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7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是我长兄,怀安县公,另一个是三兄,方渠县公,那个是木老丈,还有木夫人。
  这位是三嫂嫂,这个是武婕妤,这个柳婕妤,三嫂家的孩子沰儿,武婕妤的孩子,包儿。
  其他的都是宫女太监,有的我也记不住,就不一一介绍了,过两天高将军能追上来,服侍武婕妤和柳婕妤。”
  李易看着曹云彬把主要人物介绍一番。
  曹云彬就连续鞠躬,啥都说不出来。
  他终于明白李易的权力为什么那么大了,陛下是你三兄?那个长兄就是宋王呗?
  老头是太上皇,还有豆卢贵妃。
  羽林飞骑和庄子里的人一同忙着做饭,百姓们在吃糖。
  百姓带来的东西里面有山楂,庄户架起锅熬冰糖,铺上板子,把山楂洗干净怼出去籽,穿上制作糖葫芦。
  一大群小孩子就站在旁边看,等着糖葫芦做好了吃。
  对别的人,孩子们会畏惧和疏远。
  对李易,孩子们当成了自己人。
  他们家中全有长生牌位,每天会记得给陛下和李东主上香。
  夏天的时候上蚊香,天冷了,草香,不追求什么味道,只要冒烟即可。
  要是没有香了,就在吃饭之前,把制作好的菜放到案子上摆一摆,然后再拿去吃。
  正常来说,供品是给死人和神仙的,活的人不受供。
  百姓不管那许多,反正没有香了,表示一下。
  若是觉得饭菜不好,就直接磕头。
  孩子们天天跟李东主‘见面’,当李东主到来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陌生感。
  尤其是李易长得还比较好看,顺眼。
  永穆公主更好看,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愿意多看永穆公主几眼。
  “大姐姐你真漂亮。”一个十岁的男孩子来到永穆公主的近前,抬头看。
  “谢谢,你管我叫闻恬姐姐。”永穆公主笑着说。
  “大姐姐,我长大了能娶你当媳妇儿吗?”男孩子胆子很大。
  “姐姐已经有心上人了。”永穆公主还是笑着摇头。
  “我打败他呢?”男孩子很执著。
  “在那。”永穆公主指李易所在。
  “李东主哇?为什么漂亮的大姐姐不是我的。”男孩子郁闷了,别看小,小也懂得郁闷。
  “大姐姐旁边的那个呢?”男孩子退而求其次,他看上了桃红一号。
  其实那些个宫女,他都觉得不错。
  长得不好看的宫女,高力士不可能安排到李家庄子。
  “那你要先考上进士,甲第,前三名。等你考上了,姐姐让李郎给你找一个这样的,好不好?”
  永穆公主本想说你首先要有一个闻恬兰香阁,后来觉得金钱对孩子说不好,那就功名。
  “好,我会努力的。”男孩子认真了,反正他觉得自己有机会。
  “那你先去等着制作好糖葫芦,吃完变聪明,好不好?”永穆公主指指制作糖葫芦的地方。
  “对,我要吃糖葫芦。”男孩子瞬间把桃红一号给抛到九霄云外,赶紧跑过去,怕晚了吃不到。
  等孩子跑远,周围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易抬头看这边,又继续对曹云彬说:“百姓在一些交往方面并不愚昧,有时会得寸进尺,有时会愿意占小便宜。
  但是,一旦官方有了威信,百姓更愿意听官方的话。
  绝大多数的人会有从众性,在于引导、在于纠正、在于威慑、在于恩德。
  你视百姓为刁民,百姓即为刁民。你带百姓如亲人,百姓自然把你当亲人。”
  李易在讲怎样对待百姓,人和人是不同的,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一样。
  但整个京兆府,就没有懒惰之人。
  关键在于宣传,报纸上的宣传。
  当一个懒惰的人,周围的邻居都开始赚钱时,他会有一种压力。
  许多情况下,人懒是找不到出路,而且周围的人都那么生活。
  给他一点鼓励、一点动力、一个指引、一个认可,他们会变的。
  尤其是现在一个村又一个村的情况下,村正厉害。
  村正骂你,你不可以还口;村正打你,你不可以还手。
  所以京兆府的百姓被洗脑了,都愿意奋斗。
  “李东主,你说的我都知道,我能做什么?”
  曹云彬苦恼,你全安排好了,我在这里没用。
  “你既然自己想不出来新的办法,为什么不写信给我?你是顾及面子,还是顾及地位?
  你能够为了百姓去找更专业的人的时候,就应该去找。
  而不是自己发愁想不出来办法,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去做,你需要的是协调。”
  ——————
  李易说出源头,你既然技术不行,你行政总该行吧?
  他那时的一些官员,自己不会不怕,找会的人。
  县长必须会种地?必须懂得怎样增产?
  不用,县长只要能够找到懂种地的技术人家,请过来教百姓就可以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好高骛远看时机
  对地方行政方面,李易看大唐的官员,就没有一个真正合格的。
  都江堰好不好?好!
  张九龄修的路好不好?好!
  解决了百姓的大问题,尤其是都江堰,按照朝代比较,比他那时的三峡工程都牛逼。
  可是解决了大的方面,小的细节不能落下。
  要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县一级属于大唐最下面的。
  村镇一级,通常由地方百姓自己弄,大家族了,或者是县里指派。
  县一级的领导,应该教镇子的领导怎么做,镇子的领导再教村子的领导如何办。
  都江堰修得好,路修得好,许多百姓却觉得离自己很远。
  最常见的想法便是: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过不能说有此想法的百姓就不对,他们其实只是考虑眼前。
  这样的话,必须解决眼前的问题。
  增加百姓收入,调动百姓积极性。
  看张家村子,以前生活也不好,还有人惦记头李家庄子的葡萄。
  现在葡萄放在那里,张家村子的人不但不偷,还要帮忙照看。
  因为有钱了,不在乎那点葡萄。
  曹云彬在听,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感觉找到了组织。
  “李东主,我给你写信,你会回?”他不确定地问。
  “我现在不就跟你说着呢么,你只要不在信里说没有用的奉承话,直接说问题,我保证给你回。”
  李易觉得即便全大唐所有的县令每一个给自己写一封信,问当地如何发展,自己都能给出一个发展思路。
  他知道当地的矿产、气候、地形。
  现在有的物种,适合种植或养殖什么。
  旅游与金融不考虑,能用的只有第一与第二产业。
  若陆路、水路的路况皆不好,第一产业为重。
  若相对路况好,要看周围情况,大家都能自己做的东西,周围不适合贩卖,需要去更远的地方。
  “李东主,华州和同州那里的就不错,我渭南照着学,我准备让百姓大量种植红枣。
  我们渭南的红枣好,主要是甜,而且我看过百姓家中的枣树,挂枣多。”
  曹云彬像献宝一样把他的想法说给李易听。
  他琢磨过很长一段时间了,认为种红枣好,百姓都种,哪怕是没有山,在门前种两棵大枣树也好啊。
  李易微笑着听,听完问:“枣树怎么种?”
  “枣核能种,还有根插。”曹云彬显然作过功课。
  “其实还有扦插和嫁接,那么多少年可以挂果?”李易还是微笑着问。
  “有个几年吧?”曹云彬不是很确定。
  “你想在渭南种多少枣树?”李易继续。
  “有山的把其他的树刨了种枣树,让渭南成为红枣之县。”
  曹云彬握一下拳头,表示他有想法。
  李易颔首:“咱们就算四年时间,挂果,但不到丰产期。
  这四年当中看护枣树耗费多少精力?人工又是多少?
  耽误的时间没有去做赚钱的事情,百姓家中缺钱怎么办?”
  “啊?那个……可以慢慢种,一年种一部分,其他的时间去干赚钱的活儿。”
  曹云彬愣了愣,很快又想到了办法。
  “卖到哪去?一斤价钱几何?密集种植枣树,生虫子了如何处理?”李易还有问题。
  “卖……卖……华州的东西卖到哪去了?卖给李东主你。”曹云彬看李易。
  “我不买,河南道知道今年送到长安多少大枣吗?从渭南往西北、北边、东北,哪个地方种的枣都比渭南好吃。
  我想要大枣,为什么不在那些个地方宣传种植?甚至派人过去指导种植?”
  李易指新疆、陕西更北面、山西一大片地方,还没算河北省,光是河南道就提供了大量的枣子。
  包括他那时的河南本地与山东,渭南不适合全民种枣,种一点自己吃还行。
  “那……”曹云彬大受打击,自己好不容易想到个办法。
  “百姓到时候耽误了其他的工夫,又赚不到钱,你拿脑袋扛也没用。
  拍脑门决定,拍胸脯保证,在我面前,却绝对不允许拍屁股走人。”
  李易知道曹云彬心思是好的,没考虑捞政绩,只想为百姓办事。
  只不过想问题太简单,华州和同州的产业,自己李家庄子收东西,当然可以发展起来。
  李家庄子要是不收呢?收那么多大枣有何用?渭南就不适合专门发展成大枣之乡。
  一般是容易出现旱灾的地方才要多种枣树,固土防沙。
  同时越旱枣子越甜,吃几颗枣子,就像一块果糖能够让人维持住一天的生命一样,关键时刻。
  另外枣木的木材好,同时门前有枣树,夏天乘凉,再有邻居偶尔打个枣吃,邻里和睦。
  渭南挨着渭河,有平原地区,有山地,还有台塬地貌。
  现在渭南在大力养殖牲畜和鱼,耕种面积形成台塬长梯田格局。
  整个京兆府长安外的二十个县,李易都规划好了。
  渭南枣树有,却不需要专门政府干预。
  真想发展,李易可以说一家种五棵枣树,不用多。
  百姓自然会种,五棵够用,还不用操心管理。
  曹云彬像犯错的孩子一样低头,闷声道:“不种了。”
  “种,别不种,咱们渭南柿子树也不少,用柿子树来嫁接枣树,挂果速度快。
  咱们这边都是涩柿,处理起来很费劲,主要是价钱不高,一般制作成柿饼还行。
  红枣比柿子贵,为什么不教百姓更熟练地嫁接?
  还有山里红树嫁接山楂的,苦杏嫁接家杏。
  落实下去,从最小的方面开始。
  如果每一棵柿子树嫁接一枝枣树,到时候枣子产量上来,咱们制作蜜枣啊。
  大唐如今各地养蜜蜂的人增加,蜂蜜的价钱会随之下落。”
  李易说蜜枣只为举例子,小枣才做蜜枣,小枣不甜,卖不上价,所以用来制作蜜枣。
  大枣本身就好吃,凭什么还要用别的东西来衬托?
  大枣一般晒干了就行,保存在通风的阴凉处,不然其本身会持续糖化,最后烂掉。
  曹云彬对着李易深施一礼,服。
  他终于知道差距了,自己想着成规模的事情,没考虑卖给谁。
  李易根本不需要考虑卖给谁,利用当地的柿子树为枣数增产,枣子多了,百姓自己吃也行。
  甚至考虑到了小枣制作成蜜枣,因为推广土蜜蜂养殖方法了。
  蜜蜂分巢,数量增加,枣蜜想来也不错。
  关键李易没批评,也没指责,仅仅是问了几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