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白!”众学子喊。
  “解散!”李易再喊。
  哗!学子们冒着雨跑了,去喝羊汤。
  宋璟茫然了,我让你过来就是压一压他们,结果你……
  “这便是手段啊!如此多的学子,以后可当重任。”
  李旦看明白情况,小易借此机会收拢一大批人。
  “要么怎么说小易这孩子好呢,不懂算计,一心为了大唐。”
  豆卢贵妃在旁边称赞,小易总是傻傻的,说大实话。
  其他人听了,汗出来了,李易不懂算计?对,你说得对。
  “地方州府和县城难喽!他们会被安排下去,此事一传,不是也是,所有人都害怕他们直接给易弟上书。”
  李隆基笑着摇摇头,没想到易弟随便找个机会就挖坑。


第两千三百六十九章 博弈几许人世间
  “挨雨淋,真难受,我感觉我都要感冒了,都怪老宋。”
  李易再给羊汤碗里放调料,吸吸鼻子。
  宋璟在旁边的桌子边坐着不接话,你得了便宜又卖乖,你比我还无耻。
  “我放了几勺盐?”宋璟想完,发现忘了放多少盐了。
  “放几勺不重要,你搅一搅,看看咸不咸才重要。咸了你换汤,淡了你再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分配给他的小机器人透过现象看本质,你尝尝。
  “啊啾!刚柔,我是感冒了不?”
  孟浩然在旁边的桌子上低头用手遮嘴打个喷嚏。
  “不是,我看你闻胡椒粉了,然后才这样。”
  李易摇头,你属于鼻腔受刺激。
  “对,我闻了一下,啊啾!难受。”孟浩然求助式地看李易。
  “去洗脸盆那里,鼻子吸一下水就好了。”李易指指旁边。
  孟浩然过去,果然吸一吸,喷一喷,舒服了。
  “刚柔,你方才别的我都赞成,就是一点我觉得不对。”
  孟浩然伸胳膊拿陈醋,对李易说。
  “我喝羊汤就不喜欢用陈醋,都是过滤后的米醋,白色的,或者是冰醋酸兑的,陈醋有股曲子味儿。”
  李易去拿白醋,同时夹两瓣甜蒜,喝羊汤他不吃咸蒜,吃别的菜时又不吃甜蒜。
  “刚柔你应该说直接上书给陛下,你说上书给你,不适合。”
  孟浩然好心,你以前一说什么就陛下陛下的,这次怎么忘了?
  “浩然兄啊!大唐州府官员皆为陛下看重之人,若上书陛下,岂不是陛下不信任他们?
  那么多个州的刺史啊,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李易把装胡椒粉的小竹筒递过去。
  孟浩然接竹筒,一愣:“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原来如此!”他和同桌的王维一起说。
  “是故,下官上书与我则州官心惧,下官上书陛下则州官心离。”
  李易点头,对,不能说陛下,官员都是陛下选的,陛下又不信任,要求更下面的官员绕过上官,离心离德了。
  我无所谓,又不是我选的你们,我凭什么相信你?
  孟浩然看周围,旁边的宰辅和团儿里的人见他望过来,给他一个颔首的回应:我们都知道,你还太嫩,学吧!
  孟浩然突然想骂老天爷,这官场太他娘的难混了。
  刚柔上一堂课,就说几句话,居然包含了那么多的东西。
  人和人之间,要不要如此算计啊?说好的一派田园呢?
  “浩然,咱俩匀下汤,多亏我还没放醋。”
  李易把碗端过去,要换一半的汤。
  “怎么了?”孟浩然不明白。
  “你尝一下你的汤,你方才发呆,陈醋倒多了,虽然我不爱吃。”李易示意孟浩然。
  孟浩然搅一搅汤,尝一口:“摩诘,我看你也没放醋呢,正好,咱们三个匀。”
  “你究竟放了多少醋?”王维郁闷了。
  好在他喜欢吃陈醋,他河东蒲州人,就是山西永济,吃陈醋没毛病。
  于是三个碗来回倒腾汤,倒腾完,正好能喝,刚才有点烫。
  “广平,手扒羊肉热乎着,这骨头好,肋骨撑架,羊头顶尖,缺一不可。”李隆基招呼宋璟。
  正宗的手扒羊肉是指羊排,自己拆着吃,不正宗的则是羊其他地方的拆骨肉,给你吃肉。
  大唐的就正宗,热乎的,凉了其实一样吃,就是羊排的肉不好往下拽了。
  “谢陛下!”宋璟方才一直在发呆,他说不上来是什么心情。
  自己不好处理一大群考生,开大课才找的李易,结果李易的发挥太超常了。
  那个手段玩儿的,显得自己无能了。
  不过陛下说自己撑架,心情又好起来。
  对,小易是羊头,他顶尖就对了,他三个徒弟都连考三科呢。
  宋璟安慰着自己,抓起个羊排蘸蘸干料,撕着吃。
  “回头安排官职的时候,尽量把世家大族的人安排到富裕的县里当县尉、主簿。”
  李易匀完汤又调了调,说那么多学子的事情。
  众人沉默,想,为什么。
  他们可不认为李易要照顾世家大族的子弟,李易恨不能把世家大族全收拾了,只是办不到。
  “可!”李隆基最先想通。
  “臣附议!”姚崇第二个明白。
  “臣等附议。”其他重臣跟着领悟。
  “刚柔,为什么?”孟浩然果然还需要学。
  “富裕的地方,官吏和地方关系牵连,寻常的人过去,别人联合起来欺负你。
  世家大族的子弟进去,你敢联合?
  范阳卢氏,如果是老卢那一支到了,房顶给你掀了。
  把一个寒门子弟扔过去,就是让他煎熬,他一边要面对民生,一边又得政治斗争。
  当然,我的庄户过去没问题,可惜不能参与行政,只是以庄子名义经济发展地方。”
  李易很有耐心地教孟浩然,不是把世家大族的子弟放到好的地方,而是利益冲突最大的地方。
  就像他那个时候,随便把一个人直接提拔到京城州的副州长?会害死他的。
  “吃饭,浩然,别想那么多,慢慢来。”李易知道孟浩然对政治不熟悉。
  而王维熟悉,他偏偏喜欢玄学,好在如今给改变了。
  李易说完,呼噜呼噜喝羊汤,主食是画卷,不吃馅饼,喝白酒,个人习惯。
  其实也没多少人喝羊汤的时候喝啤酒,那就不是喝羊汤,而是以羊汤为由找人喝酒聊天。
  “我要去哪当官?”罗恩今年考科举考上了,而且还是甲第,就是排名有点靠后。
  这个不是走捷径,他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别急着当官,我给你问问,你还要学。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凭一腔热血,顶不住艰难挫折。”
  玉真公主其实对罗恩的要求不高,安稳就行。
  现在考上了,跟之前不同了,必须安排一个在自己附近的官。
  得看兄长去哪,回长安,就是京兆府的官。
  “李易今天说的话我记住了,上面的官员哪个不好我就偷摸弹劾他。”
  罗恩很激动,被李易给忽悠的。
  “你的心思应该放在改善百姓生活方面,而不是收拾上官,除非上官影响你了。”
  金城公主在旁边说话,你傻呀?你是地方官,不是御史台。


第两千三百七十章 忽忆臣去在今年
  雨后的河南府温度上升,日升正中。
  黄河大桥下的船只往来不休,倒是见不到渔民捕鱼。
  再等上一个多月,渔民才可撒网,即农历五月末。
  只管两畿之地,其他地方不管。
  到这个时候,渔民们其实没时间打渔。
  渔民有地要种,或帮别人种。
  黄河岸边的田地正在播种籼稻,先把苗育出来,等苗长高,气温也高时,再插秧。
  四月中下旬,河南府开始插秧,继续向北,要再过半个月。
  往年采用风选种,搭一个台子,有风的时候种子搬上去往下抛,先落的是好种子,被吹远的是不好的。
  这样需要把选出来的再选一次,次数越多,好种子的概率越大。
  今年盐的价钱便宜,按照报纸上的要求,种地的百姓纷纷来到各处修好的池塘。
  水泥抹的,像小游泳池。
  先把一张细孔网放进去,用重物压住,按照稻谷的密度来配盐水。
  这种新的籼稻水和盐要分别为一百斤和二十斤,粳米则是二十二到二十三斤的盐。
  搅拌好,百姓带种子过来扔进去,等一部分沉下去,上面飘着的用抄网捞走。
  后来的百姓要继续的时候,看密度,降低了加盐。
  盐由大唐朝天下基金出,从海州海边直接运过来的盐。
  蜀地的盐可舍不得这么干,井盐比海盐干净,除非海盐继续处理。
  盐水泡过的种子,直接放到旁边的池塘里洗,捞完,再换一个池塘洗。
  洗完官府给调好的石灰水浸种,之后才催芽。
  一套流程下来很麻烦,时间也耽误好多天,百姓却照着做,产量高,而且不容易害病。
  其他地方准备种粳米和春小麦的,同样如此操作,盐水的比例调整。
  “再过些日子,黄河两岸即成绿油油一片。”
  李易在桥上走,看泡水的地,岸边的小草先绿,树也发芽。
  种冬小麦的地方不在河边,河边留给水稻,那里已经绿了。
  黄河边成群的鸭鹅游来游去,不时叫几声。
  桥上人来人往,躲着李隆基的队伍,今天大家要过河,去黄河北面,车队走了三个小时。
  “今年瞧情况,有大的灾害?”
  李隆基鼻子吸吸气,黄河的味道,空气含水量比别处高一点。
  “应是没有。”李易查过资料,包括各地的县志,让小机器人查,他看不过来。
  今年开元七年,许多事情不会发生。
  像张孝嵩救拔汗那王,大食总打那边的人,历史上拔汗那王献了一匹马、一峰骆驼,张孝嵩就打过去。
  白衣大食去年吃了好大的亏,根本恢复不过来,哪有闲心打别人,正舔伤口呢。
  还有册立苏禄为忠顺可汗,苏禄出兵之后,大唐没办法,还得给他钱财。
  现在给他个屁,要不是李易组织,张孝嵩他们都想继续攻击。
  今年有个应该顶着历史上后突厥军队,在在平卢等州当大史的宋庆礼会挂。
  还有好几个月呢,李易也不知道对方挂不挂,因为那个地方现在大唐派了一堆,也不要顶后突厥。
  就是东北靠近山海关的一片,契丹所在。
  理论上渤海王也挂,过去的队伍给其留了药物,挂就挂吧,没办法。
  “平卢军有个大史叫宋庆礼?”
  李易想到这个人,顺嘴问一声。
  “有。”宋璟给出肯定的回答。
  “呃……准备给他送一套药,陛下以为如何?”
  李易问李隆基,救不救?
  “嗯?”李隆基眼睛变大。
  其他大臣目光同时放到李易身上,有人神态变了。
  李日知、刘幽求、卢怀慎、柳冲、尹思贞、毕构、姚崇等人变化最大。
  “来得及否?”李隆基咽了下口水。
  “就是想起他了,没别的意思。”李易不想叫大家害怕。
  “对,老夫也想,送。”毕构要求,赶紧的。
  “送。”李隆基也不想挂一个治理地方好的重臣。
  “再派两个太医去。”宋璟提议。
  “可!”李隆基答应。
  “先发电报问问。”苏颋提醒,有电报。
  “我来。”张九龄看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