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周使臣向中亚六国宣布完朝廷的诏令之后,各国国君纷纷开始恐慌起来,纷纷猜测朝廷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不过他们也不敢表示出丝毫的不满来,毕竟中亚六国国力与大周相差悬殊,而且这次只是在境内修筑军事要塞,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必要的道路,并没有干涉他们的内政。
虽说大周这么做已经算是侵犯了他们的国家主权了,可谁让中亚六国是大周名义上的宗主国呢。
况且,如果他们此次拒绝了大周的诏令,肯定会得罪大周,如此一来,西有强敌奥斯曼帝国,东有大周这个巨无霸,中亚六国的国王能否保住自己的小命都是两回事情。
所以对待大周的诏令,他们只能顺从,因为他们也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
再说中亚六国西面的奥斯曼帝国,虽说这几年奥斯曼帝国的国力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屡屡被欧洲强国按在地上虐,可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远不是中亚几个小国能够招惹的。
别说中亚这六个国家了,就是欧洲强国之一的罗斯国,这些年来对奥斯曼帝国屡次发动战争,讨到的好处也是很有限的。
反倒是西欧的法兰西、英吉利两国,虽然距离奥斯曼帝国比较遥远,可却数次大胜奥斯曼,其中英吉利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埃及,并和法兰西一同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而法兰西也在西南欧那边数次大胜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的控制权。
但不要因为英、法两国的大胜就认为奥斯曼帝国江河日下,因为那只是对英、法两国而已。
就在二十多年前,在英、法两国相继即便奥斯曼帝国并夺得埃及、希腊并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之后,欧洲另外两个强国奥地利和罗斯国就觉得有利可图,不约而同的向奥斯曼帝国露出了自己的爪牙。
可这一次,奥斯曼帝国让奥利地和罗斯国两个欧洲强国尝试了一下什么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西南欧地区,奥斯曼帝国小胜奥地利数次,使得奥地利无功而返。
在亚洲地区,奥地利对阵罗斯国虽屡有小败,可那场战争却坚持了足足五年之久,罗斯国被拖得财政连续数年赤字,不得不终止了战争。
所以说,奥斯曼帝国的弱小也只是相对而言,至少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奥斯曼帝国的国力依旧能够排的进世界前十。
不过总体而言,奥斯曼帝国的国势确实江河日下,成为列强的附属国亦或殖民地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这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在奥斯曼帝国,除却少数的几座兵工厂之外,整个国家并未看到丝毫工业化的痕迹。
也是因此,虽然奥斯曼帝国国力依旧能排上世界前十,虽然奥斯曼帝国距离大周极其遥远,大周依旧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奥斯曼帝国,为犹太人准备一块根据地复国。
而想要进攻奥斯曼帝国,中亚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事实上也不仅如此,中亚位于整个亚洲的中心区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张凌阳自然要将中亚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张凌阳连这一点都看不清楚,就不要妄谈什么称霸全球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列强的谋算
经过慎重考虑,泰安十四年七月,张凌阳决定在中亚的玉兹、布哈拉、希瓦、浩罕、叶尔羌五国分别兴建五座兵工厂并一些基础性的工业设施,并且修建西疆与这五个王国之间的道路。
之所以选择这五个王国而将南部的杜兰尼排除在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杜兰尼整个国家都属于山区地带,那里山区纵横,虽然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可想要在短期内修通杜兰尼国内的道路,非得耗费大量的资金不可。
如今大周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钱,又哪有那么多的钱财耗费在一个附属国身上?
也不是说杜兰尼的地位位置不重要,其实杜兰尼就横在天竺与大周之间,地理位置又怎会不重要?
只是相对来说,短期内肯定投资中亚另外五个国家更为划算一些。
当然,张凌阳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亚另外五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无论是储量还是品种数量上,都不是杜兰尼能够比拟的,所以张凌阳才决定率先投资另外五个国家。
宸安殿内,张凌阳看着军阁提交过来的议案,又命小福子将中亚地区的地图展看细看了一遍,最终说道:“小福子,通知军阁,调遣西北兵团十万大军进入中亚五国,就按照军阁的提议,在中亚的几个重要据点修建军事要塞并一应军事设施。
另外,责成户部调拨白银八百万两给西北兵团,让他们务必在一年之内修通西疆与中亚五国的道路。”
八百万两白银其实有些给多了,这是因为西疆与中亚北部五国之间的地势除却极少数的几个地方之外,大多都很平坦。
张凌阳之所以执意要拨八百万两白银给西北军团,主要是考虑到西疆与中亚五国都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带,不利于大规模招收民夫。
况且,虽然之前下旨说掉十万精兵进入中亚五国,可这些军人主要的职责是修建军事要塞和其他相关的军事设施。所以张凌阳只能多拨付一些银子,好尽快尽多的招收当地百姓。
并且中亚关系到大周下一步的关键,由不得张凌阳不慎重。
根据现在大周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张凌阳敢断定,在未来的三到四年之内,大周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必将上升到无可化解的地步。
因为大周的工业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现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欧洲列强的利益,要不然欧洲各国也不会联合起来数十倍的增加大周商品的关税。
而且,现在大周之所以发展的这么迅速,除却国内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天竺在为大周远远不断的提供养分。
一旦天竺被大周消化完毕,未来大周为了工业原材料和市场,肯定只能从欧洲列强口中夺食。
原因很简单,因为除却东亚地区之外,整个地球基本上都已经被欧洲列强瓜分完了,而东亚一向是大周的后花园,大周自然不能如同对待其他地区和国家那般肆意的盘剥,所以只能虎口夺食。
要不然,等过了几年之后,大周只能原地踏步。
而列强之间相互竞争,原地踏步就意味着后退,所以张凌阳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大周想要大踏步的发展,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自然会越来越多。一旦这个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战争也就随之而来。
这一点,张凌阳清楚,欧洲列强也十分清楚,要不然欧洲列强也不会出台提高关税的政令了。
不过眼线还不是爆发战争的好时机,因为无论大周还是欧洲列强,其实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另外一方面,张凌阳想要通过走私的方式,从欧洲列强身上大规模的吸血,并安插犹太人在中东地区,从而彻底将战争控制在西亚地区,不波及到自身的势力范围之内。
关于这一点,是张凌阳和军方高层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做出的决定。
而欧洲方面,其实列强也不是傻子,虽然大周已经开始布局中亚的事情欧洲列强还不知道,可无论是法兰西还是英吉利,都明白,一旦欧洲和大周的战争全面爆发,那战场肯定是在西亚地区。
原因很简单,欧洲列强不想将战场放在天竺亦或是中亚地区,因为那里距离大周本土太近,大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并且这样一来,大周的后勤压力很小,而相应的欧洲列强的压力却很大。
而如果将战场放在比西亚更为偏西的地方,则以现在大周的海军实力,有些鞭长莫及,而且现在现在大周只是控制了中亚、南亚一线以东的土地,西亚及更西的地区,大周想要到达那里,也会将西亚夺到自己手中。
而如果西亚落入了大周手中,下一步大周会往哪走?
用屁股想都能明白,肯定是东南欧地区了!
这样一来,就是大周打到了列强的家门口,这并不是欧洲列强愿意看到的。
所以,自然而然的,无论是大周还是欧洲列强,都不约而同的将西亚地区作为了战争的爆发地。
这也是为了犹太人能够安然无恙的进入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原因之一。
欧洲列强又不是傻瓜,又怎么不明白犹太人这么大规模迁徙的原因?
列强之所以眼睁睁的看着犹太人大规模迁徙,而且不断的在背后推波助澜,自然是看明白了,犹太人其实只是大周手中的一枚棋子。
未来西亚地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肯定会因犹太人复国而被点燃,这是欧洲列强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需要这个导火索,好有合理的借口向大周宣战。
而犹太财团开辟出来的走私商道,恰巧因为犹太人大规模的迁徙而被隐瞒了下来。其实也并全是这样,最主要的还是列强都认为这只是犹太财团的一个赚钱的小手段,才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口了一些大周的商品在欧洲贩卖。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犹太财团走私的背后是大周朝廷在支持,更不知道,走私的规模会这么大,毕竟各国政府也没有进行过详细的调查。
再说欧洲这么大,大大小小的国家有数十个,他们即便调查也只能调查国内的一些情况,对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他们就不清楚了。
不过因为欧洲列强同时也在利用犹太人,所以即便有关部门调查出来了一些情况,最后还是被高层给强制压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犹太财团走私到欧洲的商品,竟然出奇顺利的被销售了出去,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桩奇闻……
第四百九十二章:抵达西疆
犹太人的临时安置点设置在西疆、中亚与西伯利亚三地的交界处,那里虽然人烟稀少,可也算得上比较湿润,供数百万人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更关键的是,如果想要保证西伯利亚地区与大周内地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西疆与西伯利亚中间必须要有足够的村镇,这样才能给商人提供歇息的地方。
如若不然,但靠朝廷对西伯利亚的支持力度,不说时间上过于漫长,从经济发展上来说也是很不合理的。
所以,张凌阳就下旨在沿途设置了不少的村落,前期自然供犹太人临时安置。而犹太人一旦离开,再从内地迁移一些百姓过去,从西疆到西伯利亚之间,也就算不那么荒凉了。
更关键的是,这笔投资是犹太财团出资建设的,并不耗费朝廷国库里的一两银子,所以朝廷上下文武官员对此也都很支持。
其实,对于这些村落的建设,犹太财团也没有花费多少钱。这主要是因为建设村落所需的木材都是由西伯利亚提供,因为那里并不却乏木材。
另外一方面,驻扎在西疆地区训练的十万犹太军人,都被张凌阳给安排前去修建村落去了。
本来就是给自己族人建设安置点的,犹太军人自然不会偷奸耍滑,而且还十分的卖力。而且,为了给自己的族人一个安定的安置点,犹太军人将那里的房屋建设的十分的牢固,而且房子与房子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布局也十分的合理。
这主要归功于犹太军人中能人辈出。
犹太民族在这个时期应该算是全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了,甭管以前他们在欧洲的社会地位如何,可在教育上他们却十分的下力气。
所以,这十万犹太军人中,懂的建筑学的大有人在,能规划出很合理的布局也就不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了。
这一方面,无论张凌阳是否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