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宗炎代表监国,最后跟沈犹龙、陈子龙等松江义军首领们谈了几点,主要是撤出府县,并不是就解散兵马不抗虏战斗了,只是暂避锋芒,换个战斗方式。
  先按监国的要求,把这一万五千战兵整合好,训练起来,然后乡里要机构起秩序,厘金局要立起来,该收的厘金要收,百姓该恢复农业要恢复,工匠商人们也要恢复工商,咱们不能让大家生活动荡,日子还得继续。
  换句话说,接下来一段时间,沈犹龙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绥靖地方,训练兵马,打仗的事交给监国亲领的北伐军。
  “监国希望你们能够承担起打造军械,供应粮草的任务,放心,监国会给你们送银子甚至是送铁料等来,你们需要的是招募工匠组织民夫,赶时间打造出来支前供军。”
  沈犹龙还是有些惊讶于朱以海的安排,这苏州大战真不需要他们了,不是兵越多越好吗?
  “监国那边真不需要我们松江支援?”
  “放心吧,现在苏州不过千余虏骑而已,御营足够了。”
  黄宗炎走后,沈犹龙也马上开始安排起撤退的事情。
  “卧子,你负责带人先肃清府城的这些伪官、汉奸。”
  陈子龙点头,这位复社大佬,还是婉约词名字、云间词派盟主的明代第一词人,此时书生带剑,亦是非常坚毅。
  之前的斗争中,已经见多了曾经的师生朋友甚至是亲戚,如今各为其主的激烈争斗,为了心中的信念、忠义,他也向往成为辛弃疾那样的伟大爱国词人。
  “该杀的杀,不要手软,不过杀了汉奸便可,他们的家眷不必过于牵连,把他们的家财取之充军助饷便好,最后给他们留下点粮食生活。”
  “我明白。”陈子龙明白这句话的残酷,肃奸令一下,整个松江一府诸县,到时会有许多伪官、汉奸等被清算。
  就算是被迫降虏归附的,肯定也免不得要被劝饷的。
  好在这次朱以海特意让黄宗炎提醒大家,那些被迫归附的只能算是难民,所以不必要太过为难他们,尤其是被迫剃发的百姓们,更不能因为他们没了头发就把他们当汉奸清算诛杀。
  只要他们不带路,不做恶,不攻击明军,那么这些人也只是可怜的难民而已,需要体谅。
  只有那些积极投奔鞑子,还给他们带路,带头攻击大明忠臣义士的那些人才是汉奸走狗,另外那些趁火打劫的无赖地痞恶霸也将在肃清任务中。
  沈犹龙送走陈子龙,开始找来一些工匠,询问打造军械的造价。
  工匠们倒是如实道来,“铁包头木棍,每根六分五厘造价。”
  “木柄标枪每根一分八厘,如果换成竹标枪一根只要六厘银。”
  “钩镰枪一把九分银,腰刀每把一钱七。”
  几个老匠头都没敢乱报价。
  沈犹如对这些竹枪木棍的不怎么感兴趣,“铳炮、铠甲能造吗?”
  “能是能,就是缺少工匠人手,没产量。”
  “成本呢?”
  “大铜佛朗机每座银十四两六钱,小铜佛郎机每座银六两一分,铜子铳每个四钱五分,铁碗口铳每个银三钱九分,
  鸟铳每根九钱银,百子铳每门一两三钱。”
  “若是把铜炮换成铁的,要便宜不少,铁佛朗机每座银二两八钱九分,子铳每座三个银三钱三分,木架每座银两钱两分。
  排山炮连铳每座五两六钱两分四厘,大铅子每斛银三分三厘,中铅子三分三,小铅子三分六厘。”
  “就没有更好点的铳炮?”
  “鲁密铳每门银一两一钱八分,一号威远炮连架每座五两五钱三分三厘,二号威远炮连架每座五两五钱三分七厘……
  “硝每斤三分二厘五毫,硫磺每斤五钱,火药一斤用硝十一两八钱,黄二两一钱,炭灰二两一钱,连器具人工折合银一分四厘……”
  沈犹龙询问半天,这些都是原金山卫等各营的军械工匠,好多东西确实能造,但细一打听产量,便不由的直摇头,而且他们虽然报的造价有零有整的,但还是不低,尤其是铠甲这块,他们打造一副绵甲,得起码九两银子,问题是,还远没人家鞑子八两的造的好,也没那么全面。
  最重要的还是工匠数量太少,产量过低。
  沈犹龙轻敲桌子,“马上我们要撤出城镇,到时你们所有工匠也要跟着撤走,放心,我也不会亏待你们,每人给你们安家银子五两,到了地方还给你们一家口粮,打造军械还另有提成和奖励,总之银子不会少,你们都回去收拾一下吧,有学徒伙计,或亲戚朋友的,也都带上,这乱世里,我这里打造军械也是个不错的养家差事。”
  监国的任务说的很明显,北伐军以后还得他们提供军械支持,沈犹龙曾在福建当过巡抚,在两广做过总督,是很清楚知晓此时西洋人的铳炮之利的,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派人下福建岭南,从那边多招募一些工匠回来,甚至直接高薪请一些红毛番等夷番工匠过来打造铳炮铠甲。
  造铳炮最好的铁是闽铁,也得从那边买,当然,若是能从那边买到现成的铳炮,自然更好,倭刀也还不错,也可以在福建那里购进。
  他甚至连打造军械的基地都计划好了,就选在松江西面的淀山湖,通太湖,连黄浦,还是非常便利的,同时也易守卫。
  另一面,陈子龙与复社的徐孚远、夏允彝也着手开始拟肃清名单。
  “我总觉得,其实我们没必要撤到乡下去,咱们又不是流寇,不据守大城,又如何恢复天下?”徐孚远道。
  陈子龙倒是想通了,“一步步来,咱们现在鸡蛋碰石头,肯定碰不过,但先退两步,积聚好实力再来,各个击破便有机会。”
  “就怕这一退,人心便散了。”
  “不会的,如果我们是被击溃的,人心会散,但我们主动撤的,人马还在,这人心又如何会散?”
  “信监国的吧,短短时日,监国都已经要挥师攻打苏州了,还不够让我们信服吗?”
  徐孚远无话可说了。
  “就是觉得有些舍不得啊,如此大好形势,现在却要主动放弃。”
  “这些只是暂时的而已!”


第137章 又一个监国
  海宁侯郑继武抢夺先功,比李遇春出兵还迅速。
  李遇春虽然派出了堂弟参将李元善领三千人为前锋,可兵还没出嘉善,人家海宁侯郑继武和海盐伯朱大纲,已经倾巢出动,领海盐一千人马,外加另几支招降的人马,直接乘船从海上奔往松江。
  李元善走走停停还没出嘉兴地界,郑继武已经成功的突袭了松江府的金山卫城,传捷通报,斩首八百,俘虏一千,招降伪明乱兵五千余众。
  嘉兴坐镇的严我公接报,一面给杭州的总督张存仁巡抚萧起元奏报,一面给已经在路上的博洛上报,同时自己还马上就乘船赶往金山卫。
  等博洛到达桐乡县时,严我公又一封奏报送到。
  “竟已收复松江府,郑继武夺金山卫、华亭,朱大纲复青村、上海,严我公招降华亭守将沈潘、解明宇、汝十八等万众。”
  “沈犹龙城破自缢而死,陈子龙投水自尽,夏允彝跳城墙,何孚远逃跑。”
  严我公招降沈潘等,收复松江府后,已授沈潘记名总兵,仍以副将衔镇守府城,又以汝十八为参将,协镇上海,解明宇为参将,协守金山卫,而以李遇春部下参将李元善驻青浦……
  “卑职收复松江府县各城后,立即对附逆官绅地主等予以肃反清洗,共处死逆贼一千余口,抄家三千余家,并在松江各地颁下剃发令,强令各地剃发,已初见成效。”
  博洛看着这封报告,都是十分惊喜。
  “这个严我公还真是了得啊,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惊人,居然这么迅速的就把松江府的叛乱给平息了。”
  “确实是个人才。”拜音图也道。
  而佟养甲则认为沈犹龙等的叛乱,不过跟嘉兴府屠象美等的叛乱一样,只是乌合暴动而已,有一百八旗骑兵就能平定。
  严我公不过是捡了个功劳,捞了个便宜。
  博洛倒是不以为意,“不管怎么说,严我公也是为朝廷办事,是个忠心耿耿的奴才,我看,这次带他进京,得向朝廷给他请求入旗了。”
  “土国宝无能,苏松如此大乱,他是有责任的,我看等进京之后,可以让严我公取代土国宝做这江宁巡抚。”
  “确实,这么忠心且能干的汉人奴才可不多,范文程是一个,洪承畴也是一个,这严我公也算的上一个了。”
  “松江既平,倒可以让严我公先北上苏州,我们倒是不急着赶路了。”
  “嗯,这鬼天气,日头太毒了,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
  ……
  广西,桂林。
  大明靖江王封藩之地,初代靖江王乃是太祖侄孙朱守谦,明诸王国中,靖江王国是以南昌王朱兴隆为始祖,朱文正为二世,首任靖江王朱守谦为三世,靖江王是大明唯一一个不是朱元璋子孙授封的宗藩,地位也一直比较特殊,低于亲王,却又高于郡王。
  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
  朱守谦首封靖江王时,也是授以亲王规格的金册、金宝,还设有郡王没有庄田。
  代代相传,历二百余年。
  此时两广总督丁魁楚和广西巡抚瞿式耜,都已经举行过开诏宣读仪式并上疏祝贺,这就是公开接受了鲁王监国,而丁魁楚和瞿式耜两位督抚更是随后亲自北上欲往行在朝贺。
  只是丁魁楚在衢州知道监国提笔北伐后,决定返回广东,仅广西巡抚瞿式耜代表继续北上朝贺。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鲁王监国的地位在两广已经不可动摇。
  可在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近来听到一些传闻,说鲁王率军北伐,在浙西惨遭连败,被一个叫李遇春的副将打的丢盔弃甲。
  他听闻这些消息后,喜不自胜,召集左右亲信孙金鼎等人一起密谋,“方今天下无主,我老祖当初分封之时,曾说广西烟瘴之地不愿就封,那时马皇后慰之使行,还特赐以东宫仪卫。”
  “如今天下无主,东宫无人,那我靖江王本就有太子仪卫,我现在岂不就是东宫乎?”
  “我大明太子监国那是自祖宗成宪,有何不可?”
  “什么义阳王、鲁王,他们有何资格监国?凭他们也配?”
  反正靖江王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大家都姓朱,都是朱五四的后代,凭啥我就不能当监国当皇帝?
  福王、潞王、义阳王、鲁王等先后称监国,可都已经证明他们不行嘛,所以这天下还得我这个靖江王出马才行,毕竟当年马皇后可是授过我祖宗朱守谦东宫仪卫的。
  孙金鼎也是那种平时陪靖江王声色犬马的佞臣,,而且本就是个充军广西的罪犯,此时满脑子只想着从龙之功这四个字,别的都顾不上了,当下大声赞同,并献策,“要重建朝廷,首先得有兵,广西总兵杨国威,向来与殿下关系交好,可召他来共襄大事。”
  靖江王立马便召来了杨国威,一通从龙功臣的诱惑后,也没忍住,想来想去,这天下大乱,如果鲁王真的在浙西兵败了,那这天下无主,靖江王也确实有资格问鼎天下。
  杨国威已经是总兵,本来这个职位弘光朝安排了黄斌卿来接任,他因先前犯了点事要免职的,结果清军南下的太快,弘光皇帝自顾不暇,黄斌卿也就没再南下,他于是继续占着这广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