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周昏君-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奴才这就去传旨!”小福子愣了一下,回过神来急忙去后宫传旨去了。
 终究,张凌阳和王皇后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了!
 淡到张凌阳已经有些忍受不了王皇后的各种花样作死了。
 如今,大周正在秣兵历马的加紧备战,以图彻底战胜欧洲列强。
 可就是这个时候,不断有后宫的各种事务扰乱张凌阳,让其不能安静思考。
 毕竟王皇后病了,不能管理后宫事务,诸多后宫事务自然而然就被报到了张凌阳面前。
 这让张凌阳心烦不已。
 如今,张凌阳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情况,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在昨天,英法等欧洲列强驻大周使臣联合向张凌阳提交公文,说是受到国内的调令。
 如果说是一个两个的,张凌阳还不觉得有什么可一下子这么多使臣一起请辞,张凌阳再嗅不到背后的原因,那就真成了傻子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欧洲列强那边已经准备好对大周动手了,这才迫不及待的要调回自己的使臣。
 这个时候,张凌阳哪敢让后宫杂务扰乱自己?
 高贵妃渔翁得利,不仅晋升了位份,还有了协理六宫的权力。
 一时间,收到风声的嫔妃差点就踏破了高贵妃寝宫的大门。
 如果按照高贵妃以前的性格,只怕早就得志便张狂了。
 高贵妃到底已经不是以前的高贵妃了。
 如今的高贵妃,为人处世很是得体,面对突然砸到自己头上的这份大礼,高贵妃并未表现过度的兴奋。
 册封典礼之后,高贵妃正式处理六宫事务,可是让蜗居在自己寝宫里的王皇后恼怒不已。
 可对此,王皇后也没有什么办法,自己已经失去了张凌阳的心,并且自己的病情,还是自己命李太医报上去的。
 所以,王皇后只能自己在深宫里暗自恼火。
 “娘娘您也不必过于忧心!”大宫女劝说道,“高贵妃即便晋升为了皇贵妃,按照位份不还是要低上您一头吗?
 再说,咱们还有太子呢!
 只要娘娘您再忍上两年,等太子殿下成婚,娘娘您的地位不就回来了吗?”
 “是,本宫还有太子!”经大宫女这么一提醒,王皇后才醒悟过来,自己还有太子为依靠。
 只要太子不倒台,谁都不能将自己如何。
 况且,等大婚之后,太子的地位将更加的稳固,即便是皇帝,也不敢再轻易说出什么废太子之类的话了。
 王皇后却忘了,至始至终,赵昊太子之位的废立,只是张凌阳一句话的事。
 赵昊娶了宁国老公爷的嫡长孙女不假,可王皇后却没有想过,与一个女儿相比,似乎家族的名声更加的重要。
 大周立国二百余载,宁国府之所以长盛不衰,之所以成为大周第一权贵之家,不就是因为宁国府一系代代相守,已经刻到家族血脉里的忠君爱国吗?
 如果抛下这个他们世代相守的观念,那宁国府还能长盛不衰,还能成为大周第一权贵之家吗?
 只怕不能!
 再者说,其实宁国府的权势也并没有王皇后想象中的那么大。
 要不然张凌阳逢年过节就去军中,去烈士家中慰问,照拂烈士遗孤,开办皇家军事学院,以及现在正准备开建的北邙山公墓,这一切心血不都白费了吗。
 宁国府在军中影响力确实极大,可那只是在中高层将领中的影响力,至于在基层,谁又认识宁国公是谁呢。
 在这个资讯并不发达的时代,甚至很多人连他们县的知县是谁都不知道,军中亦然。
 再说,即便他们知道宁国公,知道历代宁国公为大周的贡献,可宁国公一旦站在天子的对立面,将士们会怎么想?
 天下百姓又会怎么想?
 所以,王皇后所有的谋划,终究抵不过张凌阳的金口玉言。
 另一边,高贵妃应付完前来道贺的嫔妃,就感觉自己浑身酸软。
 斜躺在床榻上,高贵妃眯着眼睛问道:“各宫送来的礼物都登记完了吗?”
 “皇贵妃娘娘放心,都登记完了!”说着,这名回话的宫女对高贵妃轻声说道:“恭喜娘娘荣升皇贵妃之位,距离皇后的位置就差一步。”
 “不要胡说!”高贵妃猛然睁开眼睛,审视着宫女的眼睛说道:“皇后娘娘的位置稳如泰山,你再要是胡说,仔细你的皮。”
 “可现在宫里所有的人都知道,皇后娘娘已经失宠,被废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一旦皇后娘娘被废,娘娘您不就最有可能荣登后位了吗!”
 “本宫可不敢有这个奢望!”高贵妃的脑子十分清醒,“本宫只希望等二皇子成年之后,本宫跟着一起前往封地。”
 高贵妃十分的清楚,一旦王皇后被废,下一个无论谁成为皇后,都将成为众矢之的。
 王皇后和皇帝之间的感情,后宫谁人不知,连王皇后都能被废的话,那其余嫔妃登上后位,只怕也坐不稳几年。
 最主要的,一旦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以后每天势必要面临各种可知和不可知的阴谋诡计。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个道理,高贵妃还是明白的。
 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你能防得住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你能防住所有的吗?
 可要说高贵妃到底对皇后之位垂不垂涎呢?
 这不废话,后宫哪个嫔妃不想当皇后?
 高贵妃自然也不例外。
 可高贵妃更多的则是害怕,害怕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害怕二皇子被人陷害,害怕皇帝可能会将自己跟王皇后比较。
 所以综合利弊,还是现在更为安全一些。
 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现在二皇子已经被册封为了婆罗洲之主。
 与大周相比,婆罗洲虽然贫瘠,可到底也是一个很大的地方。
 与其让儿子争夺那虚无缥缈的储君之位,最后还很有可能落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婆罗洲之主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等将来自己带着二皇子去了婆罗洲,在那里自己的身份不就等同于太后,二皇子不就等同于国君了。
 哪还用费那个力气去争夺什么皇后、太子的之位呢……
第五百三十九章:军阁、内阁联合会议
 有高贵妃代管六宫事务,张凌阳总算不用再头痛后宫事务。
 第二天,张凌阳在洛阳城北郊的金谷园召开军阁、内阁联合会议。
 “诸位爱卿,且先看看这段日子东厂整理出来的关于欧罗巴诸国的情报!”
 张凌阳示意小福子将东厂整理出来的情报下发给一众大臣。
 原本负责收集情报的应该是锦衣卫,怎么突然变成了东厂呢?
 这就不得不提几年前张凌阳下旨阉割欧洲战俘的事情了。
 锦衣卫在情报工作上的能力确实强悍,可唯一的一点,就是锦衣卫从上到下都是大周子民。
 大周子民与欧洲民族肤色、语言、生活习惯皆不同,想到打听到有用的情报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反倒是东厂这边,在被阉割的欧洲战俘中发展了不少人员,再经过严格的培训,在欧洲收集起情报自然而然也就比锦衣卫占据优势了。
 见众人看完,张凌阳说道:“海军方面,欧罗巴诸国战舰数量是大周的五倍,战斗经验也比我大周要丰富许多,所以朕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从中亚向西亚方向进军,最后在两河流域与欧罗巴诸国展开决战。”
 “可是陛下!”马进忠有些担心道,“欧罗巴诸国联合起来,其兵力也是我军的两倍,而且在火炮与火枪的配合上,也比我军占据优势,这场战争,有些不好打啊!”
 “这就要看你们这些将领的本事了!”张凌阳轻笑一声,说道:“欧罗巴诸国在火炮和火枪使用技巧上确实比我军要占据优势,可在战术和战略层次上,他们可不一定占据优势!”
 “陛下说的没错!”孙定宗支持道,“欧罗巴诸国的军队确实是我军的两倍,在火枪和火炮配合使用上也确实是我军目前还无法企及的。
 我军有一点却是欧罗巴诸国所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军队的统一性!
 可能看到六十万这个数字,诸位都被吓住了。
 可我要说的是,欧罗巴联军虽然有六十万大军,可这六十万大军却来自于英吉利、法兰西、奥地利、罗斯国、佛郎机、尼德兰等不下二十个国家。
 这么多国家的军队,指挥调度上难免会出现问题。
 更关键的是,法兰西和英吉利作为欧罗巴两大霸主,究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只怕还要好一阵说道。
 再者说,即便两国之中的一个压倒了另外一个,那另外一个国家的军队会心甘情愿的听从另外一个国家的指挥吗?他会不会阳奉阴违呢?
 还有其他国家,为了保存实力,他们会不会出工不出力呢?
 这一切,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军是占据优势的。”
 顿了顿,孙定宗又继续说道:“战争,无论任何时代的战争,说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我们拼指挥,拼战术,可终究最后拼的还是最基层将士的毅力。
 看谁不怕死,看谁敢于搏命。
 这一点上,我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听着孙定宗滔滔不绝的讲话,张凌阳颔首赞同。
 特别是说到最后一点的时候。
 眼睛炯炯有神的在孙定宗、马进忠二人身上来回扫视,张凌阳开口说道:“孙定宗、马进忠,朕给你们三十万大军,所需的一应粮草物资,朕也会尽量满足你们。
 至于你们如何打,何时打,朕不过问。
 对你们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打赢这场战争,将欧罗巴诸国彻底打痛,让他们十年之内缓不过神来!
 你们能做到吗?”
 “微臣定不辱使命!”马进忠、孙定宗二人保证道。
 “那好!”张凌阳轻轻颔首,转身看向海军统领韩良,“陆军这边开打,你们海军这边也不要闲着。
 朕给你半年的时间,在半年之内,你们海军务必要拿下英吉利的澳大利亚殖民地,明白吗?”
 “微臣遵旨!”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又是英吉利发配囚犯的地方,那里的英军战斗力极其薄弱。
 再加上澳大利亚距离英吉利本土极其遥远,如果英吉利这个时候派大军前往澳大利亚的话,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韩良很有信心在半年时间内拿下澳大利亚。
 当然,张凌阳规定的这半年时间自然也包括在海上的航行时间。
 说完军事方面的部署,接下来自然要说一下后勤供给的问题。
 看向户部尚书朱开山,张凌阳问道:“朱开山,保证三十万大军至少一年的口粮,户部方面有压力吗?”
 朱开山回道:“启禀陛下,户部已经派人前往南洋地区收购了超过一百万石的大米,并计划在三个月后再次在南洋收购,足够保障将士们的口粮。”
 “运送方面呢?考虑过了吗?”张凌阳又问道。
 “臣是这样计划的!”朱开山说道,“微臣计划等南洋地区的稻米收购完之后,用海船将稻米运送至天竺的加尔各答。
 然后再从瓦剌借调二十万匹牛马,将粮草由加尔各答运送至中亚的玉兹,这样一来,比从大周调运粮草至少要节省两千里的路程。”
 “天竺与北部与中亚交界处都是山川,交通很不便利,这一点你考虑过吗?”张凌阳又问道。
 “回陛下的话,就是考虑了这一点,从天竺运送粮草也要比经过大周要划算。”朱开山回道。
 张凌阳没有再多问朱开山,而是转身看向御马监掌印太监冯喜,“冯喜,火器司那边呢,武器弹药可还充足?”
 “万岁爷放心!”冯喜回道,“这几年各地的兵工厂经过日夜不停的赶工,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