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6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啤酒和收费的葡萄酒、白酒,我建议大家喝啤酒,度数低。
  喝多酒,酒后失德,科举不用考,绝对考不上。
  因为这是在喝酒前告诉诸位的,不能喝就别喝那么多,不是等你喝迷糊了我再告诉你,那是欺负你。
  在得到告诫的时候依旧不可以自己把握,证明自控能力差,难以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
  关小潭带着一群人到此,按照程序说话,对方听不听他不管,该说的他都说了。
  反正到目前为止,在醉仙居吃饭的人就没有一个喝醉闹事的。
  其实大唐哪怕偏远地区能够开起酒肆的,都不存在打架的情况,除非你能连店家一起打。
  西北地区的人都是带刀的,店铺依旧开着。
  不管是打尖还是留宿,都可以。
  但要说你吃饭烤肉的时候,看到几个女子也吃烤肉,你去搭讪对方不愿意跟你接触,你想动手不行。
  店家就靠这个位置赚钱,你这么干就是断店家财路,不用女子多说话,店家会先跟你好好讲,你不听……
  很快就解决,不听的都沉旁边的池塘里了,不然你有本事把店掀了。
  这个规矩远方来的考生皆明白,酒水免费提供,食物不要钱。
  不要闹事,否则后果很严重,需要用生命来承受。
  一群女子过来了,她们属于没资格跟着李易队伍出发的。
  不过那些人走了,她们本来就不服气,使劲练习技能,她们期待着那些走了的回来后发现位置没了。
  其实她们想多了,人家跟着队伍走的‘大家’,到另一处地方又会学习当地的音乐舞蹈风格。
  一路上从未停止过对自己行业的钻研,小机器人会帮忙指点,李易有时也给出曲子。
  甚至是李隆基一高兴就来一曲,他会记住这些‘大家’的表现。
  这些‘大家’们会跑到甲板上排练舞蹈、乐器演奏。
  因为风大,正常在大唐,哪有随时提供的大风?
  航母有,始终就存在着,这是最好的练习场所。
  在船队停留在某个岛屿时,她们李易商量用气垫船带她们冲浪,甚至飞艇低空叫她们以滑翔翼飞出去。
  她们在感受所有所能接触的运动元素,并分析起内涵,再表现于歌舞中。
  于是她们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尤其是身体的核心力量以及用这种力量来表达舞蹈的情感。
  她们还跟青黛小丫头学把脉与按摩,用各种食材练习刀工,与李易学几种类型的茶道。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咖啡的温度控制细节,说实话,熟能生巧,而天赋是让人最难以跨越的鸿沟。
  但这个天赋谁知道有没有啊?是先有还是后有?大器晚成不用我再说了吧?
  来吧!我先教四种煮咖啡技巧,接下来你们自己研究。
  茶道有多么深,咖啡就一样,不过这个东西就是咱们才行,原来……
  你们没经历过,很有意思,明明比不上茶道的东西,却在拥有茶道的民族手上把咖啡也玩出花。
  其实说白了,这是一个刺激性问题,不管是酒、茶、咖啡,都对人体有刺激性……”
  李易给‘大家’们上课,从各方面来阐述,其实并不全面,但足够用。
  因为这个还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等多方面,包括弄个足疗什么的。


第两千八百四十三章 科举开始绕远行
  二月十五的太阳升起来,考生们起来前一个小时每人喝一大杯水,很快有生理反应。
  接着洗澡、换衣服、进考场,饭不急着吃。
  今年的考场比去年好上一大截,考间大,里面有床、厕所、淋浴、电灯。
  另外有张菜谱,上面印着图,想吃什么拿起旁边的电话点,有人会给送来。
  庄子里安排人,一个人负责二十個考生的电话,单独接线。
  包括考生想出去溜达溜达,电话里一说,监考的人来一个,陪着走。
  等适应一番,有的考生直接答题,有的则点早餐。
  海上,吃饭的李易羡慕地看着考生们,自己考试的时候没这个待遇。
  好在自己考试时间短,不像此刻,一考十天,提前交卷的不算。
  “再有几日,咱们便回到大唐。”苏颋坐过来,看大屏幕。
  “若不绕远,加快速度,已到振州。”
  李易点点头,回程走的菲律宾南边,绕一大圈,从望加锡海峡穿过,西边的大岛是加里曼丹岛。
  他那时有三个国家在这个岛子上有领土,文莱,一个小国,还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再走卡里马塔海峡,就到新加坡了,蒲罗中,当地变成自己大唐的人,给他们送点东西。
  无人机在天上飞,拍摄陆地上的情况,发现海边或海边附近有人时,船只过去问问有啥交换的东西没。
  无人机把一部分地形和植被、人的聚居活动区拍下来,愿意换东西的,当地不管有什么都给换。
  先叫对方知道有个国家叫大唐,可以跟他们贸易。
  两刻钟左右,李隆基等人过来,拿着果粉冲的果汁和干果。
  “小易,我等方才吃饭时想到个问题,卖帆船给别人,别人用来跑大唐的玛雅都护府去贸易怎么办?”
  毕构抓一把葵花籽放在面前。
  “没有航海设备,他们远航纯粹碰运气,咱们的补给点有咱们的人武装驻扎。
  发现他们的船,告诉他们不准再向哪个方向航行,他们不遵守,咱们扣船,人给送回广州,船不给了。
  他们自己想办法搭乘别人的船回去,暂时那边的大陆和更南边的两个大岛子不能让他们过去。”
  李易考虑一下,觉得买了船的保证想到其他地方转悠,他们自己原来的船不行。
  姚崇喝口果汁:“不如先不卖,赚这个钱不划算,地方商人的帆船不好用,改租蒸汽机船,咱们把他们的船收了。
  收船的钱算在租赁费里,如此省下一份心,夷商的贸易量大,未必全与大唐买卖。”
  “嗯!不卖了,大唐海商手里的帆船咱们买下。”
  李易同意,卖给人家大唐太亏,自己那时的第一艘蒸汽机船黄鹄号,就是因为别人不卖船给当时的国家。
  人家不是不卖,卖,但船队的管辖权不给清政府,而是归一个官员,这不是扯淡呢嘛!
  没办法的情况自己造,等自己掌握了技术,再买的话就好买了,别人愿意卖。
  现在外国没有好帆船,大唐的帆船有着自己带来的技术在其中。
  “小易,你也有失策的时候啊!”宋璟在旁边笑。
  “失策不可怕,就怕明知道错误而不去改正,避免自己丢脸,那才祸国殃民。”
  李易无所谓,决策错误,不是还有你们在么。
  何况真疏忽了,等着别人的第一艘船到了不该到的地方,马上用武力回收,大不了赔买船人钱。
  “我们把事情往下交代,有官员发现情况,已经大力奖赏。”
  张九龄承认一群大臣没想到,事情总要往下安排,
  “正好把木头省下来造蒸汽机船,多多造。
  蒸汽机船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气缺少油,不如先拿来修路和耕种。
  我再琢磨琢磨,看看蒸汽机船下一代长啥样合适,现在的还是小。”
  李易颔首,要奖励,以后弄到好木头不造帆船了。
  ……
  科举考试的第四天早上,船队抵达蒲罗中。
  百姓们在等待,当地有大唐驻军,船队去美洲的时候,大唐对外贸易不停。
  非洲、澳洲、新西兰等地方全跑,但不进地中海,只在苏伊士运河那里雇人疏通和拓宽运河。
  天竺的地方黄金和宝石多,交换,波斯湾也跑过去跟人家贸易。
  李易本身不想要宝石,宝石不能当饭吃。
  架不住大唐的东西成本低,产量高,别人一时间拿不出来其他的东西。
  宝石别人认为值钱,就换吧,回大唐再看究竟怎么算收入。
  一大盒宝石和一船粮食,必然要宝石,在当地一颗宝石就够换一船粮食。
  当船队一出现,提前得到消息的本地人登时发出欢呼声。
  一眼望不到边的蒸汽机船队,另外三艘那是船?
  李隆基等人下船,看到百姓欢迎的场面,心情愉快,走到哪都有大唐领土。
  没得说,赏!
  从玛雅那里带回来很多可可豆,以及制作好的巧克力。
  巧克力赏给百姓和驻军,额外给用黑曜石雕刻的饰品。
  当地的领头人等重要人物,李隆基亲自送,别的百姓又大臣们赠送。
  到了驻军时,李隆基不厌其烦地一个个给,给一个便拍拍肩膀。
  李易在旁边叫名字,他有数据,作弊。
  大唐现在有照相机,百姓们的户籍上贴照片、加钢印。
  士兵的照片一人交一张,在庄子里扫一下就存进去了。
  现在李易跟在李隆基旁边,挨个叫名字。
  军士们激动的颤抖,陛下亲自送东西,李东主知道自己?
  “在不需要死战的情况下,有危险赶紧多,咱们回头架炮轰,别把自己搭进去。”
  李易不时重复这句话,他担心军士们一激动,什么情况都拼命,不值得。
  像某块地盘争夺,没子弹了,赶紧跑,无须上刺刀,到安全的地方呼叫支援,飞艇以后都往这边派。
  但有百姓被围困,百姓死之前你得先倒下。
  一圈发完,李隆基手一挥,赐宴。
  这个‘传统’此地人也知道,上回李易来,就是请所有人吃饭。
  自然吃烧烤,海鲜和野味全烤,李隆基边吃边关心,问领头的人当地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啊等等。
  领头的人不停地称赞大唐的福利好,看现在穿的丝绸衣服,就是大唐送的,重要日子才穿。


第两千八百四十四章 粮食难存科考地
  他们告诉李隆基,家家盖了新房子,开垦出不少地,种下大量的粮食和香料作物。
  大唐送来马、牛、羊、猪、鸡、鸭、鹅、兔子。
  “我们知道火柴在别处卖得很贵,我们这里一钱一大包,说跟那边一样的价钱,不算运费。”
  另一个大唐封的官员开心地插一句,别人使劲点头。
  大唐另一边的百姓买一些东西什么价钱,这里就是同样的价钱。
  自己这里种的水稻,朝廷不要,教着建粮仓,储存起来等受灾的时候吃。
  “咱们本地气候潮湿,如今两三个月属于最好的时候,降水少,又不那么潮,海鲜干要多做,按照保存方法存放……”
  李隆基一副朕啥都知道的样子跟本地人聊本地的天气和物产,证明关心你们。
  “陛下我们这里确实潮,稻谷保存不了多久,能不能我们收完稻谷,用船运回去?
  等我们这里缺的话,再运回来,哪怕运回来三成就行。
  丝绸的衣服漂亮,穿身上也舒服,干活舍不得穿,我们想穿棉布的。”
  领头的人提要求,潮湿太厉害了,建的粮仓费很大劲,结果保存上两三年就得拿出来吃。
  今年的产量比吃掉的多,年年这么储存,保证得扔掉,建多了粮仓,吃不完、留不住。
  他琢磨着先送到那边,那边有地方存放。
  一旦这里出问题,发個电报,那里就给送来了。
  “无须如此,若粮食多,朝廷出钱收购,若哪天本地遭灾,朝廷派粮来赈,大唐子民受灾,哪有存粮于国的道理?”
  李易拒绝,花钱买,等你们没粮了,白给你们。
  “啊?还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