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昏君-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孙定宗便攻克了阿萨姆东部的十余座城池,
 这一下,孙定宗算是彻底看出了英军在天竺境内的虚实,那好犹豫?急忙又派重兵进攻阿萨姆境内其余城池。
 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孙定宗便攻克了阿萨姆境内的所有城池。
 不过因为分兵过多的缘故,等攻下阿萨姆所有城池之后,孙定宗能够调遣的兵力已经不足一万五千人。
 这样孙定宗犹豫不决。
 因为从阿萨姆当地人的口中,孙定宗得知现在英吉利在天竺境内的总兵力已经不足四万人。
 可自己麾下现在能调动的兵力之后一万五千人,如果这个时候彻底惹恼了英吉利,让天竺总督弗兰克集结重兵前来围剿的话,未免得不偿失,所以在攻下阿萨姆全境之后,孙定宗便开始按兵不动。
 暗地里,孙定宗修书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呈送给洛阳城内的张凌阳,请求重兵入驻天竺。
 因为大周与天竺的接触比较少,孙定宗并不清楚天竺人的性格。
 甚至孙定宗心中想着,单靠自己麾下这三万五千精兵,只怕难以维持对阿萨姆的统治。
 大周境内,眼看春节就要到来。
 这个时候张凌阳收到孙定宗的书信,其实心中是有犹豫的。
 这个时候大周是否依旧对英吉利继续保持攻势,已经攻克的阿萨姆大周是否要继续统治,张凌阳心中其实是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的。
 因为张凌阳担心,担心如果大周继续向天竺继续进攻的话,会彻底惹怒英吉利,从而回导致英吉利派驻重兵进入天竺。
 现在,张凌阳还不想与英吉利决一死战,毕竟现在大周刚刚进行工业化,不能被边疆的战事打断。
 不过这个时候,内阁首辅郑永基建议道:“陛下,以微臣的意思,现在正是进攻天竺的好时机。
 现在天竺境内英夷兵力空虚,如果这个时候咱们大周不进攻的话,只怕英夷一旦集结了重兵,也不会放过咱们的。
 这两年,微臣也多少对西夷的势力有些了解,应夷虽然号称是海上霸主,其海军实力更是天下无敌,可现在咱们到底打的是陆地战争,他们的海军根本发挥不出来多时战力。
 再加上,在西夷那边,英夷还有法兰西在那里牵扯,如果再加上英夷要保持对其他殖民地的统治,根本就向天竺派不过去多少军队的。
 更何况,英夷距离天竺万里之遥,派兵只怕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啊!”
 “看来有时候朕还不如一个古人看得透彻!”听完郑永基的分析,张凌阳心中叹道。
 事实上也确实如郑永基所想,英吉利的海军确实无敌,大周根本就不是对手,可那也只是海军而已。
 而对天竺的战争中,其实海军根本就发挥不出什么实力,更多的,其实是陆军的战力。
 英吉利的陆军在欧洲至多算是二流,又能有多强的战力?
 要知道,现在大周已经战胜了欧洲陆军战力一流的罗斯国了,又怎能害怕区区一个英吉利?
 所以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张凌阳得出这样的结论:派驻重兵进入天竺,并且加大武器弹药的生产速度,以保障大周军队的消耗。
 想明白之后,张凌阳当即便决定从川蜀调兵十万入驻天竺的阿萨姆,以此来保障孙定宗麾下兵源的充足。
 与此同时,张凌阳又下令北方原本欲调往西疆的那二十万精兵返回驻地。
 毕竟现在阿萨姆那边,孙定宗已经打开局面,如果这个时候再从西疆出兵天竺的话,得不偿失不好说,战线起码要拉长几千里。
 更何况,北方的将士不一定习惯得了天竺的气候,毕竟天竺的气候与缅甸及大周西南几个行省的更为相近一些。
 原本,从云贵两省继续调兵更为迅速一些。不过考虑到云贵两省已经向缅甸调派了五万精兵,再加上还要防止苗人的叛乱,所以张凌阳才选择从川蜀调兵。
 这是因为川蜀人口众多,且距离天竺较近,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众多的兵力。
 不过与云贵两省的情况类似,川蜀境内的卫所,装备了火器的军队很少,只有一万余人。
 所以张凌阳有下了一道圣旨,从广西、荆北两省再各自调派一个火器营入驻天竺。
 广西与云贵两省接壤,虽然其间有大山阻隔,可广西的火器营到达天竺那里的时候,川军也是才刚刚到达。
 荆北距离天竺就有些远了,不过交通上,荆北还算是比较好些。五千火器营从荆北出发,沿江水逆流而上到达川蜀,再从川蜀那边登陆,沿着川军之前走过的老路,经云南、缅甸,方才抵达天竺境内的阿萨姆。
 这边,大周正在集结重兵,欲要一举吞下整个天竺。
 而在英吉利那边,此时才刚刚收到英军在缅甸惨败的消息。
 这个时候,距离上的差异便凸显了出来。
 此时,英吉利的上议院正在商讨是否要继续向缅甸出兵的事情,孰不知孙定宗已经率兵攻占了天竺东部的阿萨姆。
 “要不然,还是等威尔逊阁下归国之后再议此事的好!”上议院内,有议员建议道,“帝国距离大周岂止万里?咱们对大周的具体情况其实是两眼一抹黑,谁都不了解大周的真实情况。
 而威尔逊阁下则不然,威尔逊阁下在大周呆了好几年,对大周的国情想必十分的了解,如果这个时候咱们听取威尔逊阁下的意见,相比在以后对大周的战争中,胜算会更大一些。”
 上议院内,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这个时候都觉得这位议员的建议很是合情合理,毕竟他们这些议员对大周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听来的,谁都不曾真正的了解。
 不过这个时候还是有人建议道:“帝国一万余将士身陨缅甸,现在帝国在天竺境内的兵力已经不足四万了,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增兵天竺以防大周对天竺有所企图?”
第三百九十八章:天竺的重要性
 “向天竺增兵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帝国此次要向天竺增派多少兵员?”上议院议长道。
 “我看至少要增兵五万!”有议院建议道,“天竺人口过亿,靠天竺现在的这点兵力,只能勉强维持天竺不会爆发动乱,甚至连平稳一些的局势维持起来都有些困难。
 更何况,现在大周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派去的兵员过少,只怕还不够大周塞牙缝的呢。”
 “我反对阁下的话!”有议员反对道,“天竺距离帝国岂止万里?将五万兵力运送到天竺,又岂是三两个月能完成的事情?
 我觉的,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先给天竺总督弗兰克爵士下一道命令,让其将天竺境内的所有帝国士兵全都集结于阿萨姆地区,防止大周军队的突袭。”
 “可是这样一来,天竺人势必会揭竿而起,以后帝国再想用这么少的兵力来维持天竺的稳定,只怕会难乎其难了。”
 “阁下只怕对天竺人不大了解吧?”这名议员笑道,“以天竺人逆来顺受的性格,即便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起兵造反的。
 要不然,这么些年来,帝国也不会只靠着区区五万人马就统治了这片庞大的疆域。
 “那也只是你的假设而已,天竺于帝国的重要性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什么,万一天竺人反了么?到时候帝国又要派多少兵力镇压?
 要知道,天竺可是帝国最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即便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帝国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天竺脱离帝国的怀抱。”
 “那你说怎么办?难不成就眼睁睁的看着大周军队攻入缅甸而无动于衷不成?”
 “我可没有这么说!”这名议员耸了耸肩,说道:“况且大周军队是否会进攻天竺还是两说呢。
 以我的意思,现在帝国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集结国内所有船只向天竺输送兵力,这样一来,即便大周军队攻入天竺,帝国大可暂时放弃天竺东部的阿萨姆地区。待帝国兵力在天竺集结完毕,再大举反击大周军队。”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议长附和了一声,随即又迟疑道:“可是即便整合了帝国所有的船只,只怕也不能一次性向天竺运送多少兵力的。”
 另一名来自海军部的官员说道:“议长先生所言极是,以帝国现在的航运能力,至多能一次性向天竺运送不到两万士兵,五万将士,至少要三次才能运送完毕。”
 英吉利虽然是现在的海上霸主,可英吉利的海外利益实在太多,不可能因为一个天竺而放弃其他地方的利益。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调集运输两万将士的远洋运输船只已经是英吉利帝国的极限了。
 其实,如果靠着这些船只向天竺运输兵力,别说两万了,就是五万人马运送起来也没有丝毫压力。
 可这不仅要考虑到兵员的输送,还要考虑后勤供应。
 目前,英吉利为了防范天竺人民揭竿而起,并未在天竺设立什么兵工厂,凡是将士并所需要的武器弹药,无一不是从国内运送而来。
 所以,如果想向天竺境内的英军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英吉利所需要集结的船只远远要超过运送兵员所需要的船只。
 在英吉利上议院正在为是否增援天竺而迟疑不定的时候,阿萨姆失手的消息便传回了英吉利国内。
 与此同时,驻大周使臣威尔逊的书信也被传递过来。
 看过威尔逊的亲笔书信,英吉利女王心中充满了忧思,当即便召来首相商议:“据威尔逊的亲笔书信所说,大周的国力并不输于帝国,虽然在海军的建设上大周还处于蹒跚学比的地步,可他们的陆军却是很强悍的。
 至少在东亚地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大周陆军的对手。
 并且,威尔逊的书信中还介绍到,大周已经研发出两种秘密武器,分别被称为‘手雷’和‘地雷’,这两种武器的威力十分巨大,杀伤力是子弹的数倍,并且还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所以威尔逊便建议帝国与大周停战,并且尽早恢复与大周的和谈。”
 “和谈?”首相一听,心中便起了抵触心理,说道:“女王陛下,您应该知道,这些年来,帝国从未与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过这样的和平谈判。
 现在帝国新败,大周一定会提出苛刻的条件,不知道这些条件女王陛下是否满足?”
 虽然首相并未说大周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但女王陛下认为,大周提出的停战条件无疑是割地、赔款两项而已。
 可现在帝国在天竺的兵力空虚,如果不能及时与大周进行停战谈判,只怕会损失更多的利益。
 所以经过思虑再三,女王陛下说道:“首相先生,我以为帝国应该先与大周展开谈判,这样才能稳住大周,使其不能有力的进攻天竺。
 这样一来,帝国便有了充足的时间向天竺调集兵力。而一旦帝国在天竺境内的兵力集结完毕,那到时候是战是和,只怕不是大周说了算的。”
 “可是女王陛下!”首相反驳道,“大周的君臣又不是傻子,难道他们分辨不出帝国的真实心意?
 一旦大周以停战谈判为理由麻痹帝国,进而向天竺大举进兵,那个时候,帝国再想向天竺增兵,只怕为时已晚了啊!”
 见首相这么说,女王陛下一时间陷入左右矛盾之中。
 一方面,女王陛下自然希望英吉利军队能够收复天竺全境。而另外一方面,女王陛下又担心大周借此发挥,进而攻占天竺全境。
 到时候,只怕英吉利将会在天竺无立锥之地才,从而彻底退出对亚洲的殖民。
 没有人比女王陛下和首相阁下更明白天竺对英吉利帝国的重要性。
 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