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郑广感动不已,陛下不曾怪罪。
  魏知古同样愁,今天陛下又跑到这里了,张说你是怎么回事?你不休沐吗?
  大家转悠,李隆基放下心,同时准备回去后再警告一些人一番,别过来,这是朕的地方,朕的。
  郑广走在最后面,仔细观察庄子的情况。
  水稻种的时候不是抛种子?人插?秧子长得好大。
  那些是张家村子的人?他们在收拾鸡鸭的粪便,装进篓子里,应该是用来做肥。
  灞水边一排水车,还有工匠在那造。
  水车引水到一个个浅池塘,有人向池塘里扔鸭子吃的食儿。
  小鸭子太多了,跑着跑着还能把自己给摔倒。
  水车连动的脱谷、脱壳机听说了,庄子上还有外来的人运麦子来脱粒。
  一群学子打扮的人在那看热闹?
  你们的心真大,今年春闱你们没考过,还不着急,有闲心看别人干活。
  郑广边看边想时,学子们也看到了他们这群人。
  郑广穿官服,七品官的官服也是官服。
  “在张家村子租住的学子是不想获得功名啊。”李成器看到那些人,不高兴。
  一个个的在那嘻嘻哈哈、指指点点。
  在他话说出来后,那些学子突然变了,像听到了他说的话一般。
  收敛笑容、整理仪表。
  然后朝着这边走来,看上去气质不错。
  “李贤弟请了。”对方站出来一个浓眉大眼、鼻直口阔、相貌堂堂的领头人。
  李易抱拳:“这位仁兄请了。”
  “李贤弟在此游览,可是不知秋来之愁?”对方又说。
  “敢问仁兄是”李易不认识对方,干啥上来就要指点我。
  “衡山赵旭赵十三郎正是在下。”自称为赵旭的人回答。
  李易有些懵,衡山那一大片地方,姓赵的有许多,你这十三郎从哪排的呀?
  “哦,竟然是十三郎,赵兄请了。”李易配合一下。
  “易弟可知秋日之愁?”赵旭继续说刚刚的话题。
  “何愁?”李易觉得此人是打蛇顺杆上,从李东主到李贤弟,再到易弟,你怎么就知道我跟你那么亲近了?
  “此愁有四。一为青黄不接无米下锅之愁。”
  “二为秋收后作物增减之愁。”
  “三为租佣调繁多无力之愁。”
  “四为冬将至苦寒难熬之愁。”
  赵旭叭叭叭条理清晰地列出四个点。
  说完站在那里等。
  等呀等,没人出声。
  李易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些学子是想在官员和一看就知道富贵人的存在面前露脸。
  说明他们投献无门,想遇到一个伯乐。
  李隆基等人同样清楚,找投献,问题是你们就说一个什么四愁,我们谁能管你?
  王皇后想笑,强忍着。
  她看看众学子,又瞅李易,愈发满意了。
  心道:你们不行,朝堂不缺你这等人,缺得是叔叔这般的奇才。
  赵旭尴尬了,他还等着贵人问每一个愁所愁的具体事情呢,他好展现才华,结果不接话是几个意思?
  好在他人比较灵活,立即转移话题。
  “易弟,我观你庄上种稻,作诗一首。”赵旭说。
  李易看看他,终究心软,道:“还请十三郎诵来。”
  “且听好。无学之人辛劳多,难晓天道徒奈何。躬身插秧不见日,一步一退岁月琢。”
  赵旭说。
  李易瞳孔一缩,心中不满。
  对方说没有学问所以才干苦活,不懂得更高的天道也没办法,所以只能低头插秧看不到阳光,最后生活和现在干的活一样,一步一退,岁月流逝。
  可是劳动的人凭自己的本事活着,难道不对?
  贬低劳动人民有罪,德行不够。
  “好诗。”李易拱手,不想再说什么。
  转头,他对李隆基几人说:“我等去看第六个沼气池修建?”
  李隆基颔首。
  李易转个方向走,其他人一同。
  学子们傻眼,走了?别呀,听我们说呀,然后欣赏我们啊,再求着帮我们举荐。
  “易弟,我这拙作可有指点?”赵旭大声说。
  “没有,好诗,回头我多多吟诵。”李易回头再次拱手。
  众人又走出去一段路,赵旭急了:“李东主,都说三字经是你所作,我等却不信。”
  “等一下。”李成器不高兴,转过头看向一众学子。
  李隆基皱眉。


第五十一章 不就是插秧诗么
  “怎可随便污人清白?”魏知古上前两步,对着赵旭那边喊。
  一群学子急忙跑过来,凑近,很好,没失去机会。
  赵旭豁出去了,对着李易说:“你能证明三字经是你所作?”
  “不能,”李易淡淡道。
  “那是谁作的?”赵旭追问。
  “不告诉你。”李易依旧语气平淡。
  “人呢?”赵旭盯着不放。
  “杀了、埋了。”李易笑着说。
  “埋哪了?”赵旭进一步。
  “不告诉你,你去报官。”李易歪头笑。
  “李易,你怎可这般?”赵旭愤怒哇。
  “跟你有关系吗?”李易心情看着不错。
  “作为读书人,我们要知道实情。”赵旭大喊,后面一群学子跟着喊。
  “你一个杀人犯,你怎么就成了读书人?”李易问。
  “我什么时候杀过人?”赵旭眼直了。
  “你怎么证明你没杀过人?”李易追问。
  “我凭什么证明?”赵旭瞪眼睛。
  “作为读书人,我要知道实情。”李易目光诚恳。
  “哈哈哈哈哈”李成器忍不住大笑。
  王皇后莞尔。
  “大哥、三哥、嫂嫂,去看沼气池吧。”李易再次出声。
  等他们走出去有几十步了,赵旭又大喊:“李易,你也就是一个种稻的,和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蠢夫在田里一辈子什么都不懂吧。”
  李易突然站住,旁边插秧的人站起身,看向学子们。
  李易深吸口气,扬声道:“庄子的庄户比你们懂得多,至少他们还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你们,科举不成,便是废物。”
  “至于种田和你们所谓的大道理,哼!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说罢,李易迈开大步走远。
  李隆基等人快步跟上,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学子。
  插秧的庄户们哄笑起来,然后继续快乐地插秧。
  他们听懂了,原来我们这么厉害。
  “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来是向前。好诗,当真是好诗。”张说走着的时候夸赞。
  魏知古也道:“这乃是由繁化简,字字珠玑,李东主好本事。”
  “别人写的,与我无关。”李易说实话。
  “那人呢?”张说想知道。
  李成器在旁插话:“杀了,埋了,你报官去吧,哈哈哈哈哈”
  “呵呵呵!”李隆基也忍不住笑。
  王皇后伸出手,在李易的脑袋上揉啊揉。
  郑广要表现,于是说道:“那什么谁作的无学之人辛劳多,难晓天道徒奈何。躬身插秧不见日,一步一退岁月琢。”
  “乍听之下能听,如今一比手把青秧插满田,当真是天地之分,差得不一丝半点。”
  另一边的学子们。
  “怎能是这般?为什么会这样?竟然竟然”赵旭语无伦次。
  其他的人用幽怨的眼神看他,意思是说,你非要咄咄逼人,结果如何?
  人家李东主的文采高你一筹。
  然后贵人也没搭上,你想踩着李东主上去,结果被踩了吧?
  能写出三字经的存在,岂是你能去攀比的?
  第六个沼气池的施工现场。
  一道道沟挖出来,旁边有人用铸铁管架起来攻螺纹。
  手动把铁管给打出来螺丝口,攻机是李易花寿命换的。
  他其实可以一点点改善冶炼,然后制作出攻丝机,但太慢,等不及。
  换一个,耗费二十个时辰。
  旁边有人把麻和桐油准备好,接管子的时候只有螺丝扣还不行,密封不够。
  李易那时有麻和生料带,现在就用麻与桐油。
  王皇后看着,期待起宫里从这边拿水泥照图纸制作的两个沼气池快些有气儿。
  体验过朝气灯的她不愿意点蜡烛了。
  蜡烛一个是不够亮,另一个是总要有宫女和太监盯着修剪灯心。
  她就愿意让后宫快快乐乐的,能省工夫就省工夫。
  从庄子拿的东西,她回去都分给后宫里的人。
  “易弟,平日你所作诗文甚少。”李隆基欣慰地看着李易说。
  “没意义,百姓手中无钱,念再好的诗也饿肚子。”李易平静地说道。
  他想起了杜甫,一代诗圣,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圣。
  在长安求官,后来给一个九品小官,去县里当一个公安局局长建法院法官兼税务局局长。
  杜甫嫌官小,不去,没钱给家里,继续在长安投献,然后孩子饿死一个。
  李易觉得自己现在有时间就可以去当这个河西尉,就在长安左近。
  一上来就给这么大的官,杜甫不知足?
  自己那边,多少大学生,求爷爷告奶奶去当个村里的小官,因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信心,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功。
  我想升官,我凭本事、凭政绩杀上去。同一个游戏规则下,我不服。就这么自信。
  所以李易欣赏杜甫的诗,瞧不起杜甫的人。
  写诗写得好,能让百姓吃饱饭?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没事走两步。
  李隆基不知道自己这个易弟对某个虚岁才三岁的未来诗圣腹诽。
  他就是欣赏李易这种满腹文采却不轻露,只做利国利民事的便宜弟弟。
  “易弟,沼气池时不时越大越好?”李隆基看这个比之前的那个大多了。
  李易摇头:“并不是,涉及到抗压能力和有没有足够的料,大的壁后,密封要更好,水泥要求高。”
  “不然会漏气,引起爆炸,要死人的。”
  “眼前这个是我能所做之极限,再大,我拿不出相应的技术。”
  “原来如此。”李隆基受教。
  “李东主也有不懂的?”张说趁机挤兑一句,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是呀,知道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当你终于迈进那道你苦苦追寻的门槛,你才明白,那仅仅是开始。就如诗文。”
  “他们说秋愁,在我看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李易带着无限感慨的情绪说出这些话。
  然后
  所有人全愣了。
  被从宰相位置挪到尚书位置的魏知古眼圈瞬间红了。
  他呢喃着:“却道天凉好个秋,好个秋!”
  张说仰头看天,叹息一声,想说话,偏生一个字说不出来。
  李成器蹲在那里看施工现场。
  李隆基紧抿着嘴。
  作为七品官的郑广什么都不愿意想。
  王皇后呆了一呆后,伸手揉李易的头:“叔叔说个振奋人心的。”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易道。
  “李东主,什么风浪沧海的先不提,我问一下,河堤开口了,怎么堵最快。”
  郑广听到李易的话,猛然想起尚书交给自己的任务,赶紧问出来。


第五十二章 堵决口也有办法
  “对。”魏知古跟着清醒,我难过啥呢?工部有问题要问李易。
  我这个尚书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