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日用表明意思,我不想去,姚崇你帮我一下。
  姚崇愣愣地看着对方,眼中神色复杂。
  他想掐死崔日用,你不去就不去呗,你问我,你从我这里出去,要是没去李家庄子,岂不是我告诉你别去?
  你
  姚崇服了,他知道现在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劝崔日用过去,参加那个什么诗会。
  哪怕是崔日用病了,抬也要抬过去。
  不然说出去,啊,崔日用去找了姚崇,然后崔日用就拒绝李易邀请。
  陛下会怎么想?李易知道了会怎么想?
  如此关键的时刻,眼见着科举开始,李易那小心眼的人,他会不报复?
  他若是出手,自己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危险,谁能想到武功县给了次品陶器,李易就拿出来新釉卖?
  “崔尚书,诗会呀,诗会好呀,李易本是个有才华的人,前年在他庄子上的四十二个学子亦不错。
  你想想,李易拿出来多少利国利民的好东西?陛下十分看重,陛下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可用,陛下也是为民。”
  姚崇连说三个陛下,点拨对方,四十二个学子,陛下要了。
  所以你去一下吧,认识认识,别考完的时候你们判的一刻给黜掉了。
  “可是他一个庄子就要我尚书”崔日用知道了,却心中不舒服。
  “他是太中大夫,从四品下,比你差一点,你正三品,关键是庄子里有好东西,李易那人大方,比如怀慎家的房子,知古生病后给的药。”
  姚崇继续施加压力,你想好了,李易有钱给你们,还能给你们治病。
  你不去容易,不过是得罪了陛下而已,然后家中有人生病
  崔日用从来不觉得正三品的实权尚书和从四品的文散官有什么可比性,但他懂了。
  “多谢姚相告知,明日某便去看看,为国选材嘛!”崔日用抱拳。
  “一定要去哦。”姚崇跟着抱拳,拜托了,你不去,不用别人动手,老夫就收拾你。


第三百零二章 文言比之也要输
  农历二月十四日,崔日用带着一大群吏部的官员抵达。
  他跟下面的官员说好了,过来认认人,有好东西拿。
  吏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侍郎不满,去找人,找一圈,得到却是跟着去吧的话。
  大家都悟了,今天的诗会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参加。
  当然,若只剩一口气,说不定李东主能给救回来。
  在桥头,他们看到了宋王。
  “进去后,不管看到谁,要当作不熟,比如我,不准叫我宋王,我就是个普通的皇亲国戚。
  我的庄子是六李庄,庄上还有几个弟弟,像三弟,你们都是五品以上的官,谁漏一句不该有的话,一家人”
  李成器威胁,因为今天三弟和弟媳来了,过来看书,顺便放松,下午就走,明天有大朝会。
  户部的众官员懵了,六李庄的三弟?宋王你是老大,你三弟是
  崔日用不停地擦汗,他早有听闻,说陛下来这个庄子,今天算是确定了,不是谣传。
  “再强调一遍,李易不知道,你们谁没作好,我三弟会很生气,还有弟媳。”
  李成器怕别人出错,又一次警告。
  “宋,宋王,我们知道了,四十二个学子是吧?我们一定把名字记清楚。”一个侍郎回应。
  其他人就是用最大的力气点头。
  “进去吧,说话之前想清楚每一个要说的字。”李成器又跟一句。
  他同样不想让李易知道自己和三弟的身份,说不定那之后,再过来,就是易弟行正礼。
  然后说话的时候滴水不漏,打着官腔。
  那样还有什么意思?来庄子不就是寻找一个别处没有的心愉之处么。
  因此李成器看吏部的人,一个个都跟敌人似的。
  吏部的人感受到了杀气,暗自警告自己,宁肯不出声,也别说错话。
  宋王平时不是这个样子,现在都急了。
  然后他们到了晒谷子用的到操场,露天的操场。
  脚下是大块的木板,不等上去,一股热气先飘过来。
  再一看正中的位置有木头台子,台子上放了许多乐器,还有南曲一群大家?
  好多娃娃们穿着学士服在跟着帮忙摆东西。
  啪!一个漂亮的青色瓷盘掉木板上,居然摔碎了。
  把分盘子的孩子吓一跳,她赶紧把其他盘子放到面前的小桌子上,跑去取了扫帚和搓子。
  哗啦哗啦扫起来,放到一边,继续分盘子。
  “那盘子就摔了?”一个官员觉得可惜。
  “别多话,李家庄子有钱,不然还能打孩子?你看孩子的样子,根本没当回事儿。”另有官员警告。
  众人看去,果然,小丫头还是那么开心的样子。
  别的孩子根本未多看一眼,大人同样不理会。
  李成器跟过来,四处看看,没见到李易,倒是四十二个学子全在。
  还有相对长相清秀的后来的二百二十学子中的一部分人在。
  稍稍松口气,他转身去找李易。
  来到李易的院子,他听到声音。
  “易弟,你这书好,比三十六计好。那边有南曲的大家,不用你去管。”这是李隆基的声音。
  李成器为三弟点个赞,说得太对了,南曲大家,活跃气氛、调动情绪是基本功。
  对,把易弟拦住,别去参与。
  “我怕他们不给面子,或者闹事,比如非要跟南曲的美女那什么”
  李易还是担忧,他想去处理一下。
  “不会,易弟你放心。”李成器进来保证。
  “叔叔,问一下,武功县最后如何解决?”王皇后找个话题。
  “武功县窑的管理层出了问题。一个是对买卖之道没有个完整的计划,一个是对外部形势把握不准。
  一个是经营理念过于落后,一个是内部激励不足,一个是对群众消费心理没搞清楚。”
  李易语气淡淡地说出五个问题。
  乍听着,发现不是很严重,实际上这个评价就决定了一切。
  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作事乱七八糟,什么都弄不清楚,连跟谁接触都不知道,损失好大,一天天脑袋里想什么了?这么废品你们吃白饭的?以后别人都不买咱们的东西了,要你们有何用?
  “嗯嗯嗯!”王皇后听懂了,点头,等着,解决呢?
  李易继续说:“从调整组织结构入手,完善中层管理,加强基层人员思想教育,加入审计部门,从采购、生产、销售环节中清理不必须要损耗。
  最主要的是,引进外来资金,为本县陶瓷窑产业增加新的活力。
  发挥联合发展的优势,打造本县产销一条龙平台,把产业合理化、先进化、科学化。”
  “叔叔你换一个说法呗!”王皇后发现自己跟不上节奏。
  “就是把上面的人都收拾下去,中层的警告,下面的维护好,然后查一下旧账,我拿钱进去,就算是我的窑了。以后的事情听我的,这样就合理了。”
  李易很不好意思地说出来,对,就是收拾人,然后好处自己拿。
  王皇后笑了,笑得贼兮兮的。
  李隆基在发呆,李成器一巴掌拍在李易的肩膀上:“易弟,厉害呀,原来有些话可以这么说啊。”
  通俗来说,李成器要说的是:可以可以,okok。
  李隆基呵呵笑着伸手摸摸李易的脑袋:“行,易弟,你这个比什么上书用的赋还厉害,听着云山雾罩的,真动起手来却丝毫不含糊。”
  李隆基此时觉得自己已经不是推开了一扇的新的窗户了,简直是踹倒一面墙。
  学到了,好,这话说的,简直是收拾人的最好方法。
  李易承受着掉头发的风险,同时也觉得文言文算什么?
  文言文至少很多人可以看懂,表达的意思清楚。
  让你们看看我那时的行政官方语言结构,一点不文,都能说流畅了,然后里面包含的内容
  “叔叔,你再说几个事情,我听着可好玩了。”王皇后此时少了算计人的样子,又是那么活泼。
  李易:“”
  他不觉得哪里好玩儿。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外面这个时候遥摇地传来了女子齐唱的声音。
  除了李易想要捂耳朵之外,三个人听得都很认真。
  待一遍结束,又第二遍时,李隆基、王皇后、李成器三个居然就能跟着唱了。
  李易无语,你们记忆力这么好?我带词试唱都做不了如此流畅。
  第二遍结束,李易松口气。
  “好一个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易弟,正如你写的三国演义前面的那个吧?”李成器感慨道。
  李隆基背出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李易不想说什么,他琢磨不透,是自己遇到的古代人都这么厉害,还是厉害的人正好被自己遇到。
  因为学子们一个个也不差的,背东西快,还通音律、绘画。


第三百零三章 争斗不休为民官
  李易在纳闷,另一边的崔日用等官员却被触动了。
  这首曲子他们没听过,换别人唱,他们可以指责什么不遵常规。
  不过南曲大家唱出来,代表的是一种新风气。
  何况这曲子确实很好听,第一次听就觉得有种力量。
  再听歌词,简直唱到自己心里去了。
  尤其是女子们唱的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道进了女子的那种缠绵幽怨。
  为什么又突然就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这曲子是在说一个什么事情吧?争斗、争斗,有男有女,有爱有恨,停不住也难以休。”
  有官员从歌词和曲子里感受到了这种东西。
  “是呀,给人一种无奈,必须要前行,没有退路,怎么可有这等歌曲?”另有人附和。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差不多是吧诸位?”一个侍郎开口。
  “沧海一声笑么?李东主果然大才。”
  “无怪乎馨研等大家跑到此处躲着,哪里是躲,分明是又学了许多新东西。”
  “我若有这等才情,我一天换一个大家的地方留宿。”
  “所以你也只能想着留宿,却留不得。”
  “赶紧把那四十二个人记住,科举考试,不能漏了。”
  “想想就觉得可笑,前年李东主去找人的时候,那些人多么傲气呀,只这四十二个人愿意打扫家畜粪便。”
  “听闻李东主自己也收拾粪便,而且还下地种田。”
  “故此才有那么多利民的好东西,李东主是吃过苦的人啊。”
  “这等被李东主教出来的人当上官,我们也放心,然否?”
  “然!好官!”
  吏部的官员一顿吹捧,顺便找理由录取四十二个人。
  必须要说明,不是因为每个人身边放着的一个箱子的缘故。
  箱子里的东西在长安早就知道了。
  无非是香皂、卫生巾、花露水、甘油、打火机、酱油、腐乳,等等什么的阿堵之物。
  偶们是吏部官员,偶们有骨气的,绝对不是因为谁送了啥玩意就在科举上给开口子,不是!
  是的,确实不是,光送东西不行,关键是人家上面有人。
  有人已经偷偷看过箱子里的东西,满意,一年的俸禄买不来,关键有的东西没处买。
  至于蔬菜,旁边有筐,说是一会儿自己进大棚里摘,想吃什么摘什么。
  用小筐摘,然后放到大筐里,会有人帮忙送回去。
  崔日用这个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