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比得上此刻,什么药?一喷一贴,不疼了。
  简直是神乎其技呀,好东西,这些东西
  李易一看老头那眼神,用最快的速度把工具和药收进箱子。
  他兑换这些东西是为了庄子里的孩子。
  小孩子总会不小心把自己弄伤,还有的缺各种维生素。
  嘴里溃疡了、牙龈肿痛了、嘴角溃烂了、舌头起泡了、口腔黏膜器械性损伤了
  往常孩子自己忍着,牙龈肿起来叫牙宣,肿太大,有脓,就用缝衣针扎,然后小手使劲按。
  口角炎更不用说,两边嘴角出裂口的疙瘩,抠,抠完还有,再抠,总是长不好。
  这等小问题,李易不愿意叫孩子难受,轻松处理。
  然后看孩子症状,判断缺乏哪种维生素,用食物来调整。
  像今年冬天,庄子有人嘴唇干裂,就可以抹甘油了。
  手脸亦如此,用香皂洗干净,涂抹甘油,不裂不皴。
  “给老夫换碗豆浆。”姚崇选择妥协,油条他想吃,又怕把嘴里别的地方碰破了。
  没人理他,庄户才不管呢,白吃你还要换,换下来的粥谁喝?
  李易无奈出声:“老丈,粥很稀,泡粥一样。”
  “对,你庄上的粥,为何立不住筷子?”姚崇找到个理由,指责李易。
  “因为庄子上有主食,赈灾施粥,只有粥,而无旁物,自然要立筷子。”
  李易用筷子指指油条,又不是拿粥顶饱,平什么要煮那么干?
  “呃!”姚崇不吱声了,夹油条往粥里塞,很使劲的那种,他要发泄。
  李成器同样喝粥,但他选的主食是包子。
  李易专门给各种食物起好名字,贴在每一个地方。
  不然这包子就叫笼饼。
  凡是面,一律称呼饼。
  蒸的叫笼饼、蒸饺子也是笼饼。
  烤出来的叫烧饼,不管是烤馒头还是烤馅饼。
  放在水里煮的是炊饼,面条、馄饨、煮饺子、面片、疙瘩汤。
  拿油煎的叫煎饼,跟另一种煎饼是两回事。
  煎饼通常用荤油,素油没有豆油,菜籽油有,一般点灯和当药用,芝麻油能煎,寻常人吃不起。
  李易觉得别扭,单独分。
  馒头是馒头、包子是包子、水煎包是水煎包、馅饼是馅饼、馄饨可以叫抄手、面条必须是面条。
  “这个好吃。”对粥妥协的姚崇又吃腐乳说。
  李易吃自己的,好吃你就吃呗。
  姚崇等着李易接话,结果人家没搭理自己,他继续深呼吸,不气。
  喘两下,舒服多了,问:“这个外面红、里面白的吃食还有吗?”
  “嗯!”李易口中嚼着东西回应。
  “老夫欲带走一些,你待如何?”姚崇开口要。
  他觉得陛下、皇后和宋王都白吃白拿,自己堂堂宰相,拿点吃的,属于给你脸了。
  李易显然不稀罕老头给的面子,说道:“一块一百钱,二十块一坛子,坛子钱另算,六十文吧。”
  姚崇抬头看,看别的桌子,几乎每个人都会夹一块。
  一百钱?你庄子的人真富裕。
  “本钱几何?”姚崇想要讲价,跟人谈成本。
  “无本,一文不值,然,我就卖百钱一块。”
  李易微扬下巴,你管我多少本钱呢,我白来的,我愿意卖一百钱。
  姚崇瞪着李易看,嘴角下抿,一副我不再爱的样子。
  “易弟,给我装几坛子,拿回去吃。”李成器逮到机会。
  “好,先给大哥三哥嫂嫂一百坛,吃完了再与弟说。”李易痛快。
  腐乳而已,拿豆腐做的,和酱油差不多的本钱。
  姚崇继续用筷子使劲把油条往粥碗里怼,再一口吃掉半个腐乳,赶紧喝粥,太咸了。


第四十四章 有人串联扑卖怎么办
  天彻底晴了,李隆基几人吃过饭,带上土砻与图纸。
  姚崇寻了个借口,跟着一起跑掉。
  一百坛腐乳,一坛二十块。
  姚崇在路上时被分了五坛,他拿一坛在手里,摇头:“奸商,明明可以做更大的坛子多装,偏要用小坛。”
  李成器见不得别人说李易坏话。
  在那强调:“一千块一坛,总要开盖取,会使坛中红方乱糟糟,又会叫坛中红方坏掉。”
  李成器说红方,李易不叫腐乳,怕别人从名字中猜出原料。
  “一坛百块也好嘛!一块两文。”姚崇依旧忿忿。
  他发现对腐乳味道和口感十分喜欢,还想多买,然,百钱一块,吃不起呀。
  李隆基未去理会二人,他心思俱已沉浸到土砻上。
  手上拿两份图纸,一份土砻,一份木砻。
  李易说过,行军作战,木砻易制,可磨干稻麦,需强壮之士方能操作。
  这就是临时制作,然后快速脱壳。
  军中粮草,不能直接携带无壳米粟,不易保存。
  若有骑兵、牲畜,还要给它们吃。
  正好把带壳的脱去壳,麸子、糠,用来喂养。
  此刻的李隆基恨不能眨眼间整个大唐所有农耕之人,皆用上那套农具。
  “李易,天之骄子。”李隆基回想着一件件事物,感慨出声。
  姚崇听了,张张嘴,欲说什么,最后却抿着嘴望天。
  李成器嘿嘿笑两声:“姚相可是心有不忿?”
  “农事、教化,没有。”姚崇坦然。
  “那什么事情有?”李成器明知故问。
  “你宋王乃陛下长兄,怎能平白取小辈之物?”
  姚崇怒了,你一个宋王你之前干什么了你不清楚?
  “姚相此言,成器不敢苟同,何来白取之说?你可见有人到庄上惹是生非?”李成器抬下巴。
  又道:“你姚相都知酱油、红方、百煮浑圆蛋味美价高,当旁人不动心思?”
  李成器把话说明白,是我,是我在利用各种关系保护李易的庄子。
  “本相亦可。”姚崇争辩。
  “嘁!”李成器不屑扭头。
  李隆基不想听两个人斗嘴,说道:“待回去,还望元之命司农寺操作土砻之事。”
  “臣知道。”姚崇表情严肃。
  好东西少年东主无偿献出来,若推广不好,有人得掉脑袋。
  此时李易庄子上的人趁天晴,忙碌起来。
  水田中一群人推着秧马运输稻苗,李易叫人制作的油衣,却无人穿。
  他们也不骑在秧马上插秧,嫌慢。
  一个个只穿四角裤,在水田中快速弯腰、插秧。
  张家庄子的人把之前淋了雨的麦子搬到霸水边,用土砻飞快地脱壳。
  这部分是他们准备拿来自家吃。
  李易跑回自己的院落,连关三道门,进大体老师储存室。
  拿出工具,对照着书上的内容,认真练起来。
  如是几日过去。
  五月二十三。
  庄子上的四十二个学子再次找来其他学子,开趴体。
  简易的曲径回廊、小桥流水已制作妥当。
  北面的漕运水系支流入皇庄,又向下流进庄子。
  今天要举办的曲水流觞便用这个水。
  平日了吃的水,是庄子上打了五口井,用桔槔取水。
  桔槔就是个杠杆,后面有重物,前面有绳子连接的水桶。
  人打水时抓着绳子向下使力,带桶装上水,松手,水桶就被拽上来。
  把向上提水的力用在向下压,人更容易使力,还有身体自重参与。
  否则要使用辘轳,慢慢摇。
  或者是直接用绳子拴水桶,水桶底有一圆窟窿,窟窿上有一块皮子。
  水桶进井里,底先落,水冲皮子开了,水进桶中。
  等向上提时,皮子合拢,水就出不去了。
  当然有缝隙,还是有少部分水会流淌出去。
  像个单向阀。
  这个功能也用在了桔槔上,而不是一个封住底的木桶在井里的水面上晃啊晃着打满水。
  庄子上水井打水的小改动,已经传出去了,别人一看即会。
  李易等着那边人来得差不多再过去,他站在一口井的旁边琢磨。
  “压力井需要管子和密封,然后才能吸水上来,以前农村的洋井是用橡胶密封圈,加一个单向插阀,我用什么代替胶皮?”
  李易回忆曾经农村用过的洋井,都是自己家做那个密封阀。
  剪车轮内胎的皮,夹在两个铁片,一根铁杆穿过去,便连接好了。
  “不知道光板皮革行不行?”李易打算用皮子来密封,取代橡胶片。
  水管子好办,铸铁管。
  想着,他回院子画图,这个都不用跟系统买技术,他会。
  待图画好,他出来找管事宋德。
  问问人,转一转,在工地见到宋德。
  “东主你来得正好,今日酱油、百煮浑圆蛋卖得不好,价低,他们不竞价。”
  宋德很气愤,酱油拿出来了,一群人有一个喊价,其他人便不吱声。
  李易笑了:“围标啊?串通好了。”
  “对,东主,他们联合起来。”宋德认同。
  然后期待地看着李易,他知道东主总有好办法解决问题。
  “明天再卖,告诉他们,只有一百斤酱油,若价还不高,后日五十斤。五香茶叶蛋亦照此做,今天晚上不要做那么多了。”
  李易面色平静,二百斤酱油想分,那就一百斤。
  你们商人和富贵人家的继续联合,看谁坚持不住。
  “还有别的法子吗?”宋德记下这个,又问。
  “暗标。叫他们每个人写下来出多少钱,放在一个封闭的箱子里。只说出价最高的价格,其他的暗中交接。”
  李易又给出个办法。
  “那他们若是也提前商量呢?”宋德不明白。
  “他们提前商量,最高给出五千钱十斤,你喊的时候就说六千钱的最高,然后我们不卖。”
  李易解释一下。
  宋德瞬间就懂了,这样联合起来的人内部会怀疑别人出高价,一下子联盟便破。
  他心情好了,东主果然是东主,就是这样厉害。
  “宋管事,你找匠人制作。”李易把手上的压力抽水井的制作图给宋德。
  宋德翻看两页,皱眉:“东主,可是取水之物?”
  “正是。”李易点头。
  “为何这般麻烦?我们有井。”宋德不理解。
  “怕孩童私下取水掉井里,此无孩童还能玩耍。”
  李易露出笑容,小孩子整个身体趴到洋井的臂上,利用体重压水,一蹦一蹦的。
  宋德也笑了,笑容中带着温馨。


第四十五章 什么东西又臭有又好吃
  天青色,流水曲时遏。浅草茸茸微风过,学子众来乐。
  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受到邀请的学子们纷纷赶到庄子上。
  今天来的人比上次多,上回有身份的不来。
  没来就没有酱油拿,等想吃酱油的时候,已经吃不起。
  四十二个学子邀请的时候,悄悄说,有礼物。
  身份高些的学子忍不住,前来露脸。
  “东来兄,几日不见,可有诗作?”学子们互相打招呼。
  写双鸭同情诗的又被询问。
  此人颔首:“拙作一首,小鸡啄米诗。”
  “还请东来兄诵来。”旁人准备好了,吹捧从此时开始。
  这人深呼吸,找状态,吟诵:“一只小鸡叽叽叽,两只小鸡争吃米”
  刚赶过来要跟大家见面的李易:“”
  他表示佩服,叫东来的人厉害,两次,那么多人,自己就记住他了。
  印象深刻啊,了不起。
  学子们纷纷与李易施礼,今天李易请客,还是烤串。
  有杀的羊,还有鸡肉,鸡头鸡脖子鸡爪子鸡翅没有,都卤了留给娃娃们当零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