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迁,不要在并州置天兵军,耗费钱粮过多。华州和同州还能继续装,继续修梯田。”
  李易选择迁徙,把人放在外面,无法为大唐作贡献,大唐还要搭人手看着。
  进到内地,种田解决了他们自己的生计,还为大唐增加物产。
  “还是你买地?”李隆基按照之前的操作。
  “同样也得把他们的收益算在我身上,我倒是不在乎花那点买地的钱。”李易无可无不可。
  “成!”李隆基答应了,他觉得把人放在李易手上管比较安稳。
  去年来的三万多降户,一直很听话,给手工活也学着做,还认真学习大唐的话。
  开春了,先一步把农家肥给运到山上去,准备种了粮食还完债,成为自由民。
  谍报显示,那些人对家里的物品十分珍惜,每天做完饭了,要把锅刷得干干净净。
  以前他们有半个陶锅的碎片,都用来做饭,现在有了铁锅,似乎很满足。
  据说正在努力学习制作新的菜肴,懂得油要熟了后再放菜,不然味道不好。


第八百三十三章 不在智商在科技
  “在你家庄子免费住宿的考生们,今年报了同一个科,你可知道?”
  李隆基放下一个事情,提起另一个。
  “明法,他们不适合考进士。但凡心中对自己才华有点信心的人,不会愿意到庄子聚居区住。”
  李易手上抓了一串煎的豆腐,分析学子的心理。
  “你是用降低好处来分辨人?”李隆基似乎明白了。
  “他们不想回家乡,嫌丢人,又明知道待遇下降了像羞辱,还愿意过来,实则是走投无路。”
  李易说完吃一块豆腐,等咽下去,继续说。
  “他们学习已经学懵了,对自己不自信了,若朝廷放弃,他们真就被放弃了。
  我借着宋璟的吏部尚书送礼,把他们安排到免费为百姓诉讼。
  在帮助百姓之后,他们对专科非常了解,并愿意去努力。
  考科举当然选择明法,至少有个出路,不然怎么办?”
  “原来如此。”李隆基想起来当初说起这些学子时候的事情,李易当时就说会有安排。
  谋划之深远,用心之良苦,已经没法说了。
  李易又喝口酒:“他们不是一无是处,专一科才厉害。将来大唐司法要单独拿出来,他们正好用上。”
  “现在也是单独的。”李隆基想到了御史台、刑部、大理寺。
  “那只是朝廷上的独立,要地方上司法独立,地方上刑判依旧是县尉、县令来管。”李易摇头。
  大理寺和御史台只针对高官,品级低的七品和百姓,由刑部处理。
  地方上去哪找刑部?地方官员的权力太大。
  没有制衡,刺史、节度使、都督都不用说了。
  县令,又管行政、又管意识形态、又管司法。
  不管的情况下该都呢,管的时候岂不是更,谁来制约?
  李隆基端着酒碗停住:“和陛下要建的救灾的部门一样,独立,地方管不了?包括审计?”
  “对,垂直管辖,不过司法是直接由陛下来管,其他的人无权,大唐第一巡查团可以举报。”
  李易给一大群考明法科的学子们安排好了后路。
  谁说他们考上了不如进士科的?要看怎么用?说给权,就有权。
  人家如此信任李家庄子,跑来住,得叫人家看到希望。
  “给的俸禄是不是要很多?”李隆基想到另一个情况。
  “高薪养廉,陛下不给,地方行贿。不但要给高薪,还要灌输想法,像羽林飞骑一样。”
  “他们是只花钱,不赚钱?”
  “百姓更加信任朝廷,本身朝廷就是赚了。百姓守法,官员贪赃枉法的时候,他们出手,查处官员家产……”
  李易说着停下,赚钱可以的,抄家。
  一个县抄一个贪墨厉害的官员,啥钱都回来了。
  李隆基喝一大口酒:“好,此法好。考明算的是否能去当审计?”
  “可,不过要先学,我的书快写完了,里面涉及到了许多问题和算法,包括定理,不好学。比考试的内容难多了。”
  李易说大实话,现在考的算术太简单了。
  他那个时候的初中毕业的一律轻松解答,不存在困难。
  不,也不是,他那时的初中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的,估计能答上来的不多。
  难,不是难在题本身上,是难在文学功底上。
  比如有个池子,单独灌水,八个小时满。
  单独放水,十二个小时放空。
  问同时开放,多长时间可以把池子灌满四分之三的水。
  答案很简单。
  换成大唐的问题就不是了。
  他会出题:一池盈满犹斤半,流尽余滴日轮换。三季比年共入出,且作同位得几算。
  学文学的都要琢磨,一个池塘灌满,是斤的一半,八两。
  全流出去是太阳升起落下又升起,十二个时辰。
  三季比年就是四分之三,告诉你单位算是一样的,来,写出答案。
  这个考的不是数学题,大多数初中生看完题,直接就不写了,换下一题,看不明白。
  高中生能看懂的有,不过等着研究明白了,答完这道简单的题,已浪费好多时间了。
  还有什么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有八一,试问塔顶几许明?
  真正的功夫都放在了读题理解上,根本不是人作的。
  现在的明算就这么玩儿,哪怕是孩子学的数学再好,文字功底差,答题的时候就一脑袋浆糊。
  李易想着,忍不住笑出声。
  “易弟因何发笑?”李隆基看看自己的身上,没问题,又摸摸脸。
  “没事没事,我就是……哈哈哈哈~~~我写的会计和审计方面的,比较浅显,一般能识字的,仔细琢磨一下就懂了。”
  李易赶紧说话,不然他觉得吃不下去饭了。
  “浅显好。”李隆基想一想,表示明白。
  他发现李易说起另一种套路的话,自己和大臣们听着也头疼。
  “如此,以后愿意考明法科的人便多了。”王皇后想到司法独立的情况,分析。
  “其实只要是从地方上一步步考核升上来的,不在乎之前考的是哪个科。
  学子们学习的渠道有限,才造成了进士科难考,主要失败在策论上。
  不然能考明经的人,他们对书籍的了解可是很深的,背得多,只不过是对大唐各种政策不了解。
  报纸上最近开始增加相应内容,写得浅显。不但学子可看懂,百姓亦能知晓。”
  李易不认为考哪个科,最后就必须干哪个事情。
  现在的学子们又没有互联网,甚至新闻联播也看不到。
  知识储备量和时事了解差太多了,要是有个能上网的手机,大唐的学子们会疯狂的。
  还买什么书啊,不会的在网上找,自己见解不同的人有好多,去看别人说得对不对。
  一件小事儿,可以分成几十个意识形态。
  自己家没有凳子,想做一个,不用找工匠,有视频,照着来呗,第一个没做好,第二个改进。
  雷州那里有卖香蕉,买五斤,给二十钱,三天内给我送到长安就啥都不说,让我等到第四天早上,差评。
  “我必须得把发动机给弄出来,先弄船上的,然后火车,不行就继续挖矿,把冶炼技术传出去。”
  李易嘟囔了一句李隆基和王皇后都没听懂的话。


第八百三十四章 分散模式连密集
  “易弟,易弟,你醒醒,回魂,你在说什么?”李隆基急了,可别出事儿。
  “没,魂儿在,一直都在,我说有一天从广州到长安,中途不停车,最多两天把东西送到地方。”
  李易笑着解释一下,两天,火车中途不停,最开始的绿皮火车也能做到。
  “易弟你别吓为兄。”李隆基快哭了,什么就从广州到长安两天时间?
  八百里加急都不可能,有这速度,朕还愁边关偏远地区不好掌控?
  “三哥,别哭,我新研究了一个东西,正在制造,对于细节的把握很难,能飞出去一段距离。”
  李易知道对方接受不了,两天长安到广州不行,其实乘飞机,半天就够了。
  “叔叔,热气球不就能飞么?”王皇后仔细观察了一下李易,发现还是那个李易,暂时放下心。
  “热气球得有气球,我这个东西配合着降落伞训练,像风筝似的,只要天气情况好,可以飞很远。”
  李易说着,给也要哭的小家伙放了一片豆皮串儿,小家伙高兴了,拿起来吃。
  李隆基伸手摸摸李易的额头,又摸摸自己的:“能飞多远?”
  “要看从多高的地方往下跳,风怎么吹、风力有多大。
  顶风情况下,几百丈的高度,能飞出去几十上百里。
  配合上降落伞,能把羽林飞骑放到一个小区域内。”
  李易比划几下,给出滑翔翼的飞行情况。
  王皇后听了:“如此的话,找准机会,一次能把敌人的辎重全打掉。”
  李隆基跟着说:“配合热气球和神火飞鸦,攻城更好用。”
  “等过几天造出来的,我先去用一下,到时三哥和嫂嫂看看,哦,还有咱们的沰儿。”
  李易说话的时候见小家伙看自己,赶紧加上。
  “嗯嗯!”小家伙果然满意了,又继续吃那个豆皮。
  “今年加上河南府的税收和摊租入亩的收益,易弟估计户部可得多少钱?”
  李隆基对钱财还是不知足,他想办大事儿。
  “三哥是说陛下准备把全大唐的路皆修一次,包括水利?”李易很自然地猜到了。
  秦始皇就这个想法,罗马也是。
  路越好,对统治者的权利掌握越牢固。
  “然!”李隆基承认。
  “税到哪里哪里修,以税来推,不然商人们不懂得珍惜。”李易持另一种态度。
  “不能先修后交税?”李隆基准备先投入。
  “用行政命令去推动地方官府,让他们找商人说。可以边修边交税,不能路修好了再交税。”
  李易反对修完了收税,没有这个说法,都没收过路费呢。
  李隆基皱眉头思忖一番:“应如是,不然他们认为朝廷不管怎么样都会照顾他们,他们什么都不用付出。”
  转而他还有问题,吃饭不重要,来一次,必须问政。
  “易弟说的地方劳动密集型产业,能给几个目标吗?”
  “衣盟、工盟,不就是么,不管谁接了大的活儿,都会分散出去,以零星凑整体。
  这其实是分布式产业链条集中规划,不仅仅能够用在衣盟和工盟,养殖、种植业才是大头。
  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引导、培训各单独个体与小组织,共同协作,统一标准。”
  李易没打算一步到位,因为原材料供应链有短缺。
  更多的百姓需要照顾家里的田地,然后才能参与额外的收入劳作活动当中去。
  抛开实际情况,快速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决策者的不智行为。
  “三哥,整体产业链不完善、无法持续的状况下,只能是临时组织框架中的集中劳动,分布式。
  如李家庄子的棉纺织和高粱秆的家庭模式加工,最后才能集中。
  真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外来务工者聚居区的水泥粉碎和女子磨面,以及纸张制造。”
  李易不想让人发生误判,照着使劲学,结果发现不行。
  李隆基没立即出声,慢慢吃喝着。
  等吃了几串儿后,才放下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