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自欧洲的外教对此并不敢兴趣。
作为科研人员,对战争感兴趣的其实并不多,再加上,他们之中有没有罗斯人,对大周和罗斯人之间的战争就更加不关心了。
也因此,对于朝廷官吏的询问,这些专家、学者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丝毫的隐瞒。
很快,关于罗斯人的生活习性的信息便放在了养心殿书桌上。
大概看了一眼,张凌阳就命人将收集过来的信息又送给了孙定宗、马进忠二人。
关于下次同罗斯人开战的统帅,其实不出孙定宗、马进忠二人之间。
所以张凌阳才会命人将这些信息全都送给了他们二人。
接下来,自然是整军备战。
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张凌阳将战场布置在了瓦剌西北部草原以及西西伯利亚地区。
那里的地理环境很明显,瓦剌西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西西伯利亚地区则是终年不见天日的丛林。
该筛选多少兵力?兵力如何布置?便成了张凌阳关心的首要问题。
首先,张凌阳考虑到的,是明年的战争只怕会旷日持久,不会再像上次一般一举定乾坤那般容易。
所以,明年出征的将士要耐得住极北之地的严寒天气。
自然而然,前些年随同马进忠平定西疆部族之乱的那些将士,便成了张凌阳首歌考虑目标。
西北的冬天不比西西伯利亚好熬到哪去,这些将士有西北征战的经验,想来一定能够扛得住极北之地的严寒天气。
如果是南方人,即便是再精锐的战士,张凌阳也不会考虑的。
毕竟,有些时候,战斗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只怕南方的军队到了极北之地,战斗力首先就会大打折扣。
更何况,张凌阳也不会将一场战争的胜负寄托到虚无缥缈的意志上去。
大周又不缺人,何苦来哉呢?
其实相比较参加过西疆战争的将士,辽东的将士更加的合适。因为,辽东的气候与西西伯利亚更为相近一些。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虽然距离西西伯利亚地区很近,但西疆地区是荒漠,除了冬季严寒之外,其他季节以干旱为主。
而辽东地区却不然,虽然距离西西伯利亚很远,但气候、环境与西西伯利亚更为相近一些。
可这其中有一点不好办的就是,辽东人口稀少,一下子根本就集结不出那么多兵力来。
更何况,辽东各卫所这些年来一直驻防,好些年没有参加过战争了。其真实战斗力如何,则有待商榷。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张凌阳才决定从前些年西征西疆的将士中选拔出五万精锐将士日夜操练,为明年的战争做准备。
当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皇家陆军和皇家骑兵的身影。
上次对罗斯的战斗,皇家陆军和皇家骑兵都参与了进去,虽然战斗进行的很匆忙,可他们到底多了一些经验,至少对瓦剌西北部的草原不在陌生了。
这边,集结完毕的五万精锐正在京城北部燕山与草原交界处冒着严寒日夜操练。那边,火器局也在日夜忙碌。
明年大周要面临的是三万罗斯人,火器局之前储存的枪支弹药自然不够,如今正在加急生产。
以往,火器局生产的主要是手榴弹和地雷,连枪支生产的都很少。
所以,如今不得不加急生产枪支弹药。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火炮。
之前,无论是火枪还是火炮,相对于欧洲来说,大周都要落后许多。
在欧洲的专家、学者到来之后,新式火枪、火炮便顺势被研发了出来。
只是之前因为设备短缺的缘故,无论是火枪还是火炮,都未被大规模制造出来,所以现在火器局不得不加紧赶制。
这几天,担着火器局差事的御马监掌印太监冯喜可是忙的脚不沾地,每天奔跑在各个生产车间。
不过好在,按照现在的产量,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在大军出发之前,火器局总算能够提供出来足够的枪支弹药。
这其中,就体现出了大周的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来。
大周不缺少人,也不缺少工匠。
并且,大周的工匠与欧洲的还不同,欧洲的工匠做事比较专一。好比打造家具的工匠,十有八九就不会造房子。
可大周的工匠却比较全能,能打造家具,又能修缮房屋,更能制造其他物件。
虽说技术上可能不是十分精湛,可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打造枪支弹药,也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再说,为了尽快赶制出足够数量的枪支弹药,张凌阳已经将流水线作业拿了出来。这样一来,火器局的生产速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这期间,张凌阳并未停止对海军的打造。
张凌阳明白,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强国,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以三千皇家水军为基础,张凌阳命人在京城东面的天津卫建设了一座深港码头。
并且,还在那里建设了一座造船厂。
每天,都有数之不尽的马车拉着从京城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运送过去。
想要打造全钢铁战舰,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自然有些不现实。
即便是拥有全球最强大海军的英吉利,现在也没有打造出哪怕一搜全钢铁战舰。
现在欧洲的主流战舰,还是以木制为主。
大周也不例外。
张凌阳虽然很想打造出一艘全钢铁战舰,但其中的工艺要复杂很多,且耗时旷日持久,根本就不是短时间能够打造出来的。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张凌阳还是决定先打造跟欧洲战舰同一水平的战舰,至于全钢铁战舰,还是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行打造。
也因此,优质木材便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大周会却木材吗?
在不远的辽东,原始森林遍地,自然不会缺乏。
每天,辽东的木材都会用海船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到天津卫,经过简单的加工再被送入造船厂内,进而打造出一艘艘的战舰。
大周的工业化进程虽然只在京城附近展开,可爆发出来的成效,却极其惊人……
第二百八十九章:背后捣鬼的奥地利帝国
在大周正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备战之时,罗斯国也没有闲着。
借款大会之后,罗斯国外长再次拜访法兰西银行总经理雨果及英格兰银行总经理温斯顿。
此次罗斯国对大周之战,对于罗斯国来说关系重大,如果此战失败,就意味着罗斯国的领土扩张战略到此为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罗斯国地处欧洲东部,相对来说四周都是小国、弱国。
可西边的乌克兰、波兰等国与英、法等国关系密切,如果罗斯国向西扩张的话,势必引起英、法等国的强力干涉。
甚至,一向同罗斯国关系友好的法兰西也会痛罗斯国反目成仇。
所以,罗斯国只有向东扩张一条道路可走。
可想要向东扩张,罗斯国又受困于财力和军力,这两方面势必要取得英、法两国的支持。
之前已经做过解释,财力就不多说了。
说到军力,其实就是武器的事情。
罗斯国的工业化进程很落后,至少相对西欧国家来说,罗斯国的武器是极其落后的,所以罗斯国不得不每年花大价钱从法兰西购买武器。
欧洲能制造武器的国家很多,可能干向罗斯国这样的大国提供足够武器的,细数整个欧洲,也就只有法兰西、英吉利两个国家能够满足。
特别是火炮等重兵器,工业落后的罗斯国在制造火炮方面的技术很差。
如果没有法兰西支援的话,罗斯国根本就得不到合格的、先进的火炮。
所以,罗斯国才不得不对法兰西采取友好的关系。
其实罗斯国也可以同英吉利保持友好的关系,可从长远来看,英吉利是罗斯国和法兰西共同的敌人,所以罗斯国才舍弃英吉利,进而选择法兰西这个天然盟友。
众所周知,这个时代的英吉利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了,其殖民地占据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且英吉利所占据的殖民地,无一不是资源丰富的地方。
从这一方面考虑,英吉利的利益无可避免的损害了法兰西、罗斯国甚至其他欧洲国家的利益。
虽然罗斯国现在被影响的还不是太明显,可事实上也已经被影响了。
所以,为了对方英吉利的全球霸权,特别是海上霸权,罗斯国才不得不同法兰西进行结盟。
罗斯国外交大臣紧急求见法兰西银行总经理雨果,不出预料的吃了一个闭门羹。
也是,现在的雨果很生气,原本已经近在嘴边的肥肉,竟然被一家意大利银行给抢了过去,雨果不生气才是怪事。
雨果现在已经无暇顾及罗斯国这位盟友了,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赶快调查清楚是哪一个国家在背后使坏,要不然,凭威尼斯商业银行,吃了熊心豹子胆才敢与法兰西银行竞争。
英格兰银行总经理温斯顿心里其实也很生气。
罗斯国的这次借款大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其中英吉利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要不然,只是凭借罗斯国的国家信用,会有这么多银行家参加?
之前计划的好好的,且已经同法兰西银行总经理雨果达成了谅解协议,就等瓜分果实了。
不想临到最后,罗斯国竟然狮子大开口,将英格兰银行当做肥羊一般宰割。
任凭谁,只怕心中都不会高兴吧。
温斯顿决定晾洛浦诺夫两天,让他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的错误,所以对于洛浦诺夫的拜访,温斯顿直接推拒。
一天连遭两次闭门羹,洛浦诺夫心里无疑也压着一股邪火。
洛浦诺夫明明知道,自己在借款大会上提出的价格其实合情合理,并不是狮子大开口。可无疑英格兰银行舍不得那么多现金。
不说乌拉尔山南部铜矿的商业价值,单单说其战略意义,是能用金钱衡量的了的吗?
如果不是有求于人,别说二百万金法郎了,即便是五百万金法郎,罗斯国也不会拿出来抵押的。
可说到底形势比人强。
没有英、法两国的支持,罗斯国根本就打不赢对大周的战争,甚至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来足够的大军进行东征。
武器方面,特别是先进武器方面,罗斯国实在是太匮乏了,总不能让士兵们拿着光秃秃的枪杆子去同大周进行战斗吧?
回到位于巴黎东郊的罗斯国大使馆,洛浦诺夫痛定思痛,决定先缓两天,等法兰西银行总经理雨果的气消了之后,再去拜访一次。
大不了,乌拉尔山中部的铁矿不再抵押给威尼斯商业银行了就是,反正现在还没正式签订合同,自己现在即便反悔了,谁又能说出什么来?
至于法兰西银行总经理雨果,现在正在全力调查威尼斯商业银行的事情。
此时的意大利被分裂为十多个邦国,其中威尼斯、米兰、热亚那等邦国在法兰西的保护之下,而波代诺内、博洛尼亚等邦国在奥地利帝国的保护范围之内。
雨果的调查结果很快便出来了。
原来,是奥地利帝国在背后使坏,更具体的说,奥地利的银行家已经实际控制了威尼斯商业银行,所以前几天的罗斯国借款大会上,威尼斯商业银行才会突然来这么一出。
说到奥地利帝国,不得不说现在的奥地利帝国在欧洲也是一个大国,国际影响力并不逊色英、法两国多少。
论国力,奥地利帝国自然不如英、法两国,可奥地利的皇室传承却历史悠久,在欧洲范围内可以说是最根正苗红的皇室了。
奥地利皇室哈布斯堡家族脱胎于神圣罗马帝国,上千年来一直是欧洲影响力最大的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