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九十章 捐钱攒分可拥护
  “咱们大唐现在有实职官,有文散官和武散官,还有勋和爵,乱七八糟的。”
  在几个人好奇的时候,李易说起唐朝的官员制度问题。
  勋一般给士兵用,奖励的,爵就难了,爵需要给实际的封邑,说多少户,就给那些户的租。
  后期的时候,勋就能花钱买了,有荣誉,有品级。
  “不是很乱。”李成器觉得自己能分清楚。
  “所以咱们让它更乱,不,更完善一下。增加一个商人交税、捐钱的荣誉。
  名字随便起,不过不能一直有,可以消耗。
  比如交一缗的税,给一个积分,捐一缗,给一个积分。
  积分到了一定程度,给个称呼,再多到一定程度,再给一个。”
  李易介绍着他的另一套积分体系。
  “叔叔,积分有什么用?”王皇后很自然地问出来。
  “换科举名额,地方上的乡贡,不是学了就能来京城参加科举,要择优,朝廷可以……”
  李易开始说怎么用。
  让地方给生员们打分,而不是优、良什么的,具体一点,哪一项给几分,为什么给。
  商人们换了积分,多少积分换那个的一分。
  只要钱足够多,其他的分低一点也行,傻子不行,得有个底线。
  这相当于他那时的中考加分,不涉及到高考。
  地方上的商人家属,或者商人本身,想要获得进长安科举的名额,使用积分就没问题。
  等着到了长安,能不能考上,那就另一说了。
  “越是富裕的地方越需要,富裕的地方文风鼎盛,江南那一代,多少好学子啊。
  一起竞争压力大,名额少,有人在那里的官学没考好,还有族学想要过来,都要走门路。
  走谁的不是走,朝廷给机会,拿钱。说不定在那边排中等,到了长安就超水平发挥了。”
  李易说出很多学生家长的想法,万一呢,给个机会去试一下。
  如他那边,有的地方考题比别的地方难出一大截。
  那里的考生若是换到别的地方跟其他人一起考,别的地方就完了。
  故此按照户口所在地考试,不要乱蹿,给人留个活路吧。
  李易的一套理论说出来,单间里的人听懵了。
  头一次发现,科举还能用来干别的事情。
  过了十几息,李隆基才恢复过来:“易弟,这般施为,选的还是才?”
  “为国为民即是才,商人出钱,朝廷拿着钱给天下百姓用,为边关将士用。
  有商人从外面换回来军马,朝廷给过赏赐。
  交税、捐钱,与那样的商人有何不同?”
  李易提起朝廷奖励换马商人的事情,本质上一样。
  “想来朝中群臣不会轻易答应。”李成器认可了李易的办法,担忧的是其他人。
  “给他们发额外的俸禄,按每年朝廷增加多少税收,分出一定比例,看考评给官员。”
  李易跟着又给出个主意。
  商人的税和捐款,算是朝廷增收,钱越多,官员拿到的越多。
  李隆基端起酒,略作沉吟:“即便没有额外俸禄,朝中应允的大臣亦不会少。”
  “是呢。”王皇后出声:“他们有的是背后靠家族,有的与大商人有联络。”
  李易笑笑,低头吃饭。
  他相信,事情传开,会有一番斗争。
  寒门出身的人不答应,家族大的官员和拿商人好处的官员要赞同。
  所有的改革都是利益分配问题。
  李易相信,最后是以金钱来平衡的。
  用积分换,对于有钱又学习好的地方的学子公平。
  朝廷科举选拔人才,长安的科举没有录取名额的限制。
  有本事一万个人把题全答对,就全是甲第。
  真正的冲突在于官员的位置,没有那么多地方安排。
  不过那是之后要操作的事情,与他那时大学生一样。
  最初的大学生可了不得,到后来即便是名校,毕业后想找个满意的工作也难,除非出类拔萃。
  最后不还是年年有人考,招生越来越多。
  科举一样,来吧,都考,考好了全给你们甲第。
  李隆基等人第一次接触这种变相的收钱卖官的事情。
  他们在琢磨,一时间都不出声。
  饭吃到快结束的时候,李成器长出口气:“贫家子弟难喽!”
  “以后大唐商税多起来,取消庸和调,贫家受惠。”李易不觉得对贫家子弟有冲击。
  学习好的,不用拿积分买。
  积分名额属于额外名额,并不挤占原有名额。
  无非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拿钱换了机会,一直就没公平过,或者说是这才是公平。
  吃过饭,李隆基和王皇后走了,李成器带着几只用竹子制作的鸟也走了。
  那鸟就是毕构来时看到的,鸟肚子里用来装火药,鸟身上还会绑上两个发射药的喷管。
  这个叫神火飞鸦,用来攻城,比窜天猴集群好用。
  它飞的时候有弧度,能从城墙上绕过去,并且向下滑翔着落。
  李隆基坐在车里,看一眼不怎么高兴的皇后。
  开口:“不如带回去,三个月大了。由你亲自喂养,别人碰不到,你的宫中连香都不点,无处下毒。”
  “再过几日,我把后宫梳理一番。”王皇后点下头,笑着说梳理后宫。
  “本来今天到庄子上问是否打仗,结果得到了另一个赚钱的好办法。”
  李隆基不去管后宫的事情,他笑着说起此行的收获。
  王皇后抿一下嘴:“这样一来,想着逃税的商人们,为了自己家中的子弟,也要把税给补上。
  就怕到时候娶妾的多,认亲的多。有学子自己家中不行,可以认有钱的人当爹。
  还有和离的女子,带着儿子的,要么寡妇有儿子的,为了谋个出路。”
  “带子纳妾的不算,认亲的五年内不算。”
  李隆基直接给出条件,他已经决定要用这套方法了,什么名字回去找宰相们商量。
  他认可李易的说法,商人出钱帮着打仗、帮种田的百姓减轻负担。
  凭什么不能拿到额外的好处?至于百姓理解与否,时间长了也便习惯了。
  朝廷没钱,还不得从你们种田的百姓身上拿?战争又不可能因为朝廷没钱就不打。
  “亲戚家中的孩子算不算?有的大家族,这个或许有大臣要提出来。”
  王皇后考虑世家的问题,世家需要一些人来撑台。
  “不算,他们可以拿出来钱给对方,让亲戚自己捐。”
  李隆基不想让世家光明正大地发展起来,名义上不可以给漏洞。


第四百九十一章 利字当先多方从
  “卖栗子,有买栗子的没?新下来的栗子……”
  李隆基的车子到春明门的时候,旁边传来叫卖栗子的声音。
  他拉开帘子,透过玻璃窗向外看,一个头发花白的人挑着一担栗子在那里蹲着卖。
  有人过去看,说了几句话,摇摇头又走了。
  李隆基听话那人说的话‘在你这买,不如多花一倍的价去买炒好的栗子,你卖得贵。’
  只看了两眼,听了一句,车子已经进城门洞,进去路北面就是兴庆宫。
  “去问问那人为何栗子贵。”李隆基吩咐,赶车的人就知道如何处理,直接进兴庆宫。
  李隆基下车,立即有人上来给打上华盖伞,外面的小雨还下着。
  李隆基摆一下手,从车中取出来一把大伞撑开,不站在华盖之下。
  打华盖的人露出感激的神情,挪一挪,自己在伞下站好位置。
  没用多长时间,打听的人回来。
  “陛下,他说他从富平县过来,不愿廉价卖给收货的商行,才挑着担子卖。
  他觉得糖炒的那个价钱高,他低一半就可以,结果卖不出去。
  他想去学,担子没地方放,怕挑着担子学被少年们打。”
  “去告诉他,少年们不会打他,学。”李隆基听了,没指责挑担子卖栗子的人贪心。
  说着话,他顺手把手上的伞给对方,自己转身回车中。
  打听消息的人举着伞,激动得手臂不停地颤抖。
  对他来说,这不是一把伞,是陛下关心。
  他不知道,他的陛下李隆基这套都是跟李易所学。
  李易对庄子的人平时可好了,犯错误的规矩在那摆着,同时在收拾人的时候又心狠手辣。
  尤其是杀四十七个人的事情,亲自动手。
  “三郎,少年们不会打他?”王皇后在车中听到了。
  “不会,不仅不会打,还会教他。少年宋小东的事情,我派人查了。
  他答应赚钱后带着县里的其他人一起赚钱,结果第一天出来卖,已先跟其他人说好买编织的筐。
  回去后,他把筐钱给了,还高价收栗子,县里的人去摘了栗子卖给他。”
  李隆基说出情况,凡是和李易接触的人,他都派人盯着。
  “是个好孩子,懂分寸。不然叫叔叔知道了,说不定会出手。”王皇后放下心。
  “往后的栗子值钱了,都糖炒,采栗子的人必然会提高价钱。”李隆基目光深邃。
  “那怎么办?京兆府的百姓吃栗子就贵。”王皇后又为百姓着想。
  “别处的商人发现长安的栗子好卖,用船运过来,尤其是河南府那一带,栗子多。”
  李隆基现在对市场经济熟悉了,甚至知道河南河北的栗子多。
  等李隆基回到宫里时,挑担子卖栗子的人已经站在东市看宋小东他们炒栗子。
  “张老伯,这个你要练,刚开始的时候炒不均匀,总是会煳,先拿生的炒几天……”
  宋小东对挑担子的‘老头’讲解怎么炒,老头仔细地听着,决定回去找人一起来卖,到西市。
  老头甚至准备听完,把挑的栗子送给宋小东他们,当作学徒钱。
  这可是本事,不但让看,还耐心教,甚至让上手炒两下。
  宫里,姚崇等人也在学本事,却没有想给一个栗子的打算。
  他们被李隆基说的积分和地方科举选拔额外名额的事情给说傻眼了。
  三个宰相的脑海中出现了无数斗争的场面,寒门与商人斗、世家与商人斗、世家与家族斗、家族与寒门斗……
  然后朝堂上也斗,各自为了自己的想法和背后的利益。
  最后的决定权……在陛下手中,不信看看禁苑里的羽林飞骑。
  “陛下,臣听闻你是去问打不打吐蕃的事情。”姚崇耳鸣了,怎么出了个这么大的事情。
  “问了,不打,明年再说。”李隆基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了,大家放心,今年若无其他事情,不增加财政预算。
  “陛下,此事不急,兑换券未普及,商税难收,可待往后。”卢怀慎给出一个理由。
  “捐的不耽误。”李隆基说出另一个收钱的手段,捐。
  他跟着说:“快些定下来,正好今年分够了,可以上长安,明年开春考试。”
  他想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出钱买一个地方的名额。
  “臣明白了。”张说聪明,再说也没用。
  陛下等着看钱呢,一下子会有不少钱。
  他也相信,江南和蜀地等繁华之处,地方给提供名额,一定有许多人愿意买。
  今年不买,明年政策变了呢?趁着机会,赶紧把差不多的、又没拿到进长安名额的人送上来。
  耽误一年,仕途就晚一年。
  若耽误了两年,多少钱财能换?
  “臣以为可。”姚崇不想触犯李隆基,因为现在他的地位不是很稳固,河那里还有个外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