗斯人之手,朕可以为你解释。”自信的笑了下,张凌阳说道:“在朕看来,无论是咱们中原的汉人,还是草原上的瓦剌人、辽东的女真人、西南的苗人、高原上的吐蕃人,都是大周的子民,都是朕的子民。朕如何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受难而无动于衷?”
“可瓦剌人明明就不统属于大周啊?”见张凌阳竟然将瓦剌人、女真人都与汉人一视同仁,郑永基反驳道。
“现在不是,不代表未来不是!”张凌阳淡淡的笑了一下,说道:“之前朕派国子监的鸿儒前往瓦剌,难不成你还没有猜到朕心里的打算?”
张凌阳这么明显的提示,郑永基突然醒悟过来,转而苦笑的摇了摇头,说道:“看来罪臣确实是罪有应得。罪臣身为内阁首辅,连陛下的战略意图都没有明悟过来,罪臣也算是死的不冤了!”
想起前年张凌阳为朝中重臣展示的全球堪舆图,郑永基心里也为自己的愚蠢好笑。
身为内阁首辅,自己只知道盯着大周国内的一亩三分地。
而身为天子的张凌阳早已将目光看向大周以往的地方,这不得不说,郑永基已经根本上张凌阳的步伐了。
至少是作为内阁首辅,郑永基是不合格的。
“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处置罪臣?”正所谓旁观者清,身为局中之人,郑永基认为自己犯下如此重罪,确实死有余辜,
可隐隐的,郑永基心里又有那么一丝渴望。
渴望张凌阳能够网开一面,饶恕自己的罪行。
毕竟,求生是所有生物的本能,郑永基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郑永基觉得,自己活着走出诏狱的希望极其渺茫而已。
“朕没有打算要你的脑袋!”张凌阳看了眼郑永基乞求的眼神,并未进行捉弄,而是直言不讳道:“一会儿你便可以出去了。
不过你犯下如此重罪,也不得不进行处罚。
就按照议罪银制度论处,罚你向国库上缴一百万两银子。
另外,待银子上缴完毕,你就可以出诏狱,前往豫南任豫南巡抚去吧!”
说完,张凌阳便起身走出了锦衣卫诏狱……
第二百七十五章:开始工业化进程的大周
一百万两银子,看似很多。
可也分对什么人来说。
至少对于郑永基来说,弄出一百万两银子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郑永基家中本就富裕,再加上其夫人持家有方,拿出一百万两银子,虽不说抬抬手就有,可家中要挤一挤,还是拿的出来的。
再变卖了几家店铺之后,赎罪银总算是上缴完毕,郑永基也总算是从锦衣卫诏狱里走了出来。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郑永基又陆陆续续卖了自己在京城所有的产业,出京城南下豫南治所开封府赴任去了。
其实,在郑永基出诏狱的第一时间,新上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小福子便寻到郑永基,并送给他一张张凌阳亲手所书的字帖。
凭着这张字帖,郑永基可以在大周任意一家皇家银行,调取不下一千万两的现银。
当然,这笔银子的用途,小福子也跟郑永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便是营建洛阳城。
在小福子说出‘营建洛阳城’这五个字之后,政治嗅觉一向敏锐的郑永基便明白过来,张凌阳这是在为迁都做准备。
虽然小福子没有明说,郑永基还是第一时间便想到了。
要不然,无缘无故的,张凌阳又怎会营建洛阳城呢?
对此,郑永基其实是持支持态度的。
因为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文化方面考虑,现在的京城,确实不适合成为都城。
当年太宗皇帝定都京城之时,便遭到了无数朝臣的反对。
可太宗皇帝是强势之人,你越是反对,他越是这么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