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然将第一只鹅毛笔仔细的珍藏了起来,然后又继续销制笔尖。
    看着手里的五只鹅毛笔,林然觉得怎么分都不够分的。
    光结拜兄弟加上他自己就九人。
    还打算给李乐姑娘一支,还准备给老师送去一支,省的老师每日用毛笔写字那么辛苦。
    于是林然理所当然的又按住母亲孙氏刚买回来的鹅,一顿拔毛。
    折腾的两只大鹅嘎嘎叫个不停,被母亲孙氏出来又把林然臭骂一顿,林然才不得不住手,才算罢休。
    将刚从鹅身上拔下来的鹅毛,按照同样的方法逐一制作成鹅毛笔后,一个下午也就过去了。
    林然直接来到营舍里面,找到了刘磊。
    现在刘磊负责跟长安城里的所有商铺生意对接。
    “明天去长安城,将这几只鹅毛笔,分别给马周,刘鹏和刘腾送去,方便他们记账。”
    “好的,公子。属下一定送到。”
    刘磊爽快的答应道。
    “告诉他们只需要将此笔尖吸取墨汁便可,握在手里即可写字。”
    林然进一步交代道。
    “公子,属下记下了。”刘磊点头答应下来。
    第二日一早,林然吃过早饭,便告别了父母前往万年县。
    老师吴普光见到林然自然是高兴万分,师娘王燕也是亲切的不得了。
    “老师,学生近日突发奇想,研究出了这种鹅毛笔,特来送与老师一支,已减轻老师写字的劳累。”
    林然恭敬的将手里的鹅毛笔送上。
    吴普光闻言激动的接过鹅毛笔,仔细端详一番。
    小巧的鹅毛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的艳丽好看。
    “林然,此笔当真可用来写字?”
    吴普光略显激动的开口询问道。
    如果这笔可以写字的话,毫无疑问的此举将改变大唐文人墨客,老师学子的书写负担,省时省力还省纸。
    简直是一举多得的便利之事,而且这鹅毛笔肯定造价极低,主要的原料不过是鹅毛而已。
    “老师,何不进屋去一试便知?”
    林然微笑着开口回答道。
    “亏你还是,林然的老师,竟然不相信自己的学生?”
    王燕略显不高兴的对着吴普光开口说道。
    “哈哈~哈哈。好,进屋试试去,夫人,我可没有不相信自己的学生啊!只是太过惊叹而已!”
    吴普光说完,兴冲冲的向书房里走去。
    林然和师娘王燕亦紧紧跟随。
    只见吴普光按照林然的提示,用鹅毛笔的笔尖轻轻蘸取少于墨汁。
    吴普光握笔疾书!
    一行字迹便跃然纸上。
    “妙啊,实在是妙啊!明日为师便前往长安将此等天下人学子的大好事,告知你师公。让你师公在整个大唐推广开来,林然,师公定然对你赞叹万分啊!”
    吴普光红光满面的开口说道。
    “老师,我师公是何等人物?以前怎么从未听老师提起过?”
    林然眨巴着小眼睛开口说道。
    “你师公可是天下有名的儒家大师,现如今乃是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尚书一职的孔颖达孔祭酒,也可以称之为孔尚书。”
    师娘王燕开口回答道。
    林然闻言内心一震,难怪老师能轻易的为自己寻来历届科举考试的试题?
    原来老师还有个来头更大的老师在背后!

第七十二章国子祭酒,礼部尚书(求推荐,求收藏)
    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尚书孔颖达可是如今天下赫赫有名的儒家大师。
    在李二陛下还是秦王殿下的时候,便在打败王世充后将孔颖达恭敬的请入秦王府,教导长子李承乾儒家思想,也就是后来的太子殿下。
    李二陛下登基后便论功行赏,封孔颖达为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尚书一职,可谓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吴普光恭敬的施礼说道。
    “普光啊!好久不见,还记得我这把老骨头啊?”
    孔颖达略显不悦的开口说道。
    “老师,学生终生不敢忘记老师恩德。”
    “既然如此,为何多年未来看望老师?就连跟为师索要前朝试卷都是委托他人代劳?”
    “老师,学生深感愧对老师教诲啊,这么多学子,老师是对学生期望最高的,可是学生却是让老师失望最大的,只落得个万年县令的官职,实在有愧老师厚望,学生无颜面对老师。”
    吴普光深有愧疚之色的开口说道。
    “普光啊!不管是县令还是侍郎,无论在什么地方?处于何种官职?都要有一个清正廉洁的心,为百姓着想,为国家社稷着想的心。只要你踏实努力,在万年县干出好的政绩,老师也好在陛下面前开口,替你美言几句。说实话,凭你的才华做个县令确实屈才了。”
    孔颖达语重心长的开口说道。
    “老师,如今学生在万年有幸教导一学生,此人天赋异禀,才识过人,乃是今年万年县春闱的红榜榜首,昨日他研制出一种鹅毛笔,学生看后大为欣喜今日特来让老师查看一番。”
    说完吴普光从衣袖之中将鹅毛笔取出,交到了孔颖达的手中。
    “这·····这是笔?”
    孔颖达仔细端详后震惊的开口询问道。
    “回老师的话,确实是笔,而且写作速度能提高数倍不止,极大了提高了学习写字的速度和效率。”
    吴普光据实开口回答道。
    “普光,你随老师到书房来。”
    孔颖达激动的说道。如果此笔真如吴普光所言,那天下学子将会对此造笔之人感恩戴德啊。
    这可是一种开天辟地,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啊,值得礼部在大唐大力推广下去。
    “普光,此笔如何使用?”
    “老师,只需在墨汁上蘸取墨汁便可。”
    孔颖达依言,蘸取了少许墨汁。握笔书写起来,顿时孔颖达的眼睛亮了。
    “好,真是太好了。普光是谁发明的这鹅毛笔,老师要启奏陛下,重赏与他。”
    孔颖达的脸上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光彩,两眼闪烁有光。
    “正是学生的学生林然,亦是老师的徒孙。”
    吴普光据实开口回答道。
    “哈哈·····哈哈······没想到普光在万年还发现了如此美玉,此子当得上老夫的徒孙,老夫更应该为他请赏。对了你也有功啊,教导有方,普光功不可没。”
    孔颖达哈哈大笑着开口说道。
    “老师,学生替林然谢过老师。”
    吴普光高兴的拱手施礼说道。
    “普光啊,你可是见外了。这可是老师的徒孙发明创造的,老师这次要好好在太师李纲面前炫耀一番。哈哈·····哈哈······想想李太师惊讶的表情,老师就开心的很啊。”
    “普光,回去让我那徒孙先给师祖送三百鹅毛笔过来,当然师祖不会白要他的,十文钱一支,普光意下如何?”
    孔颖达开口询问道。
    “老师十文钱委实价格过高了些,再说老师要这么多为何?”吴普光不解的问道。
    “当然是给国子监的三百名监生用啊,十文钱不贵,老师的学生可都是世家权贵子弟,算了十文钱确实太低了,一支鹅毛笔一百文钱,这个老师做主了,不然怎么显得此笔的珍贵呢?再则老师仔细看过了这鹅毛上的软管都是透明而且坚硬的,想来我那徒孙要费不少周折。”
    孔颖达郑重的开口说道。
    吴普光身躯一震,差点站立不稳。
    这老师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瞬间暴涨十倍啊。
    不过这样的翻脸,吴普光委实欢喜的很,恨不得老师再来个剧情大反转,直接一贯钱一支鹅毛笔,岂不美滋滋。
    吴普光欢喜的告别了老师孔颖达,即刻返回万年去了,他还要将老师交代的三百支鹅毛笔的订单给林然传达下去。
    第二日一大早,吴普光便和夫人王燕登上了前往林家村的马车。
    作为一县之主,吴普光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万年县的大小村庄都留下了他或深或浅的足迹。
    之所以带上夫人王燕,纯粹就是为了让她去山村体验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毕竟夫人现在在自己夜以继日的努力耕耘下,已经确定有喜了。
    这个消息足以抚慰这几年来吴普光心里的阴霾,自从认下林然这个学生后,吴普光感觉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
    没有林然夫人也许至今还在心病的折磨之中不能好转。
    想到这些吴普光就难免感慨万千,久久心情不能平息。
    “今日早朝便到这里吧,昨日皇后生日,朕也多饮了几杯,有些乏了。”李二陛下环顾朝堂之上的众大臣缓缓开口说道。
    “陛下,臣有奏。”就在众人准备退朝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朝堂之上响起。
    众人纷纷侧目望去。
    “孔爱卿,有何所奏?”
    李二陛下看到是孔颖达出班启奏,立即温和的开口询问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唐又添一件奇妙之物。”
    孔颖达开口就让李二陛下和群臣纷纷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众所周知孔尚书可不是那信口开河的主。
    没有影子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多言,如今开口就是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肯定是有天大的好事,才值得孔尚书如此激动的朝堂之上出班启奏。
    李二陛下眼睛一亮,瞬间浑身的疲惫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孔颖达的性情李二陛下简直是太了解了,他既然如此在朝堂之上公然开口说出恭喜两字,可见肯定是有真正值得恭喜之事。

第七十三章朝堂试笔,太师打赌(求推荐,求收藏)
    “孔爱卿,不妨直说,到底是何喜之有?”
    “陛下,臣的学生吴普光如今在万年县担任县令。”
    “嗯,这个朕知道。”李二陛下回应道。
    “臣学生吴普光所教导一学生,也就是臣的徒孙,近日发明了一种新型用笔,臣用过后大为惊奇,实乃巧夺天工之造化,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而且还节省纸张,实在是陛下之福,大唐之幸啊。”
    孔颖达最后两句说的是李二陛下心花怒放。
    “爱卿,可有实物,朕要看个仔细。”李二陛下立即兴奋的开口说道。
    “陛下,没有实物臣怎敢私自夸下海口,还亲陛下亲自过目。”
    说完孔颖达将鹅毛笔呈上。
    内侍赶紧从孔颖达手中取走鹅毛笔,转呈到李二陛下的手中。
    “我还以为是什么值得大肆庆祝的事情?不过是区区一支鹅毛而已,也值得孔尚书如此托大,耽搁百官的时间?”
    太子太师李纲不悦的开口说道。
    “太师莫非看不起,老夫徒孙所制之物?”
    “自先祖造字以来,最好的笔乃是毛笔,岂能是黄毛小儿说改就能改变的?”
    太师李纲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你,你·····你敢不敢与老夫比试一番?”孔颖达怒目而视,开口说道。
    “如何比法?”李纲毫不示弱。
    “让陛下和百官们做个见证,你我一同书写,老夫用我那徒孙制造的鹅毛笔,你用毛笔书写,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字数多便为胜如何?老夫如果不能超出你五倍的字数,便算老夫输了,老夫在朝堂之上跟你赔礼道歉,否则你要在朝堂之上给老夫赔礼道歉。”
    孔颖达郑重的开口说道。
    “呲·····”百官们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多出五倍的字数啊,孔尚书这恐怕是疯了不成?
    “哈哈······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