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要两地对着放鸽子,必须两地同时养,再各自互相运。
  运输过程才麻烦,要喂养鸽子,还要赶路。
  故此在军事用途上,大家并不积极。
  如长安到吐蕃,两边一起养鸽子,经过跋涉,把鸽子运到地方。
  每放飞一只,就少一只。
  除非特别重要的情报,否则谁舍得嗖嗖放?
  张九龄到长安去上任,就没带鸽子,带不起。
  “我家东主想请张公在此地的时候,帮这养上一批鸽子,等养好了,带到长安去,长安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放飞鸽子到这边。”
  旬信提出要求,让张九龄养,养得越多越好,反正都是带一次。
  张九龄想了想说道:“可,然,这边的消息可不能用这边养的鸽子来传递。”
  “我家东主知道,我家东主明年也会在庄子中养鸽子,送到广州。”
  旬信给出一个答案。
  “李大夫会养鸽子?”张九龄诧异了,他没想到,李易同样会养鸽子,意思是两边同时养,节省时间。


第七百二十一章 鸽房修建新灵感
  “这个地方放一条木棍,鸽子抓起来方便,这个地方的墙要能拆卸,冬天的时候鸽子需要避风,开春后要通风……”
  在李家庄子后买的地的位置上,庄户们听着别人讲解。
  讲解的人不是李易,养鸽子而已,用不着他,大唐有人会养鸽子。
  还有人用鸽子来比赛、斗鸽。
  斗鸡、斗狗、斗香,什么都要斗一斗。
  都能养得了斗鸽,信鸽自然也会养。
  关键是李易没养过鸽子,他查资料的东西,不如别人实际操作好。
  鸽子养起来招人烦,尤其是城市当中,带哨的鸽子是噪音,邻居的窗户不能开,阳台和玻璃上有鸽子屎。
  更关键是有协会的会员,平日里交流的竟然是鸽子扰民,除了被起诉外,基本上不用担心被处罚。
  而国人不愿意起诉,李易就反感,因为一些人的人性而反感养鸽子。
  他接触不到,便不会,甚至不愿意去了解,只知道卖的烤鸽子一般是十到十五元一只收来的。
  现在他需要了,为了不扰民,选择空旷的地方,周围几里地的无人区域。
  他以为鸽子只有在春天之后才能孵化呢,没想到冬天也行。
  而且冬天只要温度稍微高一点,鸽子就愿意产卵孵化。
  查资料,显示国外有用暖气的,国内基本上不用,调整下四面的围板,就可以了。
  “小易,想把鸽子用在军事通信上不容易。”
  卢怀慎住院中,他知道李易开始养鸽子了,说出自己的想法。
  “养鸽子不易,运输鸽子更难。不过有鸽子通信,可以掌握主动权。
  养鸽子的成本并不高,鸽子长得快,训练的时候,一个人可以训练一大群。
  哪怕一只鸽子加上运输费需要十缗,只要它能把消息传到关键的地方,就是赚。”
  李易其实是想用鸽子参与大的战役,一次就能打得吐蕃需要修养很多年。
  谁让他现在制作不出来电报呢,如果有无线电报。
  从大唐放到吐蕃,一路上设好中转点,再有边关的大唐各部也有电报机。
  那就可以主动去挑衅吐蕃,吐蕃军队只要敢动,必然有行军路线。
  大唐的部队还有望远镜,配合着侦察兵的电报……
  卢怀慎哪晓得旁边的李易在考虑一种划时代的东西,他对李易说:“鸽子养多了能吃。”
  “为什么不养鸡鸭吃?养鸽子可比养鸡鸭费劲,总要清理鸽舍。”李易不想吃鸽子,太小,肉少。
  他跟着再说:“鸽子又不是麻雀,麻雀在粮食要收获的时候吃粮食。
  用上网,一次网一堆,吃。
  麻雀在平时的时候吃虫子,所以平时不捕捉麻雀。
  从大的方面讲,麻雀吃掉的虫子更多,它吃掉的粮食比它吃掉的虫子所吃的粮食要少。
  可是麻雀成群结队,眼看要收获的时候,到谁家的地里吃作物,谁家会愿意?”
  卢怀慎:“……”
  “老夫病得太重了。”他嘟囔一句。
  “后天你就回去了,小病,医不了全大唐的人,医一小部分人还是可以的。”
  李易说起这个便叹口气。
  他那个时候也没说可以医治所有人,好一点的是,他所在的国家其实才是世界上医疗最好的国家。
  平时会说那个国家好,报销的钱多。又一个国家好,全民免费。
  等到了大疫情的事情,谁好谁不好,一目了然。
  “小易,你传出去那么多的医书,愿意学医的人多了,愿意研究的人也多了。
  等从太医署过来的三十个太医学好,他们也可以教给别人。
  设备没有你的好,技术总是会进步,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卢怀慎开始安慰李易,他知道李易有的东西别人没有,李易又不可能给所有人都准备一套。
  然,那么多的医书李易放出来,确实治疗好了不少人。
  报纸传不到的地方,医书已经传过去了。
  只要李易拿出来一本医书,用不上多久,大唐各州府就全有。
  学子上课的时候讲医术,无非是许多学子不愿意学。
  “学医很累。”李易想了好一会儿,给出了这么一句话。
  接着他又说一句:“但是学好了很赚钱,是学好了,而不是用骗的方法。”
  “小易,稻草人吓鸟类,时间长了不管用,拿网捕捉,网也是钱。”
  卢怀慎又把话题说到了麻雀和其他鸟类身上。
  “制作风车,用绳子串起来一堆纸风车,以前纸贵,草纸又软,现在有好纸了。”
  李易随口给出个办法,一副这等小事儿容易解决的模样。
  “风车用竹片、大叶草也能做,何必用纸?就是人碰到了,不小心会被割破。”卢怀慎笑着说。
  李易站在那里不动了,走神中……
  等了一会儿,卢怀慎开始担忧:“小易,我就是偶尔想到一点东西,不实用,还是纸的好。”
  卢怀慎认为李易好不容易想出来一个办法,又被自己的办法给打败了,一时想不开。
  “对呀,我为什么总想着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呢?脚踏式的螺旋桨也可以试试。”
  李易回魂了,他说着卢怀慎不明白的话,然后跑了。
  他要画图纸,不用要求那么严密,差不多就行,用不上五轴联动和打印技术。
  “铸,用铸的方法,然后再打磨光滑,放到船上,比轮船好用。”
  李易跑回到书房,在那里画曲面,选点,要求扭曲程度。
  旁边是一个画出来的面,曲面和那个面各个位置的距离,就是制作时候的依据。
  点的间距取得越小,数据就越准确。
  点越密集,意味着工程量越大。
  晚上卢怀慎需要扎针的时候,李易才给画完,五片扇叶的。
  之所以不是三片,是他担心金属材料支撑不住。
  他把一摞图纸扔到工坊,跑到住院部。
  “过两天,说不定可以看到一种跑得很快的船,比现在所有的船都快,就是比较贵。”
  李易给卢怀慎扎上针,看一眼食堂送过来的饭菜,说起另一件事情。
  卢怀慎晚上时候的状态比白天强,给他送来的食物都是清淡的。
  “你之前听了我说的话,想到了一种新东西?”卢怀慎盯着李易看。
  李易露出笑容:“灵感来了,没办法!”


第七百二十二章 经济发展地价变
  “给我安排一下,我家的土炕好像漏风,是烟囱的事情吗?”
  长安工盟,一个人找到办事人员提要求。
  “好的,我们这就给你安排。”接待员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记下情况。
  “换成两年前,随便找几个人就修了,哪里还要跑到工盟来。今年大家都忙着赚钱,找别人就是耽误人家。”
  过来找工盟干活的人说着找不到人的原因。
  一场秋雨之后,所有的农活都干完,想种植大棚的人忙着找钱安排地。
  不种大棚的人把冬小麦种下去,立即在李家庄子找个活儿。
  包括老头和老太太,整天在家中用高粱秆子制作东西。
  还有捡山货的人,组队上山。
  结果等到自己需要干活的时候想找个人帮忙,突然发现周围没有人了。
  不止是一个家中土炕不好用的人找工盟,还有想换门板的、打一套家具的、房子刷浆的……
  整个京兆府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人手紧张。
  “到了明年,更多的东西会运往京兆府,尤其是活的牲畜了粮食、草料。”
  一群人坐在天上人间的包房中,看着外面走路速度都比平时快的人,姚崇给出一个结论。
  “擦鞋的孩子竟然也有人雇着干活!”毕构见到一个人领着四个擦鞋的孩子在那走,摇摇头。
  显然他不是让孩子们去他家给他擦鞋,除非他家的鞋特别多,要么是做鞋的。
  定然是有什么活儿,孩子可以帮忙,给的工钱高,孩子们才愿意去。
  “怀慎跑到李家庄子看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张说感受到了一种气氛。
  他发现李隆基对他们更关照了,与平时不同,事出反常啊。
  宋璟吃个榛子:“京兆府的百姓收入高了,花销跟着上来,户部收的商税多,日子好过。”
  “物价也高了。”说到户部,毕构最有发言权。
  他一直在派人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数据,发现干果、肉的价格都涨了。
  正如姚崇所说,明年会有更多的人和东西往京兆府送,尤其是长安城。
  赚钱多,买东西就多,然后价格上涨,商人们发现机会,从其他地方买东西运到这边卖。
  卖的东西越多,户部收的税越多。
  毕构认为照此发展下去,光是京兆府一地收的商税,就能比全大唐的租子高出来两倍。
  到明年,洛阳也收,同时摊租入亩,粮食都足够支撑大唐对外使劲用兵了。
  李家庄子,李成器与李易说着差不多的话。
  “洛阳到长安的路况好,即便眼下黄河水浅,物资运输受到的影响也不大。”
  李成器说着看向灞水对岸,那里有车队路过,有的直接过去,有的稍微停一下,到桥头喝免费的汤。
  天冷了,喝口热乎的汤,进到城中即使一时间卸不了货,也能多坚持会儿。
  “大哥你买地不?”李易说的似乎不是一件事儿。
  “买地?买哪里的地?”李成器琢磨着问。
  “码头了、蓝田县周围的了、皇庄上面的了、渭南县的了。”李易说出来几个地方。
  “盖庄子?”李成器首先想到的就是庄子。
  “修仓库,如果不想迁都,那么京兆府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生产制造、物流中转中心。”
  李易说到地皮的事情,现在长安的房价已经很高了。
  但不够,还会更高,等陆路的丝绸之路重新打通,别处的货物运送到长安,长安再向西域运。
  以前长安的地位始终不是特别高,吃不上饭时,要去洛阳。
  现在长安不用因缺粮跑到其他地方,商品周转就需要仓库。
  当然,李易不会再买地了,至少不在京兆府买。
  别的有钱商人保证能看到机会,李易给提个醒。
  “百姓手上的房子和地还会更值钱?官府的地也如此?”李成器思忖一番,发现问题了。
  “官府的地不能随便卖,百姓的房子……”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