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啪嗒,旁边太监的筷子掉到桌子上。
  李成器则是瞪大眼睛,怀疑自己是否是在和皇弟及宰相们在说话。
  拒吐蕃、御突厥,乃朝中之事。
  你一个开庄子的少年,为何也知晓?谁走漏风声了?
  “贤弟怎如此清楚?莫非妄言?”李成器问。
  “清楚?摆明的事情有什么清楚与不清楚的?”
  “仁兄请看,吐蕃工坊、农耕不差,唐土边界摩擦不断,大唐多攻而少胜。”
  “皇子年幼,前年摄政的皇子母亲没庐氏也死了,由宰相,韦乞力徐尚年接替摄政。”
  “此时吐蕃内部不稳,自然是对外用兵为上。以外兵事而聚内民心。”
  李成器:“”
  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你一个好不容易继承个庄子的少年。
  你不好好种地,你琢磨那么老远的西北吐蕃干什么?
  吐蕃和你有关系吗?你家庄子上的耕牛从吐蕃买?
  “贤弟怎这般清好学?”李成器想知道李易了解这些事情的目的。
  “国乱则家难,国败则家失,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李易理直气壮道。
  李成器只得点头,一时无言以对,人家少年没说错。
  李易继续说:“况,待我年长出仕,若入朝,陛下有问策,怎可无良方而对?”
  李成器眼睛一亮:“贤弟想入朝为官?”
  “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入仕非为仕,乃育天下人。”李易答。
  李易说的是心里话,当官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了,他就能增加更多的寿命。
  按照时间推算,如不作些事情,他还能活一百零八天。
  心被触动的李成器吃过饭,又去看榨豆油。
  榨豆油的工序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如何榨得更好。
  李易又催促管事找人买树。
  他不要桑树,八十亩地种树养蚕才能赚几个钱。
  种上葡萄,葡萄酒是酒,比浊酒贵多了。
  葡萄干又是果品,价格亦不低。
  用卖酒和卖葡萄干的钱买布交佣调,只需一小部分。
  李易有更好的种植方式与酿造工艺。
  现在需要的是找结果的老藤,他可不想养几年再产葡萄。
  好在此时大唐都爱喝葡萄酒,许多人种葡萄。
  有人种葡萄结果少,而且葡萄也不甜。
  李易有办法处理这些情况,但他着急。
  葡萄马上要开花了,开花怎么移栽?
  通常是秋天移栽,一冬过去,趁春暖促根生长。
  春天移栽老藤,对藤伤害很大。
  当年能结出来葡萄,很让人怀疑。
  李易急,管事宋德更急。
  因为钱来了,价值五万五千文的一百匹绢被送来。
  五缸酱油的钱,还有那么多缸,每缸还能出油。
  自家的东主厉害呀,能赚钱。
  东主说卖树,那就卖吧。
  管事宋德骑着庄子里唯一的一匹马出去找人,卖树、买三年到五年间的葡萄秧。
  吃饱饭,困顿的学子们跑出来帮忙搬绢。
  他们面对李易这个东主,没有丝毫傲气。
  东主可不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偶尔东主还陪着写写字、论论策。
  东主写的字,能楷书,又能写出那种看着笔画很细,但傲骨嶙峋的字。
  晚饭前,李成器亲自点燃沼气灯,称赞一番离去。
  顺便带走了李易制作的酱牛肉、凉拌麻辣牛蹄筋、辣牛肉酱。
  最可怕的是,他连制作牛肉酱的卤水也不放过。
  全给拿走了,一大锅呀。
  “记得卤水每天热一下,凉了用冰镇上。”
  李易很怕对方吃坏肚子,送出庄子时还喊呢。
  至于对方有没有冰去镇,不用李易操心。
  送走李成器,晚饭还是牛骨头野菜汤,不过没有豆腐了。
  豆腐价格比米都贵,大豆产量低。
  一斤豆子通常能制作出二斤二两豆腐。
  当然,李易用榨完有的豆饼做豆腐。
  然后即使拿豆饼做豆腐,一斤豆饼他都能做出来三斤。
  若是没榨完油的豆子,他能做出至少四斤豆腐。
  人家大唐用卤水点豆腐,他用石膏。
  人家豆腐煮完浆隔渣,渣子就吃了。
  他把豆腐渣反复煮,冬天烧煤取暖,放个锅在灶上,煮呗。
  现在有沼气,继续煮。
  最后剩的渣,人根本无法吃,正好拿来喂猪和喂鸡,牛都不爱吃啊。
  就这样,他还琢磨着用豆饼做豆腐的时候,煮浆过程中挑一层腐竹出来呢。
  现在是牛骨头炖完汤,也还要继续煮。
  然后继续炖野菜。
  直到什么都煮不出来,骨头会变成肥料。
  齐民要术中就写了,除了农家肥,还可以用骨头渣子和除芝麻外的其他农作物渣油后的渣子肥田。
  不过李易庄子上的骨头不会拿来肥田,而是变成骨粉喂鸡。
  鸡下蛋,缺钙时蛋就是软壳的,甚至不下了。
  李成器不知道李易庄子有一套科学利用的方法。
  他没吃晚饭,带东西着急往回赶。
  好在路不远,这回走通化门,然后趁宫门开着入宫。
  从侧门进百福殿,见自己的太上皇父亲。
  有人在他进通化门的时候已经跑去安兴坊找其他兄弟,一起到百福殿。
  李隆基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带着王皇后。
  其他兄弟来时也各带一个王妃。
  给太上皇李旦和豆卢贵妃问安,大家开始品尝李成器带回来的吃食。
  昨天的酱油就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吃货民族的窗户。
  今天简直是开了一道门。
  牛肉他们都吃过,可是这个酱的牛肉,不蘸蒜酱的时候已经够好吃了。
  等蘸了蒜酱,大家表情都是那么愉悦。
  再尝一口麻辣牛踢筋,哎呀,世上怎么还有这等味道?
  这个辣,为何越辣越想吃,辣得那么纯正。
  两个牛腱子和两个牛蹄筋很快被众人分食掉,一个个意犹未尽。
  “大哥,不若把那李易招到尚食局。”
  薛王李隆业舔舔嘴唇,说出好几个人心中共同的想法。
  “业儿不得胡说。”李成器管弟弟。
  又道:“那李易心有凌云志,今日言及吐蕃、突厥之事,他说”
  李成器把李易说的话说给其他人听。
  大家听了,也如李成器当时一般,露出震惊之色。
  原来那少年胸有沟壑,志向颇大。
  既如此,又怎会去尚食局御膳房做菜。
  感叹之余,面条煮好了,今天晚上的主食就是汤饼,拌牛肉辣酱吃。
  “大哥,听闻你买回酱油千斤许,不知李易庄子还剩几多?”
  刚刚提议让李易到皇宫当厨子的李隆业又惦记起酱油的事情。


第五章 请多写两首夸酱油的诗
  很自然的,李隆业这回被他当皇帝的三哥给说了,叫他别去抢人家少年东西。
  甚至暗示其他人不得随意去李易的庄子,以免暴露身份。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看上眼的少年,得暗中考察。
  当晚,李成器命人在宋王府中腾出个地方,进行豆油榨制。
  待天明,豆油出。
  只不过看着品质不怎么好,没李成器带回来的那坛子清透,而且豆腥味重。
  李成器好声宽慰,未曾责罚。
  但叫仔细琢磨,尽快达到那坛子豆油一样的程度。
  今日他没去李易庄子,却叫人帮忙联系买主买李易庄子上的桑树。
  顺便再问谁有结果少、味不甜的葡萄藤,半卖半送过去。
  李成器想看看,结果不行,又不甜的葡萄秧子,到了李易的手上会变成什么样。
  因为这不是李易一个人的事情。
  许多种葡萄的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为啥我家的葡萄没几串?都成熟了,人家的甜,我家的咋还有点酸?
  李成器知道李易图便宜,这种葡萄藤,有时送人都无人要。
  可是他不相信李易闲着没事干把桑树给挖了,换不好的葡萄秧子。
  看庄子上的麦子就知道了,比别人的好。
  牛、猪、鸡,同样养得比别人好。
  晚上别人点个油灯都舍不得,他那庄子给学习提供那么亮的灯,居然不要钱。
  “不行,我得找一个庄子,不能说是皇庄。”
  李成器突然想起来个大问题,同时庆幸。
  庆幸李易不愿意多打听,从不主动问别人家里的事情、买卖的情况。
  给人的感觉温文尔雅,你说多少他就听多少。
  但不能总这样,自己需要一个庄子,没有皇室背景的庄子。
  于是这一天,李成器忙着叫人安排个庄子。
  要比李易的庄子大,同时还保证不能泄露秘密。
  李易今天也很忙,忙明天的诗会。
  学子们已经派代表去招呼其他人过来玩儿。
  直接招呼不行,要说有烤肉吃,牛肉。
  这样别人就愿意来玩了。
  李易买了酒,不是好酒,好酒太贵。
  他更没工夫去给蒸馏,他很忙。
  有人买桑树,他赠送石灰,告诉买的人先用石灰水喷一喷再放下桑树。
  葡萄藤也来了,管事宋德一脸懵逼地跟李易汇报,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有很多人要廉价卖给他葡萄藤。
  廉价到什么程度呢?
  别人挖葡萄藤,再送过来,工钱就是卖的钱。
  就是花一个雇佣人力的工钱把葡萄藤给搬回来了。
  李易表示你管事的有本事,等到了秋天给你发奖金,包个大红包。
  转过头又带领十个佃户人家去看那二十亩地育出来的水稻稻苗。
  根据资料,唐朝时期有一小片地方种过水稻。
  李易也想种,不种麦子了。
  现在用空地育苗,等收割完小麦,抢时间插秧水稻。
  西安属于北方,水稻一年只能一个生长周期。
  水稻哪里的最好吃?当然是河北道北部那一片州了。
  可惜,那里现在的人种高粱和小麦,而且能耕种的地方特别少。
  没有花蓝的花儿香的南泥湾。
  所以大部分大米都是从南方种植,然后利用前朝的漕渠和地面陆路运过来。
  那些大米李易吃过,不好吃,生长周期短,没有筋。
  “等收完麦子,你们会很累,同时水凉,每日每餐我给你们酒喝。”
  李易看着培育出来的稻苗,对十个佃户家庭说。
  二十个人看着,一声不出,但目光坚定。
  他们知道麦子收获后,田里灌的水有多凉。
  但他们无所谓,为了孩子,冻死在水里都可以。
  何况东主还给酒喝,喝了酒下水就不那么伤身了。
  李易看一圈,不错,所有的稻苗长势良好。
  晌午吃饭时,李易叫管事宋德到旁边坐。
  “宋管事,午后去买油布。”李易吩咐。
  宋德先点头,再问:“东主买油布作甚?”
  “待麦收后放水冲地,植水稻秧,油布做靴裤,以防水泡。”李易道。
  “啊?靴裤?拿油布做?”宋德好惊讶。
  “春水寒,寒彻骨,不加防护,老来遭殃。”李易说情况。
  “东主,使不得,一匹油布,价三倍于绢,下个水而已,何必”宋德明白了,赶紧劝。
  “脚划伤,浸水脓肿,还能下水?油布三倍于绢,却不及于命。去买。”李易打断宋德的话,坚持。
  “东主。”管事宋德离坐,长揖到地。
  “东主。”一起吃饭的佃户直接跪在地上。
  “大家起来。”李易抱拳,道:“论生财之法,你们不行;论劳作之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