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德点头:“是馄饨,庄子准备充足,不用做面疙瘩汤,那是以前。”
  现在把庄户们要吃的馄饨让出来,食堂再安排人手包。
  过来的是一个一千多人的小部族,洗完手按照家庭坐着吃饭。
  他们看哪都稀奇,李家庄子的布局比海州码头好。
  所谓的不冷就是因为他们穿的衣服多,脱掉外面的,里面的依旧暖和。
  渤海那边已经零下二三十度了,洛阳早上零上七度,气温逐渐升高,现在有十一二度。
  下午的时候可能出现十六度的情况,等再过上一个多月,零下几度。
  李易不往前凑,郭子仪在外面呢。
  离着有三四十步远,众人停下,用望远镜看。
  “一路赶,吃肉没吃胖。”李隆基发现孩子们依旧瘦。
  “赶路累,提心吊胆,即便到地方,依旧不相信我们,住上十天半个月的便好。”
  张九龄观察着别人穿的鞋,里面垫上乌拉草的鞋,出声。
  眼前渤海的人与广州都督府的山民差不多,不愿意下山,只有交换生活必需品才下来。
  直到李家庄子的人手到地方,山民有了更多的接触,纷纷入籍,进了籍贯有好处拿。
  “刚柔,那鞋真的暖和?”他继续看别人的鞋。
  外面是皮子的,里面铺上乌拉草比穿毛在里面的皮靴暖和,要大一号,短时间在外面,时间久了不行。
  李易给出个对比,反正他在东北冬天呆的时候,就没穿到过不冻脚的鞋。
  不管那鞋多厚,站着不动,时间一久,保证脚指头疼,跟针扎的一样。
  鞋大一点,不顶脚,走路就不冷。
  “洛阳穿着可好?官方收集、制作、便宜卖给百姓。”
  毕构要做买卖,大批量制作,成本低。
  “洛阳冬天不冷,正常的鞋即可。”
  李易摇头,上哪找大量的乌拉草?北面有,长安北面也有。
  运过来做鞋?考虑到运费没?
  张说放下望远镜:“洛阳城中冬天亦有人穿草鞋,冻得直跺脚,去年。”
  “今年不会有。”李易还是不想运乌拉草,今年自己来了,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冬天穿草鞋?


第两千一百八十八章 货贵人尊事更易
  “可惜小易只有一个。”姚崇看吃饭的人。
  他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堆李易,一个州府派一个,大唐过上两三年,说吧!打谁?
  只有李易亲自到的地方,当地的情况转变速度才会快。
  像去虢州,一路过去,当地的生活水平蹭蹭往上涨。
  同州、华州,百姓家家盖新房子。
  飞去救人,当地眼看着跟附近的州联合起来。
  李隆基沉吟下:“两都之地先发展,自身好了才能减少天下供应。”
  他理解李易,不然为何非到河南府,长安又不缺少吃食。
  易弟显然嫌河南府发展速度过慢,在哪都办公,到洛阳呆上一年,基础打好再回去。
  从渤海过来的人吃着热乎乎的馄饨,不时看周围的庄户,好奇。
  他们在路上始终好奇火车,速度快,还不用吃草料,一次能装很多东西,轰隆轰隆就到地方了。
  路过洛阳,看到高大的城墙,还有工地上干活的人,那么多。
  抵达传说中的李家庄子,他们的人有钱,穿着漂亮的鞋和衣服,脸和手上看不到有点皴。
  吃饭全用瓷碗和瓷的小勺子,摔坏一个不知道把自己卖了够不够。
  以后要在这样的地方过日子,自己干什么活儿?怎么换东西?
  洛阳的冬天好,有黄瓜,还有茄子。
  大人努力地适应,并且考虑未来的事情。
  孩子们脸上多了快乐,他们小心地伸筷子从瓷碟子里夹黄瓜咸菜和蒜茄子,再美美地喝上一口馄饨碗里的骨头汤。
  外面的火车头甩掉货运车厢,去调头,挂客运车厢。
  这就需要两列火车同时去海州,增加运力。
  还有一列火车,往返于长安与洛阳,不能去海州。
  原来长安到洛阳的这个时节以陆路运输为主,一辆辆牲口拉的车、甚至人推的车、挑担子的人,往来运输。
  有了火车后,短途中间运输,还是有车,人力的消失。
  火车承担起当初的陆路运输职能,断了就废了。
  运输的费用等同与牲口运输的消耗,百姓依旧选择火车。
  走路的百姓宁肯花钱,也不走了,太远,路上有驿站也不干。
  火车盈利,慢慢回本,赚到的钱投入到新的车头、车厢、铁轨制造铺设上。
  李易一行人去火车站,看货物。
  柞蚕茧、松子、榛子、干蘑菇、貂皮、熊皮、鹿皮、虎皮、人参、辽细辛、防风、桔梗……
  “何时把铁轨铺过去?”毕构对东西感兴趣。
  药材他没办法收税,其他的可以。
  李易不出声,盘算这些东西换到自己那里,自己得死多少回?
  东北好地方啊,大老虎看着就吓人,很好,骨头有,鞭也在,干了的胆和熊胆放在一起了。
  他知道,凭借现在渤海国的能力,杀不绝野生动物。
  当地人居住的地方占很小的一片,大部分还是森林。
  “先修运河的铁路,再看看别处,渤海不修。”
  李隆基看不上眼面前的东西,他更在乎民生,大唐的百姓需要铁路。
  等天再冷一冷,大量的海鱼上岸后处理完内脏,撒上一点盐,装火车就运到京兆府。
  运几车皮的海鱼到洛阳,盐都不用放,过来后臭不了。
  鱼就是肉,到长安,天冷,冻硬,继续运往其他地方,百姓花一点钱就能买到,比粮食还便宜。
  张九龄接过话:“再有钱,把铁路修到同往长江其他地方。
  险峻之处可断掉,修其他马车和人能走的路,栈道亦可。
  短途搬运,总比一路挑担子强,冬天说不定可吃上广州的果子。”
  “新的菠萝种子带回来,种在广州及陆州等地,包括当地的香蕉,铁路修过去,就能运过来。”
  李易补充,到现在他还没吃到香蕉呢,干的香蕉片有,他不想吃。
  菠萝的品种不好,同样运不过来,从外面拿的菠萝,种吧,过些年就有了。
  海运的话,蒸汽机船去运菠萝,到海州卸货,不,到苏州那里卸,上火车送来。
  山竹就算了,那个除非自己飞过去,或者开游艇去,不然谁都别想吃。
  “后突厥羽林飞骑来电,后突厥已解决狩猎之事,无须大唐增援。”
  小机器人灯光闪烁,汇报电报的情况。
  “呵呵呵!”李隆基笑:“看样子他们被易弟你吓怕了。”
  “我有何恐怖之处?我心地善良。”李易撇嘴。
  “你说出兵,真就可能出兵。”
  宋璟挺无奈的,他丝毫不怀疑对方答应后,李易开始调动后勤和军队。
  无关乎付出的代价,在于压制住后突厥,告诉后突厥,你随时挑事,我随时灭你。
  同样做给契丹、奚族、吐蕃、渤海等地看。
  如实想,他说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我可干不出来悬挂别人的头颅,以示万里的事情。”李易摇头,不承认。
  “小易可知别处闻你名,可止小儿夜啼?”卢怀慎笑着说。
  “说明我医术好,小儿夜啼我能医。我抄了那么多的医书,传过去了。”
  李易找了个理由,小儿夜啼光是吓唬不行,会留下心理阴影。
  比如:再哭老马虎来了!
  可恐怖了,尤其是大人说话时的语气与表情。
  怎么就能变成:再哭李易来了。
  我又不吃人,从小到大没吃过,糖人儿不算。
  大家说说笑笑,顺便看货物,药材被小丫头指挥人小心搬运,有的人参须子掉了,她还心疼一下。
  “这等人参切片用,又不整根吃,须子断就断。”
  李易告诉小丫头,他并不会留着人参当宝贝,别人需要,他就拿出来给吃。
  这种人参从来没有说吃一根的,五年的园参,有的人吃根须子都鼻子流血。
  说话间从长安来的火车进站,先停在李家庄子。
  有货车车厢,有客车车厢。
  客车的车厢门一开,乘务员先下车,四个,转身去搀扶后面的人。
  “这是谁?看身体似乎不用旁人管。”
  苏颋看到有两个年岁大一点的人,身子骨硬朗,而且面色红润。
  旁边有人跑过去询问,到那里说上两句话,对后面下来的夫妻及一个少年和一个孩子鞠躬,又跑回来。
  “宰辅,是关家的人,被吐蕃捉去的郎中一家,他们回来了。”小厮一脸郑重之色汇报。
  “关霖?啊!我知道了,那个房间里面有地道。”
  李易知道六个人是谁,顺便想通了另一件事情,很简单嘛!


第两千一百八十九章 仪式布置无可缺
  “宋德,请他们等一下,摆仪仗,奏乐。”
  李易想起季依正的事情,赶紧吩咐宋德。
  众人匆匆往回走,换衣服,洗澡来不及了,将就下。
  宋德明白,他大步跑过去,脚下突然一个踉跄,身体向前扑,他借着惯性双手撑地,腰部用力,一个双手支撑翻使出来,继续跑。
  “明年再考个武举想来问题不大。”李易回忆了下宋德刚才的动作。
  那边别人可以走,关霖一家被宋德拦住,旁边的人送来华盖伞、椅子、小几。
  馄饨端到小几上,一大排的小菜围碟。
  拧干水的热毛巾帮忙敷面,牙膏抹在牙刷上,端水盆接。
  跟着他们六个人来的二十个人同样得到了差不多的待遇。
  二十个人帮忙抬东西,一起的。
  其他不了解情况的人看傻眼了,谁呀?李家庄子如此招待,怎么不让进去?
  在庄子里排练军队节目,准备录制影像的梨园、平康坊、思恭坊的人得到指示。
  他们换装,带上乐器往车站赶。
  正在办公的朝堂官员接到命令,同样去找衣服,开大朝会时候穿的。
  其他的宫女太监千牛卫等人找他们依仗工具,没有工作中的庄户换彩服。
  一群无人机升空,机位准备,大屏幕被挂起来。
  过来正吃馄饨的渤海部族人脑袋转来转去,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难道是为自己安排的?
  自己不会礼仪呀!还没人教,一会儿怎么办?
  “何须如此,何须如此,我们过来想看看医书。”关霖他爹抹着眼泪说。
  宋德让他们等一等,说有人迎接。
  他一看这阵仗便明白谁来迎接,宫女和太监跑来跑去的。
  陪在自己身边的乃李家庄子第一管事,据说五品官以下的他不会亲自接待。
  “当值此,当值此。”宋德面露恭敬之色,诚心说道。
  他知道对方有多牛逼,给吐蕃将领下药,黄河支流隔岸一战,敌人硬冲。
  大唐那么猛的火力都选择对峙,就知道先冲锋的代价。
  那一战可谓定胜负,战略上的,没给吐蕃后面的队伍丝毫喘息和集结的机会。
  一家六口人选择留在前线,帮助将士们看病。
  从黄河源头那里运回来的一些药材,需要在采摘的时候进行炮制,是他们指挥人做。
  因为大唐曾经无能,才使他们被抓去。
  他们的那些经历,传奇!
  旁边的青松对六个人说:“吃不下东西是吧?稳定一下,深呼吸,然后小口喝点热汤,这个时候的热汤……”
  “嗯哼!”紫玉咳嗽一声,用那样的眼神看青松。
  青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