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8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隆基拒绝煽情,没用,办事重要。
  群臣:“……”
  说好的君臣相谐哪去了?陛下你就如此打击人?臣感动一下你都不允许?
  “吃吧,晌午咱们吃鱼翅,不少材料都准备好了,等易弟回来制作那个佛跳墙。”
  李隆基说着把粥喝光,果然又有人送来羊汤和牛肉回头。
  毕构等人的状态突然不一样了,更坦然,陛下不玩虚的了。
  “诸位今日瞧高兴,有喜事?”李隆基往羊汤里放陈醋、盐、胡椒粉,调味儿。
  “陛下,运河修好了,三门峡的,一个人没死,包括排哑炮的。”魏知古报喜。
  因为此事,大家才过来吃早饭。
  李隆基还真不晓得,昨天半夜的事情,大家没打扰他。
  “爆破技术提高,故此无哑炮?”李隆基首先想到技术。
  “非也,陛下,乃是排哑炮之死囚钻研技巧,戴厚头盔、穿厚衣服、用长夹钩排哑炮。”魏知古直接说答案。
  “他们懂得如此技术?”李隆基诧异。
  “为了活着,大家挺拼的。”刘幽求笑着回答。
  “呵呵!”李隆基也笑,生死存亡之时逼出来的灵感啊!
  一群不懂技术的死囚排哑炮,居然变成了技工。
  “最后炸掉支撑面的施工都是他们设计的,他们怕炸不好,还需要他们下去凿或用船拖、放暗排。”
  负责工部的魏知古继续说,他认为找到了新的提高技术的方法。
  “一下子就通航了,不用填石抬水?”李隆基追问。
  曾经的他不动,现在他全明白。
  人工运河,挖的时候两边要挡着水,最后挡的地方怎么处理?
  有好几种办法,一个是运河挖完了,人撤出来,在运河上游的地方扔石头,水位升高,进到挖的地方。
  还可以放暗排,从上游用湿的粗木头捆扎好,撞那个挡的位置。
  两岸可以拉绳子,人工过去吊着凿,很容易死人。
  在上游新堵一个轻易拆卸的人工坝,坝一抽,水流猛,冲那个墙。
  现在死囚怕让他们干别的活儿,主动去找爆破点,炸,两边一起炸。
  正常下游的那个不用管,上游填石冲坏上面的,然后堵在下游的位置时,再填石,让水没过去。
  一炸之后,运河中间的位置水比两边都深,不怕搁浅、触底。
  想要让上下游的地方水深一点,可以从上游走船,下地钩,拖拽泥沙,一次次地刮。
  “陛下说言正是,往后漕运船只可轻松绕过三门峡险地。”
  魏知古掏出张简绘图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看看,问宋璟:“岸上栈道还牢固?”
  “上了辅助吊索,每一个纤夫身上多一条绳子,挂在上面,活的金属扣,扣随人走、依绳而行。
  另有绞盘和滑轮组,带卡的,其他人帮忙,保证让船不会倒退。
  即便纤夫所在栈道塌了,船也不能被水冲下去,纤夫则吊在半空中。
  此设施,每年维修不下十万缗。然纤夫与渡船之人命不可以以钱计,值得。”
  宋璟算是想开了,十万缗换生命,以前他嘴上不说,心中却绝对不答应。
  大唐收入才多少钱啊?七八百万缗,一个运河一年十万,怎么可以?
  如今大唐赚钱太容易了,去年不算租子收入,光税收超过三千万缗。
  今年保证更多,铁路修好了,税要疯涨。
  铁路的收入拿不到,李易说过,铁路本身赚的钱还要修铁路,甭指望有盈余。
  整个航道,一套设备,年年检修和更换易损件,还有上油什么的,所费不菲。
  但凝聚的是民心,百姓会说这条运河是陛下专门要修,为一人之命而花无算钱财。
  “陛下,当地已有流言。”
  本是应死之人的柳冲第一次来李家庄子,他刚刚到长安不到三日。
  现在出声了,他对李家庄子的食堂保持着敬畏之心。
  他对世家太了解了,一闭眼睛就是一大堆人的家族族谱,他为了帮着李隆基打压世家,使过坏。
  所以早早就跑了,以为能躲过去,结果还是应该在去年被害死。
  李易救他一命,卡着点去救,一救一个准儿。
  什么黑白无常和判官阎王的?靠边站。
  李隆基对柳冲熟悉,还赏赐东西了呢,没想到今天又一次见面,进团儿了。
  “青云,哪个流言?”李隆基呼柳冲的字。
  柳冲的名是直上的意思,以姓为根,取字青云,意接天,下泽黎民;又寓青云雨沛,利木矣,柳为木。
  也可能是柳冲五行略缺水,以两地之水润之。
  就像李易给小家伙李笺尧起的小名沰儿一样,李易是按照老毛的小名取的,石三伢子,他要让小家伙如尧,泽恩天下,所以三点水加个石,三水石。
  当李易给出这个名和小名的时候,就代表李易选择好了下一个皇帝。
  小家伙又没有什么生理性疾病影响智力,李易可以慢慢教。
  “神鬼杀威人间浩,千载流劫当空照。生死有命西向东,李唐天下平安道。”柳冲瞪大眼睛回答。
  “此流言百姓都知道了?”李隆基跟着瞪眼。
  “差不多。”柳冲低头。
  “哎!朕真不想与三道为敌,怎乃苍生求活,罢了,人鬼神,若有责,朕一己担之。”
  李隆基豪迈,什么流言啊,就是吹捧自己的,好,太好了。
  至于自己一个人承担?那不是还有好易弟、好女婿嘛!
  自己在易弟、女婿家住,人不在乎,神鬼啥的,你们难道不应该先看看情况?
  这是什么地方你们要搞清楚哦,别乱来,不然易弟回来,呵呵!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国事民事江湖事
  黄河的水流过了十多万年经无数此改道,始终被人类利用与畏惧。
  不管后代的人怎样把它叫作母亲河,它跟母亲却没有丁点的关系。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三门峡所在,天蒙蒙亮时围拢了许多百姓。
  新的运河修通,绕开了最危险的三门。
  河水依旧浩荡,却少了湍急与暗礁,渔船撑着长篙一次次在运河中探底儿。
  挑担子的人扬声叫卖着早餐,围观的百姓大多选择喝粥吃馒头,带荤馅的比素馅的贵一钱,素馅的比不带馅的贵半钱。
  另外还有卖馄饨的挑担子,一端直接挑陶炉,架锅,烧焦碳。
  自从李家庄子给出焦碳制作技术,许多人用上了,单位时间内供热不大,但时间长,耐烧。
  纤夫们感受着新的栈道,之前修的时候他们参与,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纤夫怎么修最好。
  栈道上旁边岩壁处可把扶借力的地方太多了,用铁锔子砸进去,再钉干木头楔子。
  一次钉好几个小楔子,遇到水的话会膨胀,相互之间有挤压力,还不容易把旁边的岩石给挤碎。
  没有木头架子的栈道会在路上修出石头的凸起与浅坑,尽量给磨光滑,这个是手扶与脚踩。
  险要地方的纤夫不允许穿鞋、戴手套,一旦脱落,整个队伍跟着面临危险。
  旁边还有绞盘,绳子只要前面松一点,随时能绕在绞盘上,大家可以歇一歇。
  上面额外多了一个滑道,有卡扣顺下来,每个纤夫的腰和腿中间有个兜的绳结。
  绳结前面为活扣,一拽就开,避免绳结在某种情况下害了人。
  连着人工运河的清淤,一套设备一年维护,十万缗。
  百姓们不懂得经济,他们只认为陛下天恩,挖运河,本就少了许多人走三门峡死去。
  还有给纤夫们的辅助,行船速度更快,水流平稳,大家想卖东西,叫人撑着小船送。
  “好技术。”此地从施工便来了其他蕃邦的使臣,今日通航,倭国的使臣称赞。
  “是钱。”旁边吐蕃的使臣眼中只有钱,栈道上用了许多的钢铁,还有混凝土。
  纤夫们所用的绳子不再是麻绳,换成棉麻混纺的绳子,麻一律为细麻,更结实。
  大唐对棉花的制作工艺比之前卖的别处的白叠子好上许多倍,织完布后染色。
  白的不好洗,稍微脏一点,马上能看出来。
  棉布怎么洗?李家庄子发明了搓衣板。
  细麻制作的衣服用棒子砸,洗丝制作的在水中浣,
  棉布的容易砸坏,浣还浣不干净,于是有了搓衣板。
  搓衣板搓麻的东西手疼,搓纱的纱坏,似乎只为棉花而发明。
  “航运便捷,莫不是钱?”倭国人反驳吐蕃人,两边不挨着,他们无须给吐蕃人面子。
  有本事你吐蕃来打我日本,来,游过来。
  “与钱何关?”吐蕃这个使臣比较笨。
  “航行速度越快,物资流通越多,税收自然增加。
  说是每年维护费用十万,额外多赚的钱,远超维护费用。
  基础投入带动经济发展,不止大唐朝廷财政增加,沿岸百姓跟着过好日子。”
  倭国使臣研究得比较透,可聪明了。
  “听闻李易不在长安,已出海,归程于海州登陆。”
  吐蕃使臣被鄙视一下,装着不生气,说李易。
  “你吐蕃想埋伏?可用我们帮忙?”倭国使臣压低声音。
  “不,只是一说而已,何以埋伏,李东主对我吐蕃有大恩呢。”吐蕃使臣咬牙切齿。
  他可不信倭国人,自己万一一答应,对方告密怎么办?
  正如对方所表现的样子,知道自己的吐蕃打不过去,所以对吐蕃不见丝毫敬畏之心。
  若是有大船,就登陆打你倭国。
  倭国使臣微微一笑,不说话了,他确实要告密。
  他还不知道吐蕃使臣在考虑登陆打他日本的事情,否则他会笑死。
  换成如今的大唐,那个李易说出兵打,自己还可能害怕,吐蕃……呵呵!
  其他有水连着大唐的小蕃邦,看个热闹,他们根本不想与大唐为敌。
  至于刺杀李易,他们还是不想,怕失败。
  李易会飞,一次没打死,叫李易跑掉,自己的地方估计寸草不生。
  啥?派死士去刺杀,被抓了不承认?李易挨打了,需要谁承认?之前的吐蕃、突厥,承认了吗?后来不得赔偿?
  多长时间的事情了?李易还未准备好。
  现在李易根基稳了,想打谁就打谁,新造出来的火枪,小孩子学两天都能杀敌。
  七八岁的孩子趴着打枪,百步开外与弓箭熟手对射不会落于下风。
  培养一个好弓手要用多长时间?培养一个枪手,几天而已,反正数量够多,就能打败敌人。
  吃着早餐的大唐百姓不考虑国家大事,一个新建立起来的水边驿站刚刚修好,大家过来喝汤。
  卖馄饨的人郁闷了,馄饨不就是因为有汤水,吃着舒服嘛!
  咋第一天,免费汤开始供应?
  “卖馄饨的,把你那火灭了,盖上土,桶里的水倒进锅里,馄饨帮你卖。”
  守驿站的人是李家庄子的,需要把这边的情况弄清楚,再汇报。
  煮馄饨的水是普通的河水,烧开而已,在碗中加上一点盐、野菜,有葱花的时候放葱花。
  放榨菜与虾皮子,他们还达不到。
  驿站的汤今天为鸡架汤,没当猪大骨。
  吃馒头和粥的可以不喝粥,馒头不能不吃,虽说馒头比较黑,全麦的发面馒头。
  “你们一来,我以后卖不出东西。”卖馄饨的人把挑子放下,找沙子和湿泥巴盖焦碳。
  “你指望在这里卖给寻常百姓吃食,浪费此地的优势,你制作特色的小吃,到时候撑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