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住在李家庄子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相当于中央保健局。
  李易记下每一个人的情况,一天看一眼护士和徒弟汇总来的数据。
  好在看这些资料就几分钟,这不是他记忆力好么。
  苏颋昨天参加别人婚宴的时候就不怎么舒服,因为吃了不少蒜酱,青黛给调理了。
  今天继续坚持往阎王殿里跨,很执著的那种,反正有小易在。
  羽林飞骑冒着大雨去捞田螺,捞很多,不能只为苏颋捞。
  苏颋一脸苍白之色回来的时候,辣炒田螺好了,用盐水泡完煮的田螺肉也穿成串,生的李易不敢烤着给别人吃。
  田螺看着颜色不怎么好,里面有没吐完的东西,肉色有黑的地方。
  跟没处理的海虹一样,想得越多越不想吃。
  李隆基看苏颋一眼:“易弟,这场雨下的值。检验了武器,又节省百姓大量时间。”
  “老一辈的人有的会看天气,提前知道会下冰雹和寒霜。
  下霜简单,报纸上有写,在地里烧柴火,用烟来对抗。
  冰雹躲不过去,将来咱们给需要的地方送去火箭弹,对空发射,把冰雹变成雨。”
  李易不用计算,就知道人工降雨和防雹的成本低于农作物损失成本。
  另外更重要的地方在于稳民心,干旱和冰雹,不能直接给百姓钱,最多免除租子等费用。
  百姓绝收、减产,日子便没法过了。
  眼下一场雨,百姓去干其他的活计,赚到的钱购买东西,形成的税收,高过人工降雨成本。
  李隆基端酒,示意李易一下,喝一大口,打个嗝:“如今大唐的天下不一样了。”
  李易咕嘟咕嘟干了,也打了个长长的酒嗝:“将来会更好,回去再过些日子,咱们出飞艇。”
  一个小时过去,吃完饭的百姓冲到雨幕中,用铁锹给地放水,不能再泡了,会泡烂的。
  他们就差喊李易:快收了神通吧!
  可惜李易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决定何时开始,管不了哪刻结束。
  一直到傍晚,黑的天变亮,晚霞出现。
  大家松口气,终于停了,就是少了彩虹。
  “功德无量,小易你一次解决很多地方的缺水问题。”
  李日知不需要办多少公,他进团儿了,他听电报汇报,好大一片地方下雨。
  “不缺水,缺水渠,缺水属于干旱,百姓能担水浇灌,其实已知足。”
  李易知道今年没有旱灾,几天没下雨,一些地里得补水。
  百姓多辛劳,却不认为生活出了问题,有井他们就不怕。


第两千四百三十六章 陛下求雨当在续
  “今晚住哪?”傍晚了,大家要回去,需要五个多小时。
  李隆基要问一下,办公不影响,小机器人和天上的无人机负责传输数据。
  各州府习惯每天发电报,有什么文书,别说废话,直接简单地传过来。
  之前都是先夸一下李隆基或者大唐,然后才说正事。
  发电报哪有工夫说没用的内容?赶紧上干货。
  “伏牛山系前面有个地方,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泥石流,咱们走上半个小时就到。”
  李易提议,他担心下雨下多了那里山体滑坡。
  “嗯!”李隆基应允,去吧,到,把百姓叫下来。
  没有危险,正常跟百姓同乐,就是一起吃饭。
  有危险,山体滑坡了,百姓房子和养的东西没了,百姓还在。
  队伍出发,村子里的百姓露出遗憾的神色,陛下和李东主走了,接的雨水也说不准喝,喝了会生病。
  一个小时之后,营帐开始搭建,山上居住的百姓下来,带着冬天捕到的猎物。
  他们有地,山下大片的地,不过他们住在山上。
  山上的住茂密,即便开出来山地,也会种上荆棘。
  荆棘拦不住人,拦一部分的野兽。
  调皮的孩子也只吃别人家种的韭菜、小葱,要是有地瓜会抠两个。
  别人家种的豆子,青的时候孩子不会偷摘煮毛豆,成熟的时候更不会烧豆子。
  偷菜不偷粮,除非种玉米,掰两个烤,煮是不敢的,煮需要拿回家。
  现在没有玉米, 山上开出来的一点田, 基本上种豇豆、扁豆和黄豆。
  周围再撒一圈紫苏的种子, 长出来紫苏防一不部分虫子,要么糜子种起来,遮挡鸟雀。
  黄瓜不在距离家远的山上种, 这个保证被孩子们摘了当水果吃掉,一个都不会给你留下。
  “有肉吃, 嘿嘿嘿!”六七十户人家, 居然有个守村人。
  “段村正, 谁家的?”李易问村正,叫段白河, 这边姓段的不多。
  “我爹在的时候捡的,不晓得谁家扔的,放在了
  夏天放的, 一个木头盆, 孩子在里面, 细麻的布当垫子,上面盖了荷叶遮阳, 还有十几个铜钱。
  养着养着就发现孩子傻,咱们村子小,没有守村人, 就留下。
  原来村子不是这个位置,要偏出去三里地, 十二年前,我记得非常清楚。
  他喊着要完了, 房子倒了,大家也不明白, 看他疯了一样,害怕。
  就搬到现在的地方,然后过了一个来月,下大雨,和今天差不多吧,那里滑坡了。”
  村正段白河介绍,告诉李易咱们养的守村人没白养。
  李易浑身上下的汗毛孔都开了, 起一身鸡皮疙瘩,太吓人了,太玄了,真的假的?
  “他今天喊房子要倒没?”李易声音略微颤抖地问。
  “没, 啊?李东主你是说……”段白河看李易。
  “我什么都没说,等一会儿吃饭,过来的时候在山上打了猎物,需要半个多时辰才能吃。”
  李易目前不清楚情况,羽林飞骑上山看是否会有山体滑坡的危险。
  李易决定找其他村民问问,上测谎,他真被吓到了。
  我被别人传得神乎其神的,我自己知道什么原因,这傻子提前一个月预报山体滑坡?
  换成我庄子的山上情况,我知道,傻子有什么数据支撑?凭感觉?
  灯挑起来照明,百姓们在山坳的河流中洗澡,水比较浑,之前下雨了,好在有肥皂。
  男人和女人分开,洗完了穿衣服,感觉体面一些。
  有小娃娃就光着身子,尤其是小男娃儿,被家大人抓住,套个肚兜,把前胸尤其是肚脐护住。
  看小娃娃的模样,就知道村子里的人生活不错。
  一个个的白白胖胖的,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撑。
  不然就是非洲那里一些地方,还有中美、南美一部分地方的孩子,肢体瘦,肚子大,营养不良。
  眼看着要开饭了,羽林飞骑回来汇报,没有问题,不存在山体滑坡的情况。
  “今天突然下雨,我们还以为要旱上两天,倒是不怕,只不过麻烦,要去浇菜。李东主,你说是老天保佑不?”
  段白河给李易打下手,他说他会做饭。
  李易拍黄瓜,他在旁边拍大蒜。
  “陛下今日在前面命令四海龙王下雨,搭了四丈多高的台子。
  陛下说风起,狂风乍起,陛下说云涌,乌云密布,陛下说雨来,大雨落下。
  这雨就是这般求来的,明日你就知晓,那边的台子还在。”
  李易不能错失机会,赶紧宣传,这事儿是陛下弄的。
  “怪不得呢!”段白河瞬间就信了,李东主说是,必然不会错。
  他拍蒜的动作顿一顿:“李东主,陛下打四海龙王了?”
  “没!人家又不是没来,我在呢,我保证要拦着,四海龙王也不容易,最近集中在东海下雨。
  陛下看在我的面子上,没出手,只是训斥一番,唉!有时候拦架是最难的。
  之前陛下泰山封禅,后土你知道吧?冥府啊,开了,阎王说想出来抓九十九个童男童女祭奠才行。
  陛下说一个都不可以,阎王生气,我给阎王一块糖,阎王说挺甜的,就这样吧。
  所以以后咱们要多种糖,你这里种甜菜就不错,到时候收了熬糖。”
  李易看出来村子的地势和土壤情况,最好是种甜菜,忽悠呗!你们种了不会吃亏。
  “李东主,我也觉得村子这片地种甜菜好。”
  段白河汗出来,为李易说的故事情节紧张,决定往后使劲种甜菜。
  “是哈!冥冥中自有天定,种甜菜。”李易达到目的。
  “李东主,你送的不是蔗糖?”段白河怕李易记错了。
  “保证不是,甜菜的,蔗糖和甜菜的糖我还分不清楚?你别拍了,再拍就成蒜汁了。”
  李易说着一扭头,你还拍呢?我要蒜瓣儿,不要大蒜汁。
  我要做拌黄瓜,又不是吃饺子。
  段白河赶紧又拿过一些蒜,轻轻拍。
  “我跟你说的话,你记得别轻易与其他人说,不放心的人,一个字都不可以透露。”
  李易左右看看,压低声音。
  “李东主你放心,我明白。”段白河差一点用刀拍胸脯保证。
  ……


第两千四百三十七章 军民鱼水勿献媚
  “有情况?”李隆基吃炖肉,晚上不吃主食了。
  因为李易说最近没怎么锻炼身体,吃主食多了会胖。
  但不是说晚上不吃饭,有时候胃里空缺,胃酸分泌多了,会影响心脏。
  每一个人都不同,看具体身体情况。
  医生从来不会针对群体下定论,必须是个体下医嘱。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做不到这个,便是不合格。
  只是有太多的时候医生资源无法平均分配,也不够分配,所以医生采取一个大体上没问题的医嘱跟你讲。
  “没问题,不会山体滑坡,听到一个事情,挺吓人的,正在收集证据,看看是偶然还是必然。
  当地的土壤情况和四季温度影响下,更适合种甜菜。
  我已经忽悠,不,告诉他们村正段白河了,他决定多种甜菜。
  今年河南府会有不少的干菜、梅菜、咸菜,冬季基本上吃饭问题解决。”
  李易正经地回答,老丈人问的事情关乎民生紧要。
  平时可以抓人家闺女的小手挑衅,甚至都亲嘴儿了。
  严肃的问题上,不能这么干,区分好公和私。
  李隆基略作思忖:“今年冬天的储备菜更多?包括大萝卜、胡萝卜、大葱、大白菜、山药、腌制菜?”
  “还有豆虫,河南府的豆虫长势喜人,吃了好多叶子。
  咸菜方面我在报纸上继续强调要到时间,别着急吃,其实百姓都懂。
  冬天冷的时候,紫苏叶的咸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李易依旧严肃回答,民生乃大事。
  说完他觉得挺讽刺的,自己国家制作酸菜、咸菜、泡菜都好多年了。
  然后就有人跳出来喊什么亚硝酸盐,感觉中国人吃咸菜保证要死的样子。
  棒子的泡菜、倭国的纳豆、其他国家的火腿、鲱鱼罐头,等等,等等等等……
  中国的就不行,人家的就是好,什么发酵后如何如何有利于身体健康,多少维生素、氨基酸。
  中华百姓活这么多年了,文明传承始终未断,到头来需要你告诉我怎么做咸菜?
  你不需要看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你只需要你想的中华民族以前做咸菜就都是二逼对不?
  你这种人凡是中华的都是错误的,哪怕中华的人呼吸一口空气,在你心中都是罪。
  李易觉得这等公知不是眼瞎,乃心瞎也!
  他心里亮堂,认同李隆基的说法,盐便宜了,赶紧做菜,留着冬天吃,南方的不用,南方做梅菜是为了口味,不是生存。
  张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