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到了十月份,九姓降户果然叛变了,把单于副都护张知运给抓起来了。
  说是要送到突厥那里去邀功,又被郭知运打败,救回了张知运。
  朝廷说张知运丧师辱国,杀了,当众斩首。
  这就是唐兵,不管你什么原因,你要么战死,要么干掉敌人,你被抓就不行。
  而真正应该被杀的是姜晦,事儿那么多,还把兵器给降户,傻到家了。
  现在没有人来巡查,巡查也没用,李易不可能答应把对方的武器还回去。
  谁要是敢提这个话,李易会整死对方。
  不知道以后历史的王晙现在看着馄饨咽口水。
  等降户的女人和小孩子一人一个小竹碗,在那里用筷子费劲地‘抬’着吃的时候。
  再出锅的馄饨给了王晙等将士,还额外给他们盛了汤里的鸡肉片。
  汤是用鸡肉片和鸡骨架煮,鸡肉熟的快,降户们没有,大唐的将士们有。
  羽林飞骑和十六卫的人负责警戒,送人过来的将士们放下心。
  端着竹筒碗找个地方蹲着吃,马匹也被照看上了。
  “放花椒面不?”庄户拿着花椒面到自己人的身边询问。
  没有胡椒粉,等雷州和琼州那边种出来,才可以大量供应。
  “放,多放点。”王晙一直在小口喝汤,放了榨菜和虾皮子的汤味道鲜咸。
  “等把人送到地方就好了,你们休息几天,庄子里有感谢。”庄户这里的负责人对王晙说。
  “送了必须立即回去。”王晙摇头,他是将领,军令如山。
  “没事儿,我家东主会安排,突厥没有时间管我们,其他的是降户地区,眼下那里处在战争空白区。”
  庄户不以为意,已经习惯了,东主说什么,朝廷会办。


第六百八十六章 毫不谦虚士气重
  “什么馅的?香!”王晙终于吃到了第一个馄饨。
  “猪肉大葱馅的,怕你们胃肠不好,没给你们包韭菜鸡蛋馅的馄饨。”庄户给出答案。
  “你们把平时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拿来给我们吃?”王晙感动了。
  庄户眨眨眼:“……”
  他也感动了,多么好的边关将士啊,原来吃不上肉哇,草原那里缺肉?
  旁边的左威卫的一个人出声:“李家庄子顿顿吃肉,哪有什么舍不得,我们轮值希望能够快点到,过去吃好的。”
  王晙看对方,意思是你没跟我开玩笑?顿顿吃肉?
  他没问,不过想从侧面了解一下:“后勤我看着不错。”
  “何止是不错,哪支军队若有李家庄子给打后勤,绝对可以一直打胜仗,李家庄子能把饭菜喂到你嘴里。”
  左威卫的人推崇李家庄子,他们一轮换到李家庄子周围值勤,像过年似的。
  吃的好不说,还有礼物拿。
  王晙承认,自己没遇到过这样的后勤,太贴心了。
  现在吃的馄饨,李家庄子竟然还有闲心给熬鸡汤,放那种好吃的咸菜、虾皮子、元荽。
  多么仓促啊,可以作到如此程度,李家庄子若有准备呢?
  降户们不去考虑什么后勤,他们担心以后的生活,降户说白了迁到内地,算是任人宰割了。
  下午的一顿饭,女人、孩子、老人,对以后的日子又多了一丝期待。
  他们看到了,整齐的帐篷、美味的食物,用筷子吃不怎么习惯,只能把筷子当成一个小片挑着吃。
  可是这个东西好吃啊,汤饼是吧?从来没吃过。
  “能再给我一碗汤吗?”有的半大孩子吃完了,还想吃,但不敢要馄饨,想要汤喝。
  负责盛馄饨的人接过竹碗,又给舀了五个馄饨和满满的汤,滴上香油,多放香菜。
  孩子双手捧着,找地方继续吃,汤好喝,一点不腥。
  别的孩子一看,纷纷去要,他们想法单纯,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
  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馄饨,更不用说什么香油了。
  等老人、女人、孩子和王晙这些人全吃上了,才开始给降户的青壮们吃。
  一堆堆的馄饨煮住来,旁边的锅没了汤之后现炖。
  一个时辰,所有人全吃上了,之前吃的人已经饱了,被安排着进帐篷。
  分好位置,别走乱了。
  王晙早吃完了,他安排兄弟们接替羽林飞骑和十六卫的人。
  庄子上过来的管事也慢慢吃,他们可以吃苦,以前又不是没吃过,现在不挑食儿。
  王晙来到对方的旁边,蹲下:“一个时辰,你们能够安排好四万余人的伙食?”
  “和时间没关系,要看东主怎么想、吃什么。才来了一百个庄户,不是庄子的全部实力。
  东主若是动员起来,上千人可以把后勤辎重安排好,你们守边关,若有需要,庄子会出动。”
  管事呼呼吹几下汤,没有任何虚假地说道。
  他在庄子里当小管事,自然清楚庄子的后勤补给能力。
  东主想要达到何种程度就能达到何种程度,今天又不着急,慢慢操作,所以速度才慢。
  还有的锅没用呢,大家也不累。
  “听人说,灞水李家庄子后勤天下第一?”王晙问出来,他想听对方谦虚的话。
  “那对呗!”管事不想谦虚,我庄子厉害还用说吗?
  “你不谦虚一下?”王晙很直白地问出来。
  “你能打胜仗不?”管事反问。
  “保证能。”王晙不允许别人说他的军队不行。
  “你不谦虚一下?”管事的又问,顺便夹起个馄饨,吹一吹,咬一小口继续吹,太烫了。
  王晙:“……”
  等庄户把那个馄饨吃下去,他道:“你给我的感觉很傲慢。”
  “我行事的时候严谨就行,我们也想低调,可是实力不允许呀。”
  管事把李易说过的话拿出来。
  东主总说,什么谦虚?我们李家庄子就是最强的,强者恒强,遇到任何挑战,一律平推。
  王晙:“……”
  他突然间不想聊天了,他懂了,李家庄子的庄主有种骨子里的傲气。
  而且从来不需要掩饰,做事情的时候确实比其他人厉害。
  换个说法,这叫士气,什么谦虚?打仗的时候告诉士兵谦虚?
  只不过前线的战士在拼命厮杀,后方的李家庄子的人拼命提供补给。
  大家是一样的人,灞水李家庄子根本不是什么庄子,而是一支专门培养后勤辎重队伍的地方。
  降户们吃完,回自己的帐篷休息,他们确实是太累了,赶路赶的。
  李家庄子的人开始泡豆子。
  王晙不想休息,天还没黑,他站在旁边看庄户把豆子泡在水里。
  “这是要做什么东西?”他问管事。
  “今天晚上还有一顿饭,馄饨,明天早上也是。明天中午要自己做饭了。
  先泡好豆子,然后炒豆子吃,和肉丁一起炒,放一点泡发好的干胡萝卜丁。”
  管事给出答案,他不想做豆腐,也没打算熬豆浆。
  就是炒,现在泡,明天中午的时候就泡很大了。
  “明天晚上吃什么?”王晙自己也不晓得为什么问了一句。
  “明天晚上应该吃酸菜白肉锅,明天晚上应该能抵达蒲津渡,那边有第二波的支援到来。”
  管事不愁明天晚上的事情了,李家庄子出动是一波接一波。
  最前面的是最强的,之后的会雇佣人帮忙运输,连绵不断。
  果然,晚上天黑了,点燃火把,大家又被喊着吃饭。
  过去两个多时辰了,现在是保障降户的营养。
  翌日早上再次吃饭,队伍出发。
  比起之前赶路的时候,队伍里的人状态明显好了一大截,食物供应充足。
  中午真的是吃的豆子炒肉,还有黄米饭。
  别看天热,依旧给大家吃热乎的饭菜,保护下胃肠道。
  天眼看黑了的时候,队伍抵达蒲津渡。
  如管事所说,这边桥头支起了锅,炖菜,主食是全麦的馒头,比较黑。
  竹索浮桥连接两岸,百姓们远远地围观这群新来的人。
  快马跑过去,把消息传递到长安。
  “到蒲津渡了?以后用来临时两岸通行的浮桥,必须改变了。”
  李易在又过了一天后得到消息,他看着地图对李隆基说。
  浮桥是横跨两岸,然后没有大船通行,小船也不过桥,就是在桥的两边转悠。
  浮桥不能分开,无法解开锁。
  黄河上游到这边,找不到大船通行。


第六百八十七章 黄河水运难何处
  眼下的黄河上游一段,无大船通行。
  小船往来,到了特殊的地方就停了,该搬运货物就搬运货物。
  实在是无法通行,不然是拼命。
  一般是渔民在黄河上捕鱼,不碰浮桥。
  黄河的上游,到‘几’字段的时候,是偏僻地区,都护府、军队驻扎的位置。
  从黄河往上走,需要纤夫。
  黄河没有被彻底利用上,不然从黄河走,水路相连,一口气可以跑到岷山。
  倒腾一段距离的陆路,又是水连水,去益州。
  也就是突厥和吐蕃的造船技术不行,不然人家找到条河,可以直接打到长安。
  从那边往长安属于顺流,黄河利用好了优势很大。
  大唐已往没有轮船,不会选择黄河往上去,绕一圈,距离远,运送东西走陆路。
  现在有轮船,铁索浮桥的在连接两岸的时候,对黄河运输形成了阻碍。
  李隆基找来地图,看一看:“那边的人口少,运输物资要绕个大的几字。”
  “三哥,贸易,黄河过去了,往回来容易,哈密瓜、葡萄干、牲畜。不需要纤夫,路上的消耗是人吃喝,没有牛马吃喝。”
  李易用手在地图上划一下。
  “壶口。”李隆基指头点在最关键的位置。
  “咱的船不大,轮船,一个是在旁边开渠,一个是挂轨道,旱地行船。”
  李易知道壶口瀑布,那里无法行船。
  以前人用旱地行船的方式来解决,船到那里的时候,把船上的物资抬上岸,船也抬上岸,用滚木来走。
  到另一边的时候再放下水,这样就可以通行了。
  不过可以修渠,修一个两米深十米宽的渠,绕,小轮船就过去。
  非要旱地行舟,就加上轨道,铁轨,船卡到位置,人拽上去。
  牲畜也可以帮忙,壶口瀑布的问题便解决了。
  又不是他那个时候,需要走大船,一直在想办法建设,吨位大。
  李易觉得能整体重五吨就可以了,三吨只要数量够,一样没问题。
  “三哥,你看,从黄河往那边运输,吐蕃想打咱就打,走汉水入长江,陆路需要一段距离。
  走黄河,实在不行,咱就在壶口上面一点设个点,还是走一段陆路,用铁轨运输,到地方装卸。”
  李易在地图上又划了几下,最主要的是几个浮桥受到了影响。
  李隆基认真看着,涉及到了运输的大事,他不得不慎重。
  “浮桥的话能不能分开?”李隆基心思活跃。
  “能啊,浮桥一直都建在水流不是很湍急的地方,小船通行,拆开一段,然后抛绳到对面,再给连上。”
  李易说出他那时曾经的浮桥,还可以解索,铁索是挂着的。
  需要通航,摘下来,等船晚上过去之后,白天一早再连上。
  专门有人负责顶着河流的冲击用绳索把桥重新归位,很方便。
  “需要许多钱。”李隆基又谈起经济账。
  “收费,往来船只缴纳费用,建设的钱一点点就回本了。”
  李易有办法,这个不是他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