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说前世,至少在大周这个世界,至少在这个时代,高丽国对大周可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违逆的。
能将自家女儿嫁给一名天朝新贵,即便只是一名小妾,对于仁川府尹这样的地方官吏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恩赐了。
女儿可慧退下之后,仁川府尹还是有些不放心,又命夫人亲自前去女儿闺房,为女儿梳妆打扮,这才算是作罢。
之后,仁川府尹又亲自前去招摇楼准备今晚的酒席去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加饷
这一晚的招摇楼内一片欢声笑语。
几杯酒水下肚,几人似乎打开了话匣子,韩良不仅答应了替领议政回国之后向张凌阳提上几句送高丽贵女入宫之事,还接受了仁川府尹的女儿为自己的小妾。
在韩良看来,反正回国之后,高丽国谁会知道自己有没有向张凌阳提起?
再说,长这么大,韩良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异域女子,自然别有一番风情。
领议政和仁川府尹投桃报李,不仅答应韩良此次大周皇家海军第一舰队所需要的补给全部无偿提供,又赠送给韩良两斛上好的东珠及几颗高丽参。
军舰上不能安置女人,即便韩良是舰队指挥使,也不能违反规定。
依依不舍中,韩良将新纳的小妾可慧送上一艘前往大周的商船,并叮嘱商家一定要将可慧送到京城自家府邸,这才算放下心来。
补给完毕,第一舰队再次起航,绕过高丽半岛直接奔赴东面一海之隔的扶桑……
此时春节将近,大周京城飘起了鹅毛大的雪花。
大雪下了两天两夜方才停下。
此时京城内外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的,景色煞是好看。
看到这幅别类的美景之后,张凌阳有些忍不住想要吟上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类的诗句,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雄雌大略。
可又一想到这样显得有些中二,不是自己这个成年人该敢的事情,所以就作罢不提。
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日子张凌阳的日子过得很好。
张凌阳又要当爹了。
除却南巡之际被确诊怀孕的李嫔已经到了临盆的日子之外,今年宫里好几位嫔妃接连怀孕。
一下子又要多出来许多儿女,张凌阳又岂会不高兴?
张凌阳大手一挥,不仅将怀孕的嫔妃全都晋升了位份,而且内帑之中的好东西好像不要钱似的,陆陆续续被赏赐了下去。
如今的张凌阳可以说是财大气粗,不仅国库丰盈,就连自己的内帑,今年的收益也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两白银。
张凌阳花自己的钱赏赐给自己的嫔妃,大臣自然不好说什么。
可张凌阳却又干了一件惹起群臣争议的事情。
见国库逐渐丰盈,张凌阳心中高兴,就在年底的大朝会上宣布:将大臣们的俸禄全都提升一半。
这对大臣们来说本来是好事。
虽说俸禄对大臣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可谁又会嫌自家银子多呢?
可张凌阳在宣布了对大臣加薪之后,又提出了给全国的将士们加薪一半的话,就惹来了大臣们的反对。
左都御史李广泰当场反对道:“启禀陛下,我大周一共二百余万将士,每人每月薪俸为一两银子,一年就要花费超过两千四百万两银子了,这足足占据了国库收入的一半。
如果陛下现在还要加薪的话,那国库九成以上的收入都要发放给将士们,那么明年将士们的薪俸就要占据国库收入的七成以上,如果地方上再发生什么灾患,只怕国库将无钱调拨,请陛下三思。”
李广泰虽然这么说,张凌阳心中却很不以为然。
大周明面上士兵的数量确实要超过二百万这个数字。
可别忘了,这些士兵中,超过六成以上的都是辅兵,每年只需向他们提供六两银子的薪水就行了。
再说,朝廷向各卫所将士发放的薪水,并不止是银子,还有粮食。而其中,粮食所占比例要超过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实际上朝廷每年向士兵们发放的银子,根本就不足六百万两。
要不然,超过两千万两银子的庞大数字,朝廷即便再富足,只怕也支撑不下来。
在前些年国库收入为五六百万两银子之时,朝廷向各地卫所将士发放的,基本都是粮食,要不然,以五六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支撑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税制改革之后,国库丰裕,朝廷向各地卫所将士发放的银钱开始逐渐超过粮食,可前几天兵部送来的奏表显示,今年向将士们发放的银子,实际上只有一千三百万两。
至于剩下那九百万两银子,全部折合成了粮食发放给士兵家属。
所以现在各地卫所将士每年发放薪俸的银子,根本就不超过朝堂税收的三分之一,根本就算不得多。
不要以为军饷占据朝堂收入三分之一就算很多了。
在古代,军饷支出是朝堂出支的大头,很多朝代超过一半的税收都成了支付出去的军饷。
这在古代算是很正常的现象了。
当兵吃饷,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不然,你凭什么要别人为你卖命?
再说,大周一十八行省,人口超过四万万,如果没有这二百万将士维持,天下会这么安定?
只怕像今年江南大水之时,遇到了胡作非为的官吏,下面的百姓早就反了。
说到底,还是有各地卫所从旁威慑,受灾百姓才不敢反。
如此说来,各地卫所的将士,是大周维系正常运行的根基,也丝毫不为过。
再说,这两年,大周边疆得以安定,也多是将士们辛苦拼杀的结果,给他们增加一点薪俸又有什么?朝堂又不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张凌阳明白这个道理,大臣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大臣们就是不想出这笔银子。
李广泰劝谏罢,户部尚书朱开山也出来劝谏,反正说的都是些“朝廷好不容易富足,要勤俭持家”之类的话语。
“那好,既然你们这么说,你们的薪俸也别加了!”张凌阳有些生气,直接开口说道。
“臣等遵旨!”李广泰、朱开山等大臣直接干脆的跪下来磕头谢恩。
这点薪俸,对于大臣们来说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不加的话也没什么,反正他们不愿意看到军方势力扩大。
这一下,可把张凌阳这位天子给噎了个半死。
“你们以为你们联合起来反对朕给将士们加饷,朕就没有办法给将士们加饷了吗?”脑子一转,张凌阳心中嘿嘿一笑,就有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百九十八章:咱们开荒吧
想起后世地球上的人民子弟兵,张凌阳心中很快就有了一个好主意。
散朝之后,张凌阳将孙定宗、马进忠及兵部尚书冯左良几个军方代表宣入宫中,说道:“今天朝堂上的知情,只怕你们也听说了,朕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现在,朕有一个好办法,可以给下面的将士们增加一些收益,朕说说看,你们觉得如何!”
“陛下请讲!”
张凌阳说道:“朕欲让各地卫所的将士进行开荒,来增加收入。”
“开荒?”听张凌阳这么说,孙定宗几人对视一眼,有些不解。
屯田他们倒是听说过,在动乱时代很流行,可开荒这种事情,他们却没见过。
其实,历朝历代建国之初,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朝廷都会下旨让各地百姓开荒,只是付出极小的代价,甚至不付出一丝代价,百姓都可以在当地进行开荒。
只是这种政策只是对于百姓来说的。
现在大周人口已经超过了四万万,又哪还有荒地让将士们开?
见孙定宗等人均是大眼瞪小眼,张凌阳笑着解释道:“内地百姓众多,自然不好进行开荒,可便地人烟稀少,不正合适开荒吗?
朕早就听说辽东的平原面积极大,只是这些年来一直荒无人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相反每年还要朝廷拨付粮草救济,这是很不合理的。
现在朕的这道政策只要一下,辽东的土地不就能被很好的利用了吗?”
“可是陛下,辽东的平原面积虽然不小,可到底将士们以训练、作战为主,如此一来,岂不是让他们荒废训练了吗?”孙定宗担忧的说道。
大周的卫所可不是明朝那般腐烂,士兵们都是种地的好手,相反打仗却不行。
这么些年来,大周军队的战力之所以如此彪悍,对边境的战争屡战屡胜,主要就在于将士们有严格的考核标准。
这个标准,关系到他们每个月要领到的钱粮。
张凌阳自然明白这一点,摇了摇头,止住孙定宗的担忧,说道:“这一点,朕自然清楚的很,朕又不是要让辽东的全体将士都去开荒,只是捡几个卫所试验一下就行。
再说,等辽东的荒地开垦出来,朕大可以迁徙内地的百姓前往辽东,让他们去耕种呀!
到时候,辽东的卫所不仅可以向百姓征收一定比例的地租,还可以向朝廷提供粮草,又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西北地区!”
咽了下口水,张凌阳继续说道:“西北地区虽然干旱,可河西走廊、天山附近可都是水源丰富,想来在那里种植粮食,也是可以的。
如果西北几省能够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那就又是一件好事了。”
想想内地距离西北地区的距离,单单每年消耗在路途上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如果西北几省能够自给自足,朝堂又要省下来一大笔支出,并且还有利于大周在那里的统治。
越说,张凌阳越是兴奋,继续说道:“内地的卫所也不是无地可开,内地的平原虽然被开垦的差不多了,可各地的荒山呢?
那些荒山,虽然不利于种植粮食,但大可种上一些瓜果蔬菜,并且各地卫所还可以养上一些猪、牛、羊之类的牲口,不就又是一笔收入吗?”
在这个年代,各地将士可没有主动种粮食、养牲口的觉悟。
张凌阳这么一说,顿时就让孙定宗几人恍然大悟。
几人互相对视一眼,心道:“还别说,此法虽然看似上不得台面,可如果真的这么干了的话,各地卫所的收入必定要上升一大截。他们这些上层的将军,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为了要军饷,每天可怜巴巴的向那些文官摇尾乞食了。”
征得几位军方高层的同意,张凌阳并未下明旨,而是向各地卫所秘密发布这道命令,再加上几位军方上层的大力支持,虽然不少卫所对这个政策很是排斥,可还是严格的执行了下去。
天下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这么大的事情?
很快,大臣们便听说了这个消息,可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张凌阳这位天子又没有下明旨,如果他们进行劝谏的话,张凌阳大可以‘这是下面卫所的自发行为’的理由来搪塞。
如果说是与民争利的话,各地卫所开垦的都是百姓们看不上的荒山野岭,又与谁争利了?
再说辽东、西北那些地方,本就是荒无人烟,大臣们才不会去关注呢。
所以,就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中,这项各地卫所开荒创收的政策顺利的实施了下来。
当然,也有一些督察院的御史暗地里骂几句‘昏君’之类的话。
毕竟,无论什么政策,如果天子绕开朝臣单独推行,都不是什么好政策。
至少,大臣们是这么觉得。
临近春节,张凌阳的心情很高兴,勋贵的心情也不差,只有大臣们一个个脸色极其难看,像是谁欠了他们钱似的。
“陛下绕开咱们推行这道开荒的政策,这可不是好现象啊!”东华阁内,左都御史李广泰担忧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