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4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州里庆州可远着呢,直线距离超过二百五十公里。
  关键汉州就是之后的汉城,汉江有入海口,海军和飞艇打它更容易。
  李易下决心,必须把那个半岛和东北地区全占上,解除后顾之忧。
  顺便也修一条十八公里长的人工运河通那边的海,船队直接穿过半岛抵达海参崴。
  大唐原来都占了熊津城,半岛的西边一片区域归大唐。
  最后因为吐蕃的原因,大唐无力多线作战,只好扔了不要,被新罗占去。
  你能占我为何不可以夺?拳头大是硬道理。
  一幅地图出现在餐厅屏幕上,重点标注熊津城为熊津都督府。
  都督府属于市一级单位,都护府是省级单位,都督府听命于都护府。
  李隆基看着地图眼睛眯起来,大唐的领土,曾经没办法,眼下……
  “明年水灾又如何?想打你还是打你。”李隆基从牙缝里挤出来这句话。
  若没有李易提醒,明年灾害一出,朝野震动,认为是老天爷要惩罚谁,比如李隆基。
  因为太平公主原来的府邸一坊同沉,李隆基威信打受打击,不得不在一些事情上妥协。
  已经提前说,明年能出事儿的地方全撤、全拆,你老天爷又奈我何?
  “派水军过去运人回来,河南道青州、莱州、密州、登州还装不下那些人?”
  李隆基想到个办法,你们冬天不好过,我们船只过去接你们。
  熊津都督府是被你们新罗强占的,不代表我们撤消了,我只是承认了你们占领的事实。
  借口无所谓的,打过去就行。
  打完了,划出大片土地,把大唐百姓送过去,算是殖民。
  远的地方不敢殖民,  怕失去控制,新罗那么点距离,飞艇从登州起飞,一会儿便到。
  群臣看着地图,感觉很刺眼,熊津都督府。
  “打!”太上皇李旦出声,当年的事情他知道,当时他十五岁。
  “打!”其他大臣同时附和,不是说李旦说话管用,那就完了,谁是皇帝要分清楚。
  “就说新罗恶待大唐熊津都督府百姓,冬季不给盘火炕,粮食不足,又少引火之物,孩童读书者甚少。”
  李易出主意,为什么要打,总得找个借口,这不就有了。
  “易弟,直接兴兵?”李成器觉得这么出去打谁是個问题,打在熊津都督府当官的人?
  把他们抓起来,杀了他们的兵,或让他们的兵投降?
  倒是容易,游艇出动,晚上无人机飞过去侦察,了解情况后,引导飞艇群到指定位置空降。
  “过去送东西,这些年了,百姓换了至少两代,五十四年,婴儿成祖父喽!
  送的时候说送大唐百姓,给好东西,护手霜、火柴、棉被、烤鸭、熏鸡、大量的果脯、大米白面、铁锅、菜刀什么的。
  凡是大唐百姓都有,不承认是大唐百姓的没有,愿意承认的直接给入籍。
  不承认的没有,必然会抢,一抢,咱们以保护大唐百姓名义开战。”
  李易继续出主意,让别人内部乱很简单。
  好多大臣暗自叹气,果然吧!小易对外的时候阴险啊!也就是对大唐百姓才温和,老好人似的。
  他们觉得还能有其他方式,继续商量,不能都听李易的。


第两千五百四十章 信息延迟冰上凉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三天后的小寒节气,大量物资被运到海州,二十艘蒸汽机船和六百艘远洋帆桨两用船开始装货。
  他们装载一半货物一半战斗人员与武器,海州距离熊津都督府为七百公里,两天时间除非刮飓风,否则怎么都能抵达。
  将士们接到的命令不是李易出的阴损主意,军队过去,直接上岸。
  邀请当地的新罗军队观看射击表演,飞艇空投炸药包。
  表演结束,把大唐国旗插到熊津都督府每一处位置,给百姓发放东西。
  看表演的自然被暂时软禁起来,他们的家人在当地,会受到额外照顾,多给物资。
  然后再给百姓表演几次,大家可以选择加入大唐籍贯。
  有绝对武力保障,有吃食和棉衣。
  大唐军士还给盘炕,下雪天也盘,质量先不管,明年天热的时候大不了拆了重盘。
  群臣由次鄙视李易,还用什么借口?大兵压境,城下之盟都不与你签。
  李易忿忿不已,总是嘟囔‘一群侵略者’什么的话,倒是未问对方如果反抗怎么办。
  反抗自然打死,就用自动步枪。
  等消息传回到金城,什么都晚了。
  二百五十公里的距离,地上全是大雪,路更不是平原,问,多久可以抵达?
  飞艇两个半小时,骑马就算是给了雪橇,翻山越岭的,天气好,十天能到算厉害的。
  马在路上需要吃饭和休息,雪橇必须带上马的食物。
  一米多厚旳雪,马在里面趟着走,人一下去便没腰。
  若是刮大风,出门几百米后就死在门口,找不到回来的路。
  只有羽林飞骑能坚持,他们有指南针,很准的,同时有李家庄子制造的手电筒,至少保证面前几米远能看到路。
  正常情况,直线二百五十公里的路,过年的时候把消息传回去已经不错了。
  新罗没有十里一驿,更不用说电报。
  “夺回咱们的熊津都督府后,按照小易说的那条线修运河,只要能够往返大船即可,水无须太深,两年吧!”
  宋璟盘算修运河的时间,拿下熊津都督府曾经的所在地,再把运河修了,那么运河北面的地方受运河阻隔,就是大唐的地盘了。
  新罗除了上书辩解和委屈,没有任何办法,这可是一半的新罗领土。
  百姓最好安抚,武力属于威慑,给当地百姓大量铁器工具,军队帮忙盖房子,送新种子。
  关键不收租子和税,百姓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无法反抗,更无必要反抗。
  “只要舍得供应粮食,十八公里,一年修完。”
  李易反对两年,他那时人家国家修了三年,技术成熟。
  要求同样也高,那样的运河新罗暂时用不上,能过船就行。
  重新夺回来熊津都督府,给出大量的粮食和肉,新罗百姓就冲过来修,比自己种地和养殖收入高两倍。
  修的过程中给额外的好处,前提要加入大唐籍贯。
  新罗不打,大唐慢慢借此机会蚕食,新罗敢打,那容易了,轰隆轰隆完事。
  ……
  小寒一过,随即大寒,农历进腊月,今年有闰七月,春节晚。
  孩子们放假,滑雪滑冰玩疯了。
  可惜洛河依旧不结冰,不像京兆府二十二县,所有河道冰封,正在取冰收藏。
  选高的地方,明年的时候用,低处不行了,原有的冰窖暂时放弃,等着灌水。
  说好明年发水灾的地方百姓跑去看自己的临时新家,尽量把平时用不上的东西搬过去。
  猪圈、牛棚、马厩、鸡窝、鸭舍,盖搭的搭、该修的修。
  按照报纸说的,提前半个月过来,自己原来的家全拆。
  等冲完再回去建,建的时候应该问问李东主,未来几年还能冲不?不冲就建更好的。
  ‘嘭!啪!咚!唉呦!加油!’室外一处处的冰球场上,羽林飞骑跟募兵、十六卫的人在打冰球。
  穿全套护具,冲撞激烈,但没有双方摘下护具对打的环节。
  李易时候有的地方规则,双方发生冲突,摘掉护具对打一段时间,打完就结束,这次吃亏了,下次记得涨经验。
  现在打冰球的不行,他们不戴护具动手,不收敛直接就是杀招,收敛还打个屁。
  每一个冰球场上的双方都很守规则,不会知道犯规还主动去做,大家拼技术。
  李易也在一方,跟别人撞来撞去的,一样会被撞倒,没人惯着他。
  大唐的冰球技巧和速度就是李易时候冰球顶级赛事的那种,看镜头总是找不到球在哪。
  大唐人喜欢打马球,还得控制马呢,而且不能故意伤人,不带护具。
  为了保证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性,羽林飞骑不能单独组成一队与十六卫或募兵队打,人员穿插开。
  羽林飞骑选拔的要求不一样,他们对射击有天赋要求。
  李易随后换场地,跟王皇后、李隆基等人打,后宫的太监、宫女齐上阵。
  李隆基总是盯着李易撞,郭子仪……他当裁判中的一员,不允许他上场参与比赛。
  二十分钟后,一局比赛结束,李隆基等人不玩了,后面的换人上,太累了。
  旁边别的单独不比赛场地,宫女和太监穿球刀、戴护具在努力练习滑冰。
  那么眼花缭乱的脚下动作是基本功,进退之间从容,跟穿正常鞋子跑步、蹦跳一样。
  一边练脚法一边练杆法,之后才是战术。
  在冰上向前滑都要摔的人,距离打冰球太过遥远。
  李隆基呼哧呼哧喘,一脸笑容:“爽快,北方的百姓多运动运动,就少生病。”
  “不结冰的地方也要锻炼,等大唐百姓更富裕了,庄子有多余的时间制造民用的轴承时,大家玩滑轮,跟溜冰差不多。
  而且有一些动作,滑轮的能做出来,冰面上做不出来,滑轮的骨碌宽。
  天暖和了,我做一些好的滑轮鞋,咱们玩儿,水磨石或平整的大理石地面最好,就怕有水。”
  李易想到了全面锻炼玩耍,不是全民劳作,大唐胖的人少,天天干活,吃不到那么多的肉,怎么能胖起来?
  那种生活中的劳动与体育锻炼有区别,像平衡感,估计只有在水田踩垄台挑麦苗的人能练到。


第两千五百四十一章 腊月初入飞艇分
  众人去吃饭,下午的时候就不玩了,下午的时间让给庄外的人。
  庄子外面的人午后到天黑的时候可以进李家庄子的人造冰场玩耍,包括冰车。
  洛阳能结冰的地方少,滑雪还行,有的山不错,不过没被清理过,危险性太大,容易撞到石头上。
  李家庄子的滑雪场和滑冰场最好,免费开放,要求自己带来一双洗干净的袜子,才给雪橇和雪板、冰刀。
  护具同样免费提供,不戴护具不行,李易可不想用这个来练习正骨和急救。
  ……
  “再有二十六天,又是新的一年喽!”
  毕构吃涮牛肉感慨,这一年他的光阴未虚度。
  即便主导是李易,他一样配合着,今年旳财政收入经过统筹估算,两亿两千六百余万缗。
  是李易到李家庄子时候的三十倍,增长速度跟飞一样。
  一个又一个州府免除了租庸调后改成了商贸税,种田的百姓生活一下子好起来。
  新的农具应用缩短种植需要消耗的工时,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养殖,就吃上了肉和蛋。
  “明年会更好,不如水灾之后稳定了,咱们进团儿吧!”
  宋璟累了,想休息休息,他拉着毕构要进团儿。
  苏颋和张九龄年岁还小,不用进,张说回来当宰相,再加几个宰相。
  宋璟只对工作留恋,位置没什么想法。
  人家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当宰相,李易说什么他只负责干活。
  最可气的是李易自己不当宰相和皇帝,就整天在旁边出主意。
  哦,当过,一次当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三省头头,就那么一次,自己刻的印,甚至连陛下的印一起给刻了。
  这罪,诛九族都不为过,可惜李易族里没人了,就他一个,还能把他如何?
  人家刻完印的萝卜都给炖着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