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昏君-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明升暗降。
在地方,无论曹睿还是高霈都说一不二,俨然一方诸侯,可到了京城,他们又算得了什么?
六部尚书,虽说职位仅次于内阁首辅,也算得上是朝廷重臣。
可谁不知道,六部之中,权力最大的是吏部,油水最肥的是户部,至于兵部,则是勋贵的后花园。
也就是说,刑部和礼部的地位,也就比工部稍微高那么一丁点而已。
曹睿的心情还好一些,毕竟调任的礼部尚书虽然手上没有多少实权,但胜在清闲,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但高霈的心情却截然不同。
刑部虽说主管天下刑狱,但却有锦衣卫及东厂分权不说,还常常被皇帝用来顶缸。
更何况,京城之中鱼龙混杂,一个不小心,自己就会得罪不该得罪的人。
毕竟京城里的权贵那么多,难免遇到权贵子弟犯事。
到时候身为三法司之首的刑部又该如何处理?
秉公的话,难免得罪那些权贵,可畏首畏尾的话,又会被清流所诟病。
所以说,自接到自己被调任刑部尚书圣旨的那一刻,高霈的心情就变得很糟糕,连春节都没有过好。
三人之中,最开心的非豫南巡抚朱开山莫属。
要知道,户部尚书统管天下钱粮,可是整个天下最肥的差事。
而且朱开山的豫南巡抚职权又没有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大,也因此,刚刚过了春节,朱开山便急不可待的命家人收拾行囊。
元宵节刚刚过去,朱开山便心情愉悦的带着家人赶往京城报道去了。
然而,朱开山不知道的是,随着皇家银行的成立,户部的职权将会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这不,刚刚入京报道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开山便高兴不起来了。
乾清宫内,张凌阳传召朱开山觐见。
“朱爱卿且先平身!”
抬了下手,张凌阳将朱开山虚扶起来,说道:“朕有一份差事要交给户部去办!”
“请陛下明示!”
“这些年来,国库一直入不敷出,想来朱爱卿也是了解。
故而,朕欲丈量全国土地,看看全国究竟有多少可耕种土地?
如果这件事情办成了,朕给朱爱卿记一大功!”
“微臣遵旨!”朱开山只是轻皱了一下眉头,便答应了下来。
出宫回到刚置办的府邸之中,朱开山便一直将自己关到书房低头沉思张凌阳话里的意思。
很显然,张凌阳所言丈量全国土地,并不只是丈量百姓的土地。
连同士绅的土地,只怕也要进行丈量。
而连同士绅的土地一同丈量,那意味这什么便不言而喻了!
“此事只怕有些难办!”朱开山长叹一声,心中感到这份差事十分棘手。
但此事又不能不办,朱开山心里也明白,张凌阳之所以将自己升任为户部尚书,就是因为自己在任职豫南巡抚期间勇于任事,不畏艰险。
如果此刻自己退缩了,只怕张凌阳会对自己失望透顶,认为自己难堪大任。
只怕到时候自己的户部尚书的位置也坐不稳。
毕竟,丈量全国土地可是入京之后,张凌阳交代给自己的第一份差事。
心里经过万千挣扎,朱开山总算下定了决心。
起身,打开书房房门,朱开山的脚步竟然有几分毅然决然!
乾清宫内,朱开山走之后,张凌阳瘫坐在龙椅上,双眼无神的看着屋顶。
“将此事交给朱开山,也不知是对是错!”
没错,张凌阳之所以下旨让户部丈量全国土地,便是为以后施行摊丁入亩及士绅一体纳粮做准备。
眼下国库土地税收与日俱减,长此以往下,只怕用不了多久,大周就要覆亡。
也是因此,张凌阳才会想起摊丁入亩这个主意。
当然,摊丁入亩并不是马上就要施行。
毕竟,现在士绅集团在朝堂上占据了决定的优势。
如果此时施行摊丁入亩,只怕效果会适得其反,进而激化内部矛盾。
在摊丁入亩政策施行以前,张凌阳必须要扶持一个能与士绅集团相抗衡的势力。
自然而然,勋贵集团便进入了张凌阳的眼中……
第一百二十章:扶持勋贵(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
因为张致远的突然倒台,眼下士绅集团已经是一盘散沙,没有了以往的凝聚力。
没有凝聚力也是相对来说,眼下士绅集团的势力在大周朝堂上依旧呈压倒性的优势。
也是因此,张凌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扶持勋贵集团。
但前提却是勋贵集团要扶得起来。
如若不然,张凌阳便会重新扶持一个新的集团来抗衡士绅集团。
选择哪一个势力比较好呢?
一时间张凌阳心中有了几分矛盾。
忽然,张凌阳眼前一亮,想起了另外一个庞大的势力。
那便是外戚集团!
大周的外戚之中,有勋贵,亦有士绅。
但无一例外,他们的绝大多数都会支持张凌阳的。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这些外戚,自他们的女儿入宫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已经不容于士绅集团了。
也是因此,这些原本的士绅,现在的外戚自然而然的会选择支持皇帝的决定。
想到此处,张凌阳又想起了被调任入京的曹睿、高霈、朱开山三人。
这三人,无一不是封疆大吏。
特别是高霈,曾经的两江总督,辖区便是朝廷税赋重中之重的江南地区。
一时间,张凌阳竟然有些后悔将他们调入京城。
毕竟,如果这几人在地方上全力支持自己的话,那最后实施起摊丁入亩的政策,阻碍肯定会小上不少。
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更何况君无戏言,张凌阳贵为一国之君,又怎能出尔反尔?
无奈之下,张凌阳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自己个肚子里咽。
谁让自己做事短视呢?
“既然外戚集团短时间不能用,那就只能将希望寄托给勋贵集团了!”最后,张凌阳发现,自己想来想去,最后的结果还是扶持勋贵集团。
“希望勋贵之中,能出几个像样的人才,要不然,朕手里可就真的无人可用了!”张凌阳心中不无感慨。
相比较前世的明朝,大周有一点好的地方便是,士绅集团虽然把持朝政,但军事上他们还真的插不上一点手。
大周的军事,全部都由勋贵集团把持。
也是因此,勋贵集团虽然势弱,但还是能够与士绅集团纠缠这么长时间。
毕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是!
想到便做,历来是张凌阳奉行的原则。
待想明白了之后,张凌阳便将孙胜喊入殿内,“孙胜,你即刻拟一道旨意,调定襄总兵孙定宗入京述职!”
说起来很尴尬,勋贵集团可用之人并不多。
年轻一代暂且不说,勋贵集团中,年入中年的,除却定襄总兵孙定宗能用之外,就剩下征西将军马进忠以及云贵总督张广之可堪一用了。
然而无论张广之还是马进忠,都有军务在身,一时间不好轻易调动。
也是因此,张凌阳便想着调定襄总兵孙定宗为两江总督。
孙定宗可是正牌勋贵,他的脑袋无论如何,也不会偏向士绅那边的。
也是因此,张凌阳便打算让孙定宗如同一颗钉子一般插在江南,好为以后的摊丁入亩做准备。
但勋贵之中的年青一代却也不得不重视。
毕竟张凌阳也不希望待一二十年过去之后,勋贵之中无人可用,那就尴尬了。
“你再向京中各勋贵、外戚府上传一道口谕,朕欲在京中建一个蹴鞠场,令京中勋贵、外戚组建一支球队,与朕的龙骧、虎骧两卫对抗。
无论出身勋贵、外戚还是两卫,对抗中成绩优异者,朕会破格提拔的!”
“奴才遵旨!”
孙胜回了一句,便出宫传旨去了。
当然,这话不止是说给一众勋贵、外戚听的,也是说给龙骧、虎骧两卫的将士听的。
无论是龙骧卫还是虎骧卫,除却一些将领之外,剩余的将士全都出身穷苦百姓。
他们又能有什么晋升之路呢?
除却靠军功之外,自然是希望能得到天子的青睐。
可军功对他们来说又十分的渺茫。
毕竟,沙场征战历来是九死一生不说,历史上那些军功赫赫的将领,又有几人是穷苦百姓出身?
也许有那么三两个,但在历史上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所以但凡史书上记载的某某某百姓出身,我们千万不要当真。
因为史书上所说的‘百姓’在真正的百姓之中,决定是豪强般的存在。
就好比《三国演义》中说张飞、何进是屠户出身。
可无论何进还是张飞,都是地方豪强,家境殷实无比。
上下五千年的史书,除却朱元璋、刘裕等寥寥几人是苦哈哈出身,帝王将相之中,又有几人真是穷苦百姓出身?
刘邦起事前还是一个亭长呢;刘秀的父亲也曾担任过县令;司马炎的出身,自不必细说;李渊更是出身关陇贵族的陇西李氏;赵匡胤出身官宦之家,要不然年轻时候也不会去做游侠儿。
可能有人会拿奴隶皇帝石勒举例,可孰不知,石勒的父亲生前也是一个羌人部落的首领。
故而,对于这些穷苦百姓来说,一旦能够得到天子的青睐,将来肯定能够飞黄腾达。
张凌阳的旨意传至龙骧、虎骧两卫之时,两卫将士自然是极其激动。
而宁国公孙定安收到张凌阳的口谕之后,自然也是欢喜异常。
但凡在朝堂上长期屹立不倒之人,一个个都是老狐狸。
孙定安自然也不例外。
从张凌阳这道口谕之中,孙定安意识到,张凌阳开始有意扶持勋贵集团。
要不然,张凌阳大可领着龙骧、虎骧两位自己玩,为何偏偏要带上勋贵集团呢?
要知道,蹴鞠这个项目,考验的不止是技巧,还有体力、团队配合等等诸多因素。
而勋贵的年青一代,成器的没有几人。
但如果有了这个项目,年青一代心中即便再不愿意,家里的长辈也会拿着皮鞭‘督促’他们上进的。
毕竟,这样的机会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除非你愿意去沙场拼搏。
即便勋贵子弟前往沙场有诸多照顾,但危险还是会随时到来的。
要不然,定国公姜诚的孙子也不会死在西疆。
第一百二十一章:恩科(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
张凌阳想要举办蹴鞠比赛的事情,自然再次引起了朝野轰动。
但也只是轰动一时而已。
毕竟,去年张凌阳所做的荒唐事迹可是不少。
大臣们也大都习惯了张凌阳的行事作风。
再说,再过几天,春闱可就要开始了。
朝臣们自然将主意力全都放在了春闱上面,自然也就没有人去关注张凌阳那些哪杂七杂八的事情了。
今年是泰安二年,此次会试属于恩科。
古往今来,但凡新帝登基,都会在第二年加试一场,以彰显新帝之恩,因而被称之为恩科。
早在春节之前,全国各地的举子便纷纷云集于京城。
毕竟,会试是在农历二月初九开始举行。
如果距离京城比较远的地方,在过完春节出发,只怕会赶不上会试的时间。
也因此,绝大多数举子都会选择在春节之前到达京城。
之所以干来京城这么早,自然不是为了熟悉环境。
再说,环境有什么好熟悉的?
而是为了联络同窗情谊,并且拜会朝廷重臣,给那些个朝廷重臣留下一个好印象,甚至有不少能力出众的举子,会被朝廷重臣收入门下,从而青云直上。
当然,联络同窗情谊也不是一件小事。
全国各地数千名举子,每年录取的人数近三百名。
说不得,他们认识的人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