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一十二章 十亿钱财换新苗
  今天没什么大的事情,话题围绕着蝗灾的事情说。
  户部说无须减免租子,那里没问题,到了冬天之前,会有大量的鸡鸭。
  粮食减产,可以吃肉和吃蛋。
  若是到了明年还有蝗灾,哪个地方未处理好,就不是户部该管,而是吏部。
  工部尚书魏知古则是提到打井的队伍还是太少。
  要求拨款先让工部派人到地方找工匠把设备造出来。
  工匠联盟派人过去执导,以免明年旱得太厉害,影响麦子产量。
  拨款自然是拨李隆基的私房钱,说好的,打井的费用他出。
  李隆基痛快地答应了,拨,给钱,朕有钱,拿去花,不够的话先审计你怎么花的。
  等群臣说完事情,李隆基犹豫了一下,散朝。
  换个地方,找姚崇四个人,还有一个司农寺的寺卿秦守一。
  秦守一之前当万年县的县令,后来当京兆府的少尹,这次转到了司农寺,从三品上的官。
  唐朝的官员的职能重合太多,感觉一件事情哪个部门都能管。
  后果呢就是有好处,能管的部门全上,有问题,这些部门全推诿。
  户部管仓库的问题、太常寺也管、司农寺还管。
  “诸卿可知我大唐亩产几何?”李隆基叫人给上茶,他手放在茶碗的边缘,笑着问。
  姚崇闭一下眼睛:“陛下,各地不同,你又没说种什么。”
  “嗯!姚卿所言不错,看来是知农事的。
  既然如此,朕就命姚卿五年内,让长安一地的麦子或稻子亩产翻一倍。”
  李隆基给姚崇穿小鞋,就你话多,行,你懂,你上。
  姚崇深吸口气,发现错了,他眼珠子转转:“臣请那一地为灞水李家庄子。”
  噗当啷刚端起茶碗吹着的张说一口气喷出来,茶水溅出,他赶忙放下。
  “呵呵!”卢怀慎笑两声。
  魏知古鄙夷地看过去,目光在姚崇的脸上扫了扫。
  秦守一:“”
  “哈!”李隆基笑一声:“姚卿好打算,不过那里不用你选,去年李家庄子水稻比长安其他地方的水稻高出四成,麦子多出三成。”
  “陛下说得对。”姚崇把这个事情就揭过去了。
  “朕昨晚忽得一法,若今年司农寺照作,并有成果,五年,水稻或麦子亩产翻一倍。”
  李隆基不开玩笑了,拿出个本子。
  高力士取来送到姚崇的手上。
  姚崇看第一页,就知道是李易的字和画,李易就这风格。
  李易画的画是素描,带透视和阴影。
  如画个盒子,边线会逐渐往里缩,给人一种立体感。
  姚崇仔细看,看杂交的原理和步骤,等着看完,递给张说。
  姚崇说:“陛下,这得试多少次?”
  “地多、人多,总能试出来,种田又不耽搁,就是看花期。”李隆基端起茶碗。
  他昨天和李易聊的时候李易说过,这玩意儿属于碰运气。
  你碰,就有成功的可能,不碰,永远那样。
  李易可以出大量的放大镜,然后就是看人手在多大的地方去寻找。
  张说看完,放到卢怀慎手上。
  出声:“臣请从各地寻找种子,让整个京兆府所在种植,派出万人以上人手找寻。”
  卢怀慎看过,给魏知古。
  李隆基看卢怀慎。
  卢怀慎开口:“同是麦子和稻子,放在一起,风吹动,互相授粉有可能出现大的米粒和麦粒。
  可用筛子来筛选,最后一批大的再种下去,看看能不能长出大的。
  无非是耗费人力过多,李易可以花钱找人摇煤球、揉泥巴、采茶、割蒿子。
  陛下的钱那么多,也到了应该利民的时候了。”
  卢怀慎想到另一个自然授粉互相干扰后的种子。
  万一就有好的呢?拿筛子往下筛,逐渐加大筛子的孔,最后剩下的是大个的。
  至于这些大的结穗好不好、扛不扛旱、防不防虫,另说。
  “有如科举,忧中选优,又似男女,同一个父亲不同母亲的孩子也不一样。”
  魏知古把东西放到秦守一的面前。
  秦守一听四个人的话,察觉到最后的重担要自己来挑。
  五年翻一倍?若是翻不了呢?
  他开始翻开,随即被本子上的想法所吸引,还能这样考虑?谁那么厉害?
  等看完,他抬头:“陛下这个是”
  “李易。”姚崇说出来。
  “啊,怪不得。”秦守一理解了,在长安,怎么可以不知道李易。
  现在很多同样叫李易的都改名了,不然承受的压力太大。
  整个长安,一说李易,专指灞水畔的李家庄子李东主。
  知道了是谁,秦守一有疑问:“怎不在李家庄子试?”
  卢怀慎回答他:“李家庄子秘密太多,地少,都养螃蟹、蛤蟆了。”
  “今年还养了不少泥鳅,泥鳅虽然比不的鳝鱼,可是好养活,寻常百姓能养。”
  李隆基跟着说一个东西。
  李易那里去年清理那段河道的时候,挖出来的泥鳅就养了起来。
  “臣请陛下命左藏调拨足够的钱粮。”秦守一明白了,不能去李家庄子,他提要求。
  “无须左藏,朕给你。若有高产之粮,百万缗钱财又如何?”
  李隆基把手一挥,大气地说道。
  百万缗,换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现在直接说出来。
  秦守一听了,只以为陛下豪迈。
  姚崇却在旁边对他说:“陛下真能拿出来百万缗,你不要想花多少钱,你只管把事情作好。”
  “啊?”秦守一眼睛瞪溜圆,不敢相信地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矜持一笑:“钱财嘛,身外之物,不必挂怀于心。”
  张说四个人同时低头,老默契了。
  他们不想说话,陛下你现在
  遇到李易之前,你敢不敢把同样的话说出来?
  这他娘滴又是盐井又是金矿的,金矿那里开始采了。
  天上人间那个不算,夜市收费也不算,卫生费什么的都是给你养私军的。
  别说百万缗,你喊出来千万缗,拿不出来。
  你还可以去找李易问哪里有金矿、银矿和铜矿。
  秦守一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担忧。
  陛下如此砸钱,还是私房钱,没找到那个什么雄的死了的。
  或者是找到了,配种没配好,粮食未增加产量。
  自己的脑袋
  看,办法有人给出了,出办法的人还是拿出来无数利民工具的李易。
  钱有了,陛下愿意花一百万缗。
  最后东西没出来,谁的问题?
  “臣现在就去安排。”秦守一说完行个礼,拿起本子跑掉,他要抓紧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李易当杀满月到
  鸿胪寺中,吐蕃人焦急的等待,等官员们帮忙联系上李易。
  头领叫伯讹,他把现在的事情想像成了吐蕃和大唐的一次明争暗斗。
  他并不知道,大唐根本没空儿理会他,由李易一个人对付足够。
  大唐重臣在等待杂交粮食,同时应对蝗灾,还有抓紧时间制造热气球的其他配件。
  而李易同样没工夫专门针对他,李易要把医书医术传天下。
  顺便解决大唐的财政收入问题,面对的是大的族群和世家。
  他这点小事,李易要是都纠结,那还能干什么?
  伯讹在等待中,发现太阳移动得也慢,他出来,站在皇城的外面,正对着朱雀大街。
  看到有人沿着街边赶车,车上是成捆的蒿子。
  赶车的人从车上抽出一个长竹筒,拔掉塞子,往最里灌水。
  喝完用胳膊一蹭,一脸享受的表情。
  还有大人拉着孩子,孩子头上有个苇子编的斗笠,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也不知道大人跟孩子说了什么。
  如此和谐的一幕,伯讹看了,没有丝毫开心的想法。
  他把长安的百姓和吐蕃的京城百姓作对比。
  吐蕃的政治中心是逻些,也就是李易那时的拉萨。
  莫说是大唐的时候,李易那时的西安也比拉萨发展好。
  伯讹所看到的长安,去年春夏的时候还有人要饭。
  今年街头看不到要饭的人,全送去悲田坊了。
  悲田坊给叫来太医看病,还给找活儿干。
  “李易,李家庄子,一个庄子带着整个长安在动,李易应该死掉才对。”
  伯讹早分析过,一切的改变全因为投奔亲戚过来,结果亲戚全死了的少年李易。
  伯讹还知道,任凭李易隔段日子拿出来一个利民的东西后,吐蕃和大唐的差距会逐渐变大。
  各种农具的图纸,虽说送回去了,吐蕃那边会制造出来。
  然,吐蕃多少人?多少能耕作的田地?
  大唐多少人?多少田地?
  大唐的百姓只要多出来一成的亩产,这多出来的粮食用在军事上。
  那么吐蕃所面临的军队就要增加很多倍。
  听说李易能看天候,去年一整年的时间在为了应对太行山东边的旱灾、蝗灾作准备。
  在那等情况下,各种好东西都能往外拿。
  现在没有蝗灾了,他腾出了手。
  看,热气球出来了吧?
  再给他几年,不,几个月,天知道他又能拿出来什么。
  “杀了他,杀了他”阳光下面,伯讹估计是热迷糊了,嘴里不停地嘟囔。
  突厥人此时在偷摸联系其他部族的人,他们一个是怀疑吐蕃拿到了热气球的制造方法。
  另一个是他们准备自己派人去试试,看能不能潜入进去。
  “多亏去年储备的冰多,不然怎能供应得起庄户们用冰,今年冬天还要扩建冰窖。”
  李易喝着带冰茬的冷面汤,感慨着夏天的不易。
  四个宫女和四个太监在旁边的桌子上也吃冷面。
  冷面的碗大出来一圈,跟个盆似的。
  里面放着酱牛肉、一大堆的黄瓜丝、一个煮鸡蛋、竹笋片。
  加上芝麻和香菜,以及辣椒酱。
  李易寿命多了,又兑换了一点辣椒,他时间一长不吃辣椒,难受。
  王皇后吃着同样的东西,李易保证,没事,吃吧,哺乳期也没问题。
  不过这些是主食,还有炒菜,别人不愿意吃可以,王皇后必须吃。
  肉炒茭白、蒸的肉沫茄子、葱烧鸡蛋、鱼肉制作的四喜丸子。
  王皇后不用像普通的有钱人家顿顿吃炖鸡,或者是不放盐有利于下奶的猪肘子。
  还没出月子呢,寻常百姓在儿媳妇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养鸡。
  距离生孩子还有一个月时攒鸡蛋。
  然后坐月子的时候就吃吧。
  一天吃十多个鸡蛋,能给吃胖了,就最好了。
  换到宫中的话,王皇后也要喝鸡汤,还要加一些草药。
  不一定非是人参炖鸡,尚食局的医生们又不傻,天天给吃人参,可以被诛了。
  王皇后在宫中看别的人生了孩子,还羡慕过对方天天那么吃,即便吃的时候想吐。
  她羡慕的不是吃,是孩子,吃吐又如何?
  现在她才发现,宫里吃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还是庄子好,每一顿饭自己都爱吃。
  想着,她笑出声。
  李易刚说储存冰的时候,见嫂嫂笑,不明白几个意思?
  “嫂嫂,冷面要嚼碎了,用碱烧出来的面,不易消化,这个冷面除了爽口,没多少营养。”
  李易怕嫂嫂笑的时候,没怎么嚼就给咽下去了。
  “啊,没事。”王皇后赶紧回魂儿。
  外面灞水桥头,中午赶回来用蒿子换盘香的人再吃炸酱面。
  一起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