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如果是绿营兵,就少多了,马兵战死也仅给七十两,步兵更只五十两,等于绿营马兵只有八旗马兵的一半不到,步兵是三分之一。
  绿营兵连八旗的包衣奴才都比不上。
  至于不在名册上的,那更是一两没有。
  “明朝一个相当于我们甲喇章京的指挥战死,也不过给银十两,千总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士兵三两。就这样点抚恤,如何让人拼杀?”博洛不屑的道。
  大清丰厚的战赏、抚恤以及抢劫制度,极好的激励着士兵们敢拼敢杀,争相作战,每次出征,甚至不仅点到名的旗丁积极参加,甚至还要带上家中余丁,甚至是自己的包衣奴才随军。
  “告诉李遇春,这些抚恤银子发下去,是要给阵亡将士家眷的,若是他连这个银子也敢克扣贪污,老子就扒了他的皮。”博洛恶狠狠道。
  “明天就要启程北上了,他若敢贪,我不介意到时路过嘉兴时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通知下严我公,这次随我们一同回京城!摄政王来信,可是指名要见他。”


第133章 腿软
  闰六月上旬。
  朱以海任命的苏松总督沈犹龙与陈子龙、夏允彝等率众起兵,义旗高举,满城丁壮都来投军,民心士气大振。
  半日时间,便拿下松江府城,将义阳王麾下总兵吴志葵的参将常寿宁擒拿。
  沈犹龙历数常寿宁镇松江后纵兵抢掠、勒索官绅等数大罪状,然后将其处死,大快民心。紧接着把常寿宁部收编,命原中书舍人李待问、原麻城知县单恂、原罗源知县章简和举人孙寿孙等统领义军,分守四门。
  又让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以及华夏、董志宁等分兵去攻打上海、华亭诸县,并金山卫、南汇咀中后所、青村中前所等地。
  这次起事早有谋划,又得到朱以海这边的联络支援,因此起事后行动迅速,很快就几乎拿下整个松江府,而几乎同时,北边苏州府昆山,顾炎武、王永祚等也同时起兵,双方南北呼应,一时声势大震。
  黄蜚、吴志葵也集结人马进攻苏州,一时间江南风火燎原。
  朱以海召集文武举行临时军事会议。
  协办监察处的陈潜夫先做情报发言,虽然监察处的情报网络还不够完善,但如今与松江、昆山都有了联系,又有严我公这个潜伏嘉兴的顶级间谍在,陈潜夫手里的情报还是很及时的。
  “眼下苏州城中有清军多少?”
  “据可靠情报,苏州城中眼下仅有骑兵千余,由江宁巡抚土国宝驻守,参将李延龄率一部活动于城外。”
  刘孔昭之前也是一路南来经过苏州的,怀疑的问,“苏州仅这千余人马,不可能吧?”
  陈潜夫告诉他,鞑子正在准备班师,杭州的博洛也带着主力北上,而江宁的多铎,也早就在抽调本部回江宁,以随时准备离开,甚至已经有几支人马打先锋离开了。
  土国宝这个江宁巡抚,现在主要就是手中的抚标。
  而另外松苏提督吴胜兆则带着提标出去常州镇压不肯剃发而起义的百姓,至于总兵李成栋,则带着镇标和几支人马,去攻打崇明。
  苏州城现在确实只有那么千余骑守城,但是相比松江府都早已经陷落的情况,苏州还好点,毕竟这是巡抚驻地。
  “那这么说,黄蜚吴志葵他们岂不是要一战而下,轻松拿下苏州?”
  “黄吴二部人马多少?”
  陈潜夫拿着自己的本子,面无表情的念道,“黄蜚号称兵马十万,吴志葵号称兵马五万。”
  “实际多少知道吗?”
  “黄蜚从南京撤下来时,确实有四万多人,不过现在他军中真正能称正兵的大约两万余,但这里面仍是有不少水份的。”
  刘孔昭马上点头,黄蜚那是他提督操江时的手下六总兵之一,“黄蜚手下家丁老营顶多三千,不过他麾下船确实不少。
  黄蜚原是东江镇黄龙的外甥,本姓涂,年少时就跟随舅舅黄龙在辽东征战,后来东江镇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后,东江镇又经历了刘兴治叛乱,最后黄龙被任命为新的东江镇总兵。
  崇祯六年黄龙与鞑子在旅顺激战阵亡,无子,黄蜚得以承袭,遂跟舅姓。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援剿东北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弘光立,黄蜚带四万余人马从登莱南下,驻守镇江,后又驻芜湖采石,与黄得功一起阻击了左良玉,清军南下,左良玉战死,余部多降,黄蜚率二万人马东下,在江口没有等到郑鸿逵的兵,便又到了崇明,拥义阳王继续抗清。
  要说黄蜚其实也是挺硬气一人,论统兵作战的经验、威望,都还不错,可他拥了义阳王后,却也毫无作为。
  做为义阳王朝实际上的武将之首,黄蜚这两月就忙着一件事情,四处招兵买马,然后到处打粮劝捐,搞的各地怨声四起,虽也趁清军主力南下空虚之际,占据了一些府县,但既不能安民,又不能守境。
  现在集结人马要打苏州,可这事都计划一两月了,磨叽到如今。
  “黄蜚的兵,多是水师,不习陆战,更不擅攻城,而且他那些兵,一路败退,已经很久没打过硬仗了。见鞑子就腿软!”
  这话是杨文骢说的,但不是贬低,而是实情,事实上现在很多明军对八旗都腿软,说来也是由来已久,当年孙传庭挂帅的时候,就向崇祯说过这么一个实情,说当时他率领的大明边军,对阵流寇农民军的时候,那些农民军往往看到他们就腿软,有时明军的一支夜不收小骑队,就能吓的上千农民军落荒而逃。
  但就是这些在农民军面前跟老虎一样的大明边军,到了辽东战场,看到八旗后却又吓的腿软不敢战。
  往往几十上百八旗,就能把一两千甚至更多明边军吓退。
  究其原因,倒不是明军天生怕女真人,想以前大明边军犁庭捣穴的时候,杀的女真人叫爷爷。
  可几十年间,明军就已经开始见到鞑子喊爷爷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大明对官军没有足够的保障,许多抽调到辽东战场的兵,早就是不堪战的兵,缺少训练,欠粮欠饷,装备不齐全,大家饿着肚子甚至挨冻上战场,加上僵化的上层决策指挥,使的明军去辽东打仗,打一次输一次,打一次输一次,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害怕鞑子了。
  但只要能够有充足的保障,没有胡乱指挥,其实明军还是能战的,当年孙承宗的堡垒战术,其实也是有些效果的,而袁崇焕打造的关宁军,也完全能够跟清军正面一战。
  就算是松锦一战,其实前期也打的还行。
  当一支军队始终无法战胜对方时,就会产生心理恐惧,看到了就怕。
  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些新招的兵,在这块反而更强一些,为何,因为他们心里没有那股阴影,他们本是纯朴的农民矿工等入伍,接受严格训练,有足够的粮饷甚至是器械保障,在遇到清军前,他们不知道清军是什么样的,他们跟一些山贼流寇交手,赢得了许多胜利,所以便有了很强的自信。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被打败前,总是不服气的。
  黄蜚的军队偏偏跟朱以海的北伐军完全不同,他的兵成份非常的复杂,有东江镇的老兵,也有登莱镇的兵,甚至还有从辽东、北京等地溃败下来的兵,以及山东、淮扬、江南等各地的兵,甚至还有左良玉的老部下,有农民军,有山贼水寇,也有许多刚入伍的青壮。
  这样一支人马,虽然号称数万,但全是些败兵溃兵,他们以往在跟清军的作战中,败多胜少,甚至就算曾经胜过,但也早被打的吓破了胆。
  杨文骢手下曾有八百贵州兵,这些兵还是很能打的,这些来自西南山区的兵,跟秦家的白杆兵一样,都以坚韧著称。
  可当他手下有了五千人马时,他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战斗力反而不如过去。
  “黄蜚和吴志葵只知一味招兵买马,扫地为兵,可实际上他的兵却缺少训练,又不能严格军纪,所以这支兵马虽众,但我敢说,他们去打苏州,绝不会顺利,甚至可能被击败。”
  朱以海觉得这不算长他人志气,杨文骢是从南京一路退下来的,见识过当初弘光朝的江北四镇和长江六镇水师的怂样,几十万人马,被多铎三万人打的跪地求饶,甚至是望风而逃。
  朱以海低头看着地图,震泽距离苏州很近,尤其是有运河相通,不到百里。
  要是速度快点,骑兵一天就能赶到。
  南京到苏州有四五百里,但常州到苏州也就不到二百里,镇江到苏州也就三百里。南京城的清军若是增援,其实也还是非常快的。
  徐石麒似乎有些不敢相信,“数万人马,难道就打不过千余人?”
  “正常打,当然是打的过,就怕觉得兵多势众,所以轻敌啊。而且苏州城中虽仅千余,但却是骁骑,按一骑当五算,这都能抵七八千精锐了,而黄吴二部真正的精锐也大致就这么多,所以真要细推,黄吴兵败可能性更大。”
  “可松江、昆山那边却能攻城破县?沈犹龙和王永祚都只是新招义兵啊。”
  “松江和昆山情况不同,那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北虏驻守,只是些降虏的地方官员,甚至是一点地方守军而已。”
  徐石麒望向朱以海,“请殿下速发兵北上,增援黄吴二将,合兵拿下苏州。”
  朱以海仍在看着地图,现在嘉兴府名义上在严我公和李遇春的控制下,实际上已经是落入朱以海的控制中,松江府全境也基本上被沈犹龙他们拿下了,如今昆山那边也起事顺利,苏州正在成为一座孤城。
  形势大好。
  可历史上黄蜚和吴志葵打苏州好像败的很惨?他们怎么败的?
  好像进攻苏州失败后,黄吴的水师被李成栋吴胜兆回击歼灭,先解围苏州,然后清军顺势南下松江,一路又杀到了杭州湾。
  “好,我们去苏州,不过,不是去救黄蜚,而是去增援土巡抚!”
  朱以海话一出,引的众人错愕,都以为听错了。


第134章 运输大队长
  运河上。
  两支船队对向驶来,然后停下。
  “东西都带来了吗?”
  “嗯,按清单准备的。”
  岸边树荫下,商人装扮的陈潜夫和同样商人装扮的严我公在秘密接头,严我公看着手下正从船上把一批批军械铠甲搬下来,很无奈的对陈潜夫道,“监国殿下还真是拿捏住了李遇春的命门啊。”
  陈潜夫哈哈大笑,“监国早说过,李遇春这人,贪生怕死又爱钱,所以跟他打交道很简单,给他钱就好了。”
  “私卖武器这事,终究还是比较严重的,李遇春若不是现在已经被监国给拿捏死了,这钱再好赚也是不愿意赚的。”
  “他有什么不愿意赚的,都是没本钱的买卖,就说你这次送来的这两千五百套紫花布面甲加头盔,我可是很清楚这里面的造价的,各项材料花费五千两不到,工食银稍多,六千两也够,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一千两左右,一套布面甲加上一顶头盔,也不过四两四钱银子,而更精良的鞑子的绵甲,配上铁面甲和铁臂手,也不过八两银子一副。”
  “现在咱监国给李遇春十两银子一副紫花布面甲加一顶头盔,二十两银子一副鞑子绵甲,都让他翻倍赚了,何况,他又不用真掏钱买,打着损坏、丢失的名头要,或补充新兵等请,就算买,那价格也不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