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李易不想从头学,学了别的,然后代替拼音,何必呢。
  现在这样就很好,包括阿拉伯数字,可着他的习惯来。
  简体字不用,他写书法习惯了繁体。
  “易弟这下吃了很大的亏,焖焦碳,大唐冶炼,待冶炼出来好的铁,给易弟送一些。”
  李隆基同样知道焦碳多么重要。
  自己问一下,易弟就给说出来,易弟的好技术再多,也不可以这么欺负人。
  一个五品文散官,能换到这些吗?
  “新来的羽林飞骑,好叫叔叔帮着练吗?”王皇后说起另一件事情。
  “先跟着原来的学,实在学不好了再交到易弟手上,易弟也忙,那四十二个人,今年科举都要录上。”
  李隆基帮着盘算科举的事情,他知道有许多学子在看,等着看笑话。
  若是四十二个学子没有考上,那些个当初嫌弃干活累,从而没去庄子的人会很高兴。
  哦,还有那五个对李易欺之以方的人,没有,只要朕还活着,你们就考不上。
  一万个你们加起来,也比不上半个易弟。
  “可是跟着叔叔学了许多本事的大才呢,又学到了叔叔的谦逊,丝毫不傲慢。”王皇后支持。
  “他们是傲慢不起来,易弟才学他们不及,怎敢显露丝毫看不起人的样子?”
  李隆基看过四十二个人,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一个个确实不错。
  身体也好,而且谦逊有礼,从不恃才傲物。
  可以理解,莫说是他们,童子试上来的裴耀卿面对李易照样害怕。
  “陛下,刚刚得报,鸿胪寺中,西突厥十姓商议,欲把从李东主庄子上所换之物卖去突厥,往来一趟,从中得利。”
  车外面有人报告情况,关于西突厥十姓。
  “知道了。”李隆基说一声。
  他随着车厢轻微,眯眼睛想事情。
  “三郎可是觉得他们会抢了咱们的走私买卖?”王皇后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非也,钱财是小事,易弟的贸易战要开始了。果然啊,如易弟所说,拿出好东西,自然能够影响到外邦之策。”
  李隆基显得有些激动,果然么,可以在武力顶住的情况下,用买卖的手段来解决国家大事。


第二百五十四章 今年干旱流火殇
  正月十二,阳历二月二十四,河上还有正在悄然融化的冰。
  冰冻的土地还硬着,李易庄子上开始翻耕。
  所有的犁皆为铁的曲辕梨,长得壮壮的黄牛和挽马被套上,开始踩着田里的冰茬前进。
  如此抢耕,对于牲畜伤害太大,耕时间长了,牲畜四肢受寒。
  然,李家庄子不在乎,牛马耕半个时辰,上来休息,换一批下去。
  被换上来的牛马并不是很满意,还没耕过瘾呢,我行,我有力气,不冷。
  它们其实想多了,之后还有活呢。
  这第一遍是浅耕,把上面的冰给打掉,然后沼气肥会倒进去,对着之前的垄沟换半行,再耕。
  换半行是对着垄台,错位翻。
  整个地要犁透,然后李易会取样,看酸碱度。
  等着灌上水泡肥沤地,再取样,好知道添加什么的矿物肥。
  “东主,耕得太早了。”宋德过来劝一句,哪有正月里翻地的。
  “今年要旱,从现在开始降水便少,要先把地沤出来,不要指望有多少春雨。”
  李易当然知道什么时候翻耕了,种稻子水田的话,还有两个多月呢。
  育苗也有一个多月,埋土里过冬的葡萄藤还要一些日子才能挖出来,同时补肥浇水。
  大棚里的菜不能停,尤其是胡萝卜,今年要打籽。
  然后一部分种子送去南方让司农寺种,一部分在北方这边用大棚,还是育种为主。
  宋德不知道李易的全面打算,他吃惊地问:“今年会旱?”
  “比往年雨水少许多,我们这边河多,八水绕长安啊,可以有水用,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尤其是太行山以东的一大片区域。”
  李易没什么可隐瞒的,告诉管事,管事好照着安排。
  “知道了东主。”宋德未再问,自己接下来要针对干旱而采取行动。
  在他心中,东主说的话就是对了。
  城中打的泥也送过来,一一登记,然后泥经过检查,存放好,保湿保温,准备开窑的时候制作成各种器皿送进去。
  有人要钱就给钱,不要钱的等烧出来给陶器。
  其他的地方都在焖石炭,要制作成焦碳。
  长安城中很多百姓见到裴耀卿就下跪,把裴耀卿跪得快哭了。
  他不敢受,百姓一跪他会用最快的速度躲开,从侧面扶起来。
  一个是怕陛下,主意谁出的陛下知道,自己凭什么承受大礼。
  另一个是怕短了寿禄,这么大的利民之策,自己要贪天之功吗?
  人家李易为了推动,把焖焦之法都扔出来了。
  自己敢占,会遭天谴的。
  “春耕指导怎么样了?”小朝会上,李隆基在兴庆殿里问。
  “水利正在督导。”工部尚书魏知古上前说,他病好了,可精神了。
  他现在就是好好掌管工部,对得起李易。
  他明白,自己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
  当时病得都不行了,太医给看吃药没什么用,天上人间紧急送来的新药。
  “臣以下令,以秋时作物增收为由,推行新沤肥之法。另新农具命司农寺推广。”
  姚崇出声。
  张说跟着开口:“各州府以传扬,估计明年、后年才可大部分地区相信、接受。”
  卢怀慎低着头不说话,没什么可说的,大事都让姚崇给办了,其他的张说很积极。
  到自己手上的全是鸡毛蒜皮,自己作得很认真,一一处理好了。
  李易若是知道卢怀慎现在的样子,一定会给点赞。
  史书上说卢怀慎是伴食宰相,一遇到大事就给姚崇。
  实际上却是小事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总理出声,小事副总理管,难道不对?
  卢怀慎作到了,我不跟你争。
  你喊着要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各州府官员竭力而为。
  我就看看哪个州府需要什么,给还是不给,谁想修水利工程,大的财政拨款我不吱声,小的我就签了。
  所以李易才要护着他,看上去是不办大事,小事其实才最重要。
  对外用兵,尤其是顶住吐蕃和防御突厥的军事部署是大事。
  卢怀慎不管,但他却会签署一些各都督府传过来的要求增加一些兵器的小事儿。
  他作得很好,如果不是他生病,姚崇做大事的所有遗漏,他都能给补上。
  这是伴食宰相吗?让人瞧不起吗?难道他要与姚崇争才是正确的?
  故此现在他就听着,反正很多琐碎的事情都签完了。
  “冶炼呢?”李隆基看向魏知古。
  “正在焖焦碳,工匠说,出此计者定胸藏乾坤,心怀规矩。”魏知古大声答。
  “百姓如何?”李隆基又问被召来的裴耀卿。
  “一见到臣就要给臣下跪,臣怕了。”裴耀卿先说自己的苦恼。
  “呵呵!”李隆基笑了,其他几个人莞尔。
  “至少你心说所想,才能在当日言说,不然朕又如何会去李家庄子问策。”
  李隆基很骄傲,看,你们都不行了,我亲自去找易弟。
  接着他说:“要多想,把自己放在百姓的那一块去考虑,朕若去李家庄子去多了,你等不心虚?”
  “臣知晓。”姚崇带头,他确实很努力了,总往外面跑,观察民生。
  可是李易出计策不是什么想和不想的问题,是你问不问的问题。
  谁能想到在开春耕种之前叫人摔泥坯?这根本不挨着好不好?
  问你几十万百姓,冬天一起干什么活儿赚钱,这是人问的问题吗?是问人的问题吗?
  然后那边出来了,制作冰灯、摇煤球。
  接着开春了,还没到耕种的时候,又问几十万百姓干什么活儿。
  那么等着两季收获之前的青黄不接的时候,是不是还要问一下?
  查史书,商鞅变法那么厉害,他都没解决过。
  “还有各州府的账,已经熟悉差不多了,往后一律照着报,涉及到官员考评。
  朕要亲自看,户部那里把图表作出来,叫朕查出问题,家人就都进掖庭宫吧。
  别以为朕不懂,朕很可能会带着账目去灞水畔的庄子,有人会懂。”
  李隆基开始威胁了,自从前两天知道作假账和查假账一些浅显的道理后,他觉得膨胀了,准备审计天下。
  群臣一听灞水二字就悟了,赶紧回去严查,若是说账不小心烧了,就把当事的官员和家人一起抓过来,要么说实话,要么全杀。
  “科举那边如何了?”李隆基今天的问题多。
  “定当为陛下选才,参照灞水的一些地方。”姚崇无奈,四十二个学子全录了,内定。
  “不得徇私。”李隆基强调,随即说:“有那么几个人想强要别人的好处,跑到了那个什么地方来着?”
  “五个,灞水的李家庄子。”张说变身提词器。
  “啊,西突厥十姓近日来”李隆基很自然地换个话题。
  不过大家明白,那五个去年到李家庄子的学子废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青黄不接五千岗
  正月十三,早上风小,没有朝霞。几朵云在蓝蓝的天上慢悠悠飘。
  “李东主,我等告辞。”余怀德带着一群人和车,在庄子边与李易告别。
  过年前,余怀德的走私商盟便在筹集物资。
  过了年,没到正月十五,队伍准备出发,最后一批货从李易庄子上取。
  里面有香皂、肥皂、甘油、花露水、护肤膏和十面小镜子。
  余怀德等人清楚,所有的其他货物加起来,比不得从庄子所出的三车。
  三百羽林飞骑在旁等待,依旧一人三骑。
  “一路平安!”李易抱拳。
  “走了,绕城、绕城。”余怀德一声吆喝,队伍从长安城南绕向城北。
  同一时间,一辆辆两马车从南边和西边的门出来,一同到城西汇合。
  更西边几十里的村落已经有了队伍在等待。
  此番出动的马车超过一千辆,工匠跟随、车上装好了货物与草料。
  私家样的护卫和雇佣的护卫配合羽林飞骑。
  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向西。
  朝廷下的不得沿途勒索克扣商人的官文提早一步加急送往沿途官府。
  皇城中,了望楼上,李隆基拿着望远镜看城西的队伍。
  “这一遭,不知能为朕拿回多少钱财?又不知可叫多少地方官员落下把柄。”
  李隆基从未曾忘过李易出的坑人主意。
  下文命沿途官员收手,商队依旧行贿打通门路。
  之后想收拾谁便有了理由,还十分充分。
  高力士站于一旁,默不作声,心中却对一脸阳光的少年东主加了三分警惕。
  少年坏呀,脑顶生疮、脚底冒脓,坏透腔了。
  被高力士腹诽的李易哆嗦了一下,抬头望天。
  “哎呀,还是咱大唐的天蓝,煤烟的味道闻起来都格外清新。”
  李易夸着看一眼窑的方向,那里烧着,用焦碳的窑没什么烟,焖焦碳的窑则烟雾袅袅。
  他摇摇头:“我没有办法防止污染,,先凑合着来吧,今年忙完回来,找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单独建焦炉。”
  叮叮当当伴随着铃铛声,一辆四轮小马车过桥。
  准备回去的李易站住,等车到近前,笑着问:“裴兄府上不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