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坐一个扇面,前头是考台,已经变成妃子的武婕妤、柳婕妤等人位于后面。
  直播开始,有标题,写了三个孩子的姓名、年岁、官职。
  路露也有官职,李易给的,正三品的实权官,皇后宫中听问。
  皇后有什么事情想问,找她。比如问史记的内容,她过去给讲。
  考生还未上场,镜头先给考官们,一个个脸部特写,介绍是谁。
  紫薇城前面,原来立武则天天枢的地方,大群的学子穿厚厚的衣服看大屏幕。
  看着一个个的人物,他们有人腿就哆嗦上了。
  他们把自己想成考生,这考官阵容,自己上场能说出来话不?
  有人呼吸急促,有人额头见汗,有的咧嘴想哭。
  学子们看到每一个被介绍的人脸部特写俱是面带威严,神情肃穆。
  学子以为官员们要联合起来给三个孩子一个下马威,其实他们想差了。
  官员们表情自然不起来,害怕。
  官员们感受到的是要考试了,等着考官上场。
  “还好我当初考科举不是这般情形。”王翰对身边的孟浩然、王维说。
  三个人凑到一起,在庄子里看直播,紧张,比君前奏对还吓人。
  “青黛他们应付得来?”王维为孩子们担心。
  “希望不要问太难的问题。”王维认为这些人三个孩子承受不住。
  “换成刚柔或可行。”王翰想李易考秀才科。
  说话时,冯青黛、李归藏、路露,按照拜师的时间顺序进场。
  李易的声音响起:“走在最前面挥手示意的是冯青黛,她迈着……轻快的脚步一蹿一蹿的,显得十分活泼。
  紧跟着冯青黛的是她的师弟李归藏,他在……横向移动,噌噌的,回头腿打折。
  最后面的是路露,她梳了犄角辫子,脑袋晃动中显得调皮又可爱。”
  三个孩子身穿官服,官服穿在他们身上显得特别有意思。
  三人上台,各有一个椅子,站早椅子前面,同时鞠躬:“诸位考官好!”
  “好,好!”毕构先出声:“那个……青黛、归藏、路露,不要紧张,一会儿问你们的时候,你简单答一下即可,无须想得过于深奥。”


第两千三百一十一章 平和考试终燃火
  “谢谢毕爷爷,哦,毕宰辅,我们不紧张,随便问。”
  青黛小丫头笑着回应,我们有什么可紧张的?
  又不是第一次见面,我前两天还去你家给你媳妇儿看情况呢。
  李归藏更是无所谓,你们当初想找我当徒弟,我都看不上。
  有本事你们一会儿问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灼灼也笑着点头:“我不怕!”
  李易的声音又起:“童子科考试,规矩为能一经以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自能书写者,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你等可知晓?”
  “知晓!”三个孩子一同答。
  “考试开始!”李易宣布。
  宋璟深吸口气:“你等所治何经?”
  “五经。”三个孩子再次一齐答。
  苏颋接过话:“选一经,哦!考官为你们选,就选……诗经如何?”
  他在桌子下的手使劲攥攥,好悬,可不能叫孩子们随便选,他们若选周易,可麻烦喽!
  说完他松口气,看向其他人,别人点头,好,老苏你立功了哦!回头请你吃饭。
  张九龄知道该自己了,他笑着说:“既如此,论语、孝经贴经,我出题,说前几个字,你们写。”
  他准备糊弄过去,论语和孝经各墨十条,自己随便说二十个前面的,写完,再问问诗经里的,同样十条,过关。
  你们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
  “谢张宰辅。”三个孩子继续默契。
  有人送上桌案和文房四宝,三个孩子自己研墨、润笔。
  “子曰:学而时习之。”张九龄等墨和笔处理好,先说第一个。
  学而篇的,最简单的。
  看大屏幕的学子们笑了,原来是这样啊!
  “毕竟是李东主的弟子,李东主有恩于国于民,给三个弟子安排个其实也用不上的官职,某以为可。”
  “方才听他们说治五经,吓我一大跳。”
  “据说三个孩子很聪明,尤其青黛,会给人看病。”
  “有李东主教导,将来不会差,虽说现在需要照顾。”
  “两个丫头一手小楷不错,归藏的略欠火候,青黛的……笔锋为何那般遒劲又绵柔?”
  学子们看三个孩子写字,纷纷出声。
  有人发现不对,青黛的小楷写出来刚柔两极,不,不是两极,是在两极中变化。
  旁边有背药箱的老者开口:“好一手行针之术,冯青黛?弘农冯氏的小娃娃?那老家伙还未死呢?哈哈哈!”
  “什么针?”旁边的学子扭头,倒是不敢呵斥,老者背药箱呢。
  “针灸的针,运笔如行针,另外两个娃娃也在学。”
  老者解释,看我的样子还不明白?
  “他们是李东主的徒弟,李东主天下神医,原来如此,怪不得看不出字的风格。”学子理解了。
  针灸他懂,偶尔自己也会几个简单的穴位按按,考科举有医学的内容。
  “不错,老朽得到两本书,寻过来。”老者颔首。
  “想看书,洛阳宫的药铺和医馆有,不要钱,随便看。”另一学子提醒。
  “哦~~!好!多谢!老朽还是想见见李易。”老者道谢,并坚持。
  “老丈,你对此童子科考试如何看?”有学子笑着问。
  老者也笑:“用眼睛看。”
  “可觉儿戏乎?”再有学子出声。
  “娃娃本就孩童,不儿戏作甚?”老者反问。
  这个时候,三个孩子写完,李归藏的到算工整,只不过少了韵味。
  按照程序,毕构出第二到论语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接下来三个孩子应该写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其为仁之本与!就算过关。
  学子们继续露出笑容,要是考科举的时候贴经题也这样就好了。
  可就在这一刻,李归藏突然问:“为何要说有子曰?多个有字啊!”
  毕构瞬间坐直:“先写,考试之后与你说。边吃涮串儿边说。”
  “鸡和骨头汤底儿的吗?”李归藏问。
  “对!给你准备了你最爱吃的蘑菇。”毕构笑着点头,赶紧写。
  “好啊!”李归藏低头写。
  结果有人不干了,昭文馆的一个博士愤然出声:“有子曰,并非孔子,乃孔子之弟子,顾加一有字,不学无术,此子非孔子,乃其弟子有若。”
  唰,一群人扭头看他,毕构腾地站起来了,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啊!
  宋璟等人跟着起身,宋璟甚至把茶杯抓在手里。
  苏颋使劲跺一下脚,扭头看李归藏:“归藏,快写,写完了吃串儿。”
  “哦~~”看屏幕的人笑了,看,宰辅们给李东主面子,人家有人问都不准问?
  “嗯!”李归藏抬头看一眼,写。
  可是旁边的青黛不干了,笔往笔架上一搁:“请教,有若何为子?”
  博士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故,称其字。”
  “凡字有子者皆如此?”灼灼跟着起身。
  “自是有。有若字子有,另有曾参字子舆。你等莫非连曾子也不知?”博士更愤怒。
  李归藏左右看看,自己也不能坐着了:“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曾子雪中思父母所作。那你可知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出自哪?”
  “啊!子夏。”博士微微一愣,在想。
  “你方才所言,孔子弟子凡字带子字者,皆以子称,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何不以子称?刚才那个你说出自哪?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谁之言?”
  青黛小丫头继续问,告诉对方,先回答重点问题。
  博士眉头一蹙:“我记得好像是韩非子吧?”
  “哪一篇?”灼灼追问。
  另一个博士起来:“喻老篇。那两句乃骆宾王所说。”
  李归藏:“故子夏见曾子,一癯一肥。曾子问其故,曰:“出见富贵之乐而欲之……出自哪?”
  “出自淮南子,精神训。”国子监丞不得不帮着自己人。
  “方才所说,曾子作梁山曲,有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此句出自何处?”青黛问。
  国子监丞发呆,什么玩意儿?
  “唉!”李隆基叹口气:“蔡邕琴操之梁山操,你们三个给朕个面子,坐下写。”
  “知道了陛下,其实我还想问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霍光当作何讲?”青黛小丫头坐下。
  “王莽又怎诠释?”归藏坐。
  “韩非子还有曾参烹彘呢。不以其子字称呼,乃别于前二子。”灼灼小丫头嘟囔一句。


第两千三百一十二章 诗经一道心何约
  三个孩子继续贴大经,第二题。
  “哼!”宋璟冷哼一声,转过头,微笑地看着三个孩子:“子曰:巧言令色。”
  这到题的后面就剩三个字:鲜矣仁!
  灼灼小丫头笔顿了一下:“尚书中所说,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其实未必畏,当下民巧言令色,活只为活。
  我爹娘在我小的时候,为了讨生活,也得巧言令色啊!
  我等所学,不可总以上位之位来学,更应知晓百姓民生。
  百姓为求活而巧言令色,不正是上位者教化无能?”
  “灼灼说得对。”四个宰辅居然也心有灵犀了,你赶紧写,我们不多说话。
  就剩三个字了,你还搬出来个尚书·皋陶谟,别这样。
  “又说曾参了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苏颋好紧张,他站着呢,扭头看后面,看谁还敢站起来?
  之前在原天枢位置面带笑容的学子们,此刻笑不出来了,他们目瞪口呆。
  “这……是童子科?”
  “哎哟我滴个天呀!淮南子、韩非子、骆宾王、蔡邕梁山操。就因为论语中的一个‘有子曰’?”
  “我根本就不知道蔡邕的琴操里面都有什么。”
  “他们不是说治五经嘛!这跟五经挨边吗?”
  “我终于知道宰辅们总说吃串儿了,我要是考官,我也想吃串儿,考什么考?何必为难自己?”
  “确定是考童子科,而非秀才科?”
  “秀才科要考时务策,说好的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十道,怎么变成大儒唇枪舌战了?”
  “陛下厉害,知道答案,并给喊停了,不然今天多少人下不来台?”
  “陛下居然哄着孩子说给个面子,看样子陛下果然关心民生,大唐朝天下基金给百姓养孩子。”
  “李东主收了三个好徒弟,哎!”
  “嫉妒啥呀?给你你能教?你会得还没孩子们多呢!”
  “老冯后继有人喽!家中的男子弟,可到李家庄子学,青黛这丫头火气不小呢,哈哈哈!”
  背药箱的老者又笑起来,他高兴又羡慕。
  自己孑然一身,本想回来看看老友,帮忙教教孩子。
  老友还未见到,孩子看到了,可惜轮不到自己教。
  屏幕上继续放着直播,十道论语很快答完,孩子们偶尔嘟囔或问什么,大家全说考完的再说。
  不是论语的问题啊!一句话可以延伸出四书五经,还有诸子百家。
  别以为三个娃娃不会,那灼灼小丫头以前身体有病,一天还要帮着家里干活,最多学一个时辰。
  关键她学的第一年就把大学、中庸、尚书、论语、诗经给学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