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0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易不认为欺负羽林飞骑,人家玩得开心着呢。
  “是呢!这些草不能吃了,苋菜开花,现在割下来也无用。”
  永穆公主用手上带着保护套的镰刀碰碰小路旁边的苋菜、灰菜。
  过时间了,无法当成人的饭菜吃,喂猪行。
  喂猪要看具体品种的野菜,有的灰菜吃了会中毒。
  她的镰刀刃带鞘,李易担心她不小心摔倒,正好就摔在那个刀刃、刀尖上。
  走过一段路,三人达到的目的地。
  一小片山上的大豆田,田地的形状不规则,整体上感觉,大概有二百平方米?
  就是十米乘二十米,周围种一圈紫苏,也没人收,估计忘了。
  另外还有颜色变暗的罂粟葫芦,秆子都秃了,罂粟籽和紫苏籽掉落在地。
  此地旁边有小水渠,依旧流水涓涓,人工水渠的边缘生长着青苔。
  “李郎,我要割吗?”永穆公主跃跃欲试,想用镰刀。
  “这个踹就行,根部变脆。紫苏不用管,罂粟得收种子,明年种。
  不对,苏子还有的没掉下来,用兜布收获,这个能吃,嚼起来比芝麻都香。”
  李易说话的声音变大,叫躲在暗处的人之后收。
  “咱庄子的人咋不拿着做咸菜?”小兰看到叶子无法采摘制作咸菜,很可惜,太老了。
  用紫苏叶做咸菜,是李易那时的朝鲜族人常用的手段。
  其实很简单,乡村路边看着青绿色的紫苏,把叶子选嫩的掐下来,洗干净了用盐水腌制即可。
  或者是蒸粘豆包什么的,糯米面的东西,放上当垫布,可以一起吃。
  “种豆子的人种紫苏在周围是为了护豆子,豆地周围种一圈紫苏,驱逐很多害虫。
  同时在幼苗的阶段,有鸟吃,会先选择紫苏,有的鸟反感这个气味,就躲远远的。
  等黄豆长大,有的鸟想吃,紫苏先长出来,它们吃紫苏籽对自己更好。
  黄豆成熟后,麻雀啥的,你让它吃它都不吃,怕胀肚胀死。”
  李易科普,种的豆子都是学问。
  他那时便是,山坡、河堤,但凡看到黄豆、豆角等地,会种的人会在周围种紫苏、玉米、高粱等东西。
  也有不懂的,但不懂的人,一般也不会选那种地方种东西,都是小面积的,几十平方米。
  面积大一点的话,还有专门在周围种拉拉藤、荆棘的呢,主要是防人。
  防君子不防小人,种什么都拦不住想进去的人。
  当然,也有的地方在路边不设置任何障碍,种小葱、豆角、扁豆。
  但不种黄瓜和茄子,这两种东西能生吃,人家路过渴了就摘下来搓吧搓吧给吃了。
  葫芦也不种,不是怕吃,是怕被摸。
  随着民众素质的提高,路边种樱桃、杏树的也多了,市政负责。
  看花,至于杏子和樱桃,大家碰都不碰。
  “麻雀怎么没来吃紫苏籽?”永穆公主又学到了正常的知识,却发现情况。
  “往那边看,种糜子,有稻草人,就算不怕稻草人,也应该先吃糜子。
  种的人根本没想收获糜子,稻草人是个摆设。
  糜子收不到,收秸秆,用秸秆来编织东西。
  百姓种一些东西的时候会考虑自己要收获哪一部分,从来不瞎种。
  现在的地,种的人要收糜子秆子和大豆,自己不耽误更多的时间。”
  李易指指另外的地方,那里不是高粱,是糜子。
  因为制作工具的话,高粱秆子比不上糜子秆子。
  “李郎种个地这么复杂?”永穆公主从报纸上没看到此类的情况。
  这是废弃山地和河流边的小收获种植,不需要报纸来介绍讲解,能种的人自己就懂,不懂的人不会去种。
  关键李易不赞成在河滩地上种东西,万一降水大,全冲了,报纸如介绍,相当于鼓励百姓种。
  “生存难啊,所以百姓要想办法多收点食物,以后有玉米,附近有水源的话,也不错。
  否则还得种高粱和糜子,麻雀嘴小,周围种一圈糜子,可以护住主要粮食作物。
  我在报纸上说一说吧,之前忘了,这东西都是一代传一代。
  不过有了新的物种,咱们要更好地利用资源,这种地种地瓜其实更省心。”
  李易边说边拿过永穆公主手上戴套的镰刀,摘下套,开始割,他不能踹,一踹豆子就掉了。
  他连秧子一起,用来点火,然后就是拱豆子吃了。
  土豆放在豆秧的下面,需要烤一段时间,火正合适,就不用碰,火受风影响的话,需要翻土豆。
  “这里有人养豆虫没?找找看,有就一起烤了吃。”李易说着开始翻找。
  “没有,方才我便看过,估计叫人拿走了。”永穆公主摇头。
  “看豆叶子有养殖的痕迹。”小兰跟着说。
  “庄子里的人确实细心,你们说在这里种地的人会自己把豆虫吃了不?”李易想到归属权的问题。


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 北地寒冬缺粮乎
  “不可能。”小兰打保票:“想吃什么东西,与食堂说一声,食堂给做,自己拿回家还要开火。”
  “地里的东西属于谁?”李易又问。
  永穆公主给出答案:“找的佃户种出来豆虫,归佃户,佃户交租子。签死契的人,东西属于庄子。”
  “对,这里不是大集体,更非国企。”李易想起来了,自己是地主。
  时间久了,还以为庄子属于国家单位,重点科研部门。
  现在不收租子,庄户们的契约都估计扔了吧?已失去作用。
  雇佣关系的庄户说我不想在你这干了,要走,那就走吧,看能活着离开不?
  永穆公主拿根大豆秆子拢火:“一大家子人要养,身上肩负着责任。
  家族就是这样出现的,没有唐朝的时候,别人在以前的朝代通过努力,开支散叶。
  一同看着隋朝末期,接着大唐初期时候的样子,高祖周旋于有功之臣和世家之间。
  哦,还要对突厥妥协,臣于外族,借来马,顺便允许突厥随意行事。”
  “是呢,当初若没有胜利,高祖就是逆臣贼子,史书上会记载,人人得而诛之。”
  小兰说着左右看看,一副心虚的模样。
  “没人,不怕。麻雀突然多起来,努力吃食,把自己吃胖,等着熬过冬天。”
  李易看到一片树叶落下,抬头,不远处的树上站着很多麻雀。
  “庄子里收了不少,处理好风干,等需要的时候炖汤。”
  永穆公主也往上瞅,吧嗒一下嘴,谗了,红烧麻雀除了骨头多之外,其他的都不错。
  谷子快成熟的时候,不止麻雀,各种吃谷子的鸟都惦记,人就想办法,一般采取挂网,报纸上教的。
  百姓抓住麻雀自己吃不方便,褪毛、去内脏,没有几口肉。
  送李家庄子有买卖的地方,庄子收。
  庄子里不缺肉,麻雀当成药用,食疗中的一部分。
  “今年再增加一批鸟窝,给留鸟提供生存的机会,顺便把陈年的粮食扔出来喂一喂,它们的数量增加与我们吃它们不冲突。”
  李易吃麻雀的时候不考虑这些事情,眼见冬天来临,又为麻雀过冬担心。
  李家庄子始终在建竹子、木头的鸟巢,放在树杈上、瓦脊上。
  进出口有大有小,鸟互相之间会夺巢。比如杜鹃,还有就是麻雀,它抢燕子的巢穴。
  燕子喜欢找有遮挡的地方建巢,比如房檐下、桥孔洞、山崖岩石突起的下面……
  麻雀一样喜欢,冬天燕子飞走,房子空着,麻雀本着资源合理利用的思想,就进去住。
  对麻雀来说,冬天人喂鸡,那就太好啦!它们会叫来很多小伙伴,一同分享。
  一到冬天,李家庄子的麻雀数量便猛增。
  “李郎,你不会是把后突厥的人当成麻雀来养吧?”
  永穆公主不知为何,把麻雀与后突厥当成一样的存在。
  “小海的地方,冬天除了能够冬捕,猎物同样好寻找,下过大雪,雪地上的痕迹难以消除。
  想占渤海一大片地方,没有冬季能征善战的军队,难以取胜。
  渤海所在,资源丰富,大面积的黑土地,种啥长啥,种的大米才香,需要好品种。
  你能想到将来那里可以成为大唐第一粮仓吗?现在第一粮仓为河南道,其次是长安所在的关中。
  将来江南道、广州、陆州、洞庭湖,都成种出许多粮食。
  另外蜀地,加上咱们占下来的草原,大唐不会再缺粮食。”
  李易念念不忘东北地区,通过那里继续占领地盘,能够到达白令海峡,过去属于美洲。
  地方冷归冷,不耽误住宿与赶路。
  永穆公主和小兰在旁边边听边点头,她俩相信李易说的话。
  李郎说可以,保证没问题,其他年轻才俊敢过来这样说,打出去。
  “渤海那里确实重要?”永穆公主想不通,接触渤海地方少。
  “放任不管,必然坐大。别担心,慢慢来,好处理。先解决后突厥,下一步把外族变成内族。”
  李易用镰刀翻翻火堆,看一看,土豆跟黄豆一起烧,不好控制。
  大唐眼下打仗,多以其他当地民族去打别人,容易叛变。
  政权不够强大、宣传不到位、后勤供应不上。
  换另一个时候,同样少数民族,人家怎么就能守着边境?当地民众心中有国。
  “等遏制住后突厥,想办法从草原向西北送蒸汽机汽车配件,到地方组装上。
  送给当地人,坏了咱们给修,还有润滑油、机油同时提供。
  咱们现在的蒸汽机汽车,有独立悬挂、差速器等相关设计。
  眼下大唐技术能达到的最巅峰,之后等柴油机出来,还能提高。”
  李易后续有安排,给别人送汽车。
  当地人看到,自然被震撼,这东西能够自己走?力气还那么大。
  畏惧长安的技术时,又因自己算是大唐人而骄傲、自豪。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
  “李郎,咱庄子的技术达到什么程度,大唐才是什么程度。”
  永穆公主才不认为大唐技术好,工盟够厉害了吧?与庄子的技术有断层。
  蒸汽机汽车,给别人几辆,别人拆了就拆了,能不能重新装上是个问题,更不用说仿制。
  “往后工盟要严格管理,技术开始往放,工盟的工匠必须加强学习。
  现在的豆秧,该收割,拿回去制作颗粒饲料。
  不晓得后突厥冬天缺不缺精料,给他们送去一部分?”
  李易话题跳跃性很大,前一句提技术,后一句关心起后突厥牲畜养殖。
  “送呗!选一个交接的地点。电报机给他们几台,单独编码,他们有啥需要告诉我们,我们帮忙。”
  小兰笑嘻嘻地说,使坏。
  攻心之计,你们后突厥跑到小海生活,大唐随时帮你们,看你们的百姓怎么想。
  电报机送你们用,叫你们知道情报是怎样传递的。
  “看看具体情况,卖他们更好,他们拿皮毛换,甚至雇佣他们帮忙干活。”
  李易顺着小兰的话说,只要非战斗形势下接触,他就有办法弱敌之志。
  谁规定战争只能依靠刀枪拼杀的?保持贸易顺差,同时换取低价劳动力。


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降者安稳惧出手
  “休息半个时辰。”一个小海子边,刚刚穿过大漠的六人三十骑停下。
  乌贺罕作为领队,安排饮马等事宜。
  他们终究未换骆驼,到达大漠边缘,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