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好比西南三省,山脉纵横,道路修建难度很大,再加上投入资金较大,期限较长,朝廷允诺给西南商人的利益自然多上一些。
而华北方面,因为地处大平原,道路很容易就能修建完成,且投入资金也很少,所以朝廷允诺给商人的利益就少了很多。
西北方向,因地瘠民贫的原因,西北几省的富户很少,所以也根本就拿不出多少资金进行投资修路,再加上这条主干线要延伸到万里之外的西西伯利亚,根本就不是商人所能承担的起的,这就要由朝廷出资修建了。
华东、华南区域,虽然山脉较多,但那里本就富裕,所以在允诺商人可以集资修路的前提下,朝廷给他们的利益也没有西南那么多。
虽然朝廷许诺的利益并不多,可华东、华南的商人出资修建道路的积极性依旧比西南地区要高上很多。
因为当地本就比较富庶,如果连贯数省的交通大动脉修通的话,那带来的经济利益远不是那点投资可以比拟的。
再说,虽然投资很多,可耐不住那里的富户也多,均摊下来,其实每家商户身上承担的费用也并不是很多。
而且一旦他们参与了投资,会在朝廷中留下好的印象,自然也会给他们带来自己都有可能想象不到的利益。
而在辽东地区,因为当地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原地区迁居过来的贫民,所以富户自然也是全国最少的。
可因为当地卫所较多的缘故,自然而然,辽东地区的主干线是在军队的主持下修建的。
现在的辽东地区,在经过数年的大开发之后,已然超过江南地区,成为了大周最大的粮仓,这是朝中大臣所没有想到的。
同时,他们不得不佩服张凌阳的魄力。
想当年,在大臣的集体反对之下,张凌阳一意孤行的向辽东进行大移民,现在看来,这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试想,如果当年张凌阳在朝臣的压力下被迫停止大移民,现在的辽东是什么场景?只怕还是一片荒芜,哪里还有现在的千里沃田?
与此同时,原本人口较多的中原地区,因为此次的大移民,土地压力骤然减小,使得许多原本很多看不见的人民群众之间的内部矛盾都减缓了。
随着张凌阳的一张圣旨下达,皇家学院内的地质专家开始带着自己的学生奔赴各地,一路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
之前,地质学家们并不是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但之前他们主要是为了探索当地的矿产资源,所以很多地方的地质结构,他们并没有详细的探索。
虽然还要经过数月甚至长达一年的时间,贯穿整个大周的交通大动脉才能进行规划、开工,可因为圣旨的下达,各地商人早已安奈不住了心中的兴奋,投资的积极性很是高涨。
很明显的,一旦贯穿整个大周的大动脉修通,最先获益的,就是他们这些商人,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如此的积极性?
在江南地区,圣旨传达到这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江南重镇江宁城内就云集了来自江南各地的豪商。
一,这些豪商是为了想要走通门路,能够在投资上分一杯羹,毕竟江南富户这么多,不见得人人都能分到。
二,是为了获得最新的消息。江宁作为整个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城池,消息比其他地区要灵通许多。
三,自然是为了结交一些人脉。现在江宁城内豪商云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谈成一笔大买卖。
……
第四百六十七章:雄心勃勃的路易十八
“从泰安十四年开始,大周皇帝就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并且,大周皇帝还通过向商人集资的方式,修炼贯穿全国的道路网线。一旦这条道路网线开通,大周的经济发展必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不仅如此,大周还耗费了十多年的时间,向虚无人烟的辽东地区大规模移民。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辽东的移民人口已经超过了上千万人次,使得辽东庞大而肥沃的土地得以开发,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周最大的粮仓,源源不断的粮草从辽东运往大周北方各地……”
在给英吉利女王的书信中,威尔逊将这几年大周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不仅如此,还分析了现在大周正在推行的五年计划的巨大优势,并建议英吉利政府也推行类似的政策。
书信一到达英吉利,就在政府高层引起了轩然大波。
甚至,有上议院的议员向政府提交建议,在英吉利也推行类似的五年计划。
可很显然的是,因为国情的不同,英吉利国内并没有推行五年计划的必要条件。
拿上议院议长蒙巴顿的话来说:“英吉利与大周国情不同,大周土地广袤,地理结构复杂,而英吉利本土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大周的一个行省,并且国内道路快捷,港口众多,并且工厂遍布全国,根本就没有实施五年计划的必要。”
蒙巴顿的话代表了很多议员的意见。
英吉利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只相当于大周的一个行省,所以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推行所谓的五年计划。
更关键的是,五年计划推行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显然要投入海量的资金。
而英吉利的经济发现主要依靠的是殖民掠夺,很多人都不愿意进行重大的项目投资。
毕竟,有这个闲钱,他们还不如在殖民地多开几家种植园,亦或多开采几处矿藏呢。因为投资以上这些东西,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
英吉利本土只有巴掌大小的地方,交通网早有已经完善,根本就没有投资的必要。难不成要他们对那些殖民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只怕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人愿意在殖民地投资这些基础设施。
所以,即便有不少内阁大臣支持,可上议院进行投票的时候,支持率却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年计划自然无疾而终。
在投票结果出来那一天,首相布莱尔知道结果后长叹道:“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从这一刻开始,将彻底没落。”
与英吉利不同,法兰西反倒是对大周的五年计划极其的感兴趣。
甚至,法兰西皇帝路易十八还因此出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想要联合欧陆各国,构筑一道连同欧洲各国的交通干线。
只是这个计划太过庞大,牵扯到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所以法兰西政府要跟各国进行交流、协商。
可是很明显的,即便很多人都能从其中看到巨大的商机,并且很多国家的大商人也愿意出资修建联通各国的交通网络,,可与之相反的是,除却法兰西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政府,积极性并不高。
各国政府并不是傻子,他们自然能够看出,一旦路易十八的计划成功实施,各国经济必要会加紧联系,进而能够长效的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可凡事有利必有弊,虽然路易十八的计划能够促进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可更加明显的是,一旦这份计划落实,那法兰西这个欧陆霸主对欧洲的统治必将更加的稳固。
因为联通各国的交通网络一旦修建成功,以后法兰西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军队派遣到他们的国家。
而在欧洲,除却英吉利之外,并无一个能够真正与法兰西抗衡的国家,而英吉利又有海峡阻隔,想要干预欧洲的事物,有时候也是有心无力,所以欧洲各国政府便百般推诿路易十八的计划。
在经过大半年的游说之后,除却说服了佛郎机、尼德兰等少数西欧国家同意之外,竟再无一个国家同意。
这其中,除却东欧霸主罗斯国的捣乱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奥地利政府的干涉。
众所周知,作为欧陆第三大强国,奥利地的国力仅次于英吉利和法兰西,在欧洲特别是东欧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极其的大。
所以,奥地利会担心一旦所谓的欧洲交通网络修建完成,法兰西会将自己的政治势力延伸到东欧地区。所以奥地利政府才会这么不遗余力的反对,甚至不惜与法兰西反目成仇。
不过终究法兰西还是没有与奥地利反目成仇,因为现在的法兰西已经失去了罗斯国,如果再失去奥利地这个大国的支持的话,那以后法兰西在欧洲的政治竞争上在欧洲将处于被动的局势。
路易十八一看事不可为,所以当机立断,除却联合尼德兰、比利时、佛郎机等西欧国家联通各国之间的交通动脉之外,再不强迫别的国家。
欧洲的地理结果本就不复杂,即便联通了各国的交通干线,其实法兰西本身并无多少资本投入。
可路易十八并不是甘于平凡之人,所以就计划在东部的卡尔萨斯和洛林等地,打造法兰西的工业基地。
卡尔萨斯和洛林与德意志的鲁尔区接近,其间煤铁资源丰富,可因为以前法兰西并未做出过资源整合之类的工作,所以哪里的工业竞争优势其实并不大。
可有了大周的五年计划作为参考,路易十八有信心将法兰西东部的卡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与尼德兰、比利时、德意志的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等地进行强强联合,打造成为欧洲最大的工业中心。
这是道路网之外,路易十八的第二个庞大计划。
与之前的道路网计划不同,路易十八的这个计划得到了尼德兰以及德意志中西部邦国的全力支持。
因为尼德兰和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等德意志中西部邦国虽然矿产资源丰富,可本国却没有庞大的资本,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矿藏埋在地下。
现在不同了,一旦有了法兰西的雄厚资本介入,用不了几年时间,这里将会成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大的工业中心,而尼德兰和德意志西部邦国也会从中受益,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与奥地利不同,尼德兰、只是小国,德意志现在更是被划分为数十个邦国,受到法兰西、奥地利、尼德兰等国的‘’保护,再怎么发展壮大,也成不了欧洲强国,所以还不如发展一下本国的经济呢。
第四百六十八章:尽人事
法兰西如火如荼与西欧各国进行串联,欲一举压倒英吉利的时候,大周这边也没有闲着。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式颁布实施,大周一十八行省俨然化作一个庞大的工地。
结束农忙的农民纷纷走出村子,前往附近的工厂、工地务工。
而张凌阳也没有闲着,让内阁首辅郑永基留守洛阳处理朝政之后,自己就带着太子赵昊、二皇子赵晗并三皇子赵旭三个比较大一些的皇子出京,前往各地调研考察去了。
三位皇子中,年纪最大的赵昊已经十二岁,年纪最小的赵旭也已经十岁,都到了懂事的年纪,所以张凌阳才将他们带在身边,跟着了解一下各地的民生。
首先,张凌阳前去的是位于开封府北侧的黄河河堤。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可这些年来,黄河却连年泛滥,特别是开封府北面的黄河,河床已经高出地面三四丈之高,也是黄河流经地河床最高的地方。
也是因此,只要遇到大暴雨,这里的河堤总会接二连三的决堤,两岸的百姓可以说受尽了苦头。
在开封府东侧的兰考,就因为常年经受黄河河水肆虐的缘故,原本的沃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站在黄河的河堤上,张凌阳看着河堤下忙碌的人群,向开封知府询问道:“按照现在的进度,今年能够修筑多长时间的河堤?”
开封知府回道:“回陛下的话,按照原计划,今年只能修筑一百里的河堤。”
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