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9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构根本不用想,那些人保证不会答应,钱到不了手,桃子搭进去,赔钱。
  “易弟。”李成器考虑下问:“钱给了他们,他们桃子不好,咱们一样收拾他们。”
  “我有一片桃林,我采取扑卖的方式卖掉今年林中的桃子。
  我额外找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私下承诺,会照顾好他的家人。
  他参与扑卖,价钱最高,然后再用这个资格来预售,拿到钱得给我一大部分,扑卖的钱。
  出了问题,桃子不好,数量也不够,你砍他脑袋他会在乎?
  要钱他没有,钱在我手,我通过扑卖赚的钱,你不能硬抢吧?”
  李易举了个小例子,一点不麻烦,操作方面十分简单。
  “穷的一大家子,为了其他人过好日子,豁出一个去死,不得绝症也行。”
  卢怀慎出声,他属于大家族,家族中有人应该牺牲的时候,必须牺牲。
  李隆基开口:“以后不得预售,除非易弟抽出工夫,把监督完善。”
  “待过上几年,税收大范围普及,大唐有技术体系能够支撑商品成本降低时,我把钱庄开了,金融管理介入。”
  李易不着急,慢慢来呗。
  现在开银行不行,货币贬值问题难处理,至于期货跟股票,简直是开玩笑。
  除非他不是大唐人,把大唐往死里坑。
  比如他穿越到其他地方,那操作是另一套手法。
  他会短时间内赚许多钱,买了金银珠宝运回大唐。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虽死无悔英灵聚
  “小易,你之前与老夫说,用之为善是为善,用之为恶即为恶。为善之念,可利民乎?”
  躲过一次会出现人生政治污点危机的毕构想起来刚才的情况。
  李易点头:“只要律法完善、监管到位,生产方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损失,提高利润、降低成本、优化产业结构。”
  “就好比……”姚崇要听例子。
  “就好比今天冬天我种大棚,我不知道别人种什么,我提前预售,黄瓜吧。
  比去年冬天的价钱低一点,百姓给钱。
  我一看可以,我就大量种黄瓜,并且建新的大棚。”
  李易顺口给个例子,他这都不是先种了黄瓜再预售。
  “确实好。”姚崇颔首。
  “关键钱不可以给我,给了我钱,我没钱建大棚,必然挪用。
  下个大雪、刮个大风,大棚塌掉,别人拿不到黄瓜和钱。”
  李易摊手,预售就怕资金挪用。
  “说起来,冬天大风大雪,对种大棚的百姓确实是个坎儿,刚柔你有办法?”
  张九龄关心民生,百姓指望着大棚赚钱,大棚没了,日子咋过?
  “目前百姓受灾由官府出面帮忙,旱灾、涝灾,衙门召集人手。
  去年下雪和刮风,京兆府的羽林飞骑和十六卫加上二十个县的衙役,以及邻居搭手。
  我有另一套手段,不知该不该用,再等几年。”
  李易说着晃晃脑袋,忍住。
  “你说出来,别摇头。”苏颋抓心挠肝的。
  “财产风险保障,种大棚的人按照大棚面积,给我一部分钱,大风大雪把大棚压坏了,我补偿给他们钱,比他们给我的钱多。”
  李易把保险说出来。
  “没出事呢?”宋璟追问。
  “没出事钱我也不退,属于我的。”李易答。
  “岂不是大家一人出一点钱,谁遭了灾就把钱用来帮谁吗?”宋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
  李易朝他比划一个大拇指,厉害!
  “朝廷若非强制,确实不行。有的百姓认为自己的大棚不会出事儿,凭什么交钱?”宋璟知道难度。
  “是哈!”李易又比划一个大拇指。
  “但你行,你让京兆府及周遍种大棚的百姓拿这笔钱,他们愿意拿。”宋璟跟着强调一句。
  “嗯!我不干!”李易承认,正因为此,他才不想。
  百姓不受灾,会觉得钱都给了李东主,时间长了,难免生出别的心思。
  败坏人品、降低威望的事情,他才不去做呢。
  “我们回去,想想完上吃什么。”
  放下心事,李隆基先起身,看着女儿给别人揉脖子他烦。
  大家纷纷起身,一出门,毕构急匆匆的,他要找人算账!
  ……
  提前进入午后的河东道,天兵军中,张知运又一次从横野军赶过来。
  他站在张嘉贞身边,面前摆放着一个个小坛子,坛子封住口,依旧有浓郁的腐乳和臭豆腐气味在飘散。
  张嘉贞写信回去要的东西,本来只要腐乳,李易连臭豆腐一起给。
  帮助消化方面,臭豆腐比腐乳效果更好。
  另外还有很多辣酱、豆豉酱、海鲜干、医用酒精、绷带、纱布……
  “酒精可不能喝,留给兄弟们用,用光,瓶子给送回去。”
  张知运拿起个装酒精的玻璃瓶子,使劲吸吸气,吸一鼻子臭豆腐味儿。
  “是不是哪个装臭豆腐的坛子碎了?”张知运疑惑地继续吸气儿。
  “开一坛子,大家分分。”张嘉贞下巴扬扬,那里有个开口的小坛子。
  “这坛子算你们的,我该分多少还得分多少。李易不会算账,小坛子装东西,用大坛子省坛子。”
  张知运挑毛病,小坛子一个只能装二百块。
  “后面有大坛子,一坛子五千块,不方便往外夹,专门给的扁长竹夹子,可分装在小坛子中放到各队里。”
  张嘉贞在张知运到来前已经点过货,分给横野军四分之一,自己的天兵军留四分之一。
  其他的腐乳和臭豆腐用来和突厥那里的部落交换情报和东西,一点点给。
  “大坛子不好搬运。”张知运说出一句应该挨打的话。
  他拿起个竹筒方便粉丝,李家庄子冠名南曲比赛的那个。
  竹筒里面有鸡肉松、干葱花、干白菜、咸豆干,用线扎口的小油纸包的醋、酱油。
  这玩意儿用凉水能泡,只要确定水没问题,吃着就没问题。
  一个竹筒配十个纸包装的粉丝,竹筒属于器皿。
  “上面有字,铁血铸边关,百姓居长安。这个也有,披星戴月士不寐,怡然自得民酣然。字刻得有点丑。”
  张知运想笑,偏偏笑不出来。
  每个竹筒下面还有一行同样丑的刻字,关依恩六岁、蓝小度七岁……
  显然,竹筒上的字是小孩子们刻出来,有的字明显多了笔画。
  “刻五个李家庄子给一钱,一个月最多刻十个,刻的时候告诉孩子为谁而刻,因为什么。”
  张嘉贞说着递过去一封信,信上写了情况。
  张知运接过信,不急着看:“李易果然厉害,兄弟们知道后,哪个敢不拼命?”
  “不然也要拼命,只有战死的唐兵,没有跪下的降夫。
  咱们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武器好,要么全军死绝,要么胜利。
  回去把你横野军的望远镜拿回来,李家庄子给了新的望远镜,更好用。”
  张嘉贞拿起个望远镜给对方。
  张知运举起来看:“更远、更清晰,李家庄子工匠千金难求。”
  “信中说新一代的母机制造出来,用母机制作的一代机,赶上原来的母机,工艺提高。”
  张嘉贞现在知道啥是母机,跟鸡没有任何关系。
  “子弹呢?我们需要子弹,兄弟们出去打猎练手,打敌人时才能快速消灭。”
  张知运四处踅摸,寻找纸壳弹。
  将士们训练,说是小孩子拿上枪也能打敌人,实际情况交战过程中,更准的话能够保命和杀敌。
  队伍中轮换着实弹射击,其他人继续练弓弩。
  弓弩的箭同样有损耗,前面总接触猎物和地,不够锋利,后面的羽毛会变形、脱落。
  军队中有工匠负责制造与维修,再管兵部要东西。
  现在制造的少了,多为修理,距离长安近,大量的物资送过来。
  以前张知运不敢开口要东西,朝廷也没钱,如今李家庄子负责后勤,那就练吧。
  (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这方日常那厢怅
  “怕雨淋湿,天上云厚,有兄弟说身子骨不舒服,潮气重了。”
  张嘉贞说着带张知运去看子弹,张知运顺便瞅一眼信。
  信中主要说给了多少东西,孩子帮忙刻的竹筒,进行爱大唐教育。
  最后说缺少什么东西,赶紧写信回去,大唐不缺,整个东北到北面一片地方,全靠边关将士了。
  “李易的字还是那么好看,他不是总爱写诗嘛!写个信全是大白话。他还真放心,不怕咱们养寇自重。”
  张知运心下感动,被人信任和托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养寇?别逼李易亲自过来杀咱们,我估计他会先把咱们抓起来,然后带着咱们他把寇给灭掉,回头一刀接一刀把咱们给切丝,活着切。”
  张嘉贞根本生不出故意放过敌人的想法,他恨不能现在过去把突厥给平掉。
  到安置弹药的地方,一个个木头箱子堆放在一起。
  每个箱子上面写有一些字,分组,李家庄子几组,组员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证明这一箱子的子弹出自哪里,有问题,这一组人被调查。
  “早这样,咱们何必打得如此辛苦,以前还有的箭杆是弯的,难道想让我们射出来会转圈的箭?”
  张知运抱怨一句,手放在箱子上轻轻抚摸,兄弟们喜欢火枪。
  火枪射程远出来弓箭一倍多,箭比子弹重,不能携带太多。
  箭受风力影响过大,羽毛多一点少一点,不那么准了。
  射箭累,累胳膊,火枪能趴着打,还准呢,弓箭能趴着射?
  站着和趴着,跟敌人对射,结果绝对不一样。
  火枪子弹进到身体中想往外取比去带倒刺的箭还难。
  这都是兄弟们总结出来的,在短时间内射速上火枪比不得弓箭,其他的全占优。
  又没有谁规定带了火枪就不准带弓箭的,少带点箭,打一轮急射,之后拼双方背后的军械技术。
  即便双方骑兵对杀,自己一边先停下举枪,打一次,再策马机动都来得及。
  一回合的排枪便能把对方冲在前面的人和马个放倒一片,能远了打,谁愿意往近了凑?
  张嘉贞看着一箱箱的子弹,心中同样安稳:“现在制作的箭也好了,咱们养的鹅多,制作箭杆有车床。
  曾经咱们都看过,还亲自下手削木头,削差一点就不行。
  李东主哇!神人也,上车床削,成本越来越低。”
  “可不是么,箭头从铸造到淬火、打磨,比当初快上十倍不止。有人说李易胆小,怕死,不愿意出庄子。
  呵呵!我恨不能把他给关在铁铸的屋子里,周围十里,一只蚊子都不可以飞过去。”
  说起李易,张知运一脸笑容,有种温馨的感觉。
  自己和其他将士们无后顾之忧,从不担心粮草不足。
  粮草算什么?后面都给罐头,肉罐头里面的肉满满的,水果罐头里面还加了蜂蜜。
  到冬天,就是长皮靴、军大衣、烈酒、五个指头的皮手套和两个叉的手闷子。
  外面对方物资的地方围了许多人,大家就看着,没人碰。
  之前开的一坛子臭豆腐是给刚刚从前面巡逻回来的人队伍吃,他们一去就是最少一旬。
  出去吃的东西比不得营地,回来发现居然有臭豆腐,想吃一口,保证要让他们吃上。
  “朝堂不下令,不敢冲过去杀,每日里吃这么好,心里过不去。”
  “太多了,估计要分给咱们拿回家,我拿十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