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因为辖区的不同,虽然河内距离豫州、兖州等中原文化圈很近,可也无法完全融入到中原文化圈,也与北面的晋中文化圈有些不同。
久而久之,怀庆府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
张凌阳瞧着怀庆府的风俗很是独具一格,兼怀关中、晋中、豫南三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可又与这三个地方有明显的诧异。
新鲜感之下,张凌阳在怀庆府停留了足足五天的时间,就为了考察这里的风俗文化。眼看着中秋节一天比一天接近,这才不得不渡过黄河回到洛阳。
不知不觉间,张凌阳离开洛阳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
与三个月前相比,如今的洛阳城变化并不大。
因为叫停了洛阳城的扩建项目的缘故,洛阳郊区很多有待开发的工程项目看着像是后世的一些拆迁区一般。
事实上,如今的洛阳郊区也确实是一片拆迁区,这里的居民已经全被迁走,房屋也已经被拆掉。
就因为张凌阳的忽然叫停,才让这里看上去像是一片废墟一般。
看着这些废墟,张凌阳不知做何感想,可太子赵昊却觉得这些废墟十分的碍眼,想要劝谏张凌阳重启洛阳城扩建计划,可话到嘴边又不敢提起,十分的憋屈。
不过赵昊不敢提起却有人敢提。
张凌阳的銮驾刚刚回到皇宫,还未歇息上一个时辰,内阁首辅郑永基就来到宸安殿说起了重启洛阳城扩建的事情。
“启禀陛下,洛阳乃是国都,如今四郊荒芜,一片废墟,严重损害了我大周的国威。所以微臣恳请陛下重启洛阳城扩建计划。”
“郊区一片荒芜,到处都是废墟确实有碍京城容貌,可郑爱卿,你说现在国库还有余钱吗?”张凌阳问道……
第四百七十六章:为皇子选师
“国库银钱足够的,陛下!”郑永基言道,“今年的第一、二季度的税银已经全部征收完成,据户部统计,有一万万六千万两之多。除却计划中的开支之外,国库还能剩余五千万两白银。而洛阳城扩建计划只需不到七百万两银子就能全部完成,而且是分为三年时间,怎么算,银钱都是很充足的。”
“那郑爱卿算过水泥这一块吗?”张凌阳问道,“据朕所知,现在洛阳城的水泥主要是由郑县水泥厂提供的。
不仅如此,郑县水泥厂还要向黄河修缮项目提供水泥。如果洛阳城扩建计划再次展开的话,势必会造成黄河项目的水泥短缺。
黄河连年泛滥,两岸百姓苦不堪言,孰轻孰重,相信郑爱卿也能分得清楚吧。”
“微臣自然明白黄河项目的重要性,可洛阳城扩建计划却关系到大周的颜面。现在西夷的那些使臣已经在议论纷纷说咱们大周财政紧张的事情了,如果继续这么拖延下去,微臣担心他们会打大周的主意,特别是天竺等地,很可能会因此而再度兴起刀兵。”
“那就打回去!”张凌阳道,“朕不惧任何敌人,大周也不惧任何敌人。如果他们以为就凭这一点就能断定我大周的财政情况的话,我大周的将士会好好教他们如何做人的。”
张凌阳的话说的很果决,让郑永基一肚子想说的话根本就没有说出来的机会。
而张凌阳呢,也知道郑永基是出于何种考虑。
如今大周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还不到一年,正是迈向全面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同西夷全面开战,势必会影响大周工业化的推展,所以郑永基才会有这种担心。
张凌阳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张凌阳很清楚,在军事方面,虽然海军与西方的海军战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可大周的陆军战力却是完全碾压西方的存在。
特别是随着军区制度的建立,大周各地军队更加的专业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作战了。
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大周的幅员辽阔,纵横的山脉、辽阔的草原、严寒的辽东和西伯利亚,湖泊、河流纵横的江南,黄沙漫天的大西北,空气稀薄的高原,当然还有密不透风的丛林。
这一切地理环境,大周应有尽有,所以不同地方的军队,能够在不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作战。
这一点,是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也是因此,张凌阳笃信大周的军队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作战,并且有效的歼灭敌人。
就好比几年前发生在天竺西北部山区的战争一样。大周能够迅速集结适合山地作战的军队,而英吉利却没有相关的军队。
英吉利虽然殖民地广袤,可他也不能将自己的军队拉到那些殖民地进行训练吧。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可这样一来的话,消耗的军费可就成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增加了。
相比英吉利,法兰西要好上一些,可也只是好上一些而已。因为法兰西除了东部的阿尔比斯山脉能够进行山地作战之外,剩余的丛林作战、沙漠作战、严寒气候下作战、湖泊、河流纵横地区作战等一系列作战方法,法兰西本土都无法进行训练。
这些都是大周对比西方国家的巨大优势。因为一旦大周和西方国家开战,就可以根据作战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进而派遣出相应的兵种。
虽然这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可很显然,胜利的天平无疑会向大周这边倾斜。
郑永基的请求被驳回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密,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自然,使馆区的那些西方国家的使臣也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我不明白,大周皇帝在国内同时展开了那么多的大项目,为何要在都城洛阳城的扩建上提出反对意见。
对外,大周皇帝说原因是因为郑县水泥厂的水泥供应不足,可大周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洛阳城四周环山,完全可以新建一座大型水泥厂的。
细细思索之后,我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那就是因为同时开展的项目太多,大周的财政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而大周皇帝为了自己的面子,并未下旨阻止那些项目的实施,所以才酿成了今天的局面……”在给国内的书信中,英吉利使臣威尔逊这样写到。
与此同时,法兰西使臣也将相关消息以书信的形式传回国内。不过等两国政府收到这两封书信的时候,只怕已经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对于西方使臣如何反应,张凌阳并不关系,因为现在张凌阳要做的是为自己的几个皇子挑选合格的老师。
特别是在前内阁首辅张致远入京之后,张凌阳亲自设宴款待,并将已经七十多岁的宁国公孙定安、镇国公江寒等人一同喊来。
张致远、孙定安、江寒三人一看,心里就知道张凌阳肯定是有事要他们三人去做,要不然也不会摆出这么大的阵仗。
所以一场宴会下来,面对珍馐佳肴,三人吃的是索然无味。
见三人心事重重的样子,张凌阳索性就开门见山道:“之所以将三位爱卿召来,是因为朕有事要三位去办。
三位爱卿应该也知道,眼下朕膝下的几位皇子已经快要成年,可对于现在皇子们的师傅,朕一直不大满意。所以朕想要让三位爱卿同时担任皇子的师傅。”
“陛下吩咐,老臣原不敢推辞!”张致远开口道,“可是陛下,无论是老臣还是宁国公,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只怕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去教导皇子们啊!”
这并不是张致远的推辞之言,而是这两年,张致远确实感觉自己的精力大不如以前了。
“张爱卿过谦了,朕看爱卿现在的精神头就不错,最起码还能再为朝廷做几年贡献,事情就这么定了。不过几位爱卿也请放心,皇子们一旦犯错,你们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用顾忌后宫那些妃子的反应……”
第四百七十七章:心满意足王皇后
说完,不待张致远三人再次推辞,张凌阳就郑重开口道:“张致远、孙定安、江寒三人听旨!”
“老臣听旨!”张致远三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从座位上起身,来到堂前跪下。
“从即日起,敕封前内阁首辅张致远为太傅,宁国公孙定安为太师,镇国公江寒为太保,中秋节过后开始教导皇子读书。”
“老臣等叩谢天恩!”金口玉言已经说出,张致远三人再想反悔也是不成,只能领旨谢恩。
待张致远三人退下之后,张凌阳对小福子吩咐道:“小福子,吩咐下去,以后但凡张致远三人入宫,一律用软轿接送,不必不行!另外,你去一趟太医院,命太医明日去三人家中为其诊脉。
记住,以后每隔半个月时间,就要为张致远三人诊一次脉,明白吗?”
“万岁爷放心,奴才省得!”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张凌阳可不希望张致远三人‘英年早逝’,要不然再向选出合适的皇子师人选,就不那么好选了。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张凌阳故意做给朝中大臣看的,让朝臣明白,只要为大周朝尽心尽力,朕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耀的。
要知道,这样的殊荣,就是内阁首辅郑永基都享受不到的。
没错,让太医为他们诊脉,就是给予张致远三人的一种殊荣。要不然,凭借张致远三人的身份,什么样的名医请不到?
三天过后就是中秋节。
也许张凌阳觉得这样对待三位老臣还不够,当天早晨,刚刚用过早膳,张凌阳就将太子赵昊、二皇子赵晗并三皇子赵旭喊到宸安殿,对他们叮嘱几句,并让他们三人亲自驾车出宫迎张致远、孙定安、江寒三人入宫参加中秋宴。
这一天,但凡洛阳城内四品以上的官员并诸国使臣都参加了这次的中秋宴。
宫门处,当看到皇子亲自驾车将张致远三人迎入宫里的时候,可是羡慕死了朝中的一众大臣。
特别是内阁首辅郑永基,直眼红的恨不得取而代之。
然而他也只能想想罢了。
因为张致远三人已经退出朝堂多年,可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不是郑永基能够比拟的。
张致远是前内阁首辅,且还曾担任过辅政大臣,朝中威望甚隆,郑永基比不了。
孙定安是宁国公,为军方之首,也曾担任过辅政大臣,郑永基也比不了。
唯一资历差一些的江寒,也是开国公侯之一,朝廷仅剩的三位国公之一的镇国公,并且还曾担任过皇家学院院长,连张凌阳都对其很是尊重,郑永基还是比不了。
更何况,三天前张致远三人已经被敕封为了太傅、太师、太保,这可是正一品的职位。虽然三公只是荣职,在朝中没有一点实权,可耐不住他们在品级上要高出郑永基一级。
在大周的官职之中,六部尚书并各省封疆大吏是正二品的官衔,内阁首辅是从一品官衔,所以从官衔品级上,张致远三人就压了郑永基一头。
虽然眼红不已,可郑永基却没有嫉妒,也嫉妒不来。
再说,如果哪三公的职位与郑永基的内阁首辅换,郑永基也不愿意啊。三公虽然官位显赫,毕竟没有什么实权,哪有内阁首辅这个众文官之首的职务来的实在。
所以只是眼红了一阵,郑永基就释怀开来。
中秋宴举办的很隆重,也很热闹。
席间,张凌阳亲自开口,让太子赵昊、二皇子赵晗、三皇子赵旭分别向张致远、孙定安、江寒三人行了三个拱手礼,并敬上一杯拜师茶。
在众人的见证下,算是定下了师徒名分。
席间,最开心的不是旁人,而是王皇后,因为随着拜师礼的结束,赵昊算是与张致远三人正式成为了师徒关系。
从此以后,赵昊将会彻底结束没有心腹大臣的局面,张致远三人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