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7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穆公主眨眨眼睛,似乎能理解:“如那般,咱们干活可就轻松啦。”
  “干活轻松,怕它自己有想法,然后拿着武器攻击人,人打不过它。”李易摇摇头。
  “军队打仗的时候派它去,是不是能杀得敌人闻风丧胆?”永穆公主想到吐蕃。
  “敌人也有,大家就拿着同样的东西打。关键还有其他更厉害的武器,大不了同归于尽。”
  李易指得是他之前跟永穆公主说的武器,核武器。
  打不过,眼看要亡国了,谁都别想好。
  实际上对于有核国家来说,不存在灭国的事情,大家全怕。
  另一边王维在跟李隆基说着话,主要是李隆基问,王维答。
  李隆基问王维的家中情况,又问当地的特产和民情。
  特产王维知道,民情
  民情吧,这个,那什么,反正,怎么说呢?感觉没有长安的百姓好。
  王维就是这样回答的,他确实不清楚,种地他不会种,织布他不会织,做饭他不会做
  他就会写诗,对佛教和道教都比较喜爱,现在就开始接触,但还不像以后那么深。
  他还愿意跟很多人在一起喝酒,找女人陪。
  历史上他就因为办酒席,然后找来的艺人舞黄色的狮子被收拾了。
  那个属于要造反啊!有人一举报,他就倒霉了。
  李隆基知道他不会造反,可是还是得收拾,降职。
  按照李易的想法,估计王维是被人给坑了,有人故意使坏。
  他的家族大,还有钱,他自己画画写诗厉害,属于有才华,加上刚考中了进士就给安排个好官。
  别人明着奉承他,给他安排各种节目,就把那个叫女人舞黄狮的主意给他,甚至就是别人找的团队过来表演。
  要说比较,跟李易那个时候的老毕差不多,被人给害了,私下里说的事情,录下来放到网上。
  交友,有时候就是这么坑。
  王维现在不知道历史上的自己怎么回事儿,他此刻在冒汗。
  “家中周遭沟渠可还好用?”李隆基问。
  王维:“许是可以。”
  “田中耕作,今年雨水如何?”李隆基问。
  王维:“下过几场雨,不多。”
  “能见百姓引水浇灌?若有,依何物而灌?”李隆基问。
  王维汗珠子流下来,不敢擦:“没看见水车,对,没看见,我家中有水车。”
  “百姓牲畜在路上常见否?”李隆基问。
  王维使劲皱着眉头,他后悔了,早知道如此,先不跟着过来见陛下呀。
  应该跟李易问一问陛下见面后要问什么,然后自己提前准备。
  现在陛下问的怎么都这么具体?不应该问治国之策吗?
  自己走过来的这段路上,想的是吐蕃、突厥,哦,还有突骑施。
  陛下不问大事儿,偏偏问县里的百姓种田养牲口啥的,咋回事儿。
  李隆基看着王维,眼中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
  李易跟永穆公主说了几句,一看王维的样子,想笑。
  都琢磨着当官,然后指点江山,结果一到最底层,全茫然。
  “摩诘啊,等着往前走,路过你家的时候,你先回家了解一下情况。
  然后愿意追上来呢,就快点,不愿意追,等着,我们回来接你。”
  李易给打了个圆场,不用问了,王维根本不知道。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另有诗人名浩然
  晚宴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结束,参加的百姓组队往家回。
  王维带着自己的人跑了,回家,去了解情况。
  准备背好了资料再追上队伍,去完弘农,转头回长安,到蓝田县当县丞。
  他懂,机会在眼前,见到陛下,若能在县丞的位置上做好,将来还能升官。
  李易看着王维在那么多人的陪伴下孤零零地离开,突然又想到个人。
  “孟浩然在家还是在洞庭湖?”李易想起了孟浩然。
  孟浩然家在湖北襄阳,资料记载,今年他应该去洞庭湖玩,然后干谒张说。
  历史上张说被贬谪出长安,到岳州当刺史,孟浩然就遇到了。
  过了一年,张说给苏颋写信,苏颋找李隆基说情,把张说弄到荆州当长史。
  可是现在张说没去岳州,宰相不让他当了,安排到河南府坐镇。
  河南府可不是贬官,比不上宰辅,地位却也不低,东都的主政官。
  负责收税、种籼稻、维持两都的路,羽林飞骑过去大炼钢,别的事情也需要张说辅助。
  孟浩然即便去洞庭湖也见不到张说,洞庭湖还有何人能帮他?
  “孟浩然?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永穆公主听到李易嘟囔的话,顺口吟出四句孟浩然写的诗,后面的没说。
  诗名叫登鹿门山,二十岁的时候所写。
  “是他,他唉!”李易不知该如何评价孟浩然。
  写诗的才华有,当官的话,就当过幕僚,时间不长。
  当官当怎么样,根本不知道,反而是写诗着实厉害。
  写诗厉害的李隆基一般都愿意给机会,可惜好不容易见一面,还吓得躲在了床底下。
  并且让他吟诗,他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李隆基不喜欢幽怨的诗,所以就没给他官儿。
  他考科举还考不上,估计并非错在帖大经上,而是实务策没写好。
  即孟浩然对国家大事,以及政治方面的了解少。
  他整天琢磨他的田园诗,这个人要不要给个机会?一生漂泊,家中倒是有钱。
  最后死的时候并非穷困潦倒,死在疮上,后背。
  医疗条件其实能治,他却跟人喝酒吃鲜活的东西,跟王昌龄一起喝的。
  眼看要治疗好的毒疮又复发,死了。
  “也给他一个县丞?”永穆公主一想到有个跟王维差不多的人,觉得是不是照着来。
  “我单独派人去找他?不行。”李易不想自己主动找孟浩然。
  他若是找,许多人都会重视孟浩然,但孟浩然值得那么被重视?
  自己要找人,也会找以后的名臣,早期没有机会,但后期当上官,治理地方好的人。
  “对,我想一想,看都有谁合适,然后写信过去,让其到长安。”李易决定试试。
  他把一些个现在身份很低、将来是好官的人给喊过来,这些人直接打上李家庄子的烙印。
  在李易琢磨的时候,长安城南的地方,晚上来了一个人。
  直接住在城南的客栈中,属于李家庄子的客栈,登记的时候,他说他叫孟浩然。
  李易都想不到,孟浩然居然跑到长安,不在洞庭湖玩儿。
  孟浩然历史上去洞庭湖,并非专门找张说,他之前就在那晃荡。
  晃荡到明年,他回家了,干谒张说,张说答应帮个忙,结果张说调走,没给他安排官儿。
  等以后张说回了长安,也没能给他弄上官当。
  关系呢却一直有,他见李隆基的那次,就是在张说的家里。
  现在他自己跑到长安,刚来,估计是觉得长安有火炕,家里的襄阳没火炕,冬天冷。
  孟浩然赶路到长安城南,天就黑了,他住进客栈,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一身新衣服,去外面溜达。
  冬天的长安晚上并不冷清,街道上有路灯。
  城南还有夜市,小吃比较多。
  糖葫芦、芝麻麦芽糖、涮串儿、烤肉、煎的东西
  唯一让摆摊的人不开心的是有免费的热汤,卖汤,别人不买。
  逛街的人冷了、渴了,就喝半碗汤,然后继续四下里转。
  孟浩然先去金银铺子,他手里有一点兑换券,数量不够,他在家的时候用铜钱跟别人哈了黄金。
  现在要把黄金换成兑换券,带着黄金沉,铜钱更沉,出门游玩挺不容易的。
  城南的金银铺子由李家庄子开办。
  别人的金银铺子负责制作首饰和其他的东西。
  李家庄子的金银铺子只负责兑换,铜钱、银子、金子拿过来,直接换成兑换券。
  有商人专门把别处的铜钱收来到此交换,再拿着兑换券去其他地方卖高价。
  通常可从中获利一成,这个买卖没风险。
  投入一万缗,带着队伍跑一趟,得一千缗,扣除费用,能七百缗。
  再从京兆府买东西运回去卖,如此做的目的,除了赚钱,还能方便自己在当地的经营。
  孟浩然头一次来京兆府,下午的时候在别的县,看到了当地的繁华。
  长安天黑,但依旧能见到人来人往。
  他摸了摸身上装金子的地方,硬,还在,没丢,又看其他人,总觉得人挤人会有小偷。
  其他的百姓倒是不在乎,掏钱买东西的时候从内怀里往外拿钱,有的拿出来一摞。
  大面值的外面,小面值的被卷在里面。
  “这位仁兄请了,你如此拿钱,不怕别人惦记?”
  孟浩然看到那人拿的钱多,好心提醒一句。
  “不怕,在京兆府没有小偷,反而有以前当小偷的人走在人群中帮着盯梢。”掏钱的人笑了。
  他打量一下孟浩然:“初到长安?”
  “正是!”孟浩然点点头。
  “现在的京兆府把小偷集中起来,给工钱,他们负责看着其他人,遇到从外地来的行窃者,他们就抓。”
  掏钱的人笑着介绍,没有小偷。
  孟浩然微微一愣,随即也笑:“可有拐小孩儿的人?”
  “没有,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的人负责,再哪个地方孩子被拐,这个地方的那些人负责。”
  掏钱的人说着的时候,神情中带着一丝骄傲。
  京兆府安全,感觉像梦里的一样。
  孟浩然四下里看看,没发现哪个人负责什么事情。
  “别看了,他们藏得深。有时你掉了东西和钱,他们还会帮你捡起来。”掏钱的人就不看别处。
  “竟然是这样?”孟浩然一时间羡慕了,他所在的襄阳可不曾有此等事情。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所见所闻盛世繁
  孟浩然道过谢,找到金银铺子,进去把自己带的黄金换成兑换券。
  数一遍钱,他看到兑换表,好奇:“兑换的多少每日一换?”
  “定死了的,什么时候来都是这个比例。”负责人把黄金收好,回答。
  “有差价,其他地方的人过来岂不是能赚钱?”孟浩然知道价格浮动。
  在襄阳黄金就贵,在京兆府,价钱低,他换一次,损失好多。
  “对于李家庄子来讲,那点差价忽略不计。眼下还没有人拿兑换券来换铜钱和金银。”
  负责人知道孟浩然的意思,有差价就能从中获利。
  然!整个京兆府,包括周边州府,价格以李家庄子的金银铺子为准。
  李家庄子说多少就是多少,稳定,别人炒不起来。
  想要炒,需要动用上百万缗的资金。
  比如先有一百万缗的兑换券,然后大量高价收购铜钱、银子、金子,抬高市场价格。
  能有这么多钱的不多,拥有的人都聪明,不敢。
  他们明白,一旦自己要抬高价格,李家庄子保证放出来大量的铜钱,卖个高价,把一百万全给吃进去。
  自己再拿着那些铜钱,买东西?买东西需要按照兑换券的定价买。
  想往低压价,别人根本不卖,有的话,拿到李家庄子的金银铺子不是更好?
  孟浩然又看看钱,借着灯光看图案,有一张五十缗的,纸币大,同时图案也漂亮。
  “把钱放在你这里保管,你们怎么收费?”
  孟浩然想着要留下来发展,家里那边得带钱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